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楊炯: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後來實現心願了嗎

有一首我們耳熟能詳,但讀之依舊令人豪氣頓生的詩。

從軍行

唐代: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首詩,聲畫皆有,節奏明快。似乎有轟隆隆的敲鼓聲,在我們耳邊環繞。扣人心絃,激人鬥志,使安坐書齋的學子生出效法班超投筆從戎的豪情。

趣說楊炯: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後來實現心願了嗎


俗雲“詩言志”,身為讀者,都能看得熱血沸騰,充斥著建功立業的想法。那麼作者豪邁的意氣,強烈的功名心,更是顯而易見了。

趣說楊炯: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後來實現心願了嗎


那麼,寫作《從軍行》的作者楊炯,後來有實現他詩中所表達出的願望了嗎?


一、少年聰慧,人稱神童。

楊炯,是弘農華陰人(今屬陝西),在家中排行第七。

弘農楊氏始自東漢楊震,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歷來人才輩出,比如隋朝皇室,宰相楊素等,都出自這個家族。楊氏聲名既著,家族所累積的文化軟實力在當時也是首屈一指,這也是楊氏子孫們繼承最寶貴的財富。

楊炯的伯祖父擔任了右衛將軍,品階從三品,楊炯的父親則無名可稽查,按額照楊炯的詩文。楊炯小時的家境雖然不算顯赫,但應該也有一般水平,至少家學淵源,也能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圍與好學興趣。

趣說楊炯: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後來實現心願了嗎


如果說良好的家教是起步的基礎,那麼聰穎的天賦則是實現超越同齡人的一對翅膀。

家世、天賦,楊炯一個都不缺。他天生就是一塊讀書的材料,先儒經典中的微言大義之處,在他眼中似乎都能窺見背後玄機。因此十歲左右的楊炯,便以通達儒學經典而知名當世。

趣說楊炯: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後來實現心願了嗎


由於楊炯在學問上是個少年早熟的天才,因而小小年紀便被推薦參加童子科舉。楊炯順利的通過科考,“神童”之名不翼而飛。

唐代顯慶元年,楊炯這一年十一歲,待制弘文館。所謂待制,即等待皇帝授予官職。楊炯一共待制了十六年。

剛進弘文館的時候,楊炯不過還是一個十一歲的少年,還沉浸在通過了童子科封舉的巨大喜悅以及眾人對他交口稱讚之中。對於自己何時能夠出任官員,倒也不是很在意。

有了“予出身”的待遇,能夠在弘文館待制,已經足夠令楊炯笑傲大部分同齡人。

少年就獲取了成功,是人生的幸運,也是人生的不幸,它極易使一個人喪失進取心。

但楊炯卻是一個極度有著進取心的人。隨著歲月的流逝,楊炯也逐漸從一個人人稱讚的“神童”成長為一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漫長的等待,讓楊炯的學識、閱歷都得到了增長,也讓他心中對功名的渴望變得更加熾熱。然而,高高在上的君王,似乎忘卻了弘文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有個急切盼望出任的年輕人。

等待讓人焦慮,也極易打擊一個人的信心。在這期間,楊炯寫作了《青苔賦》和《幽蘭賦》,讀者能從中窺見楊炯此刻抑鬱的心情。

幽蘭之歌

唐代:楊炯

幽蘭生矣,於彼朝陽。含雨露之津潤,吸日月之休光。

美人愁思兮,採芙蓉於南浦;公子忘憂兮,樹萱草於北堂。

雖處幽林與窮谷,不以無人而不芳

“雖處幽林與窮谷,不以無人而不芳”,雖然暫時還不能獲取官職,但是我楊炯才高八斗的事實並不會因此受到影響,由此可見楊炯依然充滿自信。

二、仕途起飛,戛然而止

在弘文館等待了十六年之後,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楊炯在京城參加制舉,被授為秘書省校書郎。

趣說楊炯: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後來實現心願了嗎


校書郎是一個九品小官,所擔任的工作職責是校對書籍,訂正其中的錯誤。

楊炯時年已經快到三十歲了,竟然只得到了一個這麼簡單的圖書管理工作。這對於滿腹經邦濟世理想的他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

