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是怎么死的?

屈鹏涛


郭永怀是在一场航空事故中遇难的。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搭乘一架伊尔-14型运输机从青海返回北京,客机在飞行至北京上空约400米时,发动机突然故障,客机最终坠毁在首都机场跑道南端约1200米处。郭永怀和同行的警卫员不幸遇难。而令人感动的是,人们在清理飞机残骸时发现,郭永怀和警卫员牢牢的将氢弹资料抱在一起。

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他也是获颁该奖章的23名科学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他主导了两弹一星的原子弹的力学研究。郭永怀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取庚子赔款后出国留学并获得加州理工博士学位。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冯卡门,和钱学森是同门师兄弟。1956年郭永怀辗转返回国内,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创系系主任。

郭永怀的重要贡献在跨声速流领域和奇异摄动论方面,他和钱学森合著《可压缩流体二维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及上临界马赫数》,并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1960年5月,郭永怀因工作需要调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北京第九研究所,主要从事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郭永怀在钱学森的推荐下,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结构力学、爆炸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等科研工作。

1968年12月,郭永怀在青海基地待了2个月,他在试验中发现一个重要线索,需要紧急返回北京处理。然而就在郭永怀返回北京的时候,不幸空难降临。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航空之家


郭永怀先生是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是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

1968年12月4日,由我们的众多科学家和科技人员在现场获得了最新实验数据,郭永怀急于把数据带回北京。当得知晚间有一航班,他便匆忙赶往兰州换乘,在长达几个小时的飞行后,既将在首都机场降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飞机突然失去平衡,在10秒钟后飞机坠毁。

在发生事故的现场,有关人员发现并认出郭永怀,当时他和另一具遗体紧抱在一起,当把他们分开后,发现两人中间紧护着一个皮包,里面有一份写有“绝密"字样的文件却完整无损,据飞机上唯一的幸存者回忆,飞机失事前听到一个人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在郭永怀离开的20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1968年12月5日,中央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郭永怀星"。


风无踪迹000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小红的甜心


看中央四套国家记忆里介绍过科学家郭永怀同志,

非常叫人感动,非常使人落泪的一段是,

郭永怀同志所坐的飞机在降落时发生意外,

飞机失事后,救援人员在把遇难烈士们的遗体进行处理时,

郭永怀烈士和另一个烈士的遗体紧紧的抱在一起了,很不好分,

等分开后,救援人员大吃一惊,

原来郭永怀烈士为了保护核试验的数据,和另一个烈士把放数据记录的书包放在两个烈士的胸部中间,

这样,核试验的数据完全保存了下来,

否则,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向郭永怀烈士致敬!

向所有为~解放新中国,

建设新中国的~英雄们,烈士们致敬!


猛禽950


老科学家为国为党贡献了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