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为何要对恩人霍光灭门?

李鑫


汉宣帝确实是一位有情有义的人,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要杀掉霍光全家。绝对不是霍光家族的实力影响到了汉宣帝的原因,而是汉宣帝要为自己的结发妻子报仇。

汉宣帝的出身是非常悲惨的。

因为他的爷爷废太子刘据,被汉武帝给逼死以后,那些奸臣,趁乱将汉宣帝的父母都给杀了。汉宣帝本人还很小,就已经关在了大牢里。等到放出来以后,天下已经改了主人,而汉宣帝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是在牢中长大,随后又长期在民间生活。

所以说汉宣帝本人对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是十分在意的,他自己本人也是一个崇尚节俭的人,所以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对百姓十分好。就算是和亲丢面子,但是能够保住大汉朝老百姓安居乐业,为什么不去做呢?汉宣帝登基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是霍光掌权,他对这位扶持起自己的人,也充满了感激,所以在朝中大事上,他基本都尊重霍光的意思。

霍光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

说实话,霍光对汉宣帝是真的好。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挑选个时间就给自己封王,也没有像王莽那样,掌握了大权以后就篡位。霍光自始至终对汉宣帝都是忠心的,应该说他对大汉朝充满了忠心,所以他才能在汉宣帝立足未稳的时候,帮助汉宣帝一点点做好本职工作。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他这是在报恩,当年汉武帝对霍光一家实在是太好了,先是扶持起了他哥哥霍去病,后来霍去病去世以后,汉武帝又把霍光接到身边,基本上就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和教育。所以霍光对汉武帝是知道感恩的,所以霍光在汉宣帝登基以后,并没有欺负他,反倒是对他十分尊重,主要原因是他是汉武帝的子孙,是值得这样的尊重的。而且在立皇帝的时候,他坚决要立汉武帝的子孙后代,这也是霍光感恩的表现。

汉宣帝的结发妻子被霍光的老婆害死了。

汉宣帝当了皇帝,那他妻子自然也水涨船高,成为了帝国的皇后。但是有人不想让她成为皇后,这个人就是霍光的老婆霍显。霍显希望自己的女儿霍成君能够成为汉宣帝的皇后,这么一来,他们霍家的势力就更大了。只要霍成君生个皇子被立为太子的话,那大汉朝他们家可也有一份了。

这个念头产生以后,汉宣帝现在的妻子许平君可就成为了最大的障碍。许平君是汉宣帝在民间时期就娶的老婆,两个人相亲相爱了很多年,感情十分笃定。所以只有杀掉许平君,才能让汉宣帝改立霍成君作为皇后。于是霍显在不经过霍光同意的情况下,毒死了许平君,从而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汉宣帝敢怒不敢言,霍光知罪不认罪。

汉宣帝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心里非常难受。他想要报仇,可是他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霍光本人并没有认罪。不管霍光有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霍光现在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了一件事,他想要让这件事翻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对许平君来说就太不公平了,汉宣帝想要复仇,可是他必须要考虑到霍光的态度。

因为霍光掌握着国家大权,虽然他没有谋反的心思,但是一旦把他逼急了,谁还不会做出点出格的事情呢?所以汉宣帝在霍光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活生生给忍住了。霍光的女儿照样成为了皇后,汉宣帝照样像过去一样跟霍光有说有笑,这才打消了霍光的疑惑。因为一旦让霍光察觉到汉宣帝报仇的苗头,为了家族的未来,他很可能孤注一掷。

霍光死后霍家造反,汉宣帝才对霍家清算,却没有否定霍光的功劳。

一直等到霍光去世以后,汉宣帝真正掌握了帝国的权力。这个时候他怀念对霍光的感激,也没有打算立刻报仇,但是许平君的仇是必须要报的。这段时间恰好发生了一件事,霍光的儿子造反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朝廷就是他们家的,现在霍光死了,就应该让他儿子接替大将军的位置。

汉宣帝不可能容忍让这些人胡闹,所以他们选择了造反。许平君的仇终于可以报了。汉宣帝在许平君的墓碑前,失声痛哭,因为他等了这么多年,忍气吞声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等到这一刻。他将霍光家族满门抄斩,霍成君也被打入冷宫,不久也死了。但是汉宣帝对霍光的功劳从来没有否定过,可见汉宣帝对霍光也是不错的。

