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其實是一篇“嫂子頌”,為何原名稱《感甄賦》?

史話導言:曹植的嫂子是烏桓人,她的美貌應在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上。烏桓的祖先稱東湖,因為居住在匈奴以東而得名(戰國時期匈奴被稱為胡人),曹操北征烏桓,致使這支草原少數民族解體,最終融入漢族,但曹植的《洛神賦》留下了烏桓美人的姿容。

《洛神賦》其實是一篇“嫂子頌”,為何原名稱《感甄賦》?

公元前290年,燕昭王橫掃千軍,擊破東胡。在匈奴的夾擊下,東湖人分兩路退居烏桓山和鮮卑山。烏桓山在內蒙古興安盟一帶,這一之後稱烏桓,其含義是黑龍,黑龍江原名就叫烏桓水。

漢代霍去病大破匈奴後,將烏桓遷移到漢朝邊防的五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當時匈奴的單于廷也被迫遷到遙遠的漠北,一時天下無大戰。

《洛神賦》其實是一篇“嫂子頌”,為何原名稱《感甄賦》?

後來漢朝出了一個大改革家王莽,其中民族政策也改出很多花樣,包括給一些少數民族改名稱,又命烏桓主動去攻擊匈奴,並把烏桓大人的妻子扣押為人質,直逼烏桓投降了匈奴。到了後東漢光武帝時,漢廷伸出橄欖枝,引遼西歸附漢朝。

在這個群雄並起、刀光劍影的時代,美女成為縱橫聯合的一種信物。當年匈奴為為安撫東胡,將冒頓的女人閼氏贈與東胡頭人。

《洛神賦》其實是一篇“嫂子頌”,為何原名稱《感甄賦》?

而匈奴冒頓得勢時,也寫信要劉邦的遺霜呂后。而烏桓人幫助袁紹佔領了幽州,袁紹給也以漢獻帝的名義封烏桓三個首領為單于,並將自己的義女嫁了過去。

遼西烏恆歸附漢朝時,其中81名大人被封為王侯、君長,將他們遷到了河北山西內蒙古。其中河北就成甄洛的出生地,她和她的世家也被看作是漢官。但她本人在史書上並沒有直接記載。

曹操北征烏桓,與他直接對陣的,是娶了袁紹義女的烏桓單于,名蹋頓,此役兵敗被殺,烏桓20萬軍隊被殺被俘,袁氏兄弟逃亡遼東。

《洛神賦》其實是一篇“嫂子頌”,為何原名稱《感甄賦》?

大勝的曹操從遼寧直奔海濱,63歲奸雄心潮澎湃,揮筆寫下大氣磅礴的《觀滄海》,高吟“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不久遼東太守就送來了袁氏兄弟的人頭。而袁熙留下的妻子甄宓年方21歲,就被曹操長子曹丕營據為己有。真可謂“亂世桃花逐流水。

此時,已取漢姓,但其名並無文獻記載,被後世命名為甄宓的文昭甄皇后,她的族祖烏桓人,被壯心未已的曹操繼續遷往中原內地,與漢人同化。甄宓為曹丕生下了曹睿,即魏國的第二代君主,生下了東卿公主。

《洛神賦》其實是一篇“嫂子頌”,為何原名稱《感甄賦》?

之後,曹丕不再寵愛她,她則天天幻髮型,千姿百媚在頭髮的盤繞上,以至產生了“巧奪天工”這樣的成語。這個時候曹丕的弟弟曹植,對甄宓產生崇拜,但絕不是“嫂弟戀”,是對異性美的崇拜,視嫂孑為女神。唐代文人李善有“曹植筆下的洛神即甄洛,甄洛和曹植曾發生嫂弟戀”的說法。

這裡的甄洛,即甄宓,指一人。因先秦神話中有洛神,又稱洛妃、宓妃,所以同於甄夫人的名字。因可見史料記載,曹丕要甄宓時,曹植才13歲;曹丕到洛陽時,甄宓自殺,已經一年有餘。所以李善的說法純屬杜撰。

《洛神賦》其實是一篇“嫂子頌”,為何原名稱《感甄賦》?

曹植以嫂甄宓為原型寫下千古名賦,名《感甄賦》,名符其實的“嫂子頌”,而曹睿感到有傷風化,與曹家皇室名聲不雅,所以令其弟改賦名為《洛神賦》,因由皇妃而改成洛神,倒成就了此賦千古傳誦。

曹植在詩歌和辭賦創作方面有傑出成就。他與甄夫人的情感故事,也成為今天古裝影視劇創作熱門題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