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江北古楼


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皇帝作为九五至尊,一国之君,如何管理皇子妃嫔、宗室子弟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宗人府这一主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便应运而生了。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初称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为宗人府。清朝入关后,其国家机构大部延袭明制。顺治九年(1652年)设立宗人府。

作为服务于皇家的机构,宗人府的职权范围相当广,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撰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叫宗令,一般由亲王或郡王当任。宗人府与内务府、詹事府并称为清朝三大内廷机构。


清朝宗人府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如果某位宗室成员犯了重大错误而受到处罚,也是由宗人府来负责记录和执行。清朝皇子犯错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就是圈禁,就是把人禁锢在一个地方。比如九子夺嫡中最先出局的皇太子胤礽,在康熙亲征葛尔丹期间私做龙袍提早做起了皇帝梦,康熙知道后一怒之下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将他交由宗人府圈禁,结果把堂堂废太子逼成了一个疯疯癫癫衣衫褴褛的落魄皇子。九子夺嫡雍正胜出后,除了支持他的十三阿哥,其他几个阿哥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大阿哥胤禵、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雍正的政敌全部被交与宗人府圈禁致死,严重的还要从宗室玉牒中除名,这就意味着被处罚人以及他的后代,从今以后都不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了。


不过,在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宗人府一般只针对男性皇室成员进行家族管理,女性成员,特别是那些妃嫔,一旦犯错,则另有机构执行处罚,之所以妃子们会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往”,大概是以为宗人府的刑罚特别严重。而事实上,针对妃子们犯错,清朝是交由慎刑司处置的,这一机构录属于内务府,其处罚力度绝对比宗人府来的强,许多宫人都经不住慎刑司的处罚,身心都遭到巨大摧残。


在戒律森严的清朝后宫,妃子犯错,内务府主掌对她们的处罚,并交由慎刑司执行,视情节轻重,处罚方式也各不相同。最轻的就是降位,即自上而下降低身份,比如光绪帝的爱妃珍妃、瑾妃就被慈禧连降两级贬为贵人,还有贬奴、打入冷宫,体罚中有禁足、罚跪、掌嘴、廷杖等等,最严重者,赐自尽、处死。像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慈禧命太监崔玉贵把她塞进井里淹死。

因此,宗人府主管男性皇室成员,慎刑司所在的内务府,则主要管理皇帝和后妃、宫女、太监们的吃喝拉撒睡、分赏、处罚。总的来说,清朝的皇帝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清朝的后妃、宫女大体上日子要比前朝明朝好很多,但是所有的后妃最惧的还是处罚,体罚是大事,被打入冷宫失宠于皇上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唯有小心翼翼,才能在竞争激烈,勾心斗角的后宫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大国布衣


满清时期,有两个但凡提起必定谈之色变的地方,一个是宁古塔、而另一个就是宗人府。

宁古塔是普通老百姓和朝廷官员犯法流放之地,宁古塔远在东北边江,是苦寒之地,基本上是有去无回,所以害怕可以理解。

那么宗人府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尤其是宫中犯了错的妃子更是宁死都不愿意去。



最简单的道理,妃子不管怎么犯错,只要在皇宫里处理,说不定多会,皇帝一心酸就放了,但是一旦移交宗人府,那就代表着已经被皇帝放弃了,剩下的就是宗人府照章办事了。用刑拷打,就算最后无罪释放,不死也得脱成皮。况且去过宗人府基本上只有冷宫能去。这辈子都没啥盼头了。

可以想象在古代,作为女人,尤其是皇宫里的女人,她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蒙受圣宠,享尽荣华富贵,一旦移交宗人府,就意味着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翻身,最终幽禁至死。



那么宗人府果真这么可怕吗,其实不然。

说起宗人府,其实早在明朝时期就有了,之前是叫大宗正院,是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洪武二十二年才改名叫宗人府。

宗人府自创立之初就是为了管理皇室宗亲的,主要负责管理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

所以说,每一位皇室宗亲应该感谢宗人府才对,宗人府不光记录每一位皇室宗亲的生老病死,而且对记录在册的每个人都会按时发放俸禄。包含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活、从政参军,宗人府都会给予帮助。

