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江北古楼


宗人府其实就是相当于古代大家族的家族祠堂,是处理家族内部成员矛盾、纠纷、以及犯罪的地方。只不过,宗人府,管的是皇家的事情,所以他也就显得比较特殊。

宗人府最早是由朱元璋设立的,在明朝,宗人府的长官,也都是由皇亲国戚担任。到了清朝,继续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宗人府也被保留下来。

封建王朝也是有他自己的一套审判检察系统,但是一般来说,皇亲国戚不受这套系统的管辖。于是宗人府就出现了,他的职责不单单是处罚审判,还要管理黄氏家族的族谱、俸禄、赏罚祭祀等事务。几乎所有皇室家族一切是由,都由宗人府操办。

真正让后宫文风色变的是,宗人府具有处罚权。一般被送往宗人府的人,都是犯错的王子,或者是不受宠的妃子。因为将他们送到宗人府的命令,都是皇上下达的,所以,宗人府的这些人,为了讨好皇上,就对这些妃子和王子下毒手。

宗人府的刑罚也比较残酷。首先就是掌嘴,这主要是针对那些说错话的妃子。还有就是拶刑,就是夹手指,这是针对那些拒不交代实情的人,它可以让人瞬间疼晕过去。

然后就是杖刑,这是一种对身体极度摧残的刑罚,用刑过后血肉模糊,数月下不了床。最后,就是幽禁,就是关小黑屋。这是对精神上的摧残,让人生不如死。小黑屋就有只有一个小小的窗口,用来送食物。被关进去之后,没有人说话,见不着光,往往不久人就会发疯。

一般来说,被送入宗人府,就相当于被打入冷宫,也就是不再受到皇帝的宠爱。残酷的后宫,从来不缺落井下石的人。有人会去贿赂宗人府的人,想方设法的折磨被送去的人。

进了宗人府,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永无出头之日。所以后宫的妃子,已听到宗人府的名字,就十分害怕,宁愿去死,也不愿进宗人府。


老虫


“宗人府”是专门用来管理皇族宗室而设立的“皇家刑部“;而妃子们之所以闻之色变,宁死不去当然是因为残酷的刑罚,进去了就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都是执行命令的,毫无周旋的余地。

一:命名来源:《清史稿•职官志一》中记载「宗人府。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 人 各一人,(原注:宗室王、公为之)。府丞,汉一人……宗令掌皇族属籍,以时 修 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宗正、宗 人 佐之。

二、刑罚种类:

掌嘴,

拶刑 (拶刑就是夹手指,正所谓十指连心,对手指动刑的痛苦程度相信很多人都 能想象到)

杖刑 (杖刑也是古代常用的一种刑罚,对肉体的摧残程度极高)

幽闭 (这种刑罚是看上去最为“仁慈”的刑罚了,因为它并不会导致肉体的痛 苦,然而实际上,它却是最为残忍的,能让人生不如死)

三、机构设立时间: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1370年(洪武三年)称大宗正院,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改 称 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 宗人府名存实亡。

四、机构设立地点:

宗人府位于北京东交民巷。

  明、清两代,北京东交民巷为朝廷“五府六部”所在地,衙署、府第及祠庙较多, 设有吏、户、礼、兵、工各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和太医院等,多建于明 初。明代以后,东交民巷成为朝廷对外交往和与边疆民族联络的活动中心。


行走的读书笔记


宗人府这个名称大家肯定不陌生。在很多清宫剧中皇族宗室或妃子一旦犯错,皇帝总会说,拖出去,着宗人府严加看管。

这时候犯错的皇族宗室或妃子都会瘫软在地,下跪求饶,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那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让这些妃子如此害怕和恐惧。

宗人府最早设立于明朝初期,那时候叫大宗正院。洪武22年才改为宗人府。他的最高执掌者叫宗人令,一般由亲王担任。

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记录罪责过失。

简单来说,一般的人犯错都会交于刑部审问用刑,而皇族宗室的人犯错刑部是管不了的。宗人府除了掌管皇族一般事务外,还兼有看管和处罚皇族宗室犯错的人,所以说它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清朝的时候,沿袭了明制,顺治时出现了宗人府。