总结:杀妻之仇不共戴天,汉宣帝对霍光的容忍已经很不错了。

  1. 汉宣帝出生贫苦,跟自己的妻子相依为命,却被霍光选拔成为皇帝,所以他对霍光是非常敬重的,一般朝中大事都交给霍光打理。

  2. 霍光对汉宣帝也非常不错,主要因为汉武帝当年对霍光实在是太好了,就算他有篡位的条件,也不会选择去篡位。

  3. 汉宣帝登基以后,霍光老婆霍显希望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所以就毒死了当时的皇后许平君。而许平君正是跟汉宣帝相依为命的民间皇后,所以汉宣帝牢牢记住了这个仇恨。

  4. 霍光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虽然十分担忧,却没有在汉宣帝面前认错,所以汉宣帝只能当成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可是他已经开始筹划复仇。

  5. 最终霍光去世以后,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霍光全家都被杀掉,汉宣帝这才报了杀妻之仇,隐忍这么多年,汉宣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所以说汉宣帝在这件事上没有做错,他从来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每次他都想忍忍过去,但是这份仇恨跟对许平君的情义是对等的,他对许平君爱得有多深,对霍光家族恨得就有多深,所以他最终选择复仇,是对许平君的一个交代。


江湖小晓生


霍光(?—前68年),字子孟,西汉中兴名臣,历仕武、昭、宣三朝,其一生行事以小心谨慎著称,不但躲过了汉武帝对外戚的清洗,且在昭、宣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先说恩:

公元前74年夏,汉昭帝崩于未央宫。汉昭帝去世时年仅21岁,没有子嗣来继承皇位。当时汉武帝的儿子中只剩下广陵王刘胥,但刘胥做事没有法度,汉武帝生前就不喜欢他,自然就被排除掉了。

在与诸大臣商议之后,最终迎立昌邑王刘贺为皇帝。但是昌邑王刘贺被立为皇帝后,淫戏无度,继位21天,做了1127件坏事。霍光联合杜延年、杨敞等人一举废掉了刘贺,将刘据的孙子——长期生活在民间的刘病已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皇帝病逝,后继无人,这原本是重臣篡权揽政甚至自己登基称帝的绝佳时机,即使自己不当皇帝,也可以选择几岁的黄齿小儿当傀儡皇帝,权力还是把控在自己手中,但霍光没有这样做,而是尽心寻找最佳皇位继承人,把深知百姓疾苦的刘病已扶上帝位。

从霍光选择皇位继承人一事来看,霍光心胸坦荡,没有趁皇位空虚之机篡权窃政。


再说灭门

  • 毒杀皇后,谋害太子

霍光的夫人霍显想让女儿霍成君入主后宫,毒害许平君,许皇后毒发身亡。霍成君被立一年后,汉宣帝下诏,立许皇后的儿子为太子。霍显又开始让霍皇后毒害太子,但是一直未能得逞。

  • 骄奢淫逸,目无法纪

霍光死后,霍显大肆兴建住宅,制造乘坐用的辇车,增加饰有图案的绣花坐垫、把手,并涂饰黄金,又用皮裹着丝絮包住车轮,侍从、婢女用五彩丝带拉着霍显所乘坐的车,在住宅中游戏取乐。

  • 串通一气,阴谋叛乱

霍显担心毒杀许皇后一事被揭发而深感恐惧,于是联合子孙、女婿走上了密谋造反的道路。他们计划叫太后为博平君设置酒席,把丞相、平恩侯以下的官员召来,让女婿范明友、邓广汉奉太后的制令将这些人拉出去斩首,然后废黜天子,立霍禹为帝。约定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汉宣帝提前得知了,霍氏一族被灭门,霍皇后也被废。


霍光在从汉武帝到汉宣帝的过渡时期,功勋卓著,靠着谨慎行事、沉稳冷静、忠心奉主、尽心辅佐,成功躲过政治灾祸而得以善终。霍光死后,其宗族家人却没有继承他的衣钵,恃权乱为,恣意胡为,目无法度,致使一门遭祸。


翻滚两周半


“不学无术”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没有学识,没有本领的意思。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成语最开始是形容汉朝大将军霍光的。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霍光传》,班固在书中写到:“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大意是说,霍光不爱读书,不明白关乎大局的道理。



可悲的是,霍光晚年的所作所为也应了班固的这个评价。霍光是西汉的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时期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他历经武帝,昭帝和宣帝三朝,而且霍光在昭宣时期权倾朝野,汉宣帝就是霍光废了昌邑王刘贺后,拥立的第二位皇帝。既然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为什么霍光去世两年后,霍氏家族被汉宣帝灭了呢?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以下三点。



