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2020年 1月23日,曾经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全部自愿奔赴抗疫第一线。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2月9日下午,新华网客户端推送的MV视频短片《红手印》吸引了我的视线:视频中,抗击武汉新冠病毒疫情,全国军民万众一心,白衣战士奋战一线,请战书上一枚枚蘸满信念的红手印——伴随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阵阵歌声犹如催征的战鼓,呼啸而来:“我听见你呼喊的声音,我看见你奔袭的背影,在这万家团圆的时我和你……太多手指蘸满,信念摁下红手印……红手印,红手印,庄严的誓言,凝聚一个个鲜红的签名。红手印,红手印,像除夕夜的红灯笼,照亮生命的旅程……”

多么震撼人心的画面!多么扣人心弦的歌词,多么激荡心灵的旋律!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1月24日,除夕,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请战书(图片来源:空军发布)

这首最新抗疫新歌《红手印》,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凌仕江作词,其战友许寒松应邀作曲并演唱,再通过录音合成、后期制作和 MV设计而成的视频音乐短片,以此献给奋战在抗击疫情前线的勇士们。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红手印》词作者凌仕江(杨明强 供图)

诚然,今年的春节过得太不寻常,为历年所罕见:全国人民心系疫情,风雪同行,众志成城。也如诗人凌仕江所言:“疫情当前,文艺从未缺席。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自然该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出征前线的勇士呐喊助威、加油鼓劲。更为重要的是用文艺创作的力量,安顿自己面对疫情波浪起伏的心绪!”

除夕深夜,电视上有关疫情的各种画面,灌满了凌仕江的脑海,而特别让他铭刻在心、挥之不去的,是那请战书上一枚枚红手印。于是,他翻身下床,抓住灵感与意象,一气呵成歌词《红手印》。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后来,这首新歌被新华网刚一推送,就立刻受到全球网民的追捧,在众多疫情歌曲中占据海量的转发传播。不到5小时,点击分享就达80万人;如今,发布一天的时间里,又攀升到了120万之众,其感染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细品凌仕江先生的这首歌词,你就会领悟到他令人钦佩的作家学识与诗人情怀。晋代文论家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强调诗歌因情而生,缘情指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红手印》的成功,首先就得益于情真意切,以小见大,直抒胸臆,小意象大画面,富有强烈的抒情与自信的时代担当。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1月23日,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9名医生在请战书上按下自己的手印(图片来源:江阴大唐传媒)

其次,是善于选材。歌词擅长通过单个意象(客观事物的影像)——“红手印”来凸显诗意。在林林总总的画面中,诗人精心选材,删繁就简,选中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的“红手印”。同时,这一意象,本身又富有动作性,句句离不开动词,其行为与每个听者的关注力都有关,容易打动和感染受众,引发共鸣。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抗疫期间,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按下红手印、立下“军令状”(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第三,善用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循环往复,层层递进,渐入高潮,进一步增强了歌词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和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是最为短小的,而歌词于诗歌中,又是最精炼的。《红手印》正是以最短的篇幅,形象生动地凸显诗人主体意象的典范之作。开端的寥寥三句,即言简意赅地交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

“红手印,红手印,庄严的誓言,凝聚一个个鲜红的签名;红手印,红手印,像除夕夜的红灯笼,照亮生命的旅程……”结尾这几句歌词,真可谓点睛之笔,字里行间,作者对勇士们崇高品质的深情礼赞和钦佩敬意,一一跃然纸上。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这首歌词能在最短的篇幅里,惜字如金,用最精炼传神的诗句,弘扬驰援者们心系人民安危、不畏个人生死的人间大爱,自然也离不开创作技巧。

由此看来,歌曲《红手印》应是词、曲作者和演唱者强强联合的珠联璧合之作。他们在创作构思中,瞄准了时代的闪光点,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继而心心相连,心心相印,汇聚成了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不愧为一首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优秀歌曲。

《红手印》,心相印——分享凌仕江、许寒松抗疫歌曲有感

《红手印》曲作者兼演唱者许寒松军装照(杨明强 供图)

歌德曾说:“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 。”当今新时代,弘扬真善美,讲好中国故事,正是“人民作家为人民”的职责所在。置身这个新时代,不依旧需要“壮志与热情”吗?为了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或许能从《红手印》的创作中获得新的启迪。(作者:杨明强 写于2020年2月1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