说白了,宗人府就是为了保护扶持皇室宗亲而成立的专门机构,而且贵为皇族,自然不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在刑部大堂打板子,而宗人府自然也包含对宗亲的处罚审理,但是大多是“教育为主,体罚为辅”,走个过程而已。



就比如康熙的儿子胤禔软禁了二十多年,除了不自由自在啥都可以做,在这期间他和他的老婆们一共生了二十九个子女。

所以说,对于大多数皇室宗亲,宗人府给予他们的要比自己付出的多得多。

至于题主所说妃子们提起宗人府,闻之色变,还是自己做了坏事,害怕一去不复返吗!!!


大侃聊历史


“宗人府”是专门用来管理皇族宗室而设立的“皇家刑部“;而妃子们之所以闻之色变,宁死不去当然是因为残酷的刑罚,进去了就是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都是执行命令的,毫无周旋的余地。

一:命名来源:《清史稿•职官志一》中记载「宗人府。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 人 各一人,(原注:宗室王、公为之)。府丞,汉一人……宗令掌皇族属籍,以时 修 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宗正、宗 人 佐之。

二、刑罚种类:

掌嘴,

拶刑 (拶刑就是夹手指,正所谓十指连心,对手指动刑的痛苦程度相信很多人都 能想象到)

杖刑 (杖刑也是古代常用的一种刑罚,对肉体的摧残程度极高)

幽闭 (这种刑罚是看上去最为“仁慈”的刑罚了,因为它并不会导致肉体的痛 苦,然而实际上,它却是最为残忍的,能让人生不如死)

三、机构设立时间: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1370年(洪武三年)称大宗正院,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改 称 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 宗人府名存实亡。

四、机构设立地点:

宗人府位于北京东交民巷。

  明、清两代,北京东交民巷为朝廷“五府六部”所在地,衙署、府第及祠庙较多, 设有吏、户、礼、兵、工各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和太医院等,多建于明 初。明代以后,东交民巷成为朝廷对外交往和与边疆民族联络的活动中心。


诗词小夭


宗人府这个名称大家肯定不陌生。在很多清宫剧中皇族宗室或妃子一旦犯错,皇帝总会说,拖出去,着宗人府严加看管。

这时候犯错的皇族宗室或妃子都会瘫软在地,下跪求饶,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那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让这些妃子如此害怕和恐惧。

宗人府最早设立于明朝初期,那时候叫大宗正院。洪武22年才改为宗人府。他的最高执掌者叫宗人令,一般由亲王担任。

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纂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记录罪责过失。

简单来说,一般的人犯错都会交于刑部审问用刑,而皇族宗室的人犯错刑部是管不了的。宗人府除了掌管皇族一般事务外,还兼有看管和处罚皇族宗室犯错的人,所以说它的权力还是很大的。

清朝的时候,沿袭了明制,顺治时出现了宗人府。

看看宗人府一般对妃子们用怎样的处罚手段。


掌嘴。很多妃子犯错,都是说错话,或者说了不该说的话,惹的主子不高兴。这发到宗人府,掌嘴就是常用的处罚。

拶刑。就是夹手指,正所谓十指连心,对手指动刑的痛苦程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很多人都尝过手指被门夹的滋味。而拶刑可不止一下,要是拒不交代,宗人府那帮人能把妃子给夹的痛晕过去。

杖刑。顾名思义杖责对身体的摧残更甚,宗人府会顾及皇帝的面子,对妃子们是穿着衣服的杖责,要是刑部的话,还会使用裸杖。

幽闭。也就是关小黑屋。这种虽然不受皮肉之苦,但能在精神上把人折磨疯。


这只是几种基础惩罚,已经就让人望而生畏了。还有更狠的,那就生死难测了。

所以一旦发到宗人府,轻则受皮肉之苦,重则生死难测。你说妃子们能不闻之色变吗?

