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爆年轻人酒桌的“江小白”,为何现在无人问津?

赤裸裸的浪费


这个问题不成立,江小白尽管卖的贵,低酒精度,口感不算好,但至少没有像题主表述那样无人问津。江小白仍旧是一些小年轻聚会时偏爱的白酒。

销售数据这种枯燥的数据不说也罢,只要跑到各大便利店和大小生活超市,白酒陈列区域去看看就知道了,江小白的身影可谓如影随形。直接就说明了市场需求。

江小白的定位就是给年轻人的,尤其是给八零后,九零口两代人准备的。这两代人赶上了网络大发展,高考扩招,以及全球新文化思潮!而江小白一两句简单的文案就能让他们集体怀旧!

在新文化冲击下,白酒市场后继乏力,不喜欢喝它的太多了。江小白就是这样,改变了白酒传统的脸谱,用新颖的方式勾起无限情怀。无论是矫情,还是销售手段,都激发了未来白酒市场的消费潜能,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说真的,江小白确实不太好喝,度数低,口味单一,价钱贵,不为老酒客所爱。但这就是江小白的特点。它的初衷就是用低酒精度打开青春的市场,小曲清香,让不会饮酒的一开始不那么害怕,口感上能承受。

当然会喝酒的都和大曲,即头曲,二曲根本不选择。但江小白仍旧是白酒,当培养起来这两代人的白酒品味后,上了年纪的他们一定会更懂白酒,也会进一步认识白酒,选择面也会更广。

若干年后,这一批人在欣赏更高层次的白酒时,一定不会忘记当初是江小白给他们青春的洗礼。从这一点上来说,白酒生产企业同仁应该感谢江小白公司。

江小白白酒,用文案让白酒脸谱年轻化,让老树发了新芽,曾经一出山,就风靡年轻人的餐桌,给正在崛起的一代普及了祖国传统的白酒文化,现在依然受众众多,在白酒文化普及上,功德无量。最后说一句,老王不是打广告的。


楼兰餐厅老王


要说"江小白"无人问津,这不正确,只是没有原来那么畅销,在走下坡路而已。

就其原因,就要从"江小白"这款小酒本身说起,总结出以下特点:定位8090的低度白酒,靠文案推广成功,价格偏高口感差,真正喜欢的喝酒的人是不会选择的。

任何商品都有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江小白这款酒,首先是不好喝还偏贵,其价值就不高;而喝江小白的人,喝的是一种情怀,解决了极少数的需求,其使用价值也就不高。

作为商品,最重要的还是其质量,没有好的质量,光靠包装,是没有市场的。

江小白的成功在于营销,江小白的失败在于质量。





梅兰竹菊张三丰


江小白从开始推向市场时就被它外面的那些文案话语击中,对于那一个个文案简直喜欢的不要不要的。

买过三次,前两次是二两装的一次买12瓶。就是和几个发小一起举杯喝酒,这个喝不能用酒杯,就要那个瓶子喝。喝的其实不是酒就是一种情怀吧。

第三次在超市一斤装,把我喝倒,后面就不再买了。价位跟百元酒(皇家窖藏或者刚开始的和顺整箱优惠后)没有区别,但是江小白稍微多些就会上头这点和他的价格不匹配。

文案能支撑一时但这是酒,最终还是要靠品质说话。


勤劳的铅笔


江小白卖的是情怀,卖的是文案。

这酒也曾经是我最喜欢喝的酒,可惜好喝不好消化啊,每次喝完头疼,久而久之也就不喝了。

现在在外面喝小白的基本也都是年轻人了吧,毕竟小白看起来还是很时尚的。

话说前几天看见我们这超市有卖水蜜桃味的,充满好奇买了两瓶,结果一瓶都没喝完。形容不来那个感觉。


梦想等于理想


其实要说无人问津有点过了,只是说现在的江小白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

今天我谈谈一个对江小白从路转粉,粉转路人的简单感受吧。

第一次看到江小白的广告,我记得那个时候是大学,学校的小吃街,每家店的墙上都贴着江小白的广告,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很有意思,尤其它的文案“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犹如那时候的生活,每次跟兄弟们吃饭大家都会一人来一瓶,虽然对于学生党来说,有点小贵,当时也品尝不出酒的好坏,几个兄弟一起喝点小酒,反正不在乎酒的好坏,是好是坏也没有必要分那么清楚,只是隐隐觉得他们瓶子上的广告写的不错,而且他们会经常更新,新的电影出来了他们会来几句应景的,毕业季来了也会有不一样的文案,感觉像是随着我的心情写的广告文案,每次都能写到我的心坎里面,当时觉得每次喝的酒里面就是我的青春,那时候,每个月都会喝个几次。

后来,大学毕业了,喝了很多其他的酒,偶尔也喝喝江小白,怀念一下我曾经的青春。说句实在话,酒的味道还是那个味道,淡淡的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怀念的地方,文案依旧是嬉笑之间笑言青春。只是,我们已经不再是那时候的我们!


