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記三門峽市盧氏縣的脫貧攻堅戰


“一路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多則三五戶,少則一兩家”,三門峽市盧氏縣是河南省四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決勝之年,春節前夕,本刊記者走進盧氏縣用鏡頭記錄下了脫貧攻堅中的“盧氏實踐”。盧氏縣瓦窯溝鄉古寨村位於三門峽、南陽、商洛豫陝兩省三市交界處的大山深處,距縣城80餘公里,是一個偏遠的深山區貧困村。近年來通過金融扶貧小額信貸,這裡發展出了中長短期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文 王蘊聰;攝影 郭莎莎)

位於盧氏縣瓦窯溝鄉古寨村的盧氏縣吉祥蘭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內,村民在對蘭花進行養護。2015年,萬家三兄弟用60萬元積蓄建起了全鄉第一座80平方米的育蘭棚,將1000多盆散養蘭花按照規範標準進行集中管理,當年繁育數量突破2000株。2018年,吉祥蘭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貧困戶通過入股、務工等方式參與到合作社的工作中,現在合作社帶動本村1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如今,合作社通過直播的方式,一晚上可以賣出蘭草3萬餘元。

河南盧氏縣古寨村,廟上村駐村第一書記王俊衛在村民萬吉紅家瞭解香菇種植情況。香菇栽培是盧氏縣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古寨村270戶人家中有210戶從事香菇種植。有些家庭利用小額貸款,購買菌袋、流轉土地等,每年有5萬元左右的純收入。


古寨村貧困戶黃懷敏在地裡修剪獼猴桃枝。2016年春天,黃懷敏在村裡申請了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他先是把常年搞的袋料香菇由以前的每年五千袋發展到兩萬袋,又在村裡的支持下栽植了七畝連翹。接著,他響應鄉里的號召,流轉了土地栽植了12畝新品種黃心獼猴桃,還種植了3畝名貴中藥材。2018年年底,黃懷敏一家實現了脫貧,今年獼猴桃也實現了豐收。

盧氏縣興賢裡易地搬遷社區。社區距離縣城中心區域4公里,共有83棟住宅樓,佔地面積468畝,共安置貧困戶2749戶,2018年9月建成後搬遷入住。是盧氏縣“十三五”期間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也是目前全三門峽市乃至全河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共有2749個貧困家庭11212名貧困群眾告別世代居住的大山,在這裡安下新家,開啟了脫貧致富新生活。

清晨,居住在興賢里社區的劉娟在超市內整理蔬菜。劉娟入住社區的第二天便在超市找到了一份工作,因為父母的健康問題,需要有人照顧,她無法外出務工。通過社區技能培訓班學習了計算機相關課程,在超市承擔收銀工作。因為工作地點離家距離近,現在她既可以照顧家裡老人,也可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為防止搬遷戶“住著新房子,過著苦日子”,盧氏縣將易地扶貧搬遷與落實產業扶貧結合起來,盤活遷出區和安置區各種資源,落實產業扶貧。


田喜會與未婚妻郭留文在家中查看婚禮用品的準備情況。田喜會居住在興賢裡易地搬遷社區,今年38歲的他因為家人身體狀況不好,遲遲未婚。他與郭留文原來在同一個村,此前二人都從事就業聯絡員的工作,為村民尋找就業機會,發佈相關信息、組織技能培訓、宣傳相關政策,也正是這樣的工作機會,二人在2019年3月相識。

田喜會與親屬一同佈置新房。他們二人的婚禮定在臘月二十五,並在社區內佈置了流水席。盧氏縣在55個搬遷安置點建設產業基地70餘個,帶動一萬餘人受益;建成扶貧車間20餘個,提供就業崗位超過6000個;建設光伏電站8個,使502戶搬遷戶穩定收益,實現了產業配套全覆蓋。同時,盧氏縣還將易地搬遷與“菌、藥、果”等特色產業相融合,採取貧困戶入股分紅、承包租賃、勞務就業等形式,為易地搬遷後續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興賢里社區志願者在陳留萬家中為兩位老人包餃子。陳留萬是退役軍人,兩位老人獨立帶大了已經上高三的孫女,孫女在縣城上學,高三學業緊張,很少回家。社區志願者的工作主要是照顧社區內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他們很多人之所以會從事這樣一份義務的工作,主要是自己享受了易地搬遷的政策,可以一分錢不用掏住上大房子,想服務更多的人,在脫貧後想讓更多人的生活有所好轉,回報社會。


在興賢裡易地搬遷社區外河南盧氏農村商業銀行擔任大堂經理工作的孫遠遠。搬進社區後,孫遠遠通過計算機技能學習,在銀行找到了一份她自己很滿意的工作,在她看來,這份工作既穩定還離家近,可以方便的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她現在在銀行內的主要工作是幫助顧客取號、填單子、操作ATM機、辦理社保卡,她也在工作期間不斷學習金融知識,以能承擔更多工作。

浩洋國際服裝廠距離盧氏縣城5公里,距離盧氏縣最大的易地搬遷社區興賢里社區不到10公里。2018年1月,服裝廠開始招工進行培訓,這裡工人常年保持在300人左右,其中貧困戶86人,當中有9人來自興賢里社區。服裝廠車間工作的員工90%是女性,且年齡多在40歲左右,服裝廠為她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盧氏縣深入推進就業扶貧工作,同時結合易地搬遷工作,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機會,打造就業扶貧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