做女人难,做皇帝的女人更难。


说史听涛


清朝的“宗人府”,顾名思义,就是管理皇室宗亲之人的部门机构。这个内朝机构,明清时期都有存在,最初设立于明朝洪武年间,到了清朝一直被沿用着。但要说清朝的妃子们闻宗人府而色变,宁死不去,想必是电视剧看多了吧?纯属子虚乌有之事。

为何这么肯定呢?

因为广义上来说宗人府,就是掌管皇帝的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事件、婚嫁、谥号、安葬的事。

具体来说呢,宗人府就是管理皇室宗亲们的户口档案,众所周知,朝廷六部中的户部掌管的是天下人的户籍,同理宗人府则管的是皇室宗亲。

平时呢,宗人府还负责皇室宗亲这些远房亲戚之间的一些杂务,毕竟皇室宗亲之间男的娶妻生子,女的远嫁他方,开枝散叶这种事奶人之常情,宗人府忙起来也不输于户部。

而宗人府对皇室宗亲,也起到一个赏罚分明的职责,皇室的人谁发了错,都由这个机构来进行刑罚,而谁要是立了功,也归宗人府颁发奖励。

另外,如果皇室成员想要给皇帝举荐贤能或者推举谁担任某个朝中险要官职,是不能直接向皇帝开口的,必须要走宗人府这个过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看来,人家宗人府办事,向来讲究的是就事论事,和妃子们井水不犯河水,妃子们犯了错宗人府也管不到,“闻之色变”的反应是不是太敏感了些?

有必要给宗人府洗白一下

这个“洗白”的过程,就是妃子犯错了或者失宠了,交由谁负责或者说怎么处理!

毫无疑问,肯定是打入冷宫!

除了皇帝亲自打入冷宫,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交由内务府慎刑司处置。

而慎刑司,才应该是妃子们闻之色变的机构,毕竟这个部门是监视她们的一举一动的存在。

因为妃子犯错或者失宠了,打入冷宫,如果卧薪尝胆默默发育,或许有一天还能会得到皇帝的重新垂怜。

但是一旦交由慎刑司处置,轻则降妃位,罚跪,廷杖等等刑罚,重则直接处死或者立令自尽身亡。

总之慎刑司的处罚酷刑比宗人府的手段要狠得多,对于娇惯的妃子们生不如死。毕竟宗人府处置的人奈皇室宗亲,多少得为皇家脸面着想,手段自然就轻了许多。

所以,就不用拿电视剧里妃子们对宗人府的莫须有的态度来“抹黑”宗人府啦,慎刑司才是清朝妃子们闻之色变的部门机构!


三顾历史


《雍正王朝》里面提到宗人府,一是皇子犯错会被圈禁在里面;二是雍正对其丫鬟秋月工作比较满意,对她说要给她去宗人府换牌子。此外《康熙帝国》里有个妃子惹皇帝不高兴,被关起来(不知是不是宗人府),在里面的待遇连普通宫女都不如,还受到太监的欺负。


说起“宗人府“,很多人可能会马上想到很多清宫剧。

比如,《还珠格格》、《甄嬛传》什么的,皇帝动不动就会说“交宗人府圈禁”。那么,宗人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所在,它的职能究竟有什么呢?

宗人府在明代就已出现,为朱元璋所设立

先来更正一下题主的问题,“宗人府”并不是出现在清代,其实它早在明代就有。

根据史料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置大宗正院,是正一品衙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由此,宗人府正式诞生。

根据《皇明祖训》的记载,明代的宗人府主要管“睦宗亲族之事”,也就是主管皇族之属籍、玉蝶的纂修、宗室子女的登记以及生卒婚嫁等等。

到了清朝,“清承明治”,宗人府的这些职能,全部被清朝所吸取,此外,清朝统治者还增加了很多功能。

我们不妨通过清代的宗人府,来分别说说它的这些职能。

早期的清王朝为了防止八旗功高盖主,入关不久就设立“宗人府”

有学者认为,清代的“宗人府”体现了清朝皇亲贵胄的宗法化。

我们知道,清朝的军队建制主要是八旗,八旗的统领分别对手下的军队具有绝对的权力。比如努尔哈赤时代,一般都是由大汗统领正黄、镶两黄旗,正白旗由皇太极掌管,杜度掌管镶白旗,代善掌管正红旗,岳托掌管镶红旗,莽古尔泰掌管正蓝旗,阿敏掌管镶蓝旗等等。

