用一道什么菜能证明你已经老了?

娱乐小练儿


用新鲜荷叶包着的夹花肉,大肉丸子。那个香气真让人垂涎三尺,拿回家要分二三天才能吃完。肉要切得很薄,就着青菜炒可香啦,丸子最起码要切八块。就着一个鸡蛋打汤,还要长辈先喝。

现在基本上都找不到那种感觉了,瘦肉都没人动筷子,何况大肥肉。我偶尔也想尝尝,也再也没有当年那种滋味了!


梦醒不复


那个难得猪油捞饭的年代,食物,应该说是所有的物资都不丰富,而且要凭票购买。种类有粮票,鱼票,肉票,煤票等等,用以对应购买相应的物品。

记得小学时,在学校搭个早餐,是除了钱以外,还要外搭粮票的,还要大约几斤几两的,就像货币一样分元角分。

就这样的条件下,吃肉的机会是不多的。小时候,弟弟好久才能吃上一点腊肠,特别喜爱,特别盼望吃。大人们还取笑他长大后必需要娶个卖猪肉的,才能满足这个愿望了。

要是有了钱,有了粮票,就可以吃上猪肉了吧?噢,恐怕还不可以,你必须要很早去肉档面前排队,幸运的话,也许会买得到。不是因为有需求的人多,只是因为供应的太少。

就这样,排到了。瘦猪肉却不是受欢迎的,肥肉,尤其是猪板油才是最受欢迎的货。大家都喜欢有油份,肥嘟嘟的东西。

家里就有一笑话,说某天太婆买了冬瓜切成粒放在厨房,二叔他见了,欢天喜地地跑出来,宣告天下说:“今天有肥猪肉吃!”

而实际上每次几乎也都是猴儿精的二叔才能把猪板油买到家。

猪肥肉,猪板油买回来了。太婆就会把它们熬成猪油。大约一个小时后,等肥肉呀或猪板油缩成小小的一块,变得表面金黄的猪油渣,猪油就算熬好了。当然,再熬也可以,但那时猪油渣就会变焦发黑,猪油就不会是好看的白色了。

冬天熬出的猪油冷却后,就会凝固变成又香又白的一块。这时,只要准备白饭一碗,酱油适量,舀一小勺白白的猪油放在饭面,拌匀。

放一勺这样的饭在嘴里,又香又滑,不用配其他的菜,就这样,就可以吃完一碗饭。剩下的猪油渣,都可以当一个菜。

在那样的年代,的确是穷人家最爱的菜。

现在的猪油,恐怕已经用得很少了。如今,世人谈脂肪、胆固醇色变,视猪油为洪水猛兽,连之前做中式点心,需用猪油的老婆饼,月饼什么的,都创新改良用别的油代替了,更何况猪油捞饭了!



木子罗食记


先说一个不是菜的菜。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小时候穷,吃窝头,冬天吃大白菜,到了春天,青黄不接,咸菜也很稀缺。东跑西颠饿得快,拿个窝头,兜里揣块盐就出门了。当时还都是粗盐,冰糖一样,拿出来舔一舔,窝头也好吃了。

还有一个菜,主要原材料是大蒜,两头蒜捣成泥,加入半碗醋,拿熟油一浇,刺啦一声就得了。拌面条,太奢侈了。

一般是就烙饼吃,大饼在柴锅里,滋滋响,翻个身,打个旋儿。两面金黄,中间鼓泡,啪嗒一声扔到条盘上。

四双小手一齐上,撕开一张呲呲冒蒸汽的大饼,两只手倒一倒,不然能烫起泡。撕一块儿饼,在蒜泥碗里一搅,滴着醋汁塞到嘴里嚼。那个香,别提多过瘾了。母亲从锅边直起腰,慢点吃,别烫着。我们一起点头,哼哼着,说,嗯。

还有一道菜,印象很深。那些年,春天没菜吃,不像现在,大棚里什么季节都能长出菜。

我大舅很早就开始在温室里种蘑菇,据说上面收了都出口。蘑菇伞被收走,盐渍了装到大桶里。根剪掉,这个人家不要。大舅隔几天就给我们送来一大盆。吃法很简单,直接炒有点硬,一个蘑菇根撕成四条,拿水泡,然后放辣椒炒。真是不能太美妙,馒头又不够吃了。


何茶趣


如何用一道菜证明你还很年轻?

我想到了,有一种菜,我儿子儿媳很喜欢吃,每次有他们的朋友来我家做客,他们一定会卖这道菜,或者自己煮这道菜。我年轻时吃过,现在从来不吃了,是一道什么吃呢?



