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的死讯传到之后,宝玉因何到急火攻心直喷出一口血来的地步?

夜舞风花雪夜


秦可卿,国公宁府长房长孙媳妇,生得美艳异常,性情平和,行为稳妥,为合府之人所称赞叹服,只可惜,这位艳冠贾府群芳的美人到底薄命了些,为金陵十二钗最先魂归太虚的一钗。

秦可卿死后,素日里与秦可卿私交甚密的王熙凤,听到来人报丧时,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大抵因为梦中刚与秦可卿交谈,恐惧胜过悲痛。而令人不解的是,宝玉在听到秦可卿死去的消息时,正是在睡梦中,文中写道其反应是:
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喷出一口血来。

对于秦可卿的死,合族之中若说反应最大的,除了贾珍那如丧考妣的表现便是宝玉了,为此宝玉这一处表现令许多读者疑惑不已,为何?

首先,贾珍悲痛,是因为其与秦可卿有私情,这在文中多处细节可以窥见,比如秦可卿病中贾蓉不闻不问,作为公公的贾珍却忧心忡忡,念兹在兹,更有脂批中提及删去的“遗簪”、“更衣”情节,以及删除的回目名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等。

而宝玉呢?可以说十二钗中,与宝玉交集最少的就是秦可卿,主要原因便是两人身份的限制,宝玉不仅长秦可卿一辈,更因其为宁府儿媳,虽两府常有走动,但多是男女互妨,即便宝玉偶尔跟随贾母凤姐等人至宁府,也多是个陪衬,根本没有与秦可卿单独相处的机会。

其次,宝玉虽自小在女儿堆里厮混,视女儿为珍珠美玉,娇花嫩柳,呵护非常,但在面对这些女儿死亡时,反应并没有如此强烈,譬如金钏跳井,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宝玉,可宝玉也未见悲恸至此。若说金钏与宝玉交情有限,那和宝玉相处了五年八个月的晴雯,两人素日举止亲密,宝玉对其高看过袭人不少,可听到晴雯死后宝玉还是可以平静地为其作一首《芙蓉女儿诔》,毫无秦可卿死后吐出一口血的激烈反应。

所以,秦可卿死后宝玉吐血,历来被人揣测纷纷,而关于这点,脂批有特别说明说原因,其言:

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脂批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里无需赘言,其批注极多时候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隐喻都能很好的说明,使读者更能深刻地去了解这部作品,更为各红学派别分支提供了依据,然脂砚斋即便是曹公的知己或妻子,终归不是作者本人,故难免有会错作者意思的时候,比如这一处。

宝玉吐血的原因,真的如脂批所言,看定秦可卿为可继家务者,闻之死去才急火攻心么?并不见得。

虽然在秦可卿死后,宝玉最先向贾珍推荐了凤姐协理宁国府,但凤姐之才干精明,原就在贾府有口皆碑,无人不知,这并不能证明宝玉的眼光好,更不能证明,宝玉关心家务前程,事实恰恰相反。

譬如在探春理家时,宝玉跟黛玉闲聊,谈到贾府的经济人口情况等等,黛玉表示忧心,称贾府“少进多出,寅吃卯粮,再不省检,必将后手不接”,可宝玉是什么反应?他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断不了咱们两个的”。一个笑字,完全暴露了宝玉全然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贾府的颓势,贾府日渐尴尬的处境,贾府的各种沉疴旧疾,宝玉浑然不知,更不关心,在宝玉的世界里,只有每日在女儿堆里厮混才是要紧事,正应了冷子兴那句话“安荣尊贵者居多,运筹谋划者无一”

所以,称宝玉忧心宁府家务无人可继才急火攻心,不过是脂砚斋的自作多情罢了。事实上对于此处,个人觉得清代《红楼梦》三大评点家之一的王希廉理解得最为贴切,其评:

宝玉一闻秦氏凶信,便心如刀锉,吐出血来。梦中云雨,如此迷人。其然,岂其然乎?