看看宗人府一般对妃子们用怎样的处罚手段。


掌嘴。很多妃子犯错,都是说错话,或者说了不该说的话,惹的主子不高兴。这发到宗人府,掌嘴就是常用的处罚。

拶刑。就是夹手指,正所谓十指连心,对手指动刑的痛苦程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很多人都尝过手指被门夹的滋味。而拶刑可不止一下,要是拒不交代,宗人府那帮人能把妃子给夹的痛晕过去。

杖刑。顾名思义杖责对身体的摧残更甚,宗人府会顾及皇帝的面子,对妃子们是穿着衣服的杖责,要是刑部的话,还会使用裸杖。

幽闭。也就是关小黑屋。这种虽然不受皮肉之苦,但能在精神上把人折磨疯。


这只是几种基础惩罚,已经就让人望而生畏了。还有更狠的,那就生死难测了。

所以一旦发到宗人府,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生死难测。你说妃子们能不闻之色变吗?

做女人难,做皇帝的女人更难。


说史听涛


满清时期,有两个但凡提起必定谈之色变的地方,一个是宁古塔、而另一个就是宗人府。

宁古塔是普通老百姓和朝廷官员犯法流放之地,宁古塔远在东北边江,是苦寒之地,基本上是有去无回,所以害怕可以理解。

那么宗人府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尤其是宫中犯了错的妃子更是宁死都不愿意去。



最简单的道理,妃子不管怎么犯错,只要在皇宫里处理,说不定多会,皇帝一心酸就放了,但是一旦移交宗人府,那就代表着已经被皇帝放弃了,剩下的就是宗人府照章办事了。用刑拷打,就算最后无罪释放,不死也得脱成皮。况且去过宗人府基本上只有冷宫能去。这辈子都没啥盼头了。

可以想象在古代,作为女人,尤其是皇宫里的女人,她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蒙受圣宠,享尽荣华富贵,一旦移交宗人府,就意味着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翻身,最终幽禁至死。



那么宗人府果真这么可怕吗,其实不然。

说起宗人府,其实早在明朝时期就有了,之前是叫大宗正院,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洪武二十二年才改名叫宗人府。

宗人府自创立之初就是为了管理皇室宗亲的,主要负责管理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

所以说,每一位皇室宗亲应该感谢宗人府才对,宗人府不光记录每一位皇室宗亲的生老病死,而且对记录在册的每个人都会按时发放俸禄。包含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从政参军,宗人府都会给予帮助。

说白了,宗人府就是为了保护扶持皇室宗亲而成立的专门机构,而且贵为皇族,自然不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在刑部大堂打板子,而宗人府自然也包含对宗亲的处罚审理,但是大多是“教育为主,体罚为辅”,走个过程而已。



就比如康熙的儿子胤禔软禁了二十多年,除了不自由自在啥都可以做,在这期间他和他的老婆们一共生了二十九个子女。

所以说,对于大多数皇室宗亲,宗人府给予他们的要比自己付出的多得多。

至于题主所说妃子们提起宗人府,闻之色变,还是自己做了坏事,害怕一去不复返吗!!!


大侃聊历史


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皇帝作为九五至尊,一国之君,如何管理皇子妃嫔、宗室子弟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宗人府这一主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便应运而生了。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初称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为宗人府。清朝入关后,其国家机构大部延袭明制。顺治九年(1652年)设立宗人府。

作为服务于皇家的机构,宗人府的职权范围相当广,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撰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叫宗令,一般由亲王或郡王当任。宗人府与内务府、詹事府并称为清朝三大内廷机构。


清朝宗人府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如果某位宗室成员犯了重大错误而受到处罚,也是由宗人府来负责记录和执行。清朝皇子犯错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就是圈禁,就是把人禁锢在一个地方。比如九子夺嫡中最先出局的皇太子胤礽,在康熙亲征葛尔丹期间私做龙袍提早做起了皇帝梦,康熙知道后一怒之下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将他交由宗人府圈禁,结果把堂堂废太子逼成了一个疯疯癫癫衣衫褴褛的落魄皇子。九子夺嫡雍正胜出后,除了支持他的十三阿哥,其他几个阿哥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大阿哥胤禵、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雍正的政敌全部被交与宗人府圈禁致死,严重的还要从宗室玉牒中除名,这就意味着被处罚人以及他的后代,从今以后都不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了。


