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建立的周朝,为什么不入正史?

who看who说史


武周不入正史?其实和它同病相怜的还有新莽,两者维持的时间都差不多,武周大约15年(690年—705年),新莽大约14年多(9年—23年)。按理说,武则天和王莽可是正儿八经真当上皇帝的了,但其所建立的王朝却没有被正史收录,仅存在于《新旧唐书》和《汉书》之中。为何有如此待遇呢?黑水布衣认为有三点:

一、得位不正

王莽是外戚出身,而武则天难度更大,她是女儿之身,能爬到皇位之上,绝非男人能比。期间她对子女都不放过,任用酷吏打击异己,对李唐皇室也毫不留情。虽然都承认武则天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对国家、对民族的贡献很大,但其上位手段的残忍,也非常人能比的。历史对推翻暴政的人比较宽容,但对以这种非常手段上位的人就比较刻薄了。

二、落寞下台

相比王莽轰轰烈烈的被杀,其实武则天的下台更为残忍。神龙元年(705)正月,她被自己窝窝囊囊的儿子李显发动的神龙政变赶下了台(虽然他也是被迫的),就在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就去世了,可见这件事对她的打击有多大。更为重要的是,武则天死前主动去帝号,以皇后的名义葬入乾陵。她和王莽一样,王朝仅存一世就灭亡了。

三、后世握笔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王莽之后是东汉,都是刘姓的王朝,他们怎么能对王莽客气呢?这是显而易见的。武则天之后的唐朝,因为其后的皇帝都是她的后代,所以对武则天的评价还是很客气的。但到了五代,尤其是两宋那就不一样了。两宋理学兴盛,他们对女主执政是十分反感的,《旧唐书》是五代编纂,《新唐书》是宋代编纂,他们当然不会将武周单列出来了,这才是武周没进入正史的关键所在。

其实这种情况历史还有很多的,最有名的要数西夏了,堂堂大夏国享国近200年,可是其历史却没有单列出来,只能从《宋史》、《辽史》、《金史》中能找到其存在了。


黑水布衣


武周王朝不入正史,其实是武则天自己的决定。

经过几十年的辛苦打拼,武则天正式建立武周王朝称帝时,已经67岁高龄。

此前,为了建立武周王朝,登上权力巅峰,武则天不惜逼死亲生儿子李贤,又先后将李显和李旦两子从皇位上赶下台,可以说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她重用武姓子弟,曾一度想把江山留给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可见武则天是有过让武周在武家人手中传承下去的想法的。

但为何后来又想通了,又打算把江山交还给李家人呢?

她明明知道如果李家子孙重新掌权,他们一定会恢复唐制,那自己这几十年的心血就算白费了,为何还执意如此呢?

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由于中国流传千年的礼制习俗,认为夫为妻纲,子孙继承权也都是以男方为主。就像狄仁杰在劝武则天时说的:“陛下比较一下,到底是姑侄亲呢?还是母子亲?您把江山传给儿子,百年之后还能继续配享太庙香火,代代相传。但若传给了侄子,臣可没听说谁把姑姑放进自家太庙的。”

正是由于狄仁杰的巧妙开解,消除了武则天心中疑虑,让她下定决心,立李显为武周太子。

这算是迈出了恢复李唐的第一步。

第二、武则天算是被撵下了皇位,不过她给自己找了个体面的方式结束,而新皇帝李显也十分配合。

李显在他的《即位赦文》中给武则天的篡国行为定了性,而且是执肯定态度。他认为武则天之所以建立周朝,是在李唐风雨飘摇时的权宜之计,是为李唐守护了江山,并在国力和民生都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况下,又把江山完好无损地交回给李家子孙。

天柱将摇,地维方挠,非拨乱之神功,不能定人之危矣。则天大圣皇帝亶聪成德,濬哲应期,用初九之英谟,开太一之宏略。振玉钤而殆封豕,授金钺而斩长鲸。受河洛之图书,当昊羲之历数。惠育黎献,并登仁寿。既而凝怀问道,属想无为,以大宝为劳生,遂复忝於明辟。且有后命,俾承先绪。光启大唐之图,用崇兴复之基。交际在辰,情深感慰。奉高祖之宗庙,遵太宗之社稷,不失旧物,实在於兹。

