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忠告:福薄的家庭,往往有這二個特徵,有一個也要重視了

俗話說:“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這是古人留下的俗語,其實都是他們在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因為來自於生活,又能反映出生活,所以我們覺得其中深諳人生大智慧。

這句俗語,就是告訴我們,一個家庭想要從貧寒走向興旺,其實是非常難的事情。猶如用針把土挑起來一樣,需要具備各種有利的條件,可能還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振興家業。

而一個富貴之家,別看表面上一派祥和,但是隻要有一個不肖子孫,做出了一些敗家的舉動,就可能讓家庭走向衰敗。甚至會毀家敗業,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是“敗家好似浪淘沙”的道理,一個大浪襲來,就能把沙子拍散。

曾國藩說過:“勤學子成才,儉樸家自興。”這就是家門興旺的祥兆。如果一個家庭子孫不成器,家風不儉樸,這個家庭是不會有福氣的。這就是曾國藩這位老祖宗的忠告:福薄的家庭,往往有這二個特徵,有一個也要重視了。


老祖宗的忠告:福薄的家庭,往往有這二個特徵,有一個也要重視了

一、子孫不成器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積財千萬,無過讀書。”一個家庭積累下萬貫家財,能讓子孫後代過錦衣玉食的生活,這樣並不是一個家庭的福氣。如果子孫後代因此而養成驕奢的習慣,從此不求上進,反而任意揮霍,這樣家資早晚會敗光。家中再有錢,也不過是留給子孫的禍根。

一個家庭,就算現在非常貧寒,但是能讓子孫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這其實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福氣。為什麼這樣說呢?雖然未必每個人讀書都能成才,每個人的天資也不一樣,讀書學習所取得的成就也各有不同。但是隻要養成了好學上進的習慣,這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會不怠惰,會永遠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這就是他人生能夠成功的基礎。

一個人想要學有所成,必須有艱苦的付出。孫敬夜以繼日的讀書,為了晚上不打瞌睡,用繩子把頭髮懸掛在房樑上。只要自己低頭打盹,就會扯痛頭髮而驚醒,所以他的才學名揚天下,有人不遠千里來向他求教。蘇秦師從鬼谷子,但是藝成出山後,列國都不重視他。他受盡世人的冷落和家人的嘲諷,所以閉門發奮讀書。

蘇秦在夜讀的時候,只要自己一想睡覺,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憑著這種精神,他終於出人頭地,最風光的時候執六國相印,給家門帶來了榮耀。過去看低他的嫂子,也低頭給他認錯。所以說,一個家庭想要興旺,必須代有人才出。如果家中子孫不成器,就是家庭福薄的特徵,一定要重視了。


老祖宗的忠告:福薄的家庭,往往有這二個特徵,有一個也要重視了

二、家風不儉樸

這個世上能夠成功的人,永遠是少數人,能夠發達顯貴的家庭,也是少數的。所以很多人就覺得,自己之所以平凡,是自己的出身不好。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自己受了家庭境遇的影響,不如別人有福氣,才導致了人生一事無成。

雖然很多人都這樣想,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心態。對於一個人來說,只要勤奮上進,努力的拼搏奮鬥,就能讓自己成才,這樣才能建功立業。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不在於現在是貧窮還是富有,而是在於家中有沒有儉樸的習慣,只要子孫不怠惰,日積月累就能過逐漸富裕起來。

俗話說:“歷覽前賢興家事,成由勤儉破由奢。”由此可知,勤儉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作用。持家之道,曰勤曰儉,能勤就能創造財富,能儉就能積累財富,這才是居家過日子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一個家庭想要興旺起來,最可行的方法。

曾國藩在自己成功之後,經常寫家書告誡家族子弟,自己所總結的人生經驗。他說過:“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儉樸這個習慣,就是他認為能給家庭帶來興旺的原因,而且他一生也都堅持這樣去奉行。曾國藩被人稱為“一品宰相”,並不是他位居一品,而是他每頓飯,只讓廚師做一品青菜而已。現在有很多家庭,還沒有富裕起來,就養成了子孫驕奢的習慣,這樣的家庭不會有高福厚祿。


老祖宗的忠告:福薄的家庭,往往有這二個特徵,有一個也要重視了

俗話說:“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一個家庭想要有福氣,一定要讓子孫有勤學的好習慣。曾國藩這位老祖宗告誡我們:“能勤能檢,家未有不興者。”勤儉就是我們普通人家的興家之道,一定要重視了。如果你家也有勤學、儉樸的好習慣,福氣不請自來,恭喜恭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