王杰酿酒


我是82年的,也就是江小白定位中的80后。

首先说江小白价格其实不算贵,几十块钱而已,一般白酒也基本是这个价。

但我仍不会在喝江小白。

第一次喝,是因为江小白的包装,有创意,文案角度说,一流,甚至在现在的百元以下白酒里,文案妥妥的第一。

但是酒就别提了,太难喝,难喝的要死。反正肯定不会再喝第二次。


驭车堂


作为重庆人。我从不喝江小白,并非我不属于屌丝或80后。因为酒实在寡淡不像白酒更像酒里面掺了水一样的假酒。尽管我也很喜欢江小白的文案与营销创意。

江小白是从做营销起家的。最初自己不生产只负责包装营销。是个典型的代工起家的品牌。

白酒(尽管其实江小白根本不算正宗点重庆高粱酒,重庆高粱酒标配是60度而不是2-30度的不男不女)不同于高科技有技术专利壁垒的手机那样,苹果可以全部代工依然可以手握主动权号令整个产业链都为它服务,马首是瞻。相反,遍布川渝地区的大小作坊和酒厂何止千家都可以各自为镇的生产纯正高粱酒,任何一家的口感与品质都不会输给江小白。这种硬伤,随着江小白曝光率越来越高,自然会削弱它的江湖定位与声誉。这一点,还可以从最近曝光的品牌商标被否的报道中得到应证。

其二,营销起家的做的最好的是脑白金。即便如此,史玉柱脑白金掺和茅台酒去做黄金酒同样铩羽而归。这说明白酒市场的竞争与规律显然是仅仅依靠营销是不够的,即使有成功的经验、互联网加持和所谓的精准人群定位也是远远不够的。相比于白酒市场的顶级品牌而言,江小白显然还是一个雏,而不是角,更谈不上大牌。

其三,江小白自身定位决定了它必将退无可退。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从最初的卖情怀装逼到死在沙滩上,有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江小白(100G)最初市场定价不过15块到后来的20多,属于绝对的酒类低端市场,这本身就是在做降维打击中,实现了夹缝与小众市场中的突围,随之而起的这个分隔市场的各种品牌的涌入,对江小白形成的围追堵截和相互内耗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后来陆续开发出了250G、500G的中、大瓶装,市场反馈其实已经并不买账。

其四,对于任何产品而言,尤其是当下这个瞬时万变的时代,故步自封或以昨天成功的经验来面对市场,迟早都会遭遇被忽略、被抛弃的“滑铁卢”。消费者在成长,兴趣在转移,口味在变化,就算是屌丝也一样不会持之以恒的在原地等你。

而事实上,即便是今天的江小白已经成了江津工业园区的一块招牌,也有了自己地盘和生产线,依然不能说明它就可以持续有效的赢得市场的芳心。

因为如果一个连自己都的品牌商标(江小白)、曾经的合作伙伴(江津酒厂)、地方资源(江津区ZF)都搞不定的品牌,它还有什么实力、精力去搞定外面满是如狼似虎的群雄逐鹿呢?

品质第一、与时俱进。

是为共勉。

但愿江小白还能活过来、活下去——毕竟它还是重庆的一块为数不多在全国叫的出名的地产酒知名品牌。


谈天说地大师兄


江小白,其实口感挺苍白的,不谈价格,只谈白酒,没有黑江小白的意思。作为一款白酒,仅仅靠创意只能流行一时,原谅我用流行两个字,而不能长久。白酒如果没有"灵魂",就得不到消费群体的认可,也就不会长久。茅台镇的酒很多,好酒也有,但大部分茅台镇的酱香型白酒只有茅台酒的"形"而没有茅台酒的"神",即"有形无神",这种酒就不是什么好酒,也就不会长久。江小白如果真的在酒的品质上下足功夫,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昙花一现了。



海大派乐特


从表面上来看江小白首先不得不赞一下他的营销!用一种文化营销了一款酒。现在某款主打江湖的酒就是借鉴江小白。江小白主打20-40岁左右的年轻人市场,而且营销理念不仅仅在餐桌上还延展到娱乐场所。尤其是一些新兴的快餐行业也在拓展范畴。

而且江小白的销售渠道不得不说也是很成功的。超市,饭馆,酒店,快餐店,都可以看到江小白的身影。

但对于中国白酒文化主要消费者还是30-50岁的中年人。送礼,自饮,聚会,才是主要消费人群。江小白虽然也可以拿出来喝但有点……

再有就是口味,我个人觉得我受不了这种口味。虽说是曲酒的口味但是大多数人受不了这种味道。就像酒鬼系列酒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可是一口不沾。年轻人有的尝试了一次江小白有可能就再也不喝了,还不如二锅头好喝。

以上是我从表面看江小白衰落的原因,内部啥问题咱不知道不好妄自菲薄。


萌叔带娃记


江小白是文案酒,营销确实厉害,包装上一句句的话很让人产生共鸣,以此为依托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甚至爆红于网络,让人为情怀买单。但是懂酒的人喝一次就不再想喝了,此酒口感单一,没有层次,香气不足。再原因就是做酒的企业讲究底蕴,有底蕴就代表有好的酒窖,好的酒窖才能有好的微生物群,酿出好的基酒,有好的基酒才能勾调出好的酒。还有一点也是它致命的缺点,江小白是小曲发酵,小曲的特点是出酒快,大概一个星期就能出酒,而且出酒率高,和大曲酒比,还是不要比了,但是卖的却是大曲酒的价格,一百毫升就要将近二十块钱,一斤的话就要将近一百,在其他酒品牌中,这个价格都能买到很不错的酒,所以性价比低。老酒民才是白酒消费的主力军,一旦丧失这个群体,销量自然就会下降。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