武则天自然也顺应大势,在临终遗诏中自请将“则天大圣皇帝”的帝号削去,改为“则天大圣皇后”。说明她为了死后长久享受子孙供奉,同时也是为了武氏子孙不被清算,已经甘心退为皇后,否定了武周王朝的历史痕迹,将它整体并入李唐的存续当中。

当然,周朝没有进入正史记载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存续时间过短,仅有区区十五年,而且从建朝到灭亡仅有一任皇帝;武则天本来的身份尴尬,他是李家的媳妇,按礼教无法列入正统;后世书史的人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认为女人称帝建朝有悖圣训等等。

但以武则天的行事作风,只要她想,这些问题她其实都可以解决。

因此我认为,武周王朝不入正史,其实是武则天自己的决定。


醉眼观唐


武则天建立的周朝是客观的历史存在,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她不是有个无字碑么,说不定她正在地下正静等后人们,在那上面书写”大周皇帝武曌”呢!

有人说,大周朝存在时期太短,只有15年(690一705),不够”份量”。那大秦朝也只存在15年(前22|一207),汉时曾打算不承认秦朝的,结果呢,秦朝却以开山鼻祖式的朝代而彪炳千古。唐后的五代史,哪一代都是短命王朝,最多16年(后梁),最少3年(后汉),平均10年,照样算正宗朝代,十足皇帝。十国更不用提,个个都是节度使而成藩镇王,再建”国中国”而成皇帝,历史也承认其存在。为什么到武则天头上就不成了呢?

这都是所谓的正统思想在作怪。余秋雨先生在《山居笔记》里说:”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先是”姓氏正统论”,后是”民族正统论”。盲目的固定思维是: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只要是符合同一姓氏传代系列,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财奴、精神失常者,都合法合理。而外姓人觊觎,即使本事再大也属大逆不道。真伪、忠奸、正邪全由此划分。后来的”民族正统论”更是荒唐,连辛亥革命打着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都是这个旗号,便是例证。这些基本上是余先生的看法,我简述此意,非常认同。想想在如此的封建思想的氛围下,李唐江山能承认武姓”篡夺”的”大周”朝吗?

更何况武则天是个女的,还正大光明地登基当上了皇帝,更是封建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孔夫子早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最难养也。女人只能圈养闺中,这是好的;更多的是为奴为婢,处于社会底层,任人宰割,旧社会的妇女几乎是文盲;只有皇亲国戚、贵族达人的家庭,”公主”才能知书达理如李清照即是。女人连抛头露面都不行,武则天还当上女皇帝,在封建的男权社会是万万容不得的。在李家一统天下的唐朝,横插一武姓周朝,士大夫们”孰可忍,孰不可忍”?休想正史承认,事实就是如此简单明了。

武则天的本事贯穿她统治期间的五十年,其中包括她武周皇帝的十五年。她用超强的行政能力、治国经略、非常手段和平接班,而统治唐朝、周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她82岁生命临近结束时,和平交权亦是如此。史书上却吹捧张柬之等人,迫使武则天交权。实则此时武则天巳病入膏肓,无能为力。否则,以武则天的才能,十个张柬之也不是对手。说武则天和平交权才是史事,铁的事实。

最后的结论,武则天创建的周朝是客观存在,谁也否定不了。承认与否,它在历史上都在那儿岿然不动。至于史书不忍可它是一个朝代,也才一千多年,历史还在延伸,长着呢!今后永不承认?恐怕谁也说不清。还是留给我们的子孙万代去解决吧!总归这个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愚见,算不上”一家之言”。说的”荒唐”,勿喷!


老大73708


中国的《二十四史》并不承认武周是正统王朝,史学家也不承认武则天的“周”为独立的朝代,而是唐朝的一部分,而且武则天最后还是传位给了李显,并没有传位给武氏族人,所以武则天算是为李唐守江山。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代唐为周,根本原因在于她代唐之前是以唐朝皇太后的身份大权独揽,其政治手腕是其他李唐皇室所不能匹敌的。这也是武则天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独特之处!武周王朝存在的15年中,继续延续了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和唐高宗的永徽之治的良好局面,也为之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女皇武则天的治国用才才能也是可圈可点。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顺应潮流主动还政于李唐皇室,恢复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要求与丈夫唐高宗一起合葬于乾陵。与王莽篡汉不同,武周王朝严格意义上并不符合一个新生王朝的一系列外部条件。

