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算不算中原王朝?

SoA


“南梁都城南京,按地理位置来看不是中原,但很多书籍里写是中原王朝”


小蛋看世界


公元502年,以“废昏立明”的名义起兵攻入京城,建康的雍州刺史萧衍迫使他拥立的傀儡皇帝齐和帝萧宝融禅位于己,正式在建康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南梁。自从西晋永嘉大乱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南,在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一直处在被动的态势。但在经济文化上却强于北方政权,而南朝从东吴开始在江南建立政权以来,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时期就是梁朝。这与萧衍本人的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萧衍的文化水准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说是最高的。他当皇帝以来,在国内是实行一种温和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发展。

萧衍建立的南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定都建康(今南京)!那么,南梁算不算中原王朝呢?南梁算是中原王朝!

为什么呢?

古人云:得九州(中原)者得天下!那么,九州是什么?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九州中的扬州包括:江西、福建、浙江、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上海、南京市、常州市、淮安市、南通市、苏州市、泰州市、无锡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六安市、池州市、宣城市!

所以,南梁算是中原王朝,不过南梁的版图不大而已!


大江侃历史


南梁不属于中原王朝,历史学上的中原王朝只包含周秦汉隋唐五大王朝。

“中原”的概念是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名词,牵扯到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自古以来,关中是中原概念的发源地和中心,无论从宏观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还是文化方面讲,中原就是以关中为中心来建构的,对应的是周秦汉隋唐五大中原王朝。通过研读史籍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中原的中心在关中,在古都长安,长安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和标识,没有长安何谈中原?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划定的中原只包含关中(陕西)、晋南和豫西 ,洛阳以东不属于中原,那是华北平原。中原必须要有“中心点”,类似于关中、汾河、伊洛平原,必须要有山岳相拥。中原文化就是以长安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以周秦隋汉唐五大中原王朝为主轴,以关中为核心的广大中原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衍生出的文化总称。



清乐堂


《琅琊榜》是近期以来的古装剧中的热播剧,是以历史为蓝本创造出来的架空历史的电视剧。虽说架空,但是看到剧中人物悲欢离合,总会不自主地代入真实历史人物中的原型去发一些思古之幽情。根据剧中内容涉及的大梁及其周边国家的概况,可以推断出所谓大梁就是以南北朝时期萧梁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梁国版图)

根据剧情分析,大梁是就是南梁,历史上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由于南梁立国者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萧衍祖父萧道赐,作为南朝宋孝懿皇后(宋武帝继母)的族人,曾担任治书侍御史。萧衍父亲萧顺之,是南朝齐齐高帝的族侄,官至首都最高长官(丹阳尹)。

萧衍早年曾担任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等职务,33岁成为封疆大吏雍州刺史。后来,齐废帝萧宝卷诛杀萧衍哥哥。萧衍以此为借口,起兵废掉萧宝卷,拥立萧宝融为皇帝。第二年,萧衍逼迫萧宝融吞进自杀,自立为皇帝,建国号梁。

南朝梁时州郡大都沿袭南朝齐之旧,国土面积约262万平方公里,天监中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一千二百二十二,其后多有折置,大同中增到一百零七州。梁与北魏交战于淮河南北,境界颇有出入。中大通年间,梁人大举北伐,一度收复淮北若干城镇,继而又收得汉中,侯景降梁,梁又得河南之地,但为时甚短。至侯景乱后,江北全陷于北齐,蜀中则陷于西魏,不久而梁亡。

(北燕、大渝应该是东魏、西魏)

可见,梁朝虽然一度占据有河南,可是为时很短。南梁的统治基本盘是在江东和荆州,而不是在中原。所以,南梁不能算是中原王朝。南梁能够争的也就只有正统地位了,因为萧衍本身就是学者型皇帝,对文化很有一套,搞得北魏政府都吃醋不少。原本因为南朝皇族内讧,屠杀前朝皇族,被北朝认为是没有中华礼仪之法,不再承认为正统所在,同时北魏也开始大兴儒法,与南朝争夺正统。北魏称呼南梁都是“岛夷”,南梁当然不甘示弱,称呼北魏为“索虏”,嘴巴官司上没输过。因为萧衍的缘故,北朝士大夫望之都以为正统所在,让有志于争夺正统的北魏政府大为沮丧。

(虽有梅长苏,南梁还是要亡啊)

不过由于北方率先完成了军政实力的整合,后来统一南北,成为正统所在,因此北朝也被追认为正统。南朝的法统来自于西晋一脉,自然也是正统。后来的史学家干脆,把南北朝的主要朝代都列入正史,正统之论渐渐平息。


而知而行的历史


南北朝的南梁历史地位竟如此尴尬?南梁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朝代。东晋灭亡之后,南朝共经历四个朝代——宋、齐、梁、陈。梁是南朝第三个朝代,建于公元502年,史称“南梁”,也称“萧梁”。“大通”是梁武帝时期使用的年号,即从527年3月至529年9月。

  也许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也许是因为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也许是因为大多朝代太过“短命”,南北朝不像唐、宋、元、明、清那样为人熟知。不过,细读历史后会发现,其实南北朝的精彩纷呈并不逊于风云三国、盛世大唐。

  南北朝,其实南朝和北朝并存的时间并不长,只有142年时间,即从439年至581年。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与南朝的刘宋形成对峙之势,真正意义上的(或狭义上的)南北朝才正式开始。而581年,杨坚代周建隋,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已经结束了。

