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紅樓夢》“三段式”塑造人物方法,你也能寫出自己的小說

《紅樓夢》作為經典名著小說,在塑造人物上是非常成功的。全書共有四百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具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有幾十個。

我們欣賞它的悲劇美時,也不禁對紅樓作者塑造人物的功力感到驚歎。尤其是在自己也嘗試過塑造幾個人物,寫一段小說的時候,更加感受到其中的難度,就更加想要向名著學習。

那麼我們在向《紅樓夢》學習人物塑造時,可以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呢?


學《紅樓夢》“三段式”塑造人物方法,你也能寫出自己的小說

性格各異的大觀園女孩兒


1精準的人設

《紅樓夢》中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偏好等都是相互區別的,即使性格相似,也有其不同之處。

比如林黛玉和齡官都是一樣用情、看中“心”的人,而在程度上,齡官則表現得更加直接,林黛玉卻使愛情更加纏綿;再比如邢夫人的兄弟邢德全和薛蟠二人,他們都是喜歡散錢與人,又都是直來直往的性格,可薛蟠重視親人的態度卻與邢德全完全不同;再比如,王熙鳳和襲人都是要強好勝之人,她們爭強好勝的原因卻不一樣:一個是因為擔心自己有錯處才要強,一個是為了表現自身的重要性而不斷經營。

在這些人物的對比中,我們就能看到每個人物的立體程度,都與他們人設的精準程度密切相關。

如此,當我們思考人物設定時,就可以思考:一個敏感的人物會讓情緒和情感發揮到怎樣的極致,一個大大咧咧的人物能粗心到哪種程度,一個人物傲慢的原因是自卑、驕傲還是不懂表達。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問答,來使人設更加精準,避免人物面目模糊,或避免人物臉譜化。

精準的人設需要精準的展示,才能夠讓讀者感受到人物的獨特。

仍以經典的林黛玉形象為例,我們通常認為她首次表現出性格特點是在她第一次進入賈府的時候,而實際上早在林家,她就以不出聲的方式有所表現。當時林如海問林黛玉,為何不去外祖母家,她卻在面對父親的疑問時沒有任何回答。直到她到了賈府,我們才知道她當初是擔心自己會因為見了外姓親友而使得病情加重。可她卻無法做到直言提醒父親。

林如海的一問,林黛玉的不答,女主的敏感多思而不敢多言的性格就一下子跳了出來。所以當我們拉開幕布,讓人物登場時,也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事件裡,來表現他的諸多特點。

比如一個粗心的人物,食物滴到衣襟上也毫不在意,卻可能是個極其照顧朋友心情的人。那麼就讓他在飯桌上手腳粗狂,再給他旁邊放一個有心事的朋友吧。比如一個八卦的人,在他人的事情上八卦無邊,卻可能對自身情況隻字不提。那麼我們就可以聽聽他是如何添油加醋地談論別人,而別人又是如何對他知之甚少。比如一個放浪無邊的人,在面對髒話辱罵時能夠笑臉相迎,卻可能因為他人的一句無意之言深感傷害。那麼就讓他遇到一群粗魯飆髒話的人,之後再給他溫柔一擊,然後坐在椅子上欣賞他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事因人生,人因事顯。”在一個具體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中,才能夠更加凸顯人物的特點。

除了使用事件來表現人物性格特點之外,還需用外貌、語言、心理等描寫來呈現人物的思想品質、精神面貌。

比如林黛玉擔心賈寶玉和史湘雲因金麒麟而結緣,特來察看,卻無意中聽見賈寶玉在人前極力維護自己。這時候的林黛玉就上演了一段著名的心理活動,可謂曲盡她的九迴腸。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於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既有金玉之論,亦該你我有之,則又何必來一寶釵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雲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症。你我雖為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待進去相見,自覺無味,便一面試淚,一面抽身回去了。

這一段心理描寫,可以看出林黛玉遇事時由一生二,由二推三的多思的性格特點,以及喜從中來,悲從喜而來,由悲而絕望的悲觀人生態度。也因為黛玉的這種多思和悲觀,才使得她總淚流不止。

所以我們在描寫人物時,也可以通過心理描寫來體現人物特點。

比如一個因內心自卑而表現傲慢的人物,要表現他的這個特點,就可以安排他遇到別人做得優秀的事。他的內心就可能會自動去和對方比較,進而聯想出自己的種種不如意,卻又不服氣,或擔心露怯,進而產生藐視對方的想法。當人物的內心活動完成後,他外在的傲慢的態度、語言和動作就自然引發了出來。

我們只有把一個人物的性格、語言、心理、思想等方面捏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個人物的人設才不會是飄忽不定的,而是真切地立在那裡的。

學《紅樓夢》“三段式”塑造人物方法,你也能寫出自己的小說

鳳姐與賈璉各懷心思

2重要轉折點

人設已經建立,那麼如何選擇情節來把人物和故事緊密地結合,並呈現出人物的發展軌跡呢?