这并不能否认武则天的功绩。她善于治国,首创“殿试”制度;她重视人才,知人善用。她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在她执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使得文化复兴,百姓生活富裕,社会呈现出“贞观遗风”的现象,为之后唐玄宗开创“开元之治”建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就这方面来说,武则天为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历史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


_谁主沉浮74928152


公元637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召武则天入宫,赐号“武媚”。直至李世民病笃,武则天与太子李治开始暗生情愫。李世民驾崩,武则天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公元650年李治去感业寺祭祀再遇武则天,情不自禁擦出火花。其后,武则天再度回宫产下儿子李弘,公元654年“废王立武”功成。后李弘病逝,李贤因罪被废。李治驾崩,废李显立李旦,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公元690年,亲临则天门,大赦天下,改唐为周。赐姓李旦武氏。公元705年,武则天病笃,在拥护李唐势力下被逼退位,李显复位后,武周一朝结束。

武则天改唐立周十五年,在封建社会的男权思想中,是不会承认女性拥有朝代权。况且武周以李旦为皇嗣,武则天临朝称制,虽然李旦被赐姓武氏,但还是李唐的血脉。武则天病笃后,顺应历史潮流,未皇权武接,而是李显复位,李唐继续它的历史使命。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这个成绩已经是独一份的存在了,她建立的大周朝也不过仅仅是存在了十几年。她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李显自然又恢复了唐朝的国号,因此武则天的周朝也算是唐朝历史的一部分。

武则天执政数十年最终建立起武周

唐高宗李治身体不好到了执政中期,朝政基本都是由皇后武则天来处理,随着皇后武则天权力的逐步上升,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开始破裂。公元667年太子李弘监国,但是在公元675年就因病逝世了。随后二子李贤继任太子,只不过太子和唐高宗关系紧密和武则天关系疏远,公元680年李贤被废黜。随后三子李显继任太子,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逝,李显继位称为唐中宗。

此时的武则天掌管大权,李显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公元684年武则天只因为一件小事就将皇帝李显废黜,随后拥立四子李旦继位这就是唐睿宗。只不过胆小的唐睿宗李旦没有实权,权力一直掌握在武则天的手中。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上了帝王的宝座,她改国号为周自称是大周神武皇帝。

武则天做皇帝的十几年,唐朝逐步走向了强盛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时代为贞观遗风,她也继续执行了唐太宗时期的很多政策,不仅推进农耕经济的发展,还将休养生息的政策进行到底。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努力提拔人才,姚崇宋景等名相都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对外打败了突厥控制了西域和漠北,为唐朝走向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武则天继位时就已经67岁了,因此选定继承人也是她人生的大事件。武则天在传位给谁的问题上也犹豫了很久,最终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将权力回归了太子李显,而唐朝也最终得以延续。

因此武则天建立的周朝也只有她这一代,统治也不过十几年,虽然国号有变化但实际上还是唐朝的一部分。毛主席曾说过: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因此她的功绩有目共睹!


秋雨鲁北说历史


看到已有答案没回答到点子上,我急死了。

武周没入正史,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要两看!

如果所指“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本纪的话,并不是只不入“武周”这一段而已

二十四史中的《新唐书》《旧唐书》,确实只给武则天列了传,没有专门列入本纪。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朝代变更太短了,而且后来也变回去了。而且古人觉得这种临时“突变”的短暂朝代并不正统。

跟有些答主表述的网上所写跟武则天是个女人乱政的原因相关啊什么的,还有武周比李唐改变并不大什么的,并没有推翻一切……云云,完全不搭边。因为王莽是个男的,他的“新朝”制度比汉朝变化很大,但也未列入《汉书》的本纪,只是给王莽单独列传,待遇和武则天的武周是一个性质。

如果“正史”的定义是指我们现代的历史教材、字典后的朝代年表、百度百科的朝代年表这些我们当下公认的历史类资料

那肯定武周入了正史,可轻松查到!


