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淮南子》学习古人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智慧

2020年庚子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春节,新型肺炎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从城市到农村,全民奋战。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肺炎信息的变化情况,几乎是春节期间的习惯性动作。据考证说肺炎的病毒源于蝙蝠,也正是因为这次肺炎的爆发,让不起眼的蝙蝠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网上一段最近关于蝙蝠一段文字很有感触,说的是蝙蝠作为活了8800万年,几乎于恐龙是同一时代的生物,已尽到最大的努力长的不像个食材了,所以一个活了那么长久是生物,身体中自然会携带很多的病毒,故而蝙蝠隐居在山洞里昼伏夜出,尽量的避免与人类有所交集,但万万没想到,人们还是把它给炖了,并取名为福寿汤,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看着网络上晒出的蝙蝠汤,让人不寒而栗的同时,也深深为今人把我们祖先与天地自然,与万物生命和谐相处之道,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遗忘得一干二净而可悲可叹。

关于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处理,我想世界上没有那个民族能够有我们的祖先更有智慧,无论是老子的道法自然的生态观,还是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人与万物一体的整体观,无不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天人合一,礼敬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人类自身生生不息的生存智慧。而被喻为道家百科全书的《淮南子》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作了详细的论述。细品《淮南子》让我们重新认识并传承古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希望疫情结束以后,每个人对我们的生活能有一个重新的审视和反思。

读《淮南子》学习古人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智慧

一、人是自然的之子,而非大自然的主宰。

《淮南子》开篇就提出,宇宙万物都是“道”所派生的,自然万物之“本”本于道,人亦是万物之一。人与万物同根同源。

淮南子《精神训》更明确指出:“吾处于天下也,亦为一物矣。不识天下之以我备其物与?且惟无我而物无不备者乎?”《诠言训》说“天有明,不忧民之晦也,百姓穿户凿牖,自取照焉;地有财,不忧民之贫也,百姓伐木芟草,自取富焉。”

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人处于天地之间,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是天地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只不过是天地自然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其中一个物种,一个物质现象而已。对于天地自然而言,天地所有的变化都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上所有的物资也并非大自然专门为人类所准备的,只不过人有其主观能动性,能通过自身的劳动从天地自然中或取所需的物质而已。

所以,人不是天地自然的主宰,而是天地自然之子,人类所有的生存生活皆离不开天地自然,人类高度依赖天地自然,而天地自然乃至其他万物离开了人类,照样可以生存生活,比如野生动物,比如天地间的植物,仔细想想不是这样吗?看看那些人迹罕见的原始森林,没有人类的参与不是生长得很好吗?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一直在告诉我们

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和谐共生这样的生存之道,因为爱护好自然生态的和谐。其实也就是维护了人类自身的生生不息。

读《淮南子》学习古人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智慧

充满生机的森林

二、人与自然万物相处之道:“和”

基于万物唯一,道法自然的价值理念,《淮南子》告诉人们与自然万物相处之道简单来看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个字就是“和”。而“和”之细分又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

1、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要做到与自然万物之“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对自然万物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生命生存必然需要进食和补充必要的生存资源,简单的讲就是首先要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虽然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之一,但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特别是老人应该比较清楚,即便是凶猛的野兽,毒蛇之类的动物,在他们没有受到生命威胁乃至极其饥饿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主动去攻击和伤害其它动物的。

动物尚且如此知道节制,而人之所以为人,自诩为万物之灵,有着人区别与其它动物的理性和文明,明白了自然万物同根同源,理应有着更本能的约束和自律,在自己满足基本的吃饱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好的爱护自然万物的生命,而不会肆意伤害自然乃至其它生命。

然而人性之陋习古人自古便知,古人云:“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正是因为人的天性有着比其它动物更大的欲望,所以古人教化我们要天人合一,礼敬万物,人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饮食可以取用天地万物,但要有礼有节,取之有度,更要合乎天地自然的规矩, 约束和规矩自己的欲望。

读《淮南子》学习古人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智慧

生命之美

所以在《淮南子主术训》明确提出: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糜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即便是物质极为匮乏的古代,古人对自然万物的保护和取用有度有节,就上升到了一个法治的高度,礼待万物,明确规定了处于孕育的动物不得猎杀,鱼不长到一定的大小不可以捕捉。草木没有开始衰败落叶的时候,不可以砍伐等等,一系列爱生护生的明确规定,更训化了最适合人类饮食的家禽以满足人类的生存生活,以尽可能的避免人与野生动物的交集。

而今食物极大丰富,普通五谷饮食吃饱肚子完全没有问题,而今之人反而把先哲告诫我们的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忘得一干二净,对待自然万物,完全没了礼和节,连蝙蝠这样尽量与人类产生交集的古生物尽然也拿来博眼球开直播,可悲可叹。

读《淮南子》学习古人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智慧

生命之美

2、爱生护生,利益万物,维护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稳定

《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的弘大德泽,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利益万物,能使物生一直是中华文化推崇的最大的德行,包括这次肺炎,政府提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号令正是天地之大德的传承和演绎。 而《淮南子》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万物最好的相处之道莫过于使物生,爱生护生,利益万物,爱生护生,利益万物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淮南子》亦是非常推崇水之德,《淮南子》说:“循势而下,乘衰而流,有去高就下之功能,总是以水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效仿水之德性,取用万物有节的同时要利益万物而万物生生不息。

《说山训》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俶真训》云:“今夫树木者,灌以瀿水,畴以肥壤,一人养之,十人拔之,则必无余孽,又况与一国同伐之哉!虽欲久生,岂可得乎?”

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想捕鱼捉鸟,就得先为他们创造有利于他们生长生存的条件,使得他们有条件得以生存,我们才可以取之所用,如过仅仅是一个人用心的种树养生而十个人去砍伐它,树木是不可以长久被我们所用的。 所以从《淮南子》我们就可知,爱生护生,利益万物以维护万物的生生不息,方能维护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稳定以生生不息。

读《淮南子》学习古人与自然万物相处的智慧

自然之美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古人倡导天人合一,爱生护生,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因为人具备其它动植物所不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应该承担起爱生护生的使命和责任,而恰恰通过爱生护生维持了天地自然的生生不息,作为天地自然一部分的人类自己,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以维持人类自身的生生不息,而不应放纵自己欲望,肆意妄为,否则受惩罚的最终是我们自己。

而其实人身本身又何曾不是一个小的自然生态系统?我们身上有无数的细胞,细菌,重新将古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继承和发扬,规矩自律,尊敬自然,礼敬万物,和谐共生,不仅仅有利与天地自然生态的和谐,更可以在由物及人,惠及我们自身,因为人乃自然之子,了解了自然,知道了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自然也就知道了如何与自己的和谐相处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