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趁“疫”之危者保持高度警惕


一位在英國留學的朋友,春節前回北京休假,卻碰上了國內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她在家宅了將近一個月,等到學校開學後回英國。回到英國後,她感慨,外國的朋友對她沒有異樣,該一起吃飯一起吃飯,倒是其他中國留學生像防瘟疫一樣躲著她。這件事反映出不同人對中國疫情的不同態度。

對趁“疫”之危者保持高度警惕

疫情在中國爆發以來,全世界都很關注。排除一些本來就對中國有偏見的人,趁著疫情發出辱華的言論,國際主流輿論的總體態度還是實事求是的。退一步講,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不會因為疫情而發生大的變化,過去不友好的仍然不友好,過去友好的還是友好;過去對中國存在警惕之心,有遏制行動的,即使不乘人之危,也不會因為疫情而放鬆對中國的擠壓行動。這一點從美國身上體現得很清楚。

疫情的這段時間,美國對中國的各種行動沒有停過,更沒有松過。美國對中國口頭上的援助遲遲不到位,但對中國的遏制行動卻沒有缺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本來就不該抱有什麼幻想,因此也不必對美國有情緒化的埋怨。疫情是突如其來的,短期的挑戰,但中國和美國的戰略博弈是長期的。

對趁“疫”之危者保持高度警惕

那麼有沒有趁疫情之危渾水摸魚的呢?肯定是有的。不必否認,我們是有敵人的。既然是敵人,怎麼會不趁我之危呢?比如美國的一些極端保守派政客,比如中國臺灣島內的分裂分子,趁疫情鼓譟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事,等等,對這些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另一方面也不要給“敵人”留下可乘之機。

這次疫情中,給中國人留下最好印象的,要算日本了。日本政府、社會及民眾,在疫情爆發之後,確實有不少令人感動的舉動,也為中國提供了不少幫助。尤其日本人的一些表態,讓中國人感到溫暖,比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話,感動了大量的中國人,還有日本藥妝店貼出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對趁“疫”之危者保持高度警惕

坦率地說,日本人有此表現,是讓不少中國人感到意外的。畢竟,中日關係冷卻了好些年,兩國民間互視的態度都算不上好。不斷有調查顯示,相當數量的日本人不喜歡中國。那麼,這種情況因為疫情發生改變了嗎?

在我看來,日本人對中國的態度並沒有因疫情產生什麼變化。只是我們過去對日本人的瞭解不足。日本是一個多自然災難的國家,在受到災難襲擊的人或國家,有著很強的共情同理心。日本人的國民素質總體比較高。再加上,對中國持友好態度的日本人,也一直是存在的,只不過這些年被各種因素遮蔽了,也沒有被中國人充分認識。也就是說,這次中國爆發疫情,日本所展現出的這些人或事,過去本來就存在,並非這次新生的。

如同每一個硬幣都有兩面,正反互為一體。在日本社會中的一些陰暗面,不可能因為疫情而消失。一位日本朋友告訴我,在日本也出現了口罩黃牛黨,也有一些奸商趁機抬高價格,日本的媒體也有不少誇大嚴重性,製造疫情恐慌。在日本的一些極右翼網站論壇裡,仍然有不少對中國態度惡劣的帖子。

還是那句話,中國人是恩怨分明的。既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同時也不要天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