小姐姐爱历史


说起武则天来,对中国人来说,那可是大名鼎鼎,妇孺皆知。中国两千多年皇朝,总共产生四百多位皇帝,为何偏偏武则天屡屡被人议论。这是因为她建立大周,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然而,武则天虽然建立了大周,但大周并未进入我国正史。武则天建立的大周为何不进入正史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武则天建立的周朝存在时间比较短暂。武周由武则天改唐国号而来,由武则天开创,也由武则天结束。武则天之后,武周就没有皇位传承人了,皇位继续由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后代传承。

二、武则天建立的周朝未形成自己的制度体系。武周创建者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时,唐朝已经存在了数十年,早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各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武则天虽然改把唐国号改为周,但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前任皇帝唐太宗采取发展经济的措施,至于各项政治制度也是“换汤不换药”。

三、武则天建立大周皇帝瘾过后最终回归李唐。武则天虽然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在古代男权社会里,当时已属于石破惊天之举。此举当时就遭时人诟病,武则天虽然采取政治手腕进行镇压才得以稳定政局,但她内心深处其实很清楚,她终究是李唐皇室的儿媳和皇后。正因为如此,她退位后临死前要求与其丈夫合葬。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武周王朝存在的15年,实际也是唐朝历史的一部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相比于唐朝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是更改了国号而已。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代唐为周,根本原因在于她代唐之前是以唐朝皇太后的身份大权独揽,其政治手腕是其他李唐皇室所不能匹敌的。这也是武则天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独特之处!

武周王朝存在的15年中,继续延续了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和唐高宗的永徽之治的良好局面,也为之后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女皇武则天的治国用才才能也是可圈可点。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顺应潮流主动还政于李唐皇室,恢复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要求与丈夫唐高宗一起合葬于乾陵。与王莽篡汉不同,武周王朝严格意义上并不符合一个新生王朝的一系列外部条件。

在武周王朝存在的有效时间内,武则天仍然立自己的儿子李显为皇太子,而李显正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中国历史上新生王朝的皇太子是前朝皇子也恐怕仅此一例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武周王朝并不符合建立新王朝的条件,独特之处在于武则天称帝了而已。


还政于李唐皇室之后,武周废除国号,重新恢复为唐的国号。与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篡权者悲惨的下场不同,武则天受到了后世大唐皇帝的最高礼遇,永享宗庙。原因也很简单,后世的大唐皇帝都是武则天的直系子孙。

总之,无论是女皇帝武则天本人还是她所开创的周朝都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风景线。这种现象也只能是在唐朝特有的社会风气下的特殊现象,几乎不可复制!


亘古怀念说史


武周没有入正史,这种说法不对,应该是武周没有做为一个朝代被正史记载。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旧唐书•本纪第六》和《新唐书•武则天传》里都有记载,所以说正史中没有记载武周是不对的。

武周没有被当做一个朝代记入历史

先说说历史对朝代的定义: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朝”有现今的意思,在政治上引申为当前执政者的政权,有"今朝一家政权治天下 "的观念,从现在的角度看类似一个治理国家的统治政府。而朝代,是古代人记录历史的时候为了区分某政权的历史时期所定的既有划分原则。

在中国古代,君王们遵循的是“家天下”观念,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这些朝代的更替跟“王朝”国祚的存续时间是重迭的。一旦改朝换代,就是更换王朝统治政权的过程。这是世代认可的朝代划分原则。

再说说武周朝,并没有“改朝换代”。其一武则天不算篡位,因为她没有让李唐皇帝禅位给她,比如王莽篡位,是让当时的皇太子禅位给他;其二武则天继续沿用的是唐朝的国策,当政期间社会有“贞观遗风”之称,在世人眼里还是唐朝的持续;其三武则天后期还位于李唐,继位的是李唐的帝王,恢复唐的国号。

从废唐立周,到改回唐号,只有十五年的时间,仅仅是把国号换个名字,治理国家的还是唐朝的一众朝臣,沿用的还是唐朝的制度,甚至国家的百姓都还只认为是唐朝的统治。就好比现在一个叫做唐朝的公司,由李渊李世民建立,发展了几十年,突然换了个董事长,把公司的名字给改了,但是业务没变,人员没变,过了十五年,名字又改回来了,往后又发展了两百多年,这十五年的改名相对于公司存在的三百年来看,这个名字是不被大家认可的。

最后,武周做为唐朝的国号被记载在正史中,并不是没有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