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推珍妃投井的大太监崔玉贵后来怎么样了?

晕海的感觉


要说晚清的四大太监,崔玉贵可是个练家子,除了能说会道外,还打的一手精彩的八卦拳,再加上平时喜欢唱几句京戏,借着一次被庆亲王调到宫中戏班来演武生机会,他和慈禧近距离接触了一次。

自身就会武功的崔玉贵,将武生角演绎的淋漓尽致,每次都让慈禧看得入迷,凭着这项副业,崔玉贵得到了慈禧的青睐,于是就让被慈禧留在了身边,21岁的时候就官至太监二总管。

在当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之前,慈禧害怕紫禁城被占领,想要带着光绪和一些嫔妃逃跑去西安,在走之前,慈禧与光绪帝最喜欢的珍妃发生了口角,珍妃不愿皇帝与慈禧一起走,力求留下光绪皇帝在宫中坐镇。

慈禧大发雷霆,情急之下只好想办法将珍妃弄死,但是弄死也要安个合理理由。于是慈禧以保住珍妃清白之名,让珍妃投井自尽,接到了这样的命令珍妃自然不愿意遵守,于是,慈禧让崔玉贵强行将珍妃投入井中,珍妃就这样惨死了。

1902年年初,大清与八国联军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慈禧一伙人在西安得知北京城现在已经太平,于是就返回了紫禁城。

得知珍妃已经死后,光绪深受打击,为了安抚光绪,慈禧让太监们把珍妃的尸体从井中打捞了上来,并且厚葬珍妃。

当然了,事情也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过去了,虽然当时朝中一切大权都在慈禧手中把持着,但是,平白无故的杀掉珍妃,慈禧总是说不过去的,于是,她开始为自己找理由,说她当初怎么怎么糊涂,也是被八国联军吓懵了,一时说的气话,并非真的要害死珍妃……总之找了一大堆客观理由为自己解脱。

出于慈禧的地位和权力,光绪自然不敢拿慈禧怎么样,但和珍妃的死有直接关系的崔玉贵可就倒霉了。

不过光绪看在慈禧的面子上有没有将崔玉贵杀掉,毕竟崔玉贵可是晚清四大太监之一。而是下令将崔玉贵的清朝大内二总管职务剥夺了,并且将崔玉贵赶出了紫禁城之中。

之前凭借着太监二总管的身份,崔玉贵在慈禧身边捞了不少钱,出了宫之后,自然是不缺吃不缺穿,过着土豪一般的生活。

不过,虽然出了紫禁城,但崔玉贵的宫中生活并没有因此宣告结束,没过多久,崔玉贵接到了慈禧的命令,再一次回到了宫中。

这一次回去之后,崔玉贵并没有在慈禧身边呆多长时间,因为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了,崔玉贵在主子死后,再次离开了皇宫。

再次离开紫禁城之后,崔玉贵决定皈依佛门,于是在北京关帝庙附近买了一块地,一边念佛诵经,一边以种田为生,在之后的18年时间里,崔玉贵和他的一位弟子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1926年,崔玉贵因病去世。


夏目历史君


珍妃并不是崔玉贵推到井里的,而是另一个急于立功上位改善生活的小太监推下去的,虽然现场很多人也都以为珍妃的死,是出于崔玉贵的指使,但当时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崔玉贵虽然懂得逢迎慈禧,但是这种事如果不过脑子就办,那他的脑子也有没有留在项上的必要了。

慈禧匆忙逃走之前,不忘跟大臣们和皇宫工作人员开个碰头会,很明显,这个会效果不大好,不但导致了宫内哭声震天一片大乱,还顺带着间接饿死了神武门的两条狗,并让自作聪明的珍妃反误了卿卿性命。

慈禧先是吩咐崔玉贵着人把珍妃带来,然后对所有人说,洋人眼看来了,我们现在也只能带着皇帝、皇后等人暂避锋芒,其余人就都留下吧。

一生怼了慈禧无数次却尚在人间的珍妃再次回敬了慈禧一记:“皇帝该在京师坐镇,不能走。”于是乎,慈禧大怒“你这畜生着实该死。”,并吩咐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虽然声音很小,但是众人却都知道,将珍妃推入井中自然是慈禧的意思,崔玉贵和他的手下可不敢自作主张。