不过,在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宗人府一般只针对男性皇室成员进行家族管理,女性成员,特别是那些妃嫔,一旦犯错,则另有机构执行处罚,之所以妃子们会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往”,大概是以为宗人府的刑罚特别严重。而事实上,针对妃子们犯错,清朝是交由慎刑司处置的,这一机构录属于内务府,其处罚力度绝对比宗人府来的强,许多宫人都经不住慎刑司的处罚,身心都遭到巨大摧残。


在戒律森严的清朝后宫,妃子犯错,内务府主掌对她们的处罚,并交由慎刑司执行,视情节轻重,处罚方式也各不相同。最轻的就是降位,即自上而下降低身份,比如光绪帝的爱妃珍妃、瑾妃就被慈禧连降两级贬为贵人,还有贬奴、打入冷宫,体罚中有禁足、罚跪、掌嘴、廷杖等等,最严重者,赐自尽、处死。像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慈禧命太监崔玉贵把她塞进井里淹死。

因此,宗人府主管男性皇室成员,慎刑司所在的内务府,则主要管理皇帝和后妃、宫女、太监们的吃喝拉撒睡、分赏、处罚。总的来说,清朝的皇帝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清朝的后妃、宫女大体上日子要比前朝明朝好很多,但是所有的后妃最惧的还是处罚,体罚是大事,被打入冷宫失宠于皇上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唯有小心翼翼,才能在竞争激烈,勾心斗角的后宫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大国布衣


《雍正王朝》里面提到宗人府,一是皇子犯错会被圈禁在里面;二是雍正对其丫鬟秋月工作比较满意,对她说要给她去宗人府换牌子。此外《康熙帝国》里有个妃子惹皇帝不高兴,被关起来(不知是不是宗人府),在里面的待遇连普通宫女都不如,还受到太监的欺负。


说起“宗人府“,很多人可能会马上想到很多清宫剧。

比如,《还珠格格》、《甄嬛传》什么的,皇帝动不动就会说“交宗人府圈禁”。那么,宗人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所在,它的职能究竟有什么呢?

宗人府在明代就已出现,为朱元璋所设立

先来更正一下题主的问题,“宗人府”并不是出现在清代,其实它早在明代就有。

根据史料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置大宗正院,是正一品衙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由此,宗人府正式诞生。

根据《皇明祖训》的记载,明代的宗人府主要管“睦宗亲族之事”,也就是主管皇族之属籍、玉蝶的纂修、宗室子女的登记以及生卒婚嫁等等。

到了清朝,“清承明治”,宗人府的这些职能,全部被清朝所吸取,此外,清朝统治者还增加了很多功能。

我们不妨通过清代的宗人府,来分别说说它的这些职能。

早期的清王朝为了防止八旗功高盖主,入关不久就设立“宗人府”

有学者认为,清代的“宗人府”体现了清朝皇亲贵胄的宗法化。

我们知道,清朝的军队建制主要是八旗,八旗的统领分别对手下的军队具有绝对的权力。比如努尔哈赤时代,一般都是由大汗统领正黄、镶两黄旗,正白旗由皇太极掌管,杜度掌管镶白旗,代善掌管正红旗,岳托掌管镶红旗,莽古尔泰掌管正蓝旗,阿敏掌管镶蓝旗等等。

当时,八旗逐渐就有了权力逐渐扩大,威胁大汗权力的危险。但是,当时的后金军队正在与蒙古、明军作战,需要强有力的统帅,大汗权力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固。

但是,当清军入关之后,八旗领主权力的扩大,就会威胁皇权。再加上明代藩王叛乱的教训,清朝皇帝必须想办法对宗室子孙进行限制。

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设置宗人府,置宗令、宗人等官员。《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宗人府的职能主要是:“宗令掌皇族属籍”、“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并覈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等。

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宗室就已经意识到了,宗室有可能膨胀的问题。因此,努尔哈赤规定,从自己的父亲塔克世算起,凡是塔克世本人的后代,也就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兄弟们的后代,全部都被称之为“宗室”,腰上可以系上黄带子。塔克世兄弟的后代,统称为“觉罗”,腰上系红带子。

后来,宗人府设立之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为这些皇亲贵族的后代甄别身份地位,并给与相应的特权。由此,很好的早清朝早期控制住了皇族的膨胀。