当时,八旗逐渐就有了权力逐渐扩大,威胁大汗权力的危险。但是,当时的后金军队正在与蒙古、明军作战,需要强有力的统帅,大汗权力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固。

但是,当清军入关之后,八旗领主权力的扩大,就会威胁皇权。再加上明代藩王叛乱的教训,清朝皇帝必须想办法对宗室子孙进行限制。

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设置宗人府,置宗令、宗人等官员。《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宗人府的职能主要是:“宗令掌皇族属籍”、“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并覈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等。

早在努尔哈赤时代,满族宗室就已经意识到了,宗室有可能膨胀的问题。因此,努尔哈赤规定,从自己的父亲塔克世算起,凡是塔克世本人的后代,也就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兄弟们的后代,全部都被称之为“宗室”,腰上可以系上黄带子。塔克世兄弟的后代,统称为“觉罗”,腰上系红带子。

后来,宗人府设立之后,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为这些皇亲贵族的后代甄别身份地位,并给与相应的特权。由此,很好的早清朝早期控制住了皇族的膨胀。

宗人府会给予皇族宗室“生活费”,并对犯罪者进行审判

“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专修普谱牒,记录宗室、觉罗与皇帝的血缘关系,分亲疏、远近、尊卑、上下纂修成册,加以保存。

玉牒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族谱或者户口,皇族一旦有人出生,或者有女子过门,都必须

根据当时的规定,宗室、觉罗都有相应的福利待遇,比如可以得到每月二两一上的钱粮和粮食。

然后是皇族的爵位。清朝的皇族往往都有爵位,当这个人死了之后,他的爵位是要往下传的。为了保证爵位的顺利交接,宗人府必须干预。清朝规定,爵位是通过每代降等的方式进行传递的。

清朝的爵位,共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种名号。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亲王的话,你的后代继承爵位,就只能是郡王。因此,宗人府就必须修改他的玉牒。

“议赏罚”。宗人府是有权参与皇族工作的。当觉罗犯法,宗人府会与刑部一起对其进行审理。当然,作为皇族,他们在于老百姓犯同样过错的时候,处罚会较轻。

此外,宗人府还会设置宗学和觉罗学,对于皇族子弟进行培养,让他们长大之后可以考取笔帖式、侍卫等职位。

清政府在支付宗室婚丧钱财方面,并没有动用国家财政

还有一件事,我觉得可以稍微说一下。

我们现在总说,到了清代中期,由于八旗子弟每天提笼架鸟,游手好闲,不事生产,必须靠政府养活,导致清朝必须动用一大部分财政。其实,这都是主观臆断。

早在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就意识到了皇族不断膨胀的问题,他说“闲散宗室有甚贫者,遇婚丧之事,每至称贷积逋”。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又说,宗室觉罗的女儿,如果有愿意让我养育的,我养育教导。有女孩长大了,父母没有钱让她出嫁的,我代父母帮她们出嫁。

康熙意识到宗室穷困的问题,于是,在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决定从户部支取本银六万两,交给宗人府让他们出去放贷,获得的利润,作为赏给宗室,用来支付他们的婚礼和丧礼。

康熙决定,给宗人府三年时间,等到第四年,必须要开始偿还本金,到第八年必须全部还上。宗人府还是很会做生意的,就这样,宗人府就一直靠着这笔钱,钱生钱,用来支付宗室们的费用。

由此可以看出宗人府的作用,也可以看出,清代皇帝有经济头脑,闲散宗室们的生活,起码在婚丧嫁娶上,并没有动用国家财政。


盛世国学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清朝建立后也沿袭设有宗人府。那么,清朝宗人府又是干什么的呢?