请注意,崔玉贵犹豫了一下,并没有答应,但身边的王捷臣已抢先一步上前将珍妃推入井中,无论哀求还是咒骂都没有用。

附:慈禧已经猜到了珍妃的心思,光绪原本也说不走,说要为国独当一面,慈禧拒绝了,这次珍妃再提及此时,慈禧明白,光绪帝是被珍妃怂恿的。

有什么不好?列强对于光绪帝是抱有一定同情心理的,如果光绪帝留在北京,九成九会没事,而皇帝在列强的支持下巩固了皇权,那慈禧就要死在外面了······这些慈禧都懂,所以珍妃让皇帝留下,这和直接让慈禧去死没有区别。

崔玉贵为什么要犹豫?慈禧的性子,他早摸透了

他怕里外不是人,慈禧正在气头上,哪天她后悔了,这锅是要自己背的,但也又不好直接抗旨,所以想以规劝的方式让慈禧消消气,没想到自己的手下这么积极······这是崔玉贵退休养老后,提及此事才说出来的,他不办不是心善,而是后果未知,搞不好自己是要当替死鬼的。

果不其然,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们也不再坚持惩办首恶,所以自称西狩的首恶,也就是慈禧,大摇大摆的回到了北京,该报恩的报恩,该报仇的报仇,比如山西曹家、乔家的好处她是记得的,比如载漪的怂恿开战,慈禧自然也忘不了,不过好歹念了旧情,发配之后给了特殊照顾,并且没多久就放了,载漪是不敢回来了,溥儁也自请除去大阿哥“头衔”,与皇位失之交臂。

恩呐仇的,算计的差不多了,名节方面,慈禧还是有点放不下(我个人觉得,对于名节,她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_^),皇宫里的井水人们从来不喝,但是总让珍妃在里面泡着那是会流行瘟病的,所以着人打捞出来。

然后呢?然后慈禧想,这个黑锅该由谁来背呢?

天呐,事实证明崔玉贵的担心真不是多余的,他太了解慈禧了,太有心计了,慈禧对他说,当初珍妃顶嘴,我也就说了句气话,谁让你指使人真把她推下去了?嗯?

同样的“嗯?”崔玉贵心里也暗道了一声,这也行?其实早就考虑到了。所谓的纵容义和团,发动战争,这些事推给主战派也就算了,合着慈禧万事不着身,这事也要推诿个干净。

一万只乌鸦头顶飞过,掩盖了崔玉贵的内心独白······

慈禧继续说着,从今儿起,你出宫当个老百姓吧,省得我一看见你就想起了可怜的珍妃。

我以前的文章里曾经提过慈禧的弟弟桂祥,他也是隆裕太后的亲爹,人们都尊称他桂公,败家是把好手,无论是慈禧还是她女儿最后都不给他钱了,好不容易靠袁世凯照顾赚钱盖了一整套新房,可惜当天就烧没了,就是他。

桂祥非常讨厌李莲英,李莲英也看不上桂祥,这俩人还谁都动不了谁,没辙,所以桂祥就极力拉拢崔玉贵,钱是没有的,桂祥自己都不够用,崔玉贵也就看慈禧面子,有啥事儿都提前着人知会桂祥一声,慈禧让崔玉贵卷铺盖,桂祥不乐意了,直接找他姐说情,毕竟崔玉贵是桂祥在宫里的唯一眼线了,最后慈禧听了桂祥的话,算是放过了崔玉贵,继续听差。

但这真的好么?崔玉贵的钱可不是普通富人能比的了,安心在家养老挺好,谁愿意在宫里当差呢,遇见慈禧这样的,动不动就甩黑锅,搞不好哪天就人头落地了。

讲真,崔玉贵这类人没有多少人在乎,正经史料上也不会有始有终的详细记录,只能大略说说,自从被桂祥保下来以后,崔玉贵继续听差,直到慈禧死掉,才以静养为借口出宫居住,老主人不在了,也没人在乎他,走了也就走了,而且崔玉贵也没有李莲英这么遭恨。