《紅樓夢》就為我們做出了示範:書中對每個人物的命運,都有所呈現,能讓讀者清楚看到人物經歷的每一個命運轉折點。也正是這些轉折點,才使得小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顯得彌足珍貴,人物和故事相互推動,既沒有冗餘又不可或缺。

比如王熙鳳的病形成的過程,有流產後疏於調理,也有不辭辛苦、操勞過度的原因,最終使她釀到了“血山崩”的地步;比如尤二姐的命運,先是失足,然後被賈璉偷娶,被王熙鳳帶入大觀園,最後流產,心灰意冷而自盡;比如芳官,先是作為戲子被養在梨香院,後被分到怡紅院做丫環,因欺倒乾孃而名聲在外,最終被王夫人趕出大觀園。

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就那麼幾步,所以才需要時時去鑑別和把握。而人物命運的變動,重要的也是那幾步,所以才更加需要把每一步的前後因果充分展現出來,這就是紅樓作者表現人物命運時使用的思路了。

我們更加可以把紅樓作者的這種簡潔的寫作思路運用到我們的小說寫作中。

比如人物離婚對他來說影響巨大,那麼就把他從婚姻有裂痕開始,到裂痕擴大成不可調和的矛盾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並展現出離婚事件對他精神狀態、生活狀態的具體影響。如果做一頓飯能夠加劇他們離婚的風險,那就讓他們做飯,否則就不要提飯的事。

比如人物想要引起暗戀對象的注意,那就從他暗戀的甜蜜和煎熬,寫到他為得芳心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從他不被注意,寫到因為什麼事情而得到對方注目,又因為什麼事情而得到約會的機會。

當對人物生活和命運中很重要的幾步都確定下來,我們寫起來人物的故事就會更加有根有據,主線清晰。


學《紅樓夢》“三段式”塑造人物方法,你也能寫出自己的小說

寶玉棄寶釵而去


3結局安排

《紅樓夢》人物的結局就像一個命案案發現場一樣,擺在讀者面前,然後讀者通過種種線索,來解析和重組人物走向這種結局的所有過程。

紅樓夢人物許多都是薄命的結局,若細分起來,卻都有不同之處。比如,林黛玉最在乎“心”,她也得到了賈寶玉的心,卻無緣攜手一生;比如,薛寶釵最後嫁給了賈寶玉,兩人相敬如賓,可賈寶玉卻選擇出家,是她成了一個年輕寡婦;比如,佛系迎春,萬事萬物都難以打擾她內心的平靜,可最後卻被丈夫摧殘致死。

她們或者得到了想要的,或者失去了最珍貴的,甚至死亡。

當然也有結局很好的。比如林紅玉最終和賈芸走到了一起,終成眷屬;比如薛寶琴比她姐姐薛寶釵嫁得更幸福;比如邢岫煙得以逃脫“薄命簿”。這些都是圓滿結局,每個人得償所願,都過得還算不錯。

我們在設置小說結局時,也可選擇或悲劇、或喜劇結局,而非溫吞無味的結局。我們可以把結局放在最後,就像大部分小說那樣,帶著讀者一步步跟著情節前進。當然,我們也可以像《紅樓夢》一樣,把結局倒置,讓讀者探秘似的讀後面的情節。

在結局前置的情況下,《紅樓夢》設置一些懸念,而最有效的設置方法就是製造反差。

比如《紅樓夢》在小說前面就通過薄命司冊子給出了“悲劇”的結局,這就和大部分人物的優秀且富貴的初始狀態反差極大。那麼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會好奇:為什麼一群出色的女性會是悲劇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命運把她們引入了悲劇的大坑中?

罪案小說、偵探小說最喜歡這樣的謎題似的開頭。當然,我們在進行其他種類小說創作時,也可以使用。比如一個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人,他原本生活得卻很卑微,這時候我們就會想知道他的奮鬥歷程;比如一個善良到無我的人,原本卻是個殺人如麻的江洋大盜,我們就會好奇是什麼改變了他。

如此,我們就可以通過“重要轉折點”來向讀者揭開人物初始與結果反差極大的原因了。

學《紅樓夢》“三段式”塑造人物方法,你也能寫出自己的小說

賈母講故事


總結

塑造人物不僅僅只是塑造她的性格、精神世界和外貌等方面,還有她在一定長度的時間單元裡,呈現出來的經歷故事和改變的狀態。《紅樓夢》的作者就為我們提供了塑造這樣人物的“三段式”方法,即:精準人設+重要轉折點+結局安排。我們按照這個公式,選擇哪些特質是人物的特質,特質所達到的程度;鑑別那些對人物重要的轉折點,而剔除沒有任何作用的情節和細節;安排一個在情理之中卻在意料之外的結局。這樣,你也能寫出一篇屬於自己的小說。


細數紅樓,共話人間——關注 不做惆悵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