宝玉吐血,完全因为自己对秦可卿的那一段朦胧情爱。

秦可卿病中时,宝玉随凤姐探望秦可卿,谈到自己的病情,秦可卿言语悲观,有命不久矣之叹,宝玉听后如此表现:

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
为何面对这病中的秦可卿,宝玉就想到了太虚幻境的梦境来?不过因为那梦中与宝玉行事的人正是秦可卿的化身罢了。

在第五回,宝玉被秦可卿携至自己房中午睡,刚至其房间便见一番别样景致,房中摆设无不是汉唐皇室人物所有之物,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银盘,杨贵妃的木瓜,都是淫极艳极之人物,这一番景致自然是宝玉幻想而出,而宝玉能做如此幻想,不过也是心中对秦可卿恋慕多时。秦可卿妩媚鲜艳、风流袅娜,兼黛玉和宝钗之美,又性情平和,连贾母斗视其为重孙媳妇第一得意人,彼时宝玉正当不如青春期,有着成熟女性魅力的秦可卿毫无疑问会成为他的幻想恋慕对象,故在午间那一小会的午睡中,是秦可卿将其带到了太虚幻境,也是长得像秦可卿的女子与宝玉共赴巫山。

所以,宝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是与秦可卿,而秦可卿,也是宝玉最初恋慕的女子,她代表着宝玉的青春。如此一位“恋人”,在知道其玉殒香消后,急火攻心,血不归经,迫血逆行而吐出一口血来,有什么奇怪呢?


微影悼红


秦可卿死的消息传过来时,正是半夜,大家都在睡觉。

宝玉【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喷出一口血来。】

袭人等人一见宝玉吐血,慌慌忙忙来搀扶,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实时要过去。

宝玉对于秦可卿的死,为何如此之大呢?

主要因为梦中与秦可卿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情爱。

宁国府梅花开了,宝玉在秦可卿房里午睡。梦里,宝玉娶了秦可卿,而且二人共度良宵,宝玉学会了云雨。秦可卿是宝玉的第一个女人。乍一听说,秦可卿死了,宝玉的急火攻心,吐出一口血来。

宝玉是一个多情的孩子,秦可卿生病时,宝玉跟随凤姐探望。这是宝玉第二次进入秦氏的卧房。

【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突然听到秦可卿说丧气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

贾宝玉马上去祭奠秦可卿。在宁国府里,宝玉恢复了正常,后来与秦钟相伴。在馒头庵,秦钟和宝玉甚至忘记秦可卿死了,秦钟与智能云雨,宝玉和秦钟二人互相开起了玩笑。

宝玉与秦可卿只不过是梦中的情人关系。现实世界里,宝玉和秦可卿是叔叔和侄媳妇的关系,没有什么肢体接触,他们是清白的。对于宝玉吐血这一段,也没有必要过度解读,不过是一个男孩子对梦中情人的突然死亡,有一种过激的反应而已。一口血吐出来,这块心病也好了。


润杨阆苑


秦可卿死讯传来,贾宝玉听到后一口鲜血喷出,此事令人大为诧异,究竟是什么关系才可以令贾宝玉为秦可卿吐血。其实对贾宝玉来说,秦可卿确是不同寻常的存在,甚至在当时,比起林妹妹还要重要。


(原文十三回)闲言少叙,却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凄,也不和人顽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

脂砚斋对贾宝玉吐血说了一句特别可笑的解释。【甲戌侧批: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贾宝玉连银子怎么用都不知道,让他认为秦可卿是管家继承者实在是扯淡。秦可卿托梦确实显露管家才能,难道不是王熙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么?脂砚斋所谓贾宝玉“惜才”很明显“胡说八道”。

贾宝玉之所以会听闻秦可卿去世口吐鲜血。主要在这句话“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有句话叫心似刀割,表现出特别的心疼。“戮了一刀”表明,事出突然受到了沉重打击,没想到也想不到才会气血不归经造成吐血之事。贾宝玉的表现,证明秦可卿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绝不是什么爱才,而是他与秦可卿的私人情感。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的判词讲的清楚。她就是那个“情身”,遇到她的人,产生了不该有的不伦想法。其中荣国府的人虽然“不肖”,但她真正死因却源自宁国府的“造衅”。“曼言不肖皆荣出”指向荣国府贾宝玉,其中含义毋庸置疑是贾宝玉对秦可卿的特殊感情。