这崔玉贵的家产不少,随随便便就捐地680亩,儿子是没有,只是带了个“徒弟”出来,一直伺候他,左右是不缺钱,生活的还算可以。

后来忠贞不二冯玉祥带着大队人马开到了北京城,据说部队上的人找到了崔玉贵,勒索8万大洋,给没给不知道,反正最后落得个忧郁成疾,还是历史上多位名人的老桥段,生了背疽郁郁而终,终年六十六岁。


古今通史


崔玉贵,直隶河间府(今河北大城县)人,原名崔治世,他是仅次于李莲英的大内二号总管太监。他与李莲英是同乡,在辈分上,崔玉贵是李莲英的表叔。

崔玉贵生于贫苦之家,一家五口整日为糊口而犯难。十岁那年,崔玉贵的母亲因极度虚弱而被冻死,大哥也因罪而被处死。崔玉贵与父亲进京以讨饭度日。

两年后,在表侄李莲英的相助之下,穷困潦倒的崔玉贵净身成为太监。但最初的崔玉贵并没有进入紫禁城当差,而是被分到了奕劻的庆王府。

崔玉贵从小就巧舌如簧,很快博得了庆亲王的欢心,并将其认成干儿子。奕劻是晚清的重臣,很受慈禧的器重。为了讨慈禧欢心,奕劻决定宫中弄个戏班。

崔玉贵除了能说会道外,还打的一手精彩的八卦拳,再加上平时喜欢唱几句京戏,很快被庆亲王调到宫中戏班来演武生,有了同慈禧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自身就会武功的崔玉贵,将武生角演绎的淋漓尽致,每次都让慈禧看得入迷,凭着这项副业,崔玉贵逐渐得到了慈禧的青睐,留在宫中当差已成为定局。

光绪七年(1881年),二十一岁的崔玉贵被提拔为大内太监二总管,授三品衔,亮蓝顶戴。至此,崔玉贵成为慈禧的红人,隔三差五的都要来上几段戏。

崔玉贵服侍慈禧的十九年,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开始北上进攻京城。很快,洋人就已兵临北京城下。慈禧慌忙出逃,临行前,她让崔玉贵将珍妃带过来。

当时的珍妃已被慈禧幽禁在北三所寿药房中数年,按照宫中规矩,崔玉贵叫上太监王德环一起去请珍妃来见慈禧。慈禧独坐在颐和轩,一副沉稳老练之态。

随后崔玉贵将珍妃带来,珍妃先是向慈禧叩头问安,之后一直跪着低头停训。老辣的崔玉贵早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以下是崔玉贵回忆的慈禧与珍妃对话。

慈禧:“洋人要打进来了,外头乱糟糟,你万一受到污辱,那丢的是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

珍妃:“我明白,不会给祖宗丢人。”

慈禧:“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出去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您可以避一避,但皇上要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慈禧:“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我没有应死的罪!”

慈禧:“不管你有罪没罪,都得死!”

珍妃:“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慈禧:“皇上也救不了你。来人哪!把她扔到井里头去。”

