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公交再调整!错峰复工第一天,上班族如何做好防护?

常州公交再调整!错峰复工第一天,上班族如何做好防护?


2月10日,是常州错峰复工的第一天。


不少于抗疫相关的行业、企业都已经在今天甚至更早就已经实行复工。相比前几日而言,常州市区内几条主干道上的私家车辆也明显有所增加。但是,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发酵,首批返岗潮对于抗疫工作的挑战不可谓不艰巨。


如何在非常情况之下保障自己的健康安全,成为了当下冒着“生命危险”复工的上班族们最关心的问题。


错峰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务必时刻注意


不少上班族在平日都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但是在这一特殊时刻,世卫组织都是建议尽量错峰出行,使用公共交通时保持警惕。因为在狭窄的公共空间内,其他乘客的呼吸、触碰都可能会因此带来风险。而售票机、门、扶手等物体表面的接触、纸巾、口罩等垃圾的非适当处理,同样存在隐患。


针对公共交通的安全防护问题,我市公交集团在4号就已经发布相关公告:


常州市区目前所有普通公交暂停运行;

BRT运行时间调整为每日7:00-18:00,每一小时一班;

地铁暂时关闭的10座分别为:阳湖路站、武进沿江城际站、科教城北站、新天地公园站、同济桥站、博爱路站、北郊中学站、新桥站、旅游学校站和新龙站;

地铁运行时间调整为每日7:00-21:00;

乘客须戴口罩,持身份证方能乘车;

出租车一律不得到常武地区范围外运营;

出租车乘客需登记个人信息;


常州公交再调整!错峰复工第一天,上班族如何做好防护?


而为了统筹兼顾企业复工通勤出行需求,常州公交将于2020年2月11日起,对公交运营进行如下调整:


运营线路:继续保留BRT网络系统线路(B1路、B10路、B11路、B12路、B13路,B2路、B22路、B23路)运营,其余常规公交线路暂停运营;


服务时间:运营线路的首班发车时间从原先的7:00提前到6:00,末班时间保持不变,仍为18:00;


发车间隔:上午6:00-9:00,下午16:30-18:00发车间隔调整为30分钟,其他时间发车间隔保持不变,仍为60分钟;


减少在密集空间内聚集,尽量避免肢体接触


不少密集型办公企业,必须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容纳大量工作人群,尤其是写字楼、产业园等地方,这类问题尤为突出。而针对此项问题的具体做法包括:

问候他人时避免身体接触,不要握手;


以电话或网络会议替代面对面会议,推迟不必要的团体活动,限制同一时间工作场所的人数等;


经常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门把手、电话、键盘、电梯按钮、厨房、水房和洗手间;


和同事、客户谈话时保持一米距离;常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正确遮挡。


最必要的时候再戴口罩,使用手套并非万全


根据世卫组织建议,针对现在社会医疗物资短缺,口罩产能不足,可售量与普通民众的家中存量稀缺等问题,口罩还是建议在最必要的时候使用,如在公交地铁车厢、电梯等人员密集的密闭空间中。戴口罩前后要注意洗手,且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


至于戴手套,其好处不如勤洗手。戴手套可能会给人们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进而增加接触病毒的风险。例如,在接触了受污染的表面后又用戴着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的脸。若想真正起到防护作用,手套必须一次性使用或适当清洗、保持干燥。对公众来说,与戴手套相比,常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更实用有效。


积极配合检查,疫情防控度己度人


目前常州绝大部分社区都已实行出入管控,并在通道处实行测温检查,而今天不少厂区、写字楼也都配置了检查点,以保证万无一失。


返工期间,上班族还应当积极配合地方的测温检查,主动报告身体异样情况。必要情况下可每日在家里自测体温,保证体温在37.3摄氏度以下且没有身体不适状况(咳嗽、胸闷、腹泻等)。


而人员密集的企业,也可以适当放宽工作时间,实行员工一三五、二四交替上班。无接触式考勤与梯控、访客实名登记 、分餐进食等等都需要落实到位。


下班回家要洗手,依旧保持时刻警惕


下班回家后,别忘记先洗手再与家人接触。另外,保持家居环境卫生非常重要,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多开窗通风;定期清洁住所,尤其是厨房和卫生间的家具和物体表面;常清洁孩子的玩具;及时丢弃用过的纸巾等。


常州公交再调整!错峰复工第一天,上班族如何做好防护?

▲图源:央视新闻


疫情尚未结束,复工者们要做到的关键还是自我防护。若防护不到位导致感染,其它一切都是空谈。毕竟每个人做好自我防护,不添乱,不闹事,就是最大的贡献。在全国抗疫的大环境下,可能劳动者们出行会不便,工作会困难,薪资会调整,但是没有冬天不可逾越,没有春天不会来临。


2020年2月10日,常州复工第一天,与伟大的劳动者们共勉!


本文代表克而瑞常州机构观点,供参考


常州公交再调整!错峰复工第一天,上班族如何做好防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