以秦可卿十三回去世为止,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开始。秦可卿真正出场数回,有过说话的几场,贾宝玉都在她身边。唯一出场没有贾宝玉在场是张友士为其看病那回。寥寥数次虽不多,却是个缩影,将贾宝玉对秦可卿的感情揭露清楚。毕竟能让贾宝玉抛下林妹妹在家,一次次跑过去宁国府看望的,也唯有秦可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描写,就在于曹雪芹将秦可卿设定为贾宝玉青春期成人的性启蒙者。

与秦可卿相关的有两场梦境。第一是她进入王熙凤梦中。第二是她进入贾宝玉梦中。子不语怪力乱神,科学解释这两次入梦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结果。王熙凤有所思不奇怪。皆因她每天殚精竭虑思考贾家的出路。她与秦可卿英雄所见略同,对贾家的未来思虑一样。她梦中所想实为日有所思。那么,贾宝玉有什么“所思”是与秦可卿联系到一起的?此事与情有关。



小时候看过一部意大利电影叫《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影片中小男孩情窦初开,对小镇的美丽成熟女子有着刻骨铭心的初恋,经常伺机接近她,甚至觉醒了他的两性观,从儿童退变成少年。三百面前《红楼梦》贾宝玉经历了和电影中小男孩一模一样的情感。男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前,一定有一个假想的“女神”。很不巧贾宝玉这个对象是秦可卿。

作为生平第一次对女性产生男女之情,普通人过去就过去了,可能再遇到个情投意合的女孩后会忘了当初对某个女子投射的情感。但贾宝玉不同,他对秦可卿的感情,以及太虚幻境的梦境对他造成难以磨灭的感情冲击,以至于在当时林黛玉也远不如秦可卿在贾宝玉心中的位置!皆因那时的林黛玉只是妹妹,而秦可卿却是女人!

如果秦可卿不死,一两年后贾宝玉慢慢对长大的林黛玉投射更多关注产生爱情,会忘却曾经那段荒唐的暗恋。但秦可卿的死造成的情感冲击,以至于贾宝玉终身难忘。贾宝玉的这口血是痛彻心扉后的释放,证明秦可卿死的惨烈。贾珍与秦可卿“爬灰”之说不否认,但爬灰与“通奸”并不同。以秦可卿的人品性格不支持她如潘金莲一样做不耻的女人,一次足以让她活不下去自尽而死。所以判词中“造衅”二字才是秦可卿真正死因。何为“造衅”?我之前解释了很多,这里不多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以前的文章。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君笺雅侃红楼,进入主页去寻找下一篇文章。不妨顺手关注下,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比宝袭初试云雨更重要的隐笔,秦可卿魂归太虚,宝玉为何吐血?

这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隐笔。秦可卿是宝玉的侄儿媳妇,当然说是侄儿媳妇并不代表秦可卿就比宝玉年龄小,摇篮里的爷爷,拄拐棍的孙子,这辈分在古代远远比年龄重要。

因此,那日贾敬寿辰,宝玉要往秦可卿房里歇中觉,老妈妈们都觉得:哪有叔叔往侄媳妇房里歇中觉的理啊,秦可卿就用对待小孩子的语气说:他能有多大呀,就忌讳这些个?因此,在秦可卿心目中宝玉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孩子,并非什么叔叔。

宝玉进了秦可卿的闺房,其中香气宜人,摆设极尽奢华,而且都与一个“淫”字相关,于是便躺在秦可卿的闺房床上做起大梦来,梦见金陵十二钗红楼十二曲,梦见了与警幻仙子之妹初试云雨。而梦里的警幻仙子之妹长得和秦可卿简直一模一样,以至于宝玉最终遇见怪兽喊救命的时候喊得居然是可卿,救我。宝玉早就把秦可卿视作了梦中情人,甚至是梦中的性爱对象。

