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久了,就没有激情了,怎么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状态呢?

春秋义战


激情的背后是价值体现。仔细回忆一下自己为什么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最有激情,斯仪认为更多原因是我们第一次经历,每天都在学习、成长,无形中实现了个人的价值体现。


一上来就讲这么复杂的逻辑不容易说清楚道理。我一般都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跟职场老人们沟通。看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是否认为自己还可以有理由消极怠工。

当然,职场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太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或者一个岗位,懒惰、应付交差或者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没有激情人之常情。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斯仪结合自己十年职场经历,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解决。

一、与工作给了我们相比,我们如何看待工作更加重要。建议一尝试去找到工作的意义。

问大家工作的意义,很多人都下意识回答为了养家糊口。不能说是错误的回答但至少不是最佳回答。

事实如此,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必须日复一日经历工作这件事。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去看待工作,为什么不去尝试喜欢工作呢?

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事实却是,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真正决定人们情绪的是不是事件A,而是如何看待事件人的态度B。想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在这个社会每个人肩上都扛着家庭。作为家里的脊梁,我们没有理由消极工作。

还是回归简单粗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们的父辈很多人一辈子跟黄土地讨生活,劳动上辛苦,确也相对幸福,至少自给自足,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

现代人,完全城市化。每天一睁眼水电燃气得买,吃饭出行要花钱,房贷、车贷、房租雷打不动要开销……小孩要上学,父母要赡养,人情礼网……这是一个没有收入,或者没有足够收入无法立足的世界。

工作是太多人“赚钱养家”的唯一来源,想要更多的钱让你的小家庭越来越好,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你说知足常乐,我不需要更多的钱,那也不行。每年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涌入职场,他们有更加旺盛的精力,更加廉价的薪酬……身体、年龄,再加上消极,实在太容易被淘汰出局。

想象一下四十岁以后的生活、五十岁……还敢说自己没有激情么?

三、只要能在工作中获得“自我实现”的终极需求,任何人都可以抵抗消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斯仪很早就发现,掌握新的技能,征服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学习新的知识……是获得幸福的途径。最简单的方式是如果一个工作岗位你已能轻而易举完成并做好,那你需要换一个更具有挑战的岗位。在我们的职场规则里,如果你足够优秀一定会获得提升,而提升一定会有新的挑战,无形中我们会获得成长,本质上实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终身学习,绝不该仅仅成为口号,它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践行。唯有如此,成就工作的同时才能成就我们自己。

以上愿对诸君有所借鉴意义。

🔚这里是斯仪先生职场笔记,更多职场讨论欢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