崔玉贵虽然早有准备,但没想到是这样的方式。尽管他心中有些许的不愿意,但慈禧的命令就是圣旨,没有人敢公然违抗,包括红人崔玉贵和李莲英在内。

无奈的崔玉贵和王德环一起连拉带推的,把珍妃拉到贞顺门内的井跟前。珍妃一直挣扎着喊叫自己没罪,最后崔玉贵用毛毡蒙上头将珍妃倒插葱投入井中。

据崔玉贵回忆,慈禧当时早已深思熟虑过这件事,并不是突发奇想。他当时被珍妃的冷静和犀利言语所震惊,他佩服二十四的珍妃死到临头一点也不打颤。

之后崔玉贵跟随慈禧等人开始西逃,洋人开始和谈之后,崔玉贵提前回京,安排慈禧回宫事宜。慈禧回京后,为了平息舆论,便命人把珍妃尸体打捞上来。

慈禧在为珍妃厚葬的同时,将杀害珍妃的罪责推在崔玉贵身上。慈禧说,她当时并没有把珍妃推到井里的心,只是在说气话,没想到崔玉桂真给推了下去。

本来这事杀头之罪,但慈禧心里清楚是让崔玉贵背锅,因此将其二总管的职务削去,送回庆王府。不久,崔玉贵又被掉到宫中,再次回到慈禧的身边伺候。

光绪和慈禧驾崩之后,崔玉贵已看清了形势,带着大量金钱离开了皇宫。崔玉贵花巨资购买了六百多亩地捐给立马关帝庙,他与徒弟等人住在这里种地。

崔玉贵在宫中积攒下不少钱财,出宫后的生活并不差,在关帝庙居住的其他太监们都受到他的照顾。民国十五年(1926年),崔玉贵因背疽病发而去世。

从现有资料记载来看,崔玉贵死时为66岁。但从他与李莲英的关系来推断,他死时的年龄可能在78岁以上。


野史也是史


清朝灭亡后,大太监崔玉贵有一次到何荣儿(《宫女谈往录》是由她口述,金易、沈义羚记录)的家中坐客,谈起了当年推珍妃入井的事,终于揭开了珍妃死亡的真相。

赐死珍妃

崔玉贵是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地位仅次于李莲英,他即是慈禧太后的耳朵,也是慈禧太后的嘴,深得慈禧的喜爱。7月20日那天中午,天气异常炎热,慈禧吃完中饭后,吩咐崔玉贵,说她要在未正时刻召见珍妃,让她在颐和轩候驾。

按清朝的规定,召见妃子是两个人的差事,单独一个人不能领妃子出宫,这是宫廷的规矩。崔玉贵留了个心眼,为了避免出错,他找了颐和轩管事的王德环,约他一起去给珍妃传话。当时珍妃已经被关在北三所3年了,就是所谓的冷宫。

东北三所和南三所,是明朝奶妈养老的地方。奶妈是有功劳的人,老了,不忍心让她们离宫,就在这些地方住,所以这地方并不荒凉。而珍妃所住的地方是北三所,她被囚禁在屋里,不得离开屋子,吃饭、洗脸都是由下人从窗户递进去,不许她和人说话,每天派太监轮流监视她。每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老太监都要代表太后对她进行申斥,指着鼻子列数她的罪过,骂完后,珍妃还得磕头谢恩。

珍妃到达颐和轩时,颐和轩里一个侍女也没有,只有慈禧一个人坐在那里,珍妃上前请安后,一直跪在那里,慈禧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不知道会怎样,我们都是皇家的人,若是受到污辱,那就是丢尽皇家的脸,也对不起祖宗。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说:”您可以避,但是皇上不能走,他应该留在京城,维持大局。这话真戳慈禧的心,慈禧顿时翻脸了,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珍妃说,我没有应死之罪!慈禧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你都得死。珍妃死前,要求见光绪一面,但被慈禧拒绝了。于是命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下。可怜的珍妃,就此香消玉殒了,而光绪却一无所知。

西安回宫后,被赶出宫

慈禧从西安回来后,为了安抚光绪皇帝,于是派人将珍妃从井中打捞上来,装殓入棺,并以“贞烈殉节”的名义厚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将珍妃追封为珍贵妃。

慈禧将珍妃之死全部怪责到崔玉贵身上,说当时自己只是在气头上,说的气话,是崔玉贵逞能将珍妃推入井中。他看见崔玉贵就伤心,就生气,所以将崔玉贵赶出了皇宫。按慈禧的说法,珍妃之死,其实是崔玉贵全责,这样的罪应该是死罪,但是崔玉贵只是被削去了二总管的职务,送回庆王府。

毕竟当时珍妃的死,闹得洋人都知道了,此时的慈禧已不是当年那个非要让洋人下跪的老佛爷了,她需要面子,就将罪名全部扣在了崔玉贵头上,但是慈禧也算一个公私分明的人,并没有灭崔玉贵的口,不久之后,崔玉贵又回到宫里当差,这更说明珍妃之死,其实就是慈禧的命令。

光绪去世后,崔玉贵离开了皇宫,住在北京西郊的关帝庙中,到底是在慈禧身边当差的人,手中的积蓄丰厚,日子过得也很舒坦,平时还很喜欢到茶楼听评书。《神州名人录》记载,有一次崔玉贵到北京鼓楼光庆轩茶馆听评书,众人见到崔玉贵也在场,就让他讲一讲珍妃落井的事,崔玉贵喜欢卖弄,当即就讲了起来,可当他一讲完,茶馆的人就纷纷骂起来,指着崔玉贵的鼻子说:“你真缺德,你竟敢害死珍妃! 崔玉贵毫不示弱地说:“老佛爷的旨意,我能违反吗?