宗人府会给予皇族宗室“生活费”,并对犯罪者进行审判

“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专修普谱牒,记录宗室、觉罗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分亲疏、远近、尊卑、上下纂修成册,加以保存。

玉牒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族谱或者户口,皇族一旦有人出生,或者有女子过门,都必须

根据当时的规定,宗室、觉罗都有相应的福利待遇,比如可以得到每月二两一上的钱粮和粮食。

然后是皇族的爵位。清朝的皇族往往都有爵位,当这个人死了之后,他的爵位是要往下传的。为了保证爵位的顺利交接,宗人府必须干预。清朝规定,爵位是通过每代降等的方式进行传递的。

清朝的爵位,共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种名号。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亲王的话,你的后代继承爵位,就只能是郡王。因此,宗人府就必须修改他的玉牒。

“议赏罚”。宗人府是有权参与皇族工作的。当觉罗犯法,宗人府会与刑部一起对其进行审理。当然,作为皇族,他们在于老百姓犯同样过错的时候,处罚会较轻。

此外,宗人府还会设置宗学和觉罗学,对于皇族子弟进行培养,让他们长大之后可以考取笔帖式、侍卫等职位。

清政府在支付宗室婚丧钱财方面,并没有动用国家财政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可以稍微说一下。

我们现在总说,到了清代中期,由于八旗子弟每天提笼架鸟,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必须靠政府养活,导致清朝必须动用一大部分财政。其实,这都是主观臆断。

早在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就意识到了皇族不断膨胀的问题,他说“闲散宗室有甚贫者,遇婚丧之事,每至称贷积逋”。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又说,宗室觉罗的女儿,如果有愿意让我养育的,我养育教导。有女孩长大了,父母没有钱让她出嫁的,我代父母帮她们出嫁。

康熙意识到宗室穷困的问题,于是,在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决定从户部支取本银六万两,交给宗人府让他们出去放贷,获得的利润,作为赏给宗室,用来支付他们的婚礼和丧礼。

康熙决定,给宗人府三年时间,等到第四年,必须要开始偿还本金,到第八年必须全部还上。宗人府还是很会做生意的,就这样,宗人府就一直靠着这笔钱,钱生钱,用来支付宗室们的费用。

由此可以看出宗人府的作用,也可以看出,清代皇帝有经济头脑,闲散宗室们的生活,起码在婚丧嫁娶上,并没有动用国家财政。


盛世国学


相信在我们喜欢看电视剧的人眼中,最经常听到的就是,皇上将自己的妃子打入了宗人府,而后就能够听见,妃子要死要活地为自己求饶。正是因为这样,许多不了解宗人府作用的人,只是认为宗人府是一个妃子的集中地,并不了解这里的真实分布,以及清朝的政政府到底是拿来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妃子只要听见宗人府的名称,就会吓得屁滚尿流,甚至宁愿当场死去,也不愿意进入宗人府呢,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清朝时期的宗人府,主要就是负责管理皇家事务,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婚丧嫁娶都是由宗人府负责的。这就相当于一个家族的组长应该做的事情,而宗人府更是一个编纂家族史,以及管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皇家事务设立的专门机构。

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的都是皇族的宗族男丁,所以与宗族男丁无关的女性,一般是不会到达政府进行管教的,大多数人会进入内务府,而且犯了错误也由内务府统一惩罚,但是为什么清朝时期,还经常会有将妃子打入宗人府的情况发生呢?

这主要是因为宗人府内部的刑罚相对较为严格,如果皇帝将一个人打入宗人府,那么也就代表着皇帝要进行彻查,甚至还有可能除去他的家族身份。

这对于当时的皇宫贵族来说,就相当于将你变成平民,这种身份落差是他们最为害怕的。一个人在怎样犯错,最终还是皇族身份的话,就会有资格翻身。但是一旦贬为平民,那么就意味着未来的路由此而封死了,只能够变成一个最为贫困潦倒的普通大众。

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常听到妃子们说自己不愿意去宗人府,其实是一种电视剧的人物设定上的不合理性。因为当时的后宫妃嫔是没有资格进入宗人府的,因此真正让这些妃子们感到害怕的,实际上是慎刑司,而这个慎刑司属于内务府掌管,因此这也成为了后宫妃子的噩梦之一。