那就是炒田螺,这道菜吃的时候,右手拿牙签,左手拿来一个田螺,用牙签挑去田螺闭,左手把田螺拿到嘴唇边,用力吸吮,把田螺肉吸进嘴里,吃起来很有味。把壳丢在桌上,一盘田螺吃下来,一桌子的田螺壳,耗去很大的吮吸的内劲。我现在一个都不愿吃了,不单我其它像我这种年龄或者更老的都不愿吃,可他们吃得去挺有劲,挺有味。



田螺的煮法也很麻烦,买来,要洗刷干净,要在盆里或桶里养几天,反复换水。炒之前要把每个田螺的螺顶用老虎钳子夹掉,再反复洗干净,焯水烫熟被用。要准备这些调料:八角、桂皮、花椒、石姜、香叶、葱姜蒜、干辣椒、生红辣椒、料酒、生抽等。



起锅,倒入食用油,等食用油烧热后,倒入切好备用的蒜片、干辣椒段、花椒、石姜、八角、桂皮翻炒出香味,再倒入田螺,开大火爆炒田螺,然后再倒入酱油、白砂糖、料酒、豆瓣酱、生抽各适量,翻炒均匀,接着再加入一碗水,盖锅盖煮田螺15分钟即可。时间到了以后打开盖子,看到锅里的汤汁变少了很多,再倒入切好备用的葱花、和切碎的红尖椒再接着翻炒均匀即可装盘。

注意,田螺别炒太久,久了田螺肉会变老,就不会有那么嫩了。田螺里面含有高蛋白、脂肪、钙、铁、磷、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还有利水消肿的效果。

田螺除了很难吮吸外,田螺长在水里,寒湿性很重,不适合老年人食用。所以只有年轻人喜欢吃,老年人大都不爱吃。


三酉久




我父母单位是每个月8号发工资,平时我家以吃蔬菜为主,难得见大的荤腥。到了周日休息,父亲才会用配给的肉票去菜场排队买回一点肉来,而且专挑肥肉多的买,因为肥肉可以熬油,香脆的油渣可以炒菜,也可以烧美味的豆腐汤。而少得可怜的一点精肉丝,我妈妈还要省着分几天放在青菜中吃。到吃的时候父母都把那几根珍贵的肉丝挟到弟弟和我的碗里,他们说不喜欢吃肉,长大点后我才知道他们是省给孩子们吃。可即便如此,往往每个月到了3、4号我们家就青黄不接,不大有钱买蔬菜了,家里只有萝卜干和自家做的豆瓣酱了。



那时候,我妈就会从我家屋前一小块空地里摘几根碧绿的米葱,洗好切碎后放在碗里,然后挖一小块雪白的猪油,倒上酱油,撒一点白胡椒粉,用开水冲好,一大碗下饭的酱油汤就做好了。我们把香喷喷的酱油汤泡在米饭里,三下五除二就一碗饭下了肚,吃的还很开心,丝毫没觉得日子过得苦,因为周围我的同学朋友们几乎家家如此。



我妈为了不让我们感觉家里穷,产生自卑感,还专门为这碗酱油汤编了一个美好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有钱人出差到广州去,跑到一个著名的菜馆,看着菜单点了一道名菜叫青龙白玉汤,这菜价格也不便宜,可菜上桌后有钱人大吃一惊,因为他以为这道菜中的青龙是广东人最喜欢的蛇汤,可服务员解释说,飘浮在酱油汤上的两根青葱就是青龙,而白玉就是猪油。这碗价格不菲的酱油汤故事从此深入我和弟弟心里,因为感觉有钱人花大钱下馆子也就吃的和我们一样,而我们不用掏钱就吃上了美味的酱油汤,可比那有钱人聪明多了,所以我们喝酱油汤喝的心里还美滋滋的!

这道葱花酱油汤,是那个物质极其匮乏年代,很多人家没钱买菜时不得已为之的标配,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并深深的留在我们脑海中,以至我们现在回想起四十年前的往事,还是记忆犹新!现在我们年纪大了,有时候荤菜吃腻了,还会做上一碗葱花酱油汤换换口味,只是把荤油换成了麻油,那感觉真的很温馨!


李自不言


我小的时候每逢暑假,同时也是我爸妈的暑假——因为他们会直接把我送到家在农村的姥姥家很长一段时间,而享受他们的二人世界去了。

于是我吃的东西基本可以延伸到我姥姥那个年代,区别是条件好点,能有好面馍吃。所以印象深刻的基本都是和面相关的食物。

有一种食物我们经常吃,就是姥姥用平底锅炕的洛馍。

洛馍不能太干又不能太湿,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炒些菜或者夹葱或者酱都可以。

这里要说的是当我们没有炒菜或者没有葱和酱,姥姥就有一种另外的做法:

那就是把洛馍撒上盐和芝麻,炕至干硬,这样吃起来就很酥脆并且还有芝麻的香味。由于当时表兄弟多,家里条件也不好,我们都是抢着吃。

时间过去二十多年,那酥脆咸香的味道,现在还难以忘怀。


黄小米频道


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侯吃的包子,我外公家那时养蚕,养母猪为副业,每次卖了蚕茧或是卖了小猪仔就会给我买一身衣服,赶场时就会给我买包子吃,那包子多少钱记不得了,只知道摆一盘包子,上面浇上红辣椒油,那包子个头很大,像现在的大馒头那么大;而当年小小的我,却能吃六七个,那味道简直了……

后来我外公生病去世,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包子了。

好像有点跑题了,这不是经常吃的,只是我最难忘的,缅怀我那天堂的外公。


向林54


对于90后来说,用一道菜来证明自己老了是相当困难的。但是用零食来证明自己老了倒是很简单,因为这些零食现在已经停产了,你想吃都吃不到!

