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概念股潮,这些医药股才是正宗的受益者,后面还有机会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是现在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药股也在这一段时间成为了A股市场的“当红炸子鸡”。然而2月10日,前期暴涨的医药类个股却出现高位分化。

数据显示,2月10日周一开盘后,医药制造行业板块以及医疗行业板块大幅回调,跌幅居前。截至当日(2月11日)收盘,医药制造行业板块收跌2.57%,医疗行业板块收跌2.32%。

2月11日,部分医药股继续杀跌,300多只医药股中,有209只飘绿,截至收盘,四环生物、红日医药、鲁抗医药、哈药股份等12股跌停。


疫情概念股潮,这些医药股才是正宗的受益者,后面还有机会

那么,医药股的机会已经结束了吗?


疫情对医药投资影响几何?

毫无疑问,这次疫情对相关主题概念带来了阶段性的交易机会。

事实上,与其说前段时间大涨的是医药股,倒不如说是疫情概念股,我们可以看到,热门概念如口罩、超级真菌、流感、消毒剂等在近两日的跌幅均居于前列,出现跌停的也多为中小市值个股。


疫情概念股潮,这些医药股才是正宗的受益者,后面还有机会

2月11日领跌概念

这类股因疫情的短暂需求而起,自然也会因为疫情的逐渐平息而回落。自上周末以来,湖北以外的新增病例数据有明显的回落,同时此前的爆炒已经严重透支了估值的承受。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疫情概念股在这周的走势。

此外,疫情对于现阶段各种“卖断货”相关公司来说,业绩提升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其中大部分被爆炒的公司与相关概念甚至毫无关联。例如此前被爆炒的口罩概念股——江南高纤,起此前表示,公司并不生产口罩,上下游客户中也没有口罩生产商,疫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大。

我们也可以参考2003年SAR期间相关概念股的业绩。当时板蓝根和醋被“卖断货”的恐慌现在还记忆犹新,但直接受益的公司——白云山、三九药业(现华润三九)、恒顺醋业2003年的净利润增速并没有惊艳。可见,单个产品短期的“卖断货”对公司全年的业绩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疫情概念股潮,这些医药股才是正宗的受益者,后面还有机会

哪类医药股还会继续受益

疫情之下,真正能穿越这场混乱与波动的必然是那些科技属性的医药公司,因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病毒,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战斗。

因此应该从医药研发的角度、科技开发的角度挖掘公司,各种从事新药研发试验、疫苗开发、检验试剂、防护装备、仪器监护、医疗软件应用等业务的公司值得关注。

近期一条值得关注的新闻是,最新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开始动物试验。如果动物试验进展顺利,那么这款新疫苗将最快于今年4月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而根据中国疫苗协会的官方消息,已有18家会员单位开展了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这18家公司中包括了5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华兰生物、智飞生物、辽宁成大、康泰生物、沃森生物,其中华兰生物是流感疫苗领域绝对的龙头,是我国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基地。


疫情概念股潮,这些医药股才是正宗的受益者,后面还有机会

华兰生物股价 近一年日线走势

另一方面,疫情回落之后,传统医药核心资产板块及相关品种,可能随时补涨。

因为疫情的影响,短期内很多疾病的就诊需求可能会受到压制,导致相关企业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受到一定影响,其中医疗服务板块可能是影响最明显的板块之一,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等科室中非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诊人次预计将有所下降。但是这些医疗需求只会延迟,但总量不会减少,因此即使相关企业短期业绩有一定波动,从中期来看业绩的边际改善非常明确,疫情过后就诊人次有望实现快速的恢复性增长。

长期来看,如果参照2003年SARS的后续情况,我国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很有可能会继续加大,医药板块值得重配。

作为突发性事件,2003年的SARS还是2019年的新型肺炎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现有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相比经济发展的滞后。在2003年SARS后,我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4.79%提高到了2018年的6.57%,其中财政卫生费用占比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0.75%提升至2018年的1.82%;此外,近年来医疗卫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已达到7.3%。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美国、日本、韩国的医疗卫生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07%、10.93%、7.34%,中国在2016年该数字尚不足5%,差距显著。因此,结合SARS后时期我国医药产业的变化,预计此次疫情后我国对于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有望进一步增加。

疫情还在,我想给你关怀,点红色按钮关注我,开启投资伴侣间的恩爱

疫情概念股潮,这些医药股才是正宗的受益者,后面还有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