其中另外一个噩梦就是打入冷宫,比如我们曾经看的《还珠格格》当中,三位主角就是因为犯了错误被容嬷嬷管教,而当时管教她们的,正是慎刑司锐的各种各样的刑罚工具。对于这些后宫妃嫔来说,她们常年养尊处优,突然一天惹到皇帝以后便会面临残酷的刑罚,这些刑罚往往让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所以他们每当听到自己犯了错误以后,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求情。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宗人府的名声,以及其威慑力要比内务府大得多呢?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设立以后,主要就是处理皇帝的子孙问题,这些人如果处理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继承权。

因此宗人府不仅具有处罚的职责,还必须要负责皇室宗族当中的族谱和祭祀,以及家官晋爵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相对较为繁琐,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皇子的生死。所以宗人府对于男性来说,更是一种噩梦,而曾经被关入宗人府的八阿哥,最终就是老死在宗人府。由此看来,宗人府的生活,还是相对较为简单的,并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当然宗人府的设立之初就是为了管理宗族事务,所以其权利本身相对较大。因此各位皇子也会极力的避免自己犯错,而在宗人府当中虽然具有较大权力,大多数都是可以通过交钱的方式来赎罪。因此这些人大多数犯错只会被监禁,后来也会刑满释放。

除此之外,在宗人府当中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陋和落魄,反而是有随从照顾,只是吃穿用度会由之前的奢侈,变成叫为简单普通的一类。由此看来,打入宗人府的阿哥们,即使被记了过失依旧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这类管理皇家档案的重要基地,更是经常会受到皇帝的点名。


猫眼观史


妃子们送到宗人府,固然很遭罪,可是没有电影里想的那么恐怖。

什么是宗人府?

宗人府乃是朱元璋为了管理宗室人口,特意设立的机构。设立之初,并不叫宗人府,而是叫大宗正院,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改为宗人府。明朝灭亡之后,清朝不仅接收了明朝的地盘,连许多制度都照章全收,其中就包括宗人府制度。

宗人府负责掌管皇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的生老病死、婚姻嫁娶、论资排辈等等事宜。

简而言之,有点儿像民间的“祠堂”。

从职责上来看,宗人府就是一宗室管理机构,并无让妃子们“闻之色变”的职能。那么,为什么清朝的宗人府,让妃子们闻之色变呢?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有一点要明确:明清两代的皇室成员,普通官员无权过问!

宗室子弟普通官吏无权过问,就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即宗室子弟就像无人搭理的野草一样,野蛮生长。

无人管理的野草,其肆意生长,可想而知。

这些从小骄奢淫逸的宗室子弟,在长大之后,性格异于常人,加之缺乏约束,往往会走上犯罪之路。虽说在古代,国法就是维护皇室的家法,可若任由这些“坏苗”生长,极有可能对“良苗”造成影响。

于是,宗人府就衍生出了游离国法之外的“宗室管理条例”。

本着都是皇帝自己家人,“差不多就行了”的原则,宗人府对宗室子弟犯罪,管理格外松坦。比如说,同样是盗窃罪,普通老百姓要挨几十大板,宗室子弟估计也就挨顿骂。

除非一种情况:宗室子弟惹得皇帝动怒。

清朝嘉庆年间,就有这么一起宗室子弟犯罪,惹得皇帝动怒的案子。

事情的起因,有一个名叫敏学的宗人府登记在册的家伙,若是和嘉庆轮亲戚,估计也得打八竿子,才能凑上丁点儿关系。按照制度,这就是皇亲国戚,腰上可以系黄带子(唯有宗室子弟能系)的人。

敏学犯了什么事儿呢?

话说有一次,敏学和朋友喝酒,喝的有点多,出门的时候看见一买菜老农不顺眼,就把人给打了一顿。打人这种案子嘛!赔个礼、道个歉、花点银子,即便是闹到宗人府,也无非这个结果。

可是,敏学仗着自己是黄带子,他偏不这样。

本来一件很小很小的案子,逐渐酿成了大案,最终捅到皇帝那里去了。彼时,嘉庆皇帝正头疼宗室子弟“造孽”的难题,敏学此案,无疑给嘉庆一个契机。于是,嘉庆皇帝下令,将此案交给宗人府和刑部,从严处置。

当时,主掌宗人府的是嘉庆皇帝弟弟永璇。永璇也是从权力场上角逐过的人,岂能不知个中门道?