宗人府的主要职责

平民百姓有九族,皇家也有九族。清朝自皇太极开始,规定了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宗室成员因腰束黄腰带而简称“黄带子”,黄带子是一群特殊的人群。


宗室成员必须要有人管辖,这时侯宗人府就应运而生。宗人府的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和掌管皇家宗室嫡庶、名字、婚姻嫁娶、谥号、功劳罪过、安葬等事务。

宗人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宗令,往下依次左、右宗正、左、右宗人,每个职位都是一人担任,由宗室的亲王担任,官阶都为正一品。明朝的燕王朱棣就曾经担任过左宗人一职。

《明史》载:“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

整个宗人府从宗令正一品官开始,依次往下最低官阶也有正六品,共有二十四人左右。只是每个新皇上任,职位人数会有所增减,略有变动而已,大体方向是不变的。



宗人府制订有专门的律例,来约束皇家宗室成员。一共26条规定,叫做《宗人府侧例》。明面上虽然有律例约束皇朝宗室成员,但在制订上和执行力上都是比较宽松的。比如犯了笞杖罪,可以交罚银两来顶罪了事,严重一些可以圈禁几天了事。有时宗室成员在外打死了人,也可以折为圈禁一年半载了事。

总的来说,宗人府人对宗室人员是有袒护的意思,除非犯了谋反大罪,触犯了皇帝底线的,才有可能被关进宗人府严加看管,终身囚禁。

因为黄带子身份超然,慢慢养成了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歪风邪气。在嘉庆年间,有一个叫敏学的黄带子借酒撒泼,把一个卖地瓜的平民打了。

(黄带子)

因为敏学当时没有戴黄腰带,所以很多人不知他真正身份,因此马上有人报了官。事情一闹大,嘉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正好也想借此打击一下越来越跋扈的宗室成员,杀杀歪风邪气,便下令刑部尚书秦承恩和宗人府宗一同协办此案。

当时宗人府宗令是仪亲王永璇,永璇为了避嫌不趟这浑水,刑部尚书秦承恩会错了嘉庆的意思,以为像以往一样会袒护皇族,于是指示刑部官员千方百计为敏学找理由开脱,只对敏学处以杖二十五,圈禁九个月,罚俸禄一年。嘉庆帝大怒,敏学仗势行凶,大大丢了皇家宗室的颜面,必须严惩不贷。

最终对敏学处罚如下:在宫门外重责四十大板,发配流放盛京,永远不许回京。另外刑部尚书秦承恩徇私枉法,降职为编修;就连宗人府宗令永璇也被罚俸三年。另外,嘉庆还以敏学为典型,一共查办了70户黄带子,都一起发配流放盛京。

(嘉庆)

古时侯但凡被发配流放的犯人,都是遣往一些苦寒极地,不死也会脱一层皮。这70户清朝宗室人员的的流放,又和一般的流放大大不同。盛京是清王朝的陪都,并不是什么苦寒之地,而且地方官员也在那里建造了一间大大的四合院,供这些黄带子们居住。说是流放,清朝政府还是照样好吃好喝供奉着他们。

清朝的妃子为什么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清朝的后宫妃子只有慎刑司才有权力判罚,慎刑司隶属于内务府一个分支之一。所以,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说法,更谈不上闻之色变了。

皇帝的后宫就算表面多么太平,都是充满波谲诡异的地方,有时候得罪了人也不知道,终日活在明争暗斗之中,相对于慎刑司,后宫中的人心才是让人觉得害怕的所在。


后宫皇后的权力也蛮大,看哪个妃子不顺眼,可以滥用私刑,对妃子就地进行精神、肉体上的折磨和处罚,比如杖责、降级、罚跪等,而不需要经过皇帝或慎刑司批准。慈安当皇后,慈禧当贵妃时,慈安皇后就曾经以媚主之名杖责过慈禧。

综上所述,宗人府和妃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闻之色变一说。清朝的宗人府掌管着皇家宗室的一切事务,明面上赏罚分明,实际上却是让礼部、刑部不能直接处罚、审判宗室成员,是一种变相的对皇家宗室的袒护;宗人府也是清朝统治阶层炫耀自身血统与众不同的工具。


小刀刀说史


都别抢,我来答。

宗人府不是诏狱,里面没有夹棍板子十八般刑具。宗人府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宗室成员的官署,皇帝那么多宗室亲戚,总得有一个机构来进行统一管理吧。但是交给六部又不合适,毕竟人家是皇室成员。