崔玉贵一直活到了1926年,后因疽发背病死在了关帝庙里,后来葬在了北京西郊外金山宝藏寺墓地。


雨霁视角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妃子,虽然受到皇帝的百般宠爱,无奈当时的朝廷大权却在慈禧太后手中。后来光绪倡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以此为借口将珍妃囚禁在冷宫。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慈禧要逃往西安,她以珍妃年轻,恐怕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为借口,吩咐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扔进井中溺死。

珍妃死了,慈禧下的指令,崔玉贵动的手,但后来慈禧却反口说是崔玉贵自作主张把珍妃扔进井里的,因此削掉了崔玉贵二总官的官职,驱逐出宫。

到此为止,关于崔玉贵的去向有两种说法:

  • 一种说法是,崔玉贵先是被送回庆王府,没多久再次进宫回到慈禧身边,一直到慈禧死后才出宫,在立马关帝庙那里捐了680亩地后就生活在那里,后来背疽病发作死在了关帝庙的大院;

  • 另一种说法是,崔玉贵出宫后住在地安门钟楼后的洪恩观,一住就是20年。1922年的时候他才将自己名下的680亩地捐给立马关帝亩,在那里住了四年就因背疽病去世。

对于这两种说法,我比较认可第二种。因为慈禧太后从西安回来后,为了安抚光绪皇帝,派人将珍妃遗体从冰冷的水井里打捞上来,葬在了宫女墓地。她将珍妃死亡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崔玉贵,实际上如果当时光绪手里哪怕有一点点权力,崔玉贵也是死罪!只可惜那时候慈禧说了算,因此放了崔玉贵一条生路,只是将他逐出宫去。

据《宫女谈往录》里崔玉贵的回忆,慈禧撵他出宫是荣寿公主的主意,但不管怎样,他算是保住了小命,而且他也表示,离宫之后再也不敢沾宫的边,怕把小命搭上。

因此,出宫后的崔玉贵是不可能再回去的了,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外面也过得也还不错,而且他还有个养子叫崔汉臣,在他的安排进刑部做了一名郎中,还有他的哥哥崔志方也在他的资助下定居京城。

珍妃事件只是让他失去了工作,并没有祸及他的家人,所以崔玉贵在宫外的生活不会很艰辛,他死后被葬在了北京西郊金山宝藏寺墓地,这些后事也都是他的家人给安排的。

结束语

崔玉贵在珍妃事件中只是慈禧的工具,在当时的情形下,就算崔玉贵不动手也会有其他太监动手,如果崔玉贵违抗了慈禧的命令,很有可能会被一起扔进井里!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去过故宫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在故宫宁寿宫的贞顺门内有一口井。这口井看起来平平无奇,简单古朴,就是一口普通的井而已,但它却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宫廷秘辛,埋葬着一位美丽女子的亡魂。它就是珍妃井。

珍妃原名他他拉氏,出生于广州,自幼便长得乖巧可爱,而且性情活泼,十分惹人喜爱。当时的广州,可谓是清朝对西方世界的门户,思想比内地开放许多。而珍妃家族中的伯父等人,都有着先进的思想。这样的家庭氛围,对珍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三岁时,珍妃便被选进宫中,成为光绪的妃子。

据史书记载,“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共乐,德宗尤宠爱之。”

活泼可爱,思想开明的珍妃,与皇帝相处得十分融洽,几乎是独揽了皇帝的宠爱。

可是,珍妃的新潮思想,却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与光绪等人仓皇出逃。

慈禧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为借口,不愿意带上珍妃,而又怕她留下后会生出事端,便让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

说了这么多,这个崔玉贵到底是谁呢?