嘉庆让他查办此案,分明是让他两边不好做人——不管帮哪边儿,都惹得皇帝不高兴。因此,永璇干脆撒手不管,让刑部处理此案。

刑部尚书按照过去的办案法,对宗室子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百般庇护敏学,仅仅罚了一年俸禄、关九个月紧闭。

这个案子的处理结果,传到嘉庆皇帝耳中,引得他大怒。

最终,嘉庆亲自审理此案,将敏学重打40大板,并流放盛京(沈阳)。负责审理此案的刑部尚书,因为徇私舞弊,被降职处理;宗人府宗正永璇也没能逃过惩罚,被嘉庆罚了三年俸禄。

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妃子如果犯了错,也会被送到宗人府。

不过,妃子和宗室子弟可不一样,宗室子弟犯了错,无非罚点钱、挨顿打,充其量就是跟敏学一样,流放异地。

古人云,女人如衣服,衣可破,尚能缝。

妃子们如果送到宗人府,少不得被太监们欺负。比如,《康熙王朝》里就有一段,妃子被送到宗人府之后,每天刷马桶、洗衣服,还要被太监们骂。这些脏活累活,在普通老百姓眼里,不过尔尔,可是对于妃子来说,就是奇耻大辱了。


祗树


清朝皇室内部有两大管理机构,一是宗人府,二是内务府。但是,根据各自职权来看,宗人府应是令各亲王、郡王等皇室子弟闻之色变的地方,而内务府的下设机构慎刑司才是令嫔妃、宫女、太监们闻之色变的地方。

那么,宗人府为何会令亲(郡)王等皇室子弟闻之色变呢?

清朝“宗人府”,设立于顺治九年(1652年),最初职责是“掌皇族属籍,以时修辑‘玉牒’,辨昭穆,序爵禄。”

比较有名的就是宗人府修辑的“玉牒”,到了1921年的溥仪小朝廷时期,最后一次清朝宗室“玉牒”修辑完工时,达到了7000多页,记载的清代宗室男性更是多达10万余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份族谱。

后来,清朝又根据满人执掌天下,汉人辅之的治国理念,为了防止一些权重的满人搞阴谋,又将监管满人的职责交给了宗人府,而为了平衡宗人府的权力,皇帝又在皇室内部设立了一个内务府。

同时,为了防止宗人府的人员“不作为”,朝廷又设立了一个御史机构,负责巡查各地,负责上奏弹劾各地有问题的官员。

总体来说,宗人府就是维护皇权的直属权力机构,每遇皇权更替,其作风就更加显现。

例如:据《清史稿》、《清皇室四谱》以及《世宗宪皇帝实录》等史料记载,“九子夺嫡”落幕后,宗人府就曾向雍正皇帝奏请“削去允禩、允禟、苏努、吴尔占、弘时等宗籍。”而胤禩还曾被囚禁于宗人府,身边只有两个太监。同时,在后来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中,载垣、端华等人,也曾被囚禁于宗人府,并被削去宗籍、革去爵位。

此外,一旦皇亲国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相互间发生纠纷、皇子婚配的规范等皇室庶务事件,宗人府则会按照《钦定宗室觉罗律例》、《钦定宗人府则例》及《钦定王公处分则例》等律法进行处理或调节。如:据《清会典·宗人府》记载:“凡福晋夫人之号,各视其夫之爵认为差。亲王正室封亲王福晋,世子正室封世子福晋,郡王正室封郡王福晋。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

虽然,宗人府的实际掌权者(宗正、宗令、宗人)都是皇室中颇有威望的王公担任,但基本上都是挂名,而机构的实际管理者(宗人府府丞),则多由汉人担任。为的就是在审理皇亲国戚子弟的违法犯罪问题时,防止皇室人员不好下手或因感情有所偏袒。

其实,宗人府的机构并非清朝皇室独有,而是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曾出现。如:北齐、隋唐、两宋的宗正寺、辽朝的特里衮、金朝的判大宗正事、元朝的大宗正府、明清的宗人府等。但是,其职责基本大同小异,都是管理皇族、宗族、外戚的纠纷、违法、婚配、丧葬、守护皇族陵庙、修辑“玉牒”等的皇室的内部机构。