但那么多皇室子孙,又不能说不去管他们,仍由他们潇洒自在,所以在明朝朱元璋时代,就诞生了“宗人府”,清朝时继承了这一机构。它的职责是管理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等等从出生到死亡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凡宗室陈请, 为闻于上,达材能,录罪过——《明史·卷七十二》

譬如他是那一支脉出身,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时候出嫁,什么时候死亡,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大型家谱管理所。当然了,宗人府远比普通大家族承担的职能要更多,除了记录管理宗室成员的身份信息以外。

宗人府还承担着一个处罚宗室的作用,譬如某某宗室成员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要被除出宗藉,或者要把某个人录入宗藉,都是由宗人府来完成。如果某某宗室成员罪不至于开出宗藉,那就极有可能受到“宗人府圈禁”的处罚。

说简单点就是关小黑屋,把皇子嫔妃都囚禁在宗人府里面,吃的不好,睡的不好。譬如被关在宗人府里面比较有名的就是索额图,一直被关到死。他是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又是索尼的儿子,因此是以皇亲国戚的身份被拘禁在宗人府里的。

四十二年五月,上命执索额图,交宗人府拘禁——《清史稿·卷五十六》

那索额图是怎么死的呢?在宗人府里饿死的。

一般来说进了宗人府都是事情犯的比较大的,进入宗人府以后基本上就是凶多吉少了。除非哪天皇帝想起这个人来,恻隐之心一开,他才有可能被释放出来。像在九子夺嫡之中,太子胤礽两度被废,但都没有送到宗人府拘禁。

而是被拘禁在咸安功里,一直到死去都被拘禁在那里。这当然是因为胤礽毕竟是太子,所以不便送往宗人府,因为一般进宗人府都是以罪人的身份,可以说如果宗室成员进了宗人府,那基本上就没有翻身的戏了。

倘若即便不死,落个被除名宗藉的下场,那就等于失去宗室成员的身份,肯定不能再享受世袭的爵位和各种福利优待。所以也就不难怪嫔妃、皇子和其它宗室成员都对宗人府十分害怕了。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相信在我们喜欢看电视剧的人眼中,最经常听到的就是,皇上将自己的妃子打入了宗人府,而后就能够听见,妃子要死要活地为自己求饶。正是因为这样,许多不了解宗人府作用的人,只是认为宗人府是一个妃子的集中地,并不了解这里的真实分布,以及清朝的政政府到底是拿来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妃子只要听见宗人府的名称,就会吓得屁滚尿流,甚至宁愿当场死去,也不愿意进入宗人府呢,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清朝时期的宗人府,主要就是负责管理皇家事务,也就是说这些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婚丧嫁娶都是由宗人府负责的。这就相当于一个家族的组长应该做的事情,而宗人府更是一个编纂家族史,以及管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皇家事务设立的专门机构。

更重要的是政府管的都是皇族的宗族男丁,所以与宗族男丁无关的女性,一般是不会到达政府进行管教的,大多数人会进入内务府,而且犯了错误也由内务府统一惩罚,但是为什么清朝时期,还经常会有将妃子打入宗人府的情况发生呢?

这主要是因为宗人府内部的刑罚相对较为严格,如果皇帝将一个人打入宗人府,那么也就代表着皇帝要进行彻查,甚至还有可能除去他的家族身份。

这对于当时的皇宫贵族来说,就相当于将你变成平民,这种身份落差是他们最为害怕的。一个人在怎样犯错,最终还是皇族身份的话,就会有资格翻身。但是一旦贬为平民,那么就意味着未来的路由此而封死了,只能够变成一个最为贫困潦倒的普通大众。

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常听到妃子们说自己不愿意去宗人府,其实是一种电视剧的人物设定上的不合理性。因为当时的后宫妃嫔是没有资格进入宗人府的,因此真正让这些妃子们感到害怕的,实际上是慎刑司,而这个慎刑司属于内务府掌管,因此这也成为了后宫妃子的噩梦之一。