而且秦可卿又兼钗黛之美,宝黛之情不仅有神也有形,遇见长得像黛玉的人宝玉总是会有所倾向的,比如请问,再比如龄官儿。秦可卿便是又一个例子。自己的梦中情人,又是长得很像黛玉的一个人突然去世了,他怎会不伤心?但伤心归伤心,宝玉的伤心逾越了悲伤的境界,已经到吐血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对于宝玉而言,秦可卿的死于他何尝不是一场血淋淋的死亡教育?原来这么年轻的生命,这么美丽的生命也是会逝去的,这对于宝玉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以至于他猛地一听完全接受不了。吐完血后完全不顾及夜深露中,连贾母的劝阻也全然不听,赶忙就要往宁国府跑,赶去吊唁秦可卿,可见秦可卿的死让宝玉多么伤心。

再有,秦可卿死时林妹妹去给林如海奔丧了,宝玉身边没有了黛玉本就失魂落魄,十分焦急上火,这一口血吐出完全是五内郁结,骤然发之于外的表现。


凡话红楼


原因有二。

一,对可卿又爱又恨的情感。

二:可卿之死,绝非自然。

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宝玉对可卿之复杂情感。

秦可卿,谐音:情可亲,亦谐音:尽可亲。

文本说贾母眼里的可卿“温柔和平”,这亦是宝玉对她的正面评价。

尽可亲,则是无情的怒骂。仿佛看到一个被辜负,或者说被欺骗了纯真情感的少年,内心深处对一个曾经所爱之人的愤恨。

这样一个喻义多藏,正反兼之的名字,其实是宝玉对可卿复杂情感的综合体现。


文本第四回:

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宝玉欲睡中觉,可卿前去安置。先到上房内间,抬头见一画(燃藜图)心内已不悦。

燃藜图典故:

汗朝刘向夜间苦读,有黄衣老者叩门,吹燃青藜杖照明。是喻人勤奋学习的意思。宝玉最恶读书,此处怎能合意?

再来又看见对联写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两句话出自(菜根谭)一书。(菜根谭)里面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

正心修身、养性育德,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而这些思想,正是宝玉生平最恨者。黛玉曾言道贾府经济:

若不俭省,必致后手不接

宝玉是怎么说的?反正短不了咱们两个的。

活脱脱一个纨绔不知愁,只顾安享眼前尊荣的公子哥形象。



是因为如此,可卿才问要不要去她的房里午休?

宝玉到可卿房里,先闻细细甜香袭人而来。壁上画的(海棠春睡图),有联曰: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此联寓意女子情思绵绵难以成梦,以酒浇愁的风流情态。

一香,一图,一联,无需再多着墨,一片旖旎之情已自笔端泄漏。

再来看可卿房间里的摆设,则天之镜,伤了太真乳的木瓜,飞燕立过的金盘...无一不在暗喻可卿之淫荡与放纵。

武则天面首无数,太真与安禄山暧昧不清,飞燕秽乱宫闱,可卿房中摆设,无一物不带有引诱淫秽之意。

而可卿亲自展开西施浣过的沙衾,移红娘抱过的鸳枕,且不说西施范公之定情之物沙衾,亦不看张生莺莺私会之枕,就是单看可卿展沙衾,移鸳枕这些动作,亦像足贴一个情深款款的小妻子,在为夫郎铺床叠被之柔情。

所以,单看动作描写,亦知后面的故事了。



此时开始大段隐写,出警幻仙子,入幻境初写红楼众女子之悲剧。

后一笔还是回到这间屋子:

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这一段描写,是这一章节快速回顾和总结,以神来之笔,梦幻之境和盘托出宝玉在此回,与可卿有了肌肤之亲。

而在这一段描写里面,我们也看出了可卿之美,在众钗之首。可以说可卿的女性魅力在(红楼梦)里面是首屈一指。此时宝黛之人年龄尚幼,女性魅力还没有成熟起来。而可卿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似一朵鲜花带露盈盈怒放。