仕途的坎坷,壯志無從得以實現。心中難免有鬱結之氣,所謂不平則鳴,楊炯寫出《渾天賦》,來抒發內心的澀滯之氣。

楊炯倒也並未就此一蹶不振。既然起步只是個九品文官,那麼便好好在這一畝三分地上經營,找機會來讓皇帝認識到自己的才華。

很快,機會就來了。儀鳳年間,太常博士蘇知己給皇帝上表,請求對公卿以下的禮服,另立服飾制度。皇帝不能決斷,命令相關官員就這個事情進行討論。楊炯以自己豐富的學識,寫了《公卿以下冕服議》,列舉先代官僚服飾制度的歷史沿革,反對蘇知己的建議。蘇知己的建議也因此被取消。

也許楊炯在這次事件表現出的卓越學識給皇帝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唐永隆二年(681年),中書薛元超推薦楊炯為崇文館學士。到了永淳元年,又被提拔為太子(李顯)詹事司職,擔任弘文館學士,掌握太子府庶務。

崇文館學士,掌握經典圖書管理外,還負責教育學生的工作,具備了一定權限範圍。而詹事司職,是唐代太子府的屬官,官銜正七品上,權利很大。負責彈劾官僚,以及率府之兵,如果太子監國,一人與司儀郎、舍人分日受理啟狀。

楊炯從九品微官一下子升為七品上官員。雖然品階不高,但是比較起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身具兩職,手中權利極大,又是作為未來天子的心腹培養,可謂前途無量。春風得意的楊炯寫下了《庭菊賦》。

世事往往很奇妙,每當人們認為身處絕境的時候,卻會柳暗花明;每當人們認為形式大好的時候,卻往往又樂極生悲。

在仕途上還沒風光幾年的楊炯,於垂拱二年受到了政壇上的一記悶棍。


原來楊炯的堂兄弟楊神讓參與了徐敬業反武則天的行動,牽連到楊炯。楊炯被貶為四川梓州司法參軍,告別了在長安長達26年的安穩生活。

司法參軍為主管刑法的官員,楊炯在任內順利完成工作。工作期滿,又被調回中央。時武則天稱帝,楊炯所任的官銜是些教育的簡單工作,仕途遲遲沒有起色,楊炯的內心是壓抑的,也是苦澀的。除了為武則天唱唱讚歌,以維持官位安穩外。也不失時機的提出些自己的建議。楊炯獻上《盂蘭盆賦》,希望武則天能夠“任賢相,悖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捐珠璣,寶菽粟,罷官之無事,恤人之不足”,成為一代英主。

楊炯始終都有著強烈的進取心,渴望建功立業,他曾寫《紫騮馬》,表達了自己這種企圖。

紫騮馬

唐代:楊炯

俠客重周遊,金鞭控紫騮。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鞦.

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然而現實沒有提供他這種建功立業的機會,楊炯也只能在夢中去尋找自己的沙場與金戈鐵馬。

驕傲而又失意的楊炯,面對滿朝阿諛奉承的官員,有時候也會暫時拋下政治智慧表達出自己的不屑。他常常譏諷一些無才德的朝廷官員為“麒麟楦”,“每見朝官,目為麒麟楦”。有人不理解。他解釋道,就像戲裡的麒麟,哪裡是麒麟,只不過是一頭驢子,徒有虛名罷了。

如此不會“說話”,楊炯自然也不為滿朝官員所待見。

三、歸處盈川

公元626年冬天,抑鬱不得志的楊炯被朝廷外派為盈川縣令,第二年卒於任上。

關於楊炯在盈川的政績,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楊炯治吏嚴酷,輕施刑法而且沽名釣譽。據《舊唐書》載:“炯至官,為政殘酷,人吏動不如意,輒榜撻之。又所居府舍,多進士亭臺,皆書榜額,為之美名,大為遠近所笑。”

另一種說法,則是楊炯勤政愛民,人民稱頌,至今當地百姓尤其懷念楊公德政,有楊公祠堂。

趣說楊炯: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後來實現心願了嗎


趣說楊炯: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後來實現心願了嗎


我以為這兩種說法都對,楊炯素來以功名自命,意氣豪邁。一旦為一方之長,實權在握,難免急切的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刑法過嚴”則是操之過急的表現,然而目的卻是為了生民的幸福,最終為人民懷念,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