  南北朝时期,总的来说,北方的军事实力要强于南方,而南方的社会文化要比北方安定繁荣得多。在北方,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但因民族矛盾太过尖锐,一直战乱不止。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汉化运动促进了胡汉融合,缓解了这一矛盾,使得北魏国力得到很大提升。不过,自孝文帝去世(499年)后,汉化的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社会矛盾再次激化,国势急转直下。

  在南梁建国初期,北魏开始陷入长达数十年的内乱,直至北魏分裂。而在南方,自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南方政权成为汉族政权的代表和延续。虽然出现了“元嘉之治”、“永明之治”等治世,但由于皇权斗争,宗室血案屡见不鲜,政权更迭频繁,致使南弱北强的格局日趋严重。南梁的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登基(502年)后,任用贤才,勤于政务,这一局势得以改善。

  电视剧《琅琊榜》的故事就发生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而剧情主要涉及两个时间点,即12年前和12年后。

  故事开端:12年前,南梁大通年间,北魏兴兵南犯,大梁的赤焰军少帅林殊(胡歌饰)随父为国出征,却因奸佞陷害、梁帝听信谗言,结果七万将士含冤埋骨梅岭。

  故事正式展开:12年后,化名梅长苏的林殊(胡歌饰)已是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首领,他再次矫饰身份,化名苏哲,背负着巨大的身世秘密和血海深仇重回帝都,报仇雪恨,洗雪污名,同时襄助靖王夺嫡登位。

  无巧不巧,历史也在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点滴见证


我认为算,南梁(502年-557年[1]),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梁武帝在南朝各帝中,算得上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称帝之前,在基层政权机构干过一些年,有一定的从政经验,对齐末的腐朽统治耳闻目睹。故即位后,所实行的政策大都对梁的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复苏发展有益。[2]南朝梁后期国政败坏,导致侯景之乱,战火使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随后南梁皇室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太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

南朝梁享国五十五年。北周武成二年(560年)北周攻灭了位于长江上游郢州的南梁残余。另外北周还扶植萧衍的孙子萧詧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隋灭陈之前取消其帝号。


纪录影像


狭义上的中原,一般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华夏文明发源之地。

南梁,可以说是华夏正朔,但确实不是中原王朝,同时期的中原王朝是北魏以及分裂后的西魏和东魏。

南梁属于南朝,北魏属于北朝。

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便在于到底是占据了中原是正统,还是华夏族走到哪哪就是正统?

当是时,北朝称南朝为“岛夷”,南朝称北朝为“索虏”,纷争不断。

最后,源自北朝的隋朝统一了天下,于是以南北皆为正统,唐朝修史之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修了10部:

《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均入列二十四史。

可见,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的分量。

而随着我国版图的扩大,广义上的中原,后来也用来指称整个长城以内的中国。

因此,如果以广义上的中原而论,南梁也可以说是中原王朝。


心向青山


南朝应该是正统的中原朝代。

南朝是由北方中原的汉人为躲避战乱逃离到南方之后建立的,是汉人正统政权。北朝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是所谓的五胡乱华 因此一般从汉人正统的角度上来看,南朝是正统的中原朝代。

中国史上有一个很让人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正是因为这个特有的现象,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王朝,虽然都是封建王朝,但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例如: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唐朝的盛世让外国人惊叹,明朝虽然军事实力不强,但是如今却拥有大量的明粉,而满清是满人的天下,实行了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西方国家几百年,以致于到最后被欺辱。然而下面要为大家介绍一个王朝,虽然它统治时间仅有短短几十年,但是却换了八位皇帝,这些皇帝下场都很悲惨,无一有好结果。

下面为大家介绍南朝梁

南梁(502年-557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子姓萧国后代)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

梁武帝过于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为僧,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盛世,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使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32]。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南朝。至503年始,北魏与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昌义之、曹景宗、韦叡在锺离之役大败北魏军。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于516年寿阳之役击溃北魏军后,因损失过大暂停北伐,至十年后才夺下寿阳。

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不劳而获。北魏发生六镇之乱时,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北返继位。当时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关中一带平叛,陈庆之与元颢连战连捷,一路攻入洛阳,但因孤军无援,北魏军主力又回师洛阳,陈庆之不得不回师,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东西魏时期,东魏将侯景受东魏及西魏逼迫投奔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侯景得知后举兵叛变,南攻建康,史称侯景之乱[33]。梁将萧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侯景包围台城,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侯景闻知勤王师后一度和谈,但最后叛约并攻陷台城,囚禁梁武帝,梁武帝最后被饿死。建康沦陷后侯景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政治带来毁灭性打击[34]。侯景先后立杀梁简文帝萧纲及淮阴王萧栋,最后篡位,建国汉。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湖广、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只是梁朝各宗室互相攻击,无暇讨伐侯景。之后湘东王萧绎击败了其他梁朝宗室势力,后又得到广州太守陈霸先的加盟,实力大增,于是萧绎派遣大将王僧辩与陈霸先合军讨伐侯景,接连击破侯景部将任约、宋子仙,之后在台城与侯景展开决战,侯景战败逃跑,后被部下所杀。侯景之乱平定。

湘东王萧绎于江陵继位,为梁元帝。之后据守益州的武陵王萧纪称帝并进攻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萧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西魏夺走。次年,萧詧引西魏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35],西魏立萧詧为魁儡,史称西梁。

梁元帝被杀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即梁敬帝。而后北齐送萧渊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屈事而迎立萧渊明为梁帝。陈霸先于是率军击杀王僧辩,复立梁敬帝,之后陆续击败北齐南侵军队及王僧辩余党徐嗣徽,专政梁廷。最后于557年篡位,建国号为陈,定都建康,改元永定,史称陈武帝,梁亡。

所以说南梁虽然在中国南方却是正统的中原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