从贾母到众奴仆,从淫秽魔首的贾政,到情圣贾宝玉,可卿的魅力几乎是一律通杀。

在王熙凤大观园遇鬼那一回,也写那人衣饰风流,足见可卿这个女子是一个兼具了世间女子万种风情之绝色。满足了世间男人,对女人一切美好的幻想。

这样一个女子,对于情窦初开的宝玉当然有极致的吸引力,又加上她是宝玉的性之启蒙老师。所以,宝玉最初对她的情感是非常美好的。



而在后来宝玉和凤姐赴宴宁国府,在马车上听到焦大醉骂贾珍爬灰,后又有可卿重病,宝玉已然完全清楚她心中完美女性可卿,竟然与公公乱伦的道德败坏之人。

此时就不难想见一个纯情少男,在发现自己的“梦中情人”如此不堪的一面时,心中的失落。

更致命的是,这个“梦中情人”还是第一个与自己有肌肤之亲的女性。

而贾宝玉可不是贾珍贾琏之流,只以性为淫乐的下流之辈。他与可卿的肌肤之亲里面,寄托了他对梦中情人,对爱情的纯真美好的想象。而在梦幻破灭之后,面对如此丑陋的真相,一个少男纯情的梦境便彻底破灭了。

宝玉对可卿因情生恨,因此宝玉的原型—笔者曹公,在后来的文本里面用了极度不堪的“淫丧”一词来描写可卿。而天香楼,这个名称亦似青楼。可见恨之切。

但是最后又删除了这一章回,又可窥见到终究不忍心这样将可卿之行公诸于众,又见曹公对可卿终究是余情尚存。这反复之举,可堪度作者对“可卿”这样人物爱情之激烈,以及复杂。世间最折磨人的情感既不是全爱,也不是全恨,而是又爱又恨。宝玉为情中第一人,这样人间最深重的两重情感同时压在他心头,折磨之深可想而知。

正是这份又爱又恨的情感,让年少的宝玉,在闻得可卿死时,一口热血喷涌而出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就是可卿绝非正常死亡。

此间透露细节可卿绝不是正常病死,而是死得异常仓促。

因为异常,所以宝玉才会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他还在对“梦中情人”的爱恨间穿梭时,猛然闻其死讯,经受不住,所以一时之间急火攻心,喷出血来。



(图源皆自网络,侵删)


书灯幽见


红楼梦里有很多细节值得玩味,也有不少令人非常不解的情节,比如秦可卿死亡一回,合家上下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跟秦可卿关系比较好的王熙凤听闻之后是“吓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

我们知道王熙凤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反应,是因为秦可卿刚刚托完梦给她,想到秦氏梦中之言,她怎能不惊心?反应最大的应该是宝玉了,他听到秦可卿之死,立马吐出一口血来,我们先看原文:

闲言少叙,却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凄,也不和人顽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

很多人对秦可卿死亡宝玉吐血这一段不理解,原文中他跟秦可卿并没有太多交集,只是跟秦可卿的弟弟秦钟玩的比较好,在她房里休息过一次而已,为什么知道秦可卿死亡之后,宝玉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呢?

甲戌本对宝玉的反应给出了一段脂批: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也就是说,宝玉早就看出秦可卿是能够理家之人,属于贾府媳妇辈中比较有才干有能力者。这样一个能够管家守业的人,突然听说她死了,宝玉心里的期望一下子落了空,成了绝望,于是导致急火攻心,继而吐血。

这个解释合理吗?我认为是合理的。有人可能会疑问,宝玉年纪不大,他从哪里能够判断出秦可卿是能够理家持业的人呢?根本不用多,他被秦可卿领去房里休息一回,就能看出秦可卿说话的爽利,办事的干脆。

一个人的才能,有时候一件小事就看得出,从秦可卿的说话办事的利索劲儿,房间的精巧布置上,宝玉应该都不难得出,这是个能办大事的侄媳妇。

秦可卿在贾母心中是“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她又跟王熙凤相交甚厚,可知,如果她不死,或者不跟公公贾珍有首尾,的确是个能人。

宝玉吐血的缘由我们往前推,还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贾敬寿日一回,他跟王熙凤一起去看病中的秦可卿,有一段关于宝玉的描写也比较有意思。我们且看原文:

宝玉正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并那秦太虚写的“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正自出神,听得秦氏说了这些话,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

宝玉去看侄媳妇,想起了神游太虚幻境之事,联想到秦可卿说的没了要强的心,可能连年都熬不过去的这些话,忽然如万箭攒心,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了。宝玉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知道,宝玉曾在秦可卿房里神游太虚幻境,而且梦中跟警幻之妹可卿有了云雨之情,虽然这是曹公设置的幻境,但我们不难推断出,秦可卿与警幻之妹可卿,在宝玉眼中应该是同一个人。

