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华南疫情防控和管道输油“两手硬”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每一个管道人身上绽放出温暖的光。他们有的选择在疫情中逆行,每天坚持巡线,这样的坚毅让人肃然起敬;他们有的坚守岗位,只为保证管道油品运输畅通无阻,为抗击疫情提供充足的能源保供,这样的坚守令人感动泪目;他们有的沉着应对,通过多种途径不厌其烦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给员工送去关心和温暖,这样的关爱让人感动。

连日来,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坚持“两手抓”的原则,一手抓疫情防控,把它作为当前重中之重来抓,第一时间安排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主动出击,措施到位,严防严控,竭尽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手抓安全生产,确保6282公里成品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为抗疫阻击战提供能源动力。1月24日至2月10日期间,共输油76.88万吨,其中西南地区59.51万吨,珠三角地区17.37万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要按照中国石化党组‘高效指挥、科学调度,主动协调、担当作为’的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管道畅通无阻。”每一次公司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视频会上,总经理田中山都会把防控措施进行具体布置。

每天坚持管道巡线5公里

“老乡,离这里50米处有输油管道,以后在管道周围动土要提前跟我们讲哈。”

“知道了,你上次跟我说过,管道附近不能有挖机作业,不能种树,我都记得呢。”

2月8日,正是传统的元宵节,中国石化销售华南蒙自管理处蒙自站站长李湘云,却依然出现在管道巡线的小路上。尽管还是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刻,尽管他戴着口罩,但从他的脚步和声音中,能够感受到他的坚定和担当。

李湘云心里清楚,面对疫情,自己身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辖区内74公里成品油管道安全运行。“现在正是疫情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不能让这条能源大动脉有任何问题,此时坚守岗位就是抗击疫情的最好助力。”

春节期间,李湘云在这条熟悉的巡线小道上行走着,在这海拔1300米至2000多米的高原上书写着责任和担当。身边的人发现,常年在外走线,让李湘云的脸庞越来越黑了。春节期间,他坚持巡线5公里,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这片红土地上,辖区内的每一寸管道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春节期间农耕活动频繁,咱一定要仔细查看,管道上有隐患不怕,怕的是有了隐患没及时发现。”李湘云经常这样警醒自已。

疫情防护期间,沿线乡镇村庄设卡,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李湘云主动电话联系乡镇领导及村委会主任,表示会积极配合各监测点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同时,他也在现场戴好口罩,在工作服上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最终,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信任,才得以放行进行巡线。为了尽快进村,避免排队登记浪费时间,李湘云还自己配备了体温计,自己测量体温,再让他们进行登记。

2月1日,正在巡线的李湘云接到报告,在蒙自市红河州雨过铺街道MJ007-08处管道附近,有农户正准备搭建蔬菜大棚,李湘云大步流星地赶到现场,进行核实处理。看到当地农户李某正在离管道不远的地方打孔、栽桩搭建蔬菜大棚。李湘云走上前去,对农户耐心地进行管道保护宣传,发放宣传品,并签发告知书。经过现场确认管道位置和管道埋深后,把蔬菜大棚控制在离管道5米外,对孔洞采取人工锄头挖,深度控制在30cm以内的安全范围,确保管道的安全。

“正值春节期间,又是疫情控制阶段,只有每天去管道沿线走一走,我心里才感到踏实。”经常在红土地上行走的缘故,李湘云的脸有些黑古溜秋,但他却乐此不疲。

每天提前一小时到达站场

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天刚蒙蒙亮,茂名站副站长吴锦滨就翻身下床,穿上衣服,戴上口罩,很快就消失在晨曦中。

一路上,吴锦滨心里非常焦急,现在正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非常严峻的关键时刻。“员工有没有戴好口罩?”“大家没有去参加年例吧?”他恨不得立即就来到站场,看到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员工们。

像往常一样,吴锦滨又是提前一小时到达站场。他直奔中控室,看到值班员工依然精神抖擞,内心涌起莫名的感动。看到电子屏幕上闪亮的绿点和红点,吴锦滨心里清楚,西南管线这条“大动脉”,正在源源不断地为祖国输送着成品油,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显得多么令人欣慰啊。

“吴站,今天不是你值班,你怎么又跑来了?”