那么,真正令嫔妃、宫女、太监们闻之色变的慎刑司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慎刑司,内务府的下设机构,顺治十二年命名为“尚方院(司)”,康熙十六年改名为“慎刑司”,主要用来管理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的上等犯罪的人。同时,也是宫中嫔妃、太监和宫女的刑罚管理机构。

据说,慎刑司中共有72项酷刑,并且包括了满清十大酷刑,就算再硬的嘴巴也会被撬开。对此,有人说大多数站着进去的嫔妃、太监和宫女,就算能够活着出来,基本上只剩下半条命了。所以,也有人称慎刑司是“人间地狱”。

例如:《如懿传》里被诬陷关入慎刑司的愉妃海兰;《甄嬛传》中被关入慎刑司的欣常在(妃嫔)以及苏培盛、崔槿汐、剪秋、江福海、周宁海等宫女太监;《延禧攻略》中嫁祸璎珞的太监寿锡、宫女玲珑等,下场都是非常凄惨的。

因此,可以说清朝的“宗人府”是皇室子弟闻之色变,宁死不愿去的地方;而清朝的慎刑司才是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愿去的地方。


祥子谈历史


我们现在看清廷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大怒之下将某个妃子打入宗人府,而这个时候那个妃子也会跪地求饶希望皇上原谅。

当时就在想,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这么吓人,难道里面都是各种折磨人的刑具吗?之后查阅资料才发现,其实有些电视剧对于宗人府的了解并不透彻,只是了解了个大概,就要把妃子送进宗人府。

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洪武三年的名字是大宗正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明朝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功勋臣子以及皇亲国戚管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这个时候宗人府就名存实亡了。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了解了明朝的具体结构,认为宗人府挺好,就遗留下来继续使用,主要由镇国公辅国公等有爵位的王爷掌管,而宗人府顾名思义,他管的就是“宗人”,何为宗人呢?就是宗亲,理解了宗亲我们就知道了,皇上的宗亲是谁呢?就是皇亲国戚,皇子阿哥以及其他的亲属了。

宗人府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图为清朝宗人府所在

一、记录,官方讲为修辑玉蝶,记录皇室宗亲的婚丧嫁娶,爵位的变更,以及对于他们的奖赏,功过,祭祀时间等等的事情,都需要宗人府进行记录,并且每十年要修成一本,然后保存。

二、皇室宗亲的传话者,因为皇室宗亲太多了,请求也就太多,要是一有请求皇上就接见,那一天不用干别的了,所以,但凡宗亲们有所请求比如人才的引进或者其他事项,都需要和宗人府汇报,然后宗人府整理之后,向皇上再汇报。

三、监禁。这就说到关人的问题了,当时皇亲国戚太多,而主管刑罚的大理寺还没有权利直接抓人,都是需要宗人府抓起来再联合审理,当然了,不让大理寺直接管的原因,也是为了彰显皇家地位,毕竟是皇上的亲戚。而且审理的尺度也不同,判罚也相对较轻。

那么宗人府到底有没有电视剧里面那么可怕,好像进去之后必死还要惨呢?

并没有,宗人府虽然也有监狱,但是毕竟是关皇上的宗亲,更多的还是阿哥格格这类惹了皇上生气的人,虽然让皇上生气,但是皇上也没有处死他,所以保不齐那天就出去了,没准还会得宠,所以宗人府并不敢随意的用刑。

而且里面的装潢也比关普通犯人的监狱要好,虽然不至于摆上一张软床,但也不会用草席对付,脏乱不堪这种情况更不会发生了。

所以啊,宗人府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构,并不是专门严刑拷打犯错的妃子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皇室的半个管家。

那如果妃子真的犯了大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要说到皇室另一位“管家”了,内务府,内务府就是专门管理后宫的所在,包括给各个妃子们发供奉啦,皇帝赏赐的配送等等,都是由内务府操办。

内务府有一个下属部门叫做慎刑司,慎刑司就是专门判罚后宫嫔妃的,相比较送进宗人府,交给慎刑司才是可怕的,因为慎刑司知道,送进来的妃子一定是失了宠的,哪怕将来真的出去了,充其量就是打入冷宫,所以他们下手都非常黑。很多人进去被打的不成样子。

所以,如果说妃子们宁死都不想去的地方,更应该是慎刑司,每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习惯了,进了慎刑司不仅没有人伺候,还要挨打,当然是死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进去了可以说是生不如死啊。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