秦可卿引宝玉入梦,又导宝玉出梦,梦中又与他有了云雨之情,这是宝玉精神上的第一次,看到曾经兼具钗黛之美的可卿,想到梦中的那些美好的虚幻,联系到现实中病入膏肓的秦可卿,宝玉忽然发了痴病,自然会泪流不止。

有了这层精神上的深度关联,所以得闻秦可卿死后的宝玉,心内会突然升起一股急火,找不到排解的出路,于是一口鲜血喷出。

当然,宝玉吐血还有个潜伏的引子,那就是此前林如海病重,黛玉回南,宝玉没了精神上的知己,所以原文说“宝玉因近日林黛玉回去,剩得自己孤凄,也不和人顽耍,每到晚间便索然睡了。”

也就是说,黛玉不在的这段时期,宝玉处于精神空虚,情感无着落之时,前面我们又说了,秦可卿跟宝玉有着精神上的深度关联,宝玉对秦可卿应该是有着某种心理期待和精神依赖的,在黛玉缺席的情况下,闻之兼具钗黛神韵的秦可卿死了,宝玉会是什么反应呢?

他自然会觉得心中的某种情感寄托忽然坍塌了,联想到一去之后杳无音讯的黛玉,他忽然觉得好像心被人剜去了一块一样,于是引发了急火攻心,导致吐出血来。

综上,宝玉的吐血,不仅跟他神游太虚幻境有关,跟他看出秦可卿可治家有关,还跟黛玉的缺席导致他精神知己的缺位有关。

其实,无论是看到病中的秦可卿大哭,还是听闻秦可卿死了吐血,又或者是黛玉久去不归宝玉索然无味,我以为,这都是曹公在写宝玉的痴,而他的痴更多地是一种情,是精神上的崇拜和情感上的渴望。求之不得之时,就会引发一些无法想像后果,大哭、吐血只是其中一种罢了,后文还有摔玉,情悟等,应该都属于这个范畴。


少读红楼


很多人也分析过,为什么秦可卿去世,贾宝玉会吐出一口鲜血。其实,这并不难解释。秦可卿人物风流、袅娜多姿,行事又温柔和顺,对于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小男孩贾宝玉来说,这是一种既成熟又不失风韵的美。被吸引是一个十几岁男孩子的正常反应,这里无关爱情,只有发育期小男孩的本能而已。

宁国府给贾敬过生日,请了荣府的众人过去看戏赏花。宝玉要歇午觉,于是可卿带她来到了自己的卧房歇息。一个贵族少奶奶的卧房,自然是柔媚香艳的。宝玉十三四岁,正是发育期的少年,于是有了第一次梦遗。由于领她入房的是秦可卿,她睡的卧房也是秦可卿的,加上素日对可卿的好感,梦中的云雨对象自然就是秦可卿了。这仍旧与爱情无关,仍旧是一个小男孩身体和意识的本能反应而已。

可是即便是本能的身体反应,对于贾宝玉来说,可卿是他性启蒙的第一人,这是无庸置疑的了,哪怕这个启蒙是在梦里!所以,秦可卿突然去世,对于贾宝玉来说,一个鲜活美好的生命,而且是与自己在梦中有鱼水之欢的人突然死去,这一口鲜血就不显得那么突兀和不能理解了。

秦可卿历来都是红学家和红迷们争论最多的一个人物,她身上的谜团,或者说令人不能理解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正是因为有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所以才令那么多专家对她的身份有了诸多的猜测。

但是猜想是猜想,对于书中没有明确写出的事情胡乱判断,恐怕就远离了小说本身了吧!尤其是对于秦可卿和贾宝玉的关系,历来都有太多的说法。但是假如贾宝玉真的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不堪,那还如何能算是《红楼梦》的主角呢!