崔玉贵,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二总管,与李莲英同乡,两人可以说是慈禧的左膀右臂。他出身于戏班子,武功很高,也因此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才步步高升,最终官至三品。

(左边第一排为崔玉贵)

据记载,珍妃之死是这样的。7月19日下午,慈禧与随身太监崔玉贵等人来到景祺阁。先前,珍妃就被囚禁在这里许久。崔玉贵将珍妃放出来,慈禧便开始哄骗她,说洋人进京,不自杀也要遭毒手,劝她投井自杀。珍妃不愿,崔玉贵就拿着一块踏脚毡子,蒙住珍妃脑袋,强行将她头朝下地扔进了井中。可怜的珍妃,就这样成为了一缕冤魂。

(珍妃之死)

此后,崔玉贵作为慈禧的心腹,与之一同逃到了西安避难。《辛丑条约》签订后,崔玉贵先回到了北京,打探情况。见到宫中确实无恙,慈禧等人才回到北京。

回是回来了,那珍妃之死怎么解释呢?慈禧太后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崔玉贵身上,将他革职,并且送回了庆王府。

可以说,崔玉贵是给慈禧太后背了黑锅。不过,没过多久,他又被召回了宫中,继续伺候慈禧,直到她死后才离宫。

离宫之后的崔玉贵,给关帝庙捐了680亩土地,便跟徒弟一起住在庙里,依靠种稻子来勉强生活。据说,宣统被赶出皇宫后,崔玉贵忧郁成疾,在1926年病发身亡,终年六十六岁。在太监里面,也算活得比较长的了。

(崔玉贵)

可以说,在珍妃之死中,慈禧太后是主谋,而崔玉贵就是帮凶,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晚年的崔玉贵,试图否认自己的罪行,称珍妃是属下王捷臣推到井里的,自己只是旁观而已。

依我看,这话不太可靠。看看崔玉贵的一生,就是在死心塌地地给慈禧当走狗,慈禧的话,他岂会不从?杀害珍妃的行为,他再怎么巧舌如簧,也是洗刷不了的。

只可惜,推珍妃投井的崔玉贵,并没有得到恶报,反而活得非常滋润,这满清不倒都对不起世人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崔玉贵在光绪去世之后就离开了皇宫,住在了北京西郊关帝庙里面,一直到1925年,因为疽兵发作病死在了关帝庙里面。

慈禧赐死珍妃,推其入井

当年慈禧太后在出宫之前,召集了群臣宫女讲话,也命崔玉贵将珍妃叫过来,崔玉贵领命之后就命令身边的小太监王捷臣去冷宫将珍妃带了过来,太后之后对到来的人说,洋人眼见就要打进来了,只能带皇上、皇后、阿哥和其余一部分人去避难,剩下的就只能留下了。

话音刚落,下面众大臣就开始哀嚎,希望能够跟着一起走,这个时候,性格倔强的珍妃,跪在太后面前说“皇上也应当坐镇京师,不能走。”太后听完十分生气,就说道“这个畜生实在该死。”于是就悄悄的对身边的崔玉贵说,把她塞到井里去,崔玉贵本来想劝一下太后的(这是事后崔玉贵向家里人诉说的),但是挨不过慈禧那逼迫的目光,只得拿起一块踏脚毡子,蒙住珍妃的脑袋,将珍妃头朝下推进了井里,这个年仅25岁的妃子,就此香消玉损了。

慈禧回宫,先被赶出宫,后来召回

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之后,因为之前推珍妃下井是瞒着光绪皇帝的,现在回来,怕光绪埋怨自己,就下令将珍妃的尸体打捞上来,装殓入棺,并对其厚葬。

而且为了推卸责任,回到长春宫,计上心头,她叫来崔玉贵说,“当初珍妃子只不过向我顶撞了几句,谁叫你就直接将她推到井里了,我看在桂公爷的面子上,对你不加惩处,从今日起,叫你出宫为民,以免日后我见了你,就想起珍妃子来”

这里我们加一句,桂公爷是谁呢,就是慈溪的弟弟桂祥,当慈禧身边有两个大太监最红,一个是大太监李莲英,另一个就是二总管崔玉贵,李莲英呢,向来看不上慈禧的弟弟桂祥,而崔玉贵对桂祥却十分恭敬,因此才会有桂祥很喜欢崔玉贵这一情况。

