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一凡 一极课堂

太极拳,移动的冥想已然在世界各国传播开来。

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冥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打座(意念力训练)也被世界许多学校开始引入课堂。提倡者认为,在上课前先进行几分钟的冥想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集中精神。

尤其对一些经历过不幸和处于困境中的问题学生而言,这种方式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是一个没有“体罚”的国家,那对于那些熊孩子如何让他们乖乖听话呢?

美国巴尔的摩市,有一所罗伯特 · W · 科尔曼小学,犯错的学生不必受到留堂处罚,只要进行打坐冥想的“修行”就可以了。

具体的形式为,放学后把犯错的学生召集到体育室,由当日值班老师带领孩子一起打坐冥想,并通过反复的深呼吸练习,使孩子尝试控制自己的情绪。

起初,校长对于项活动的尝试也是担心的,就怕孩子们坐不住。然而,孩子们从新奇到习惯的过程,居然没有花费很长的时间。老师们都颇感意外。

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原来,大人都低估了孩子的适应能力。

因为孩子还小,光坐着身体受不了。因此时间为 40 分钟的正念练习中,老师允许孩子们每打坐 15 钟就躺下休息 5 分钟。不允许大声喧哗,但可以小声聊天,分享自己的感受。

校长卡利安 · 汤普森在 2010 年时引入了该项目。除了平常的静坐冥想她还把学校里遇到棘手问题的一些学生送到沉思屋(Mindful Moment Room)。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并且很多时候也不是自己单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我们大人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内心真正的自己、学会管理自己。

旧金山的访问谷中学也开设了内观课程,每天到了静观时间,全校都要进行15分钟的内观正念练习。孩子经历了从头脑想法飞舞到逐渐冷静的过程。

起初,不少老师认为这种做法非常傻,但通过四年的静观,大家都看到了学生的改变,访问谷中学学生的考勤率上升到了 98% 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有了提高。

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自从加入了正念静观课程,居然安静了许多。回到课堂上也不再欺负女同学了,还自觉写起了作业。

从2010年成立以来,“意念力学校”已通过线上教育,培训了几千名教师,多数来自加州、纽约和华盛顿特区。

英国学校率先在教学中运用正念内观。最近几年,牛津大学宣布将开始专门研究意念对教育的作用。

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在“意念力学校”的培训中,除了Mindfulness训练,老师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包括神经生物学、儿童发展、和从神经科学角度分析意念力的作用等。2014年的年度调查中,97%的学生表示会向其他人推荐这门课。很多受益的学生表示,睡眠更好了,缓解了压力,在课业上也更能集中注意力。

大量临床实验和科学研究证明,意念会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它能提高注意力,减轻压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增加怜悯和同理心。

哈佛大学的大脑成像研究显示,长期的正念训练可以加厚大脑中主管注意力和感觉处理区域的皮层,抵消该区域因老化而带来的皮层变薄。因此,正念训练对于青少年及儿童的多动症和躁狂症,有一定帮助。

根据地球物理学家的测定,空间电离层与地球共振的休曼波是8至14赫兹,这个频率与人体打坐入静时的脑电波基本相近,在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下打坐,会发生人天共振,从而证悟人生大道、宇宙真谛。

实验还证明,通过有序的训练,人体完全可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大脑电波,而当身体和精神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时,其记忆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在美国,有过打坐经验的人口超过二千万,也就是每11人中,就有一人在过去有打坐的经历。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也开始教导病患者通过打坐冥想减轻疼痛和压力。

在各诊所和医院,打坐站桩,各式的冥想课程有二百多种,多数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形象、声音或自己的呼吸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种做法的确起作用。

一些基金会与学校合作,提供课程让学生在校园练习打坐冥想。这些学校的老师说,教儿童打坐可以使他们安定下来,同时能够延长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增加专注力、增进记忆力。

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冥想,意念力的训练

2018年7月10日,被困在泰国北部睡美人洞18天的十二名男孩和他们的足球教练全部获救。斯坦福大学的专家表示,打坐冥想或许是男孩们活下来的关键因素。

这次被困的足球教练Chanthawong,曾经出家8年,在被困期间,他教孩子们打坐,教他们怎么安静、怎么节约体力,这对孩子们保持健康,能够等来营救人员,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打坐冥想对健康有许多益处,非常适合帮助人们应对极端压力。从生理角度,打坐站桩可以减慢心率、呼吸和新陈代谢等,让人减少压力、平静下来。一些研究还发现,冥想可以缓解抑郁、焦虑情绪以及身体疼痛。冥想也可以帮助人们降低附近干扰的强度。所以在这样危险的境地,能够自我驾驭。

冥想、移动的冥想是意念力的训练,也是心灵安宁的修行宝典。


源:文章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