云语红楼


宝玉得知秦可卿去世的消息时,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不忍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宝玉的这种症状,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

秦可卿去世的消息传到时,宝玉的心中因何象被刀了戳一样的疼?因何急到口中直喷鲜血这么严重的地步?从宝玉这一举动当中即可看出,秦可卿这个人物,就宝玉以及贾家两府而言十分重要,给秦可卿神秘的身份又添了几分色彩。

读者可能认为,宝玉出现吐血的异常行为,只是秦可卿兼宝黛二人之美,是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引梦人、性启蒙者、梦中情人等等。依个人之见,秦可卿和宝玉的关系,绝非这么简单。作者写宝玉吐血这一笔,应该是对第五回梦游太虚幻境出现的不可理喻之事作出的补充,提示读者注意秦可卿和宝玉背后所隐藏的特殊身份信息。

作品里面写了不少死人的事件,与宝玉的关系比较密切的有:丫头金钏、晴雯;上一辈的贾敬。这些人死后,宝玉曾流泪哭泣,曾祭奠过,还写过诔文,等等。但是,这些人的死去时,宝玉从没出现急火攻心以致吐血的症状。即便宝玉得知黛玉死去的消息(前八十回未知),未必就会出现吐血这么强烈的反应。从诸多事件可知,在男女情感方面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即便就是最在乎的人死去,宝玉常规症状的表现,并不是急火攻心以致吐血,而是出现变痴呆傻等症状。因此以为,秦可卿与宝玉的关系,绝不是男女之情那么简单的关系。宝玉出现吐血的异常反应,应与秦可卿身份相关(并不认同公主身份)。秦可卿的身份关系两府生死存亡的命运,贾府未来的台柱子贾宝玉,因贾府面临的命运问题吐血,就不足为怪了。

秦可卿死时,宝玉年纪还不到十三岁,才是一个小屁孩。但是,宝玉才刚吐血以后,随即就带上了几个小厮,抛开荣府上一辈主子和家族男丁,独自一人,先往宁府秦可卿的灵柩面前嚎哭一场。贾赦、贾政等家族的男丁们,却是在贾代儒的带领下,还先统一集合,然后,才再前往宁国府,与朝廷官员上朝,好象差不了多少。作者特意排出了一串贾府前往男丁的人员名单,而且,排名的顺序,并不是按辈份排列。贾家男丁前往宁国府的名单,同样露出很多涉及秦可卿身份的问题。

宝玉急火攻心吐血之事,还可以从梦游太虚幻境、秦可卿的葬礼、贾敬的死等诸多事件当中找到大量论据,足以推翻可卿与宝玉存在男女私情的观点。


夜舞风花雪夜


在这里我首先要说的是,很多人受某些无良观点的引导,觉着宝玉和秦可卿一定有什么不正当关系,所以得知秦可卿死后,宝玉“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这就是情人去世之后,宝玉伤心的体现。

秦可卿

当然,我不否认这些观点的正确性。(我本身也觉得秦可卿和宝玉有点什么)但是我要指出的是——《红楼梦》绝不仅仅是情情爱爱这么简单,只从情爱的角度出发去解释一切,那看问题未免就太片面了。

事实上,在宝玉“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后面,脂批紧跟着指出:“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然而也正是这一段蹊跷的脂批,让后世百思不得其解,在解释这一段时大多选择了忽略,为什么呢?因为从小说角度看,这段脂批让人没法理解。秦可卿死时,宝玉绝不会超过14岁(不然后来怎么能搬进大观园和女孩子们住)。一个虚龄十四岁的孩子,怎么就能“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宝玉毕竟是个孩子啊。很多府中的事物你连听都还没听说过呢,这一点让人疑惑。

贾宝玉

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14岁的小孩,你就算看定了秦可卿,就算认为后继无人,怎么能到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的地步呢?甚至说宝玉“焉得不有此血”?还“为玉一叹”?在这个时候,安排这样一个小孩子发出这样一种感叹,实在是不符合他的年龄身份。凭曹雪芹的如椽巨笔,不可能犯下如此的低级错误,我看到这里浮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蹊跷、太蹊跷了!里面一定有什么曹雪芹刻意含而不发的东西。

我们接着看后文,宝玉的行为变得更加不同寻常。

袭人等慌慌忙忙上来,问是怎么样,又要回贾母来请大夫。

宝玉笑道:“不用忙,不相干,[庚辰侧批:又淡淡抹去。]这是急火攻心,[甲戌侧批:如何自己说出来了?]血不归经。”说着便爬起来,要衣服换了,来见贾母,即时要过去。[庚辰眉批:如此总是淡描轻写,全无痕迹,方见得有生以来,天分中自然所赋之性如此,非因色所感也。]