当然了,没过多久,崔玉贵又被叫回到宫里继续当差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珍妃的死,确实是慈禧的要求,而不是崔玉贵擅自做主了。

皇帝太后去世,搬出皇宫

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二总管崔玉贵也就离开了皇宫,在北京西郊的关帝庙捐了680亩田地,自然也就住在了关帝庙里面,虽说以种稻为生,但是即使不种地,以他从京城里带出的金银细软也足够生活开销了。

关于他出宫后的生活还有一些记载,在《神州名人录》上有书,崔玉贵出宫后喜欢听戏喝茶,一次去北京鼓楼光庆轩喝茶的时候,有人认出了崔玉贵,就让他讲一下当时珍妃下井的事情,崔玉贵也喜欢卖弄,于是就给大伙说了起来,刚说完就有人骂他缺德,害死珍妃,崔玉贵也不甘示弱的回应到”老佛爷的旨意,我能违反吗?“

崔玉贵就这样一直活到了1925年,因为疽发背而死。

结语

疽发背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阅读古代历史的时候,经常能够发现很多历史人物都是疽发背而死,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这些历史人物经历了一些重大的变故,产生了愤怒、悲伤、忧惧、惊恐等情绪,使得五脏失调发生病变,以脓疮的形式出现在背部,并且因此丧生。

疽发背强调的其实不是死因,而是死前的精神状况,是对上述情感的一些具象化的表述。由此可见,晚年的崔玉贵过的并不舒心,最终忧郁至死。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小太阳D


正所谓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曾经在慈禧太后身边的大太监崔玉贵,后来也是突发疮病两腿一登,家和西去了。

清末时期,慈禧太后身边有4个太监。而崔玉贵是非常嚣张跋扈的那一位,他仗着自己会点武功,又得慈禧太后赏识,就是在慈禧太后身边最忠诚的一个鹰犬。当年,这位太监,把光绪的爱妃珍妃推进了故宫的井中,后来,也遭到了报应。小雪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关于大太监崔玉贵的死亡故事。

慈禧太后亡故,大太监崔玉贵过起了种田的生活,当起了老实人

崔玉贵也是一个穷苦出身,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有把他送到宫里做太监的打算,于是,找了一把镰刀,嗖的一下把崔玉贵的“命根子”砍断了,自此以后,崔玉贵就来到了北京,准备寻找一个机会,于是,他进了庆王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把失去的尊严夺回来。

有一次,正好有个机会,他去戏院演戏,正巧慈禧太后在下面听曲,结果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被擢升为二总管太监。

这次的机会,让崔玉贵平步青云,成为了除了李莲英之外的又一个红人。但是,好戏不长,1908年慈禧太后病死,没有靠山了的崔玉贵告老还乡,在京城外的关帝庙,以种田为生。

千方百计算计着,到头来还是栽倒在了自己的一个爱好上

崔玉贵有一个爱好,就是好听书,于是,有一次他来到北京鼓楼光庆轩茶馆,正准备听一个名角的书评,人家还没来呢,就有人认出来了崔玉贵的身份。

那人说,能不能把当年推珍妃下井的故事给大家伙讲讲,结果,崔玉贵就上台兴冲冲的给大家伙讲起了珍妃死因之谜。

说实话,自己是当事人,而且是事件的见证者,所以崔玉贵说的基本都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然而,头脑发热的崔玉贵,把珍妃对外公布的死因忘了个一干二净。

他兴冲冲的讲着,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太后认为珍妃长得漂亮,看到洋人可能丢面,于是,自己就得令,把珍妃推入井里,对外的说法是,珍妃不甘受辱,自尽身亡。

没成想,珍妃的父亲却在底下听书,这还得了,直接一个茶壶就扔向了崔玉贵,匆忙之下的崔玉贵,灰溜溜的跑掉了。

后来,他的后背生了疮,他找人开药,药里放了一个鹅骨,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后来,病情严重恶化,结果不治病死。

