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空城計》說說我對京劇板眼的認識


通過《空城計》說說我對京劇板眼的認識

(內容來自網絡)

退休後學唱京劇段子,發現難度比預想要大很多,最大難點是節奏(板眼)。為了掌握好節奏,我先是努力記譜子,後來又開始關注節拍,由此深深感受到節拍的重要。

節拍即是板眼。不知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京劇唱段的節拍與普通歌曲並無實質區別,比如“一板三眼”,就是4/4節拍。歌曲裡4/4節拍的4個拍子,演唱力度分別是:強、弱、次強、弱(分別對應板、頭眼、中眼、末眼)。“一板三眼”唱段好像沒有唱歌那樣機械的強弱之別,但記好每一個(尤其是板和中眼)字的位置肯定有助於掌握演唱節拍。為此,我在唱段的書面稿上對板眼做了標記。最初標記的段子是諸葛亮的“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西皮慢板),得到這樣一張圖(綠色黑體字為板;紅色楷體字為中眼):

通過《空城計》說說我對京劇板眼的認識

按照這張圖掌握節拍曾令我感到很大的方便。後來考慮到書面印刷效果的整齊,調整版面為每句一行,結果竟令我眼前一亮!再抽掉裡面的幾個“襯”字效果更明顯(加下點的為頭眼)。請看:

通過《空城計》說說我對京劇板眼的認識


初見此圖我有一種被驚呆的感覺,心理上實在沒法將那麼優美多變的唱腔與“整齊劃一”掛鉤!既然每一行都有固定的節拍排列規律,這圖豈不就更好用了(雖然大量的板眼是隱藏在拖腔裡無法標記的)?被這新發現激勵著,我又繼續標識了幾段西皮三眼(慢板)和二黃三眼(慢板),接著又轉到一板一眼。下面就是《空城計》諸葛亮:“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西皮快二六)的標記圖:

通過《空城計》說說我對京劇板眼的認識

這段一板一眼的段子板眼沒有那麼整齊劃一,不過它幾乎每一句都是“眼起板落”,記住這一點對初學者應該夠足了。

標記的段子一多,規律性的東西就逐漸顯現了。我將這些規律歸納為下表:


一板一眼

一板三眼

西皮

眼起,板落。例句:

中眼起,板落。例句:

二黃

板起,板落。例句:

板起,板落。例句:


再說說句子。京劇唱段的句子結構以3-3-4組合最為常見,以上的例句都是如此:

張翼德--在城樓--怒髮衝冠;

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嘆;

曹孟德--佔天時--兵多將廣;

新中國--如朝陽--光照人間。

再進一步,我們還可以深入到“詞組”這個“微觀層面”觀察一番。這些詞組內部的板眼規律可見下表:


第一組(三字)

第二組(三字)

第三組(四字)

例句

西皮

中眼起,頭眼落。

板起,中眼落。

板起,板落。


二黃

板起。

(比較靈活)

板起,板落。


詞組這個層面情況就複雜多了,我感覺西皮似乎更為中規中矩一些,二黃就靈活複雜多了,只有第一組的板起和第三組的板起板落是比較肯定的。

以上是我對京劇板眼的一點兒粗淺認識。由於分析的段子數量不夠多,不敢斷言有多大的代表性,希望得到指正。相信每一位初學者都會有自己的探索心得,希望朋友們都能把他們“八仙過海”的招數分享出來,百花齊放,共同推動我們的國粹走向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