宝玉和黛玉

诶,脂批很明确的点出来了,曹雪芹写这一段的目的之一,就是明明白白告诉读者:宝玉这一口血,不是因为爱情!曹雪芹也没有否认他俩之间的感情(尤其写太虚幻境那一段,让人捉摸不透、真假难辨),曹雪芹特意强调这一点,使得宝玉原本蹊跷的行为显得更加怪异了。

我思来想去,只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一刻,可能真正吐出一口血的不是贾宝玉,而是曹雪芹。

为什么曹雪芹要吐血呢?因为秦可卿死了,贾府很可能立即就会覆灭。

只因为这个秦可卿,实在不是一般人。

《红楼梦》对秦可卿葬礼的描写:“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花簇簇官去官来。”所谓“花簇簇官去官来”是指穿官服来吊唁者非常之多,而且这四十九日每天都如此。你要知道,当官的这个人可以因为私交过来吊唁,但是官服穿不穿,还得看场合。在古代,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准你就是杀头灭族的罪。

秦可卿的葬礼

贾珍只不过是个三品爵威烈将军(还是世袭的,没啥实权),而且死的还是他的儿媳妇。到头来这些官员纷纷来为一个爵位并不高的官员的儿媳妇进行祭吊?还穿着官服?

不仅如此,秦可卿所用的棺木更是“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后来“义忠亲王犯了事”所以那个棺木就给了秦可卿了)大家可能乍看起来,这都没什么,有钱就行了呗。但我要说,在封建时代,你有这个钱也没这个胆,因为这是要灭族的大罪。(僭越)那为什么秦可卿能用这种棺木?而且,在葬礼上连北静王都要身穿孝服屈尊祭奠秦可卿呢?

这一点我赞同刘心武先生的话:秦可卿的出身相当高贵,至少也是个王室成员。

大家应该还记得,87版红楼梦有这么一幕:在秦可卿死后不久,正是贾政的生日,皇上突然宣旨召贾政入宫。你说平时皇上没事召人入宫,一方面可能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比如打仗了。也有可能是贾政要办事、或者是有什么问题要问。明明有很多可能性,但是整个贾府尤其是贾母,都显得“惶惶不定”,伫在大堂廊下一直等消息。

贾元春

贾母这个反应太激烈了,肯定和秦可卿的死不无关系。而且秦可卿才死,贾元春就加封贤德妃。秦可卿一死,她弟弟秦钟也死了,她父亲秦业也死了,秦氏一门突然间就绝户了,这些都让人难免产生联想。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秦可卿很可能是贾府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她的死意味着贾府失去了一根重要的支柱,而宝玉或者说曹雪芹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急火攻心、喷出一口血来”

他早已知道贾府的结局了。


柒月的小站


第五回中当贾宝玉来至秦氏房中歇午觉时,这样写道:「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暖,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著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著飞燕立著舞过的金盤,盤内盛著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著寿昌公主於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裏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著亲手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对於这一段描写,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这是暗喻秦可卿的生活婬乱。由此推之,再联系宝玉在梦中与可卿仙子的关系,遂认为秦可卿在自己的卧室中勾引了贾宝玉。此外,在第十三回中,当宝玉从睡梦中听到秦可卿的死讯後,「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针对这两句话,甲戌本有侧批说:「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这一番话,恐怕不合作者原意。试想「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居然会关心贾府的家务事,岂非奇谈怪论!清代护花主人王希廉却评价说:「宝玉一闻秦氏凶信,便心如刀戳,吐出血来。梦中云雨,如此迷人。其然,岂其然乎?」明显是将可卿仙子与宁国府的秦可卿视为同一个人。

  既如此,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引申:贾宝玉的人生悲剧,第一是做人的悲剧,因为他一再表示,死後化烟化灰,不复为人;第二是没有生为一个女儿,却是须眉浊物的悲剧;第三,从秦可卿这裏,他又体验到了男女之情的况味,并由此表示他已永别美好的童年,而进入了令人烦躁的青春期,而通过秦可卿之死,又让他首次体验到了人的死亡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