光方便面就有好几种停产的了,例如六丁目、北京南街村麻辣方便面、幸运方便面,还有耳熟能详的“华龙面,天天见”。这四块方便面食是小宝印象最深的,小时候吃方便面是当做汤面吃。一大家子人煮上三包方便面,打入两三个鸡蛋,再多放点青菜,最后后搭配着点干例如馒头、烙饼一类的干粮吃。因为光吃方便面食吃不饱的,必须得来点烙饼一类的主食。

不过小宝嘴馋,有时候会偷摸的拿出来一袋方便面干吃。上边介绍的四块方便面干吃也是合适的,并且越嚼越香,就算不放调料包,都吃着津津有味。方便面倒上调料包就是更提味一些,尤其是最后那一小撮碎渣,两手来回倒腾,把佐料都出去,吃下最后一口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还有印象最深的就是“鸡腿面包”,这款面包外形是鸡腿的形状,中间是一根火腿肠。光闻味道就是非常香,一口咬下去也是唇齿留香。不过不知道为啥,这么好吃的面包,现在市面上也没有卖的了。要是谁能把这款“鸡腿面包”做出原来的味道,应该是不愁卖的。还有一堆停产的小零食,例如猴王丹、“无花果”、流口水、冰袋、唐僧肉等,都是现在吃不到了。

以上这些小零食要是都吃过的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吧!

我是小宝侃美食,挑逗味蕾,不管饱!


小宝侃美食


七零后的我虽然算不上老人,但我已经在改革的大潮中步入中年,有时也会怀念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忆中的我当时虽然能勉强填饱肚子,但我们吃的主食也就是地瓜面(红暑面粉)煎饼和玉豆面(玉米面粉)饼子。平时几乎不炒菜,就吃自已腌的夢卜头子(腌萝卜)辣菜头子(与萝卜相似的一种球茎菜)。有时遇到红白喜事,或家里盖房子,最常吃的饭菜就是,油条熬韭菜鸡蛋汤吃麦子面煎饼。油条是给帮忙的邻居,好友,准备的早餐,剩下后再中午做汤菜用(我们那时家里平时不会买油条吃的,因为经济条件下允许),鸡蛋是自家养的几只鸡下蛋攒的(我那时过生日时,我娘也就给我煮两个鸡蛋做为生日礼物,真的不舍的吃!),麦子面煎饼也是专门烙的,我们平时吃是地瓜面的。

今天就跟大家介绍这道我儿时记忆中的美食,让我再找回儿时的味道!






(所做饭菜量为二十人的量,数据由我母亲所授)

主料:

鸡蛋十五枚,韭菜一千克,油条一千克

配料:

肥肉三百克,盐一百克,酱油一百克,清水三十斤,水发粉条二斤,葱花一百克,姜丝三十克

制作:

一,将鸡蛋打入小盆内搅匀备用。将韭菜摘洗干净切寸段备用。将油条撕成小块备用。将肥肉切丁备用。

二,大锅涮净烧干,放猪肥肉把油煎出,放葱姜炝锅,加入清水烧开,放粉条,酱油,盐,加入油条,一手把盛鸡蛋液的盆从高处缓缓倒入锅内,一手拿勺子把锅内的汤转动。放入韭菜开锅盛出。

三,每人一大碗油条鸡蛋韭菜汤,再配上喷香的麦子煎饼那叫一个好吃!


大日照吃货孙向上


答:记得小时侯,队里搞忆苦思甜,一年中吃一两次糠煮菜。

糠煮菜的原料就是米糠、白菜与水放在一起用火煮熟,食之。这种食品本是喂猪用的,却用来搞忆苦思甜。

那时队里煮几大锅,男女老少聚到一起,欢声笑语,吃多少自己舀,我与几个发小一起也舀了,吃了起来,汤还甜,菜也香,那米糠却咽不下去,卡在喉咙里,干咳,小伙伴们你笑我,我笑你,说这个嘴巴上沾了糠,像猪,那个XⅩ吃饱了在吐,我实在吃不下去,又把大半碗仍然倒在锅里,饿着肚子,与小伙伴们你追我赶,捉迷藏又玩了起来,……

岁月如梭,想起仍历历在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