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和宝玉其实辈分一样,秦可卿是宁公长孙媳,宝玉是荣公嫡孙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请允许我先做点红学知识的介绍。在红学界中,有这么一种说法,红楼梦是由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最终成书,这本书还有许多别的名字,比如风月宝鉴、石头记、情僧录等等。另外,在《棠村小序》中曾经有提过“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一书”的字眼,所以有红学家提出,风月宝鉴、石头记这些就是红楼梦成书之前的旧稿的名字。

所以,经过五次增删最终成书的《红楼梦》和最初的《风月宝鉴》肯定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有专家就开始研究红楼梦最开始的故事情节是怎么样的。他们带着这种态度再去看红楼梦,发现秦可卿最初其实和宝玉是一个辈分的,秦可卿是初代宁国公的长孙媳,而宝玉则是荣国公的嫡孙,也就是说秦可卿是宝玉的堂嫂。

秦可卿和宝玉其实辈分一样,秦可卿是宁公长孙媳,宝玉是荣公嫡孙

下面来说说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秦可卿是宁国公的长孙媳妇

这个结论主要是根据秦可卿去世之后,在对坛榜文和铭旌上对她的称呼得来的。

对面高起著宣坛,僧道对坛。榜上大书“世袭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御前侍卫龙禁尉贾门秦氏宜人之丧……

至天明吉时,一般六十四名青衣请灵,前面铭旌上大书“诰封一等宁国公冢孙妇防护内廷紫禁道御前侍卫龙禁尉享强寿贾门秦氏宜人之灵柩”。

所谓冢孙妇,就是嫡长孙媳妇。这个世袭宁国公,指的就是初代宁国公。因为根据红楼梦上的记载,当时的宁国公是贾珍,而秦可卿是贾珍的儿媳妇,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冢孙妇。所以这里的记载很可能是《风月宝鉴》内容的遗留,在最初的设定中,秦可卿就是初代宁国公的冢孙妇,长孙媳。

秦可卿和宝玉其实辈分一样,秦可卿是宁公长孙媳,宝玉是荣公嫡孙

宝玉是荣国公的嫡孙

关于宝玉的辈分问题,我其实一直都有这些疑惑。按照现在见到的红楼梦,宝玉应该是初代荣国公的曾孙。但在第十六会,秦钟临死之前,对两个鬼差说想见一下宝玉,他对宝玉的介绍是这样的:

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

另外,第五回的时候,警幻仙姑本来是去接绛珠仙子林黛玉的,但是半路遇到荣宁二公之灵,荣宁二公请求警幻仙子让宝玉走上正途,话是这么说的: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第六回,王熙凤对刘姥姥有这么一段话:

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托赖著祖父的虚名,作个穷官儿罢咧。谁家有什么?不过也是个空架子。

这里的祖父当然指的是初代荣国公,宁国公。按照现在红楼梦的说法,荣宁二公应该是王熙凤(贾琏)的曾祖父,称为祖父当然不对。

秦可卿和宝玉其实辈分一样,秦可卿是宁公长孙媳,宝玉是荣公嫡孙

还有清虚观打醮一回,张道士说宝玉和当日国公爷一个样子,我们来看看贾母怎么说的:

正是呢!我养了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还像他爷爷。

贾母说得明明白白,宝玉其实是初代荣国公的孙子。之所以会有这些矛盾出现,就是因为红楼梦成书过程太过复杂,作者开始只写了三辈,后面慢慢写了五个辈分,有的地方因为疏忽而没有修改。

经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而秦可卿是宁国公的长孙媳,贾母其实就是初代荣国公的遗孀。那么秦可卿其实也是贾母的孙辈媳妇,那么书中有没有这种蛛丝马迹呢?在庚辰本《红楼梦》第五回中,有这么一段:

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众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当然,后面人可能发现了这地方有问题,所以在别的本子里有说重孙媳妇的。但既然庚辰本说的是众孙媳,我们就不能无视这个说法,很有可能庚辰本是保留了最初版本的说法。

秦可卿和宝玉其实辈分一样,秦可卿是宁公长孙媳,宝玉是荣公嫡孙

如果我们认可这种说法的话,秦可卿是宁国公的嫡长孙媳妇,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秦可卿是宝玉的堂嫂,那么养小叔子的指的是谁,是不是可以重新思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