其中另外一个噩梦就是打入冷宫,比如我们曾经看的《还珠格格》当中,三位主角就是因为犯了错误被容嬷嬷管教,而当时管教她们的,正是慎刑司锐的各种各样的刑罚工具。对于这些后宫妃嫔来说,她们常年养尊处优,突然一天惹到皇帝以后便会面临残酷的刑罚,这些刑罚往往让人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所以他们每当听到自己犯了错误以后,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求情。

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宗人府的名声,以及其威慑力要比内务府大得多呢?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在设立以后,主要就是处理皇帝的子孙问题,这些人如果处理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继承权。

因此宗人府不仅具有处罚的职责,还必须要负责皇室宗族当中的族谱和祭祀,以及家官晋爵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相对较为繁琐,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皇子的生死。所以宗人府对于男性来说,更是一种噩梦,而曾经被关入宗人府的八阿哥,最终就是老死在宗人府。由此看来,宗人府的生活,还是相对较为简单的,并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自由性。

当然宗人府的设立之初就是为了管理宗族事务,所以其权利本身相对较大。因此各位皇子也会极力的避免自己犯错,而在宗人府当中虽然具有较大权力,大多数都是可以通过交钱的方式来赎罪。因此这些人大多数犯错只会被监禁,后来也会刑满释放。

除此之外,在宗人府当中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陋和落魄,反而是有随从照顾,只是吃穿用度会由之前的奢侈,变成叫为简单普通的一类。由此看来,打入宗人府的阿哥们,即使被记了过失依旧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当然这类管理皇家档案的重要基地,更是经常会受到皇帝的点名。


猫眼观史


宗人府,对于清朝妃子们而言,的确是个折磨死人的地方。

在很多电视剧中,都能听到宗人府这个名词,哪个妃子犯了错,哪个阿哥犯了错,都会被关进宗人府,宗人府,简单来讲,就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机构,业务范围包括记录皇帝九族,智障婚嫁,安葬事宜,当然,也包括处罚皇室宗亲。

民间百姓犯了错,会被送到衙门,在衙门,他们的过错会被一一揭露,而皇宫里面的皇亲国戚犯了错自然就不一样了,皇亲国戚们犯了错,一般的官员不想管,也管不了,这时候,就需要轮到宗人府出马了。

其的最高长官,唤作宗令,也是皇亲国戚的一员。

宗人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初,明朝设立了宗人府,而到了清朝顺治帝时期,清朝延续了宗人府这一机构。

这一机构掌管皇亲国戚作奸犯科的案件,一般不是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是不会被送进宗人府的,皇帝把人送进宗人府的时候,也是千万个小心,生怕送错了人。关进宗人府,基本上意味着永世不得超生了。

除了宗人府就像是皇亲国戚的监狱之外,宗人府最让人畏惧的,其实是宗人府中的各项刑罚。

首先是掌嘴,掌嘴这一刑罚对于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各类妃嫔公主而言,无异于天大的刑罚,掌嘴之刑,通常仅面向说错话的妃子,毕竟深处宫中,妃嫔们是需要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而负责的,到了宗人府,还不老实交代自己罪责的,受到掌嘴刑罚算是轻的了。

杖刑,对于细皮嫩肉的宫中女子而言,杖刑简直就是痛苦的巅峰,古代的杖刑可不是现在这种的,随便打打而已,通常三四十杖,足以令人皮开肉绽,再多了,就会昏厥,皮糙肉厚的汉子都受不住这种刑罚,更逞论宫中女子。

看过清廷剧的对这些刑罚想必见解颇深,掌嘴,杖刑之外,还有拶刑与幽闭,拶刑就是夹手指,都说十指连心,就算是普通手指被房门卡住一下,都会肿胀半天,更何况拶刑呢?

而幽闭却是对人精神上的摧残,被幽闭者,大多在幽闭结束以后就变得疯疯癫癫,不能自理,对一个人来说,身体上的摧残只是暂时的,精神上的摧残却是永久的。

于普通百姓而言,入衙门却是千不敢万不敢的,而于宫中权贵而言,宗人府便是这个衙门,进宗人府,九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