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1》

晴天午後,明媚春光如同潺潺溪流一般,緩緩流動。

路上行人寥寥,枝頭上的春意,並不因為少人欣賞而變得怯懦。

飽滿如豆的蓓蕾,在溫暖的催生之下,將裂未裂。

也有早些開放的花朵,吸引了勤勞的蜜蜂,吐露花蕊,傳播授粉。

臨窗的桌上,有一束光打在桌布上,泛起輕柔的白光。

盛在杯中,七分滿的茶湯中,有絲絲縷縷的白色水霧升起。

無論何時何地,有好茶相伴,似乎連煩惱都能打個半折。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人要有一技之長,無論何處,都能謀生。

再要有興趣愛好,便不愁打發不了閒散時光。

多少個繁忙的午後,是茶相伴。

有多少個閒適的夜晚,有溫茶相陪。

好茶如好友,總是能夠恰到好處的出現,此間默契,難得一遇。

然而,與好友,我們又是否完全瞭解透徹。

喝了這麼多年的白茶,你真的喝懂了嗎?

若是不懂,多半是陷入了這四個誤區!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2》

誤區一:白茶越老越好

都說茶酒不分家,有貴客,當然要拿出陳年佳釀。

茅臺酒的年份,越喝越老。喝白茶也不例外。

原本喝三年陳的老白茶,便以覺得難得可貴。

但人不進步怎麼能行?

三年太少,五年起步,最後十年二十年的老茶,比比皆是。

但世上,哪有那麼多的老白茶?

白茶的年份,越喝越老,滋味卻越來越差了,這是為何?

多半,是喝到假的了。

老白茶著實是茶葉界的流量擔當。可老茶,也是從新茶逐步走來。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品質好的新茶,在茶圈同樣有大量的擁躉。

老白茶湯水醇美,入口順滑,幾乎不需要吞嚥,湯水便主動落入喉頭。

而新茶的鮮香醇爽,亦是老白茶錯過的風景。

老茶有老茶的好處,新茶有新茶的特點。

盲目追老,毫不可取。

尤其是,有不少商人利用人們喝白茶追求年份的心理,而製作出了做舊茶。

將新茶做舊,外貌上無限接近老白茶。

拔苗助長,連新茶之前的那點零星內質也消耗殆盡。

故而,喝白茶無需追求年份,適合自己的好茶,便是最優選擇。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3》

誤區二:沖泡白茶,用紫砂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泡出好茶,沒有好的工具可不行。

紫砂壺,在多年前也算是叱吒茶圈一方,如今的影響力依舊有所留存。

於是在沖泡白茶的時候,也有不少茶友沿用了之前喝茶的方式,使用紫砂壺沖泡。

這一喝,就是五六個年頭。

其實,紫砂壺並不適合白茶。

紫砂壺具有雙氣孔結構,能夠吸香吸味。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正是因為材質上的特別,使得紫砂壺格外具有收藏價值。

可惜白茶與紫砂材質,並不互補,反而相剋。

白茶的好處,有三分在變化萬千的香氣裡。

湯水裡的香氣被壺所吸收,白茶喝到嘴裡,就少了那麼幾分意思。

使用紫砂壺,講究專壺專用,一把壺,只泡一種茶。

可即使是同一種白茶,因為年份不同,工藝不同,氣味也並非完全一樣。

能吸香,也能吐香的紫砂壺,無意中擾亂了白茶層次變化的展現。

結合以上種種表現可知,紫砂雖好,卻不適合用來沖泡白茶。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4》

誤區三: 所有白茶,都可以煮

白茶可以煮,但不是所有的白茶都可以煮。

老白茶當中的內質尤其夯實,可以利用煮茶時,長時間的高溫恆溫,將內質逼出。

甚至,可以將老白茶用蓋碗沖泡五六次之後。

將沖泡過的茶葉,也就是葉底用來煮茶,同樣能夠煮出有滋有味的茶湯來。

煮出來的茶湯,和沖泡出來的相比,要更加柔軟一些,喝起來格外順滑。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這是煮老白茶的時候。煮新白茶時,又是截然不同的光景了。

新茶的內質同樣豐厚,但與老白茶不同是,新茶並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身內質的析出。

新茶的內質,在高溫之下,快速析出,失了分寸。

而茶湯的滋味,也因此變得濃郁,苦和澀是其中最主要的滋味。

苦澀的茶,除了難以入口之外,濃茶對於身體也是弊大於利的。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5》

誤區四:等級品類越高,白茶越好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頂尖的茶,至於壽眉,則是最為尋常的口糧茶,拿不上臺面。

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白茶品質的高低,等級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並不是至關重要的。

白茶的好壞,需要綜合判斷。

按照產區、工藝、儲存、品類、等級、年份這樣的順序,從重到輕排列。

舉個例子說明,太姥山高山白茶裡的壽眉,品質是要高於平地茶裡的白毫銀針的。

產區、工藝、儲存,是好茶的基礎,而品類等級,只能算是加分項而已。

選好茶,可不能搞混了輕重緩急。

喝了十年的白茶,還沒喝懂,多半是陷入這四個喝茶誤區

《6》

還是那句老話,喝茶的時間久,不代表喝茶的水平高。

有些事,確實經驗很重要。

可有些事,比如喝茶,方式也同樣重要。

從未喝過好茶,便難分出優劣。

若長居井底,自然見不到廣袤天空。

即使喝了十年的白茶,又如何?

想要將茶喝懂喝透,還要懂喝茶的辦法。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