面对员工的关心,吴锦滨似乎找不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我就顺路进来看看。”

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来不及细想,吴锦滨马上组织在岗员工测量体温,对站场的小厨房、卫生间和办公室进行消毒,仔佃询问大家的身体状况,看到个别员工戴的口罩很普通,又马上想办法配备专业防护口罩,做好防范病毒措施。

“咛”下午6点,一条微信提示音响起,吴锦滨打开一看,原来又是陈艳发来的:“老公,你怎么还不回家呀,今天给你做了很多你最爱吃的,我和你的宝贝女儿等着你呢。”

“不用等我,你们先吃吧,我一会儿就回去。”吴锦滨简单地回复了几句话。

随即,吴锦滨又一次来到中控室,眼睛狠狠地盯住SCADA画面。突然,他发现,画面上的压力、流量以及液位等参数变化异常,多年的操作经验告诉他,画面上显示打开了的阀门肯定没有打开,不对,必须马上去现场。于是,吴锦滨飞一般的跑向罐区,确认刚刚远程动作的阀门实际上并未打开,他马上手动打开此阀,避免了一起西南管道停输事故。

匆匆赶回家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看着一桌子还没有动过的冷菜,吴锦滨心里充满了愧疚。

在吴锦滨眼里,站场就是他的家。他深知,茂名站是华南管网中工艺流程最复杂,接收油源方向最多,油品输送量最大,操作最频繁的站场。当前抗击疫情的形势这么严峻、保供任务这么紧迫,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每天疫情防控宣传半小时

2月3日,是春节后正常上班的第一天,鉴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北海站站长杨春辉毅然决然镇守在北海站里,确保春节后生产平稳运行。

“大家不要恐慌哈,每个员工精细做好防护,不外出,尽量不要与外人接触,勤洗手洗鼻子,按照规范戴口罩,就可以避免感染。”北海市铁山港区一名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后,北海站部分人员感到害怕,杨春辉知道了这个情况后,立即在班前5分钟的交接班会上消除恐慌心理。

很快,杨春辉联系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拿到了感染人员的准确信息,包括与之接触人员信息,每天及时公布在北海站群里告知大家做好防护。

为了让员工规范戴口罩,杨春辉把钟南山院士亲自示范如何戴口罩和摘口罩的视频传到了北海站的工作群里,大家学习领会后,在群里回复“已掌握”。就这样,杨春辉耐心细致地给每一个班组人员及管理员进行指导,慢慢地消除了恐慌心理,全体员工精细做好个人防护。

“站长,我们站的口罩快用完了。”

“抓紧协调安全科下发!另外,当班人员N95的口罩不用每天更换;一次性口罩可以用一天呢,不必4小时换一次,大家省着点用。”接到报告后,杨春辉马上协调口罩不够用的问题。

然后,杨春辉又对应对疫情进行具体安排。每天进站和宿舍的门卫均要测量体温,在公共场合一律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采购一次性餐具,在食堂发放个人一次性餐具并错峰安排用餐,减少人员流动,保持人与人间距。员工打饭回宿舍吃饭,食堂餐桌每桌只能坐两个人,距离要超1.5米;全体人员不能参加亲朋好友的聚餐,吃饭只能在食堂或者家里,一旦接触了湖北籍的人员一律要上报并自行隔离14天。

现在,在北海站的工作群里,杨春辉组织学习防疫知识,每天疫情防控宣传至少半小时,反复提醒员工引起重视,减少人员流动。杨春辉反复叮嘱政工人员,及时统计上报全体员工动向,掌握是否存在接触了湖北籍或途径湖北的人员、本人及家属是否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等情况,了解员工返工所乘坐交通工具,实时掌握员工的健康情况,周边厂区或社区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后,立即通知员工注意避免接触或逗留经过。(钟吉森 杨露露 黄子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