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黃萎病和枯萎病總治不好,教你輕鬆搞定

茄子黃萎病

苗期發病少,成株多在坐果後開始出現症狀,以結果初期發病最盛。茄子黃萎病,又稱黑心病、半邊瘋、凋萎病。主要為害茄子成株,一般是在門茄坐果以後發病。近年來,茄子危害面積逐漸擴大,危害程度日益加重,嚴重的茄子田塊發病率可達70%~80%。

茄子黃萎病和枯萎病總治不好,教你輕鬆搞定

茄子苗

多由植株下、中部開始出現症狀,而後向上或從一邊向全株發展。葉片初在葉緣及葉脈間褐綠變黃,後發展至半邊葉片或整片葉片變黃。早期病葉晴天高溫時呈萎蔫狀,早晚尚可恢復,後期病葉由黃變褐,最後乾枯脫落。劈開病根,莖、分枝及葉柄等部位,可見其維管束變黑褐色。

茄子黃萎病和枯萎病總治不好,教你輕鬆搞定

多由植株下、中部開始出現症狀,而後向上或從一邊向全株發展

茄子黃萎病系真菌性病害,病菌以休眠菌絲、厚垣孢子和擬菌核隨病株殘體在土中越冬,可存活6~8年以上,其中擬菌核甚至可存活14年以上,即使在淹水條件下還可存活3年。帶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來源,茄子種子也能帶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帶病莖稈、枯葉等堆肥時也能傳病。

病菌從茄子幼根或根部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原菌孢子及其毒素液對茄子幼苗根部細胞膜透性具有相同程度的破壞作用,兩者對茄子有同樣的致萎作用,造成電解質外滲,且隨時間的延長和毒素濃度的提高尤為明顯。以後蔓延到維管束、莖葉及果實和種子,破壞植株維管束,造成植株內部養分、水分的運輸障礙,導致茄子發病。

茄子枯萎病

多發生在成株期,在溫度達25-28℃土壤潮溼時,極利於發病,病株葉片自下向上逐漸變黃枯萎,病症多表現在一、二層分枝上,有時同一葉片僅半邊變黃另一半健全如常。 病情嚴重時,整株葉片枯黃,橫切病莖、病部維管束呈黑褐色。

兩種病害發病症狀相似,不易區分。兩者都是結果期發病重。茄子枯萎病病症多表現在一二層分枝上,且一般為半身不遂(即整株茄子一半發病,而另一半正常生長);而黃萎病為全株性病害。

茄子黃萎病和枯萎病總治不好,教你輕鬆搞定

茄子枯萎病

防治措施

這兩種病最直接有效的防病方法是嫁接。枯萎病病菌一般在土壤表層,建議在夏天進行高溫悶棚,殺死土壤表層的菌群,然後結合土壤深翻,每畝地施入多菌靈和福美雙(每畝地用4公斤左右)進行土壤消毒,防治效果較好。而黃萎病病菌一般在土壤深層,建議蔬菜定植後,及時用多菌靈、福美雙打眼灌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