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紙醉金迷!

走進紙醉金迷!

今天我來推薦一下比較偏冷門的小說《紙醉金迷》。故事的時代背景是抗戰勝利前期的重慶。那時的重慶是陪都,政府部門遷移到這裡,也有大量從淪陷區湧入的各色人物。淪陷區的生活可想而知,而大後方的社會也不是穩定祥和。戰時的物資緊缺,運輸線常常被阻,市面上的物價飛漲,即使有跌,也是跌小漲多。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滋養了一批遊擊商人。這群人,他們所要知道的。

張恨水先生寫作生涯中產量極豐,這本書在他眾多作品中像《啼笑因緣》、《金粉世家》對比也算是比較冷門的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民國政府因為戰爭遷都的重慶。大時代背景下可以大書特書的人物極多,比如戰爭英雄、民族英雄,但是該書卻寫的是相對比較平民化的人物有隨政府搬遷到重慶的底層公務員;有受過新式教育的家庭婦女;有嗜賭如命的職業賭徒;有唯利是圖的投機商人;有八面玲瓏的銀行家……小說人物很多,但是每個人的個性鮮明。

走進紙醉金迷!

劇版的女主角田佩芝,她是湘淑女中的校花,有風華絕代、令所有男人過目不忘的姣好面容。在逃難到重慶的路途中遇到了魏端本,那個時代奉公守法、恪盡職守的小公務員,二人結婚, 生有一兒一女,田佩芝也做了六年的賢妻良母,她曾經的追求也在苦難生活的磨礪下變成了對丈夫的抱怨。轉折就是她遇到了她的兩個同學,看著她們華麗的衣著和光彩照人的裝扮,羨慕之餘的自卑之心油然而生。同時對自己現在的生活越發不滿,以致發生後來的賭博、偷竊、欺騙、墮落、沉淪、死亡這一系列行為,這些令人痛恨又令人惋惜的行為就是她對命運的抗爭。

她渴望和她那兩個同學一樣過著奢侈的生活,追求自己曾經的理想,追求美好生活沒有錯,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想法,但田佩芝在追求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的責任,忘記了對丈夫的承諾,忘記了自己的孩子。她的眼裡彷彿只有上流社會的繁華,自己曾經擁有的美好她都選擇視而不見,或者是隻是不想再蹉跎下去了。這個我們無從得知。但她在醉生夢死的生活中,一步步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深淵,良知被美麗外表下的虛榮心一點點吞噬,死亡是她唯一的選擇,因為她無法面對自己曾經走過的路,於是帶著遺憾與悲憤衝向了迎面駛來的汽車。

紙醉金迷這個名字非常貼切這本小說的中心主題。就是由一場慾望催動引起的後續因果。

走進紙醉金迷!

張恨水性情幽默,經常調侃自己,處在怡然自得的精神狀態下。別人貶低他作品是隻講風花雪月的“鴛鴦蝴蝶派”,他一語雙關回答說:鴛鴦、蝴蝶和人類關係融洽,有何不妥?面對別人對他作品的非難,張恨水的兒女們十分不滿,而作為當事人的他卻幽默安慰道:“不管是捧我的,還是罵我的,都是在為我做義務廣告。”

張恨水的小說有個特點——“通吃”,無論你在大學裡教書,還是在家裡當主婦,只要識字的人,都愛看他的小說。我一個高中同學,小學時候就看過他的名作《金粉世家》(後來改編成同名電視劇,陳坤和劉亦菲等主演),而且看得很帶勁兒。更有甚者,連魯迅這樣的大師都專門買張恨水的小說,寄給老家的母親看。從這可以看出他的讀者不分年齡障礙,適合任何階段人的鑑賞。

同時張恨水的厲害之處在於,他可以同時創作六七部小說。對此,很多人不信,連張恨水自己的親人都不信,問他腦子不會亂套不會打架嗎?張恨水回答說:“你自己的孩子,會亂嗎?”由此可見他文思泉湧的才華讓人羨慕,從而使我們自愧不如。

張恨水名聲在外,很多媒體約稿,他為此被逼成了“快刀手”。報館的人為了得到他的稿子,排隊在他家門口等,生怕稿子別別家搶了去。張恨水的文章,常常幾千字一氣呵成。有一次他忘了一家媒體的約稿,人家來催,他正在打麻將。怎麼辦?他一手打牌,一手拿筆,兩不耽誤,按時完成稿約任務。這腦子,不得不服。當然了,後面這個段子可能有些誇張,因為類似橋段也發生在別的名人身上,比如梁啟超據說也曾一邊打麻將,一邊口述稿子。

在我們所接受的文學常識教育中,沒有出現過一處張恨水的名字,這是很不正常的。官方將他歸於鴛鴦蝴蝶派也是不公正的,他的造詣,他的胸懷,他對底層人民的關心,對人性的揭露,對中國小說發展的探索與推動,都是其他鴛鴦們難以望其項背的。他以極大創作熱情,驚為天人的天賦,大大地推動了中國白話文學的發展,他的文章即通俗又典雅,結構精妙確又出人意料。章回體小說也在他筆下完成了最華美的絕唱,達到了百年後的又一高峰。

進入了新世界,恨水停止了創作。他的作品不深刻,不革命,劇然還被封為鴛鴦蝴蝶,風花雪月,自然是被掃入了舊社會的垃圾堆。他是民國時期婦孺皆知的大作家,到了共和國自然是有原罪的。解放區,國統區那麼多為革命吶喊,為人民請願的大作家,哪有他的位置。以恨水的性格,他也不爭什麼名聲,舉國都在進行新社會的建設,哪還有再讀他書的道理?在風雨飄搖的鬥爭中,一代文學大家也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黑夜裡。

他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財富,留下了真實的,光怪陸離的民國世界。他筆下的北平遠美過今天的北京,那是不像江南那樣苦熱,雨後滿城空氣,格外新鮮的北平。他筆下的男女都在吵雜的人生舞臺上努力地追尋著自己的幸福,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上演著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故事,這些人物的悲喜劇也是時代的悲喜劇。當我們在拜讀名利場,蓋茨比的時候,不應該忘了,我們自己的土地上也有一位同樣偉大的作家,為我們民族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憶。

最後,《紙醉金迷》可能沒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緣》那樣家喻戶曉,但它永不落俗,它裡面的田佩芝這一形象在這個新時代裡比比皆是,所以這本書不會過時。對於張恨水是不是鴛鴦蝴蝶派,不需要爭議,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最後的最後,希望我們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當然還是要繼續安利→_→

走進紙醉金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