崔玉贵的死,可能和珍妃的父亲有关,但是,没有考证,为什么在药里会有别的药材,这应该是珍妃父亲后来故意设的局,目的,就是为了报崔玉贵杀害女儿之仇。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崔玉贵推珍妃投井这个事儿很冤枉,根据在场的宫女晚年回忆,慈禧下令把珍妃推到井里时太监二总管崔玉贵犹豫了一下,崔玉贵手下的一个叫王回回的小太监把珍妃推到了井里。珍妃就此身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庚子之变”慈禧带着光绪等人一路逃到了西安。1902年慈禧和光绪返回北京,珍妃的死慈禧让崔玉贵背了黑锅,说自己当时是在气头上要杀珍妃,崔玉贵当真了。崔玉贵就此“退休”了,被赶出了皇宫,所以世人都认为是崔玉贵亲手害死了珍妃。因为崔玉贵为人勤勉比较厚道精通观颜察色,不少人包括慈禧的弟弟桂祥都为崔玉贵说情。所以崔玉贵出宫后没多久又回到了皇宫,继续在慈禧身边服务。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死去,崔玉贵和“表侄”太监大总管李莲英一样离开了皇宫。因平日里吃的好处多还算富有,能置买土地等产业,1926年崔玉贵因病死去,也算是善终了


立志成虫


其实将珍妃推下井的太监并不是崔玉贵,珍妃的事其实很复杂,并不单单是慈禧看不上她,更是珍妃自己的聪明为慈禧所不容。珍妃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甚至比慈禧更明白当时作为一个皇帝在面对列强入侵的时候,应该做什么?但也就是因为珍妃知道,所以慈禧让她必须死。当时在场的有很多人,崔玉贵虽然想要讨好慈禧这件事,但是他的脑子是够用的,他知道这件事可大可小,但主要还在于慈禧这个人在气头上,以及之后找人背锅的问题。

当时慈禧吩咐崔玉贵将珍妃带来,然后对所有人说,洋人来了我们现在只能带走皇帝出逃避其锋芒,其余人就留下吧!早在这之前珍妃就多次顶风与慈禧相对,此次也不例外,这时的珍妃认为皇帝应当留在京师不能走,因为八国联军讨伐的对象并非皇帝而是当时宣战的慈禧。当然,珍妃并没有点破这一点,而是要求皇帝留在京师,这使慈禧大为恼怒,当即就命崔玉贵推珍妃入井,虽然当时的声音很小,但是大家似乎都听到了。

崔玉贵和他的手下也不敢自作主张,但是崔玉贵犹豫了,正在此时他身边的王捷臣抢先一步将珍妃推入井中。

就当是而言光绪皇帝其实真的不一定要去出逃西安。因为八国联军并非是他招惹来的,而是慈禧。而且八国联军也希望这个皇帝能够打开国门,更有利于列强的经济入侵,在列强看来光绪皇帝比慈禧好说话的多得多,而慈禧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必须带光绪皇帝出走,否则自己的免死金牌就没了。而且如果光绪皇帝留在京城那么列强也会重新支持这个皇帝巩固他的皇权,慈禧就真的成为孤家寡人。这一点珍妃看到了,所以要求光绪皇帝留在京师。以前珍妃多次反对慈禧,慈禧都没有动杀机,因为这触及不到她的核心利益,而且又是光绪皇帝的妃子,自己也不好动手。

但是这一次慈禧没有心慈手软放过他,崔玉贵其实是比较冤枉的,他害怕里外不是人,害怕慈禧正在气头上说了愤怒的话,之后后悔了自己必然是替罪羊。李鸿章的签署辛丑条约以后西方列强满足了自己的侵略要求,对于惩治慈禧,光绪复位并没有政治上的需要。条约生效之后也各自退兵,所以慈禧才能回到北京,而崔玉贵的下场也就在此时开始。由于这一件事并非崔富贵亲手推珍妃入井,所以事后追查找替罪羊的时候,崔玉贵保得了性命。

慈禧只是让他出宫,当个老百姓。但是崔玉贵还有另一个身份,他与慈禧的弟弟桂祥私交甚好。桂祥并不同意,再多次恳求下慈禧答应了自己的弟弟的要求。将崔玉贵继续留在宫中,但是从未重用。这件事之后,崔玉贵更加低调,此后基本没有他的消息。直到慈禧死后,崔玉贵才做起来地主。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进入京城。勒索崔玉贵8万块大洋,崔玉贵栽了着一跟头,忧愤成疾,郁郁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