1.霍光权力过大威胁到了皇权

汉武帝时期,霍光在哥哥霍去病的推荐下,进入仕途的。霍去病去世后,霍光为官做事很小心,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等四人为托孤辅政大臣,辅佐儿皇帝汉昭帝。但到了汉昭帝时期,上官桀等人发动政变要废黜汉昭帝,这时霍光果断地平定了政变,这样霍光就又获得了汉昭帝的信任,因此霍光开始独揽朝政大权了。霍光掌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西汉国力有所恢复。汉昭帝无子,他去世后,霍光就立了刘贺为皇帝,但一个月后,霍光又以荒淫无道为由废了刘贺,立刘病已为帝,就是汉宣帝。汉宣帝登基后,由于忌惮霍光权势,所以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不敢表露出来。实际上,朝廷的大权都掌握在霍光手中。不甘心做傀儡的汉宣帝,在霍光去世后,仍然担心霍光的子孙会学他一样窃取朝政,所以找到机会就要灭他的家族。霍光的权力过大也给他的家族最后被灭埋下了隐患。



2.霍光之妻霍显毒害许皇后

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汉宣帝登基的第三年,霍显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进宫成为皇后,就派了女医生淳于衍进宫去照顾怀孕的许皇后,然后借机投毒除掉了许皇后。霍光的女儿成功地进宫成为了皇后。霍光事先并不知道此事,当霍显告诉他实情后,他也十分害怕,但为了家族他装作不知道,包庇了自己的妻子。霍光去世后,毒害许皇后的事泄露了。虽然汉宣帝并不清楚整个事件,但汉宣帝和许皇后是在汉宣帝蒙难时结为夫妻的,帝后感情很好,汉宣帝想还许皇后一个公道,于是开始采取行动削弱霍氏家族的权力。因而霍显毒害许皇后,给霍家后来被灭,再添一雷。



3.霍显发动政变

霍光去世后,霍家为了继续掌握朝中大权,开始争夺权力。汉宣帝为了亲政不受霍家的牵制,任命了魏相为丞相,引起了霍家的不满。而此时霍氏毒害许皇后的事在民间也流传开来,霍氏家族的人都开始害怕了,担心汉宣帝知道了,会对他们不利。而霍显认为此事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于是把霍家子孙召集起来,准备发动政变。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霍氏的阴谋很快就被发现了,霍家的子孙全部被抓。汉宣帝下旨灭了霍氏家族,霍皇后也被废黜,与霍氏家族有联系的几千家人也全部被牵连进来,全部被杀了。霍显发动的政变,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灭亡。汉宣帝灭了霍家,既为自己的亲政扫清了道路,也为自己的许皇后报了仇,可谓一举两得。



从以上史实我们能看出来,班固说霍光不明白大局的道理,真是一语中的。虽然霍光一生忠心于汉朝,然而他不读书,缺乏智慧,所以没有找到一位好妻子,也没有教好子女。本来凭霍光的功绩,他们家族完全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然而,他的妻子霍显却不安于现状,热衷于权力,于是做出了一系列不明智的举动,毒害许皇后、发动政变。原本霍光在知道妻子杀害皇后时,作为汉朝重臣就应该站在大局的角度,依法处理。然而他没有,还将错就错,包庇纵容,这才有了后来的霍氏政变。也直接导致了自己整个家族的覆灭。从这件事我们可以明白,做人要有原则和底线,懂得以大局为重。而在寻找配偶的时候,也要重视对方的人品、心性。决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取决于两点:一是找一个好人,二是自己做一个好人。如果找错了人,轻则矛盾摩擦不断,重则后果不堪设想。像霍光这样,找一个不懂文化,野心勃勃的妻子,最终是葬送自己一生打下的基业,还葬送了整个家族,实在不可取。


肖邦老师的课堂


我是刘忙观点,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

白居易有首诗: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意思是帝王皇室是最无情的。我们纵观中国历史,就明白帝王的无情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是由封建制度和专制属性决定的。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员和皇帝实质上是合作和竞争的关系。皇帝通过官僚集团来治理国家,天下为陛下与百官共治。皇帝上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但是相权很长时间对皇权形成制约。为了占取权力中枢,两者还相互争斗,相互厮杀,历史上的权臣,很少有善终的,我们数的上名字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唐朝的狄仁杰、郭子仪,三国的诸葛亮,清代的曾国藩等人。功高盖主时,自处之道尤其重要。



第二、霍光的后人得寸进尺,还策划谋反。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的女儿霍显为了夺取皇后之位,串通女医生淳于衍毒死了汉宣帝在民间认识的、有非常深厚感情的皇后许平君。这个事情后来被汉宣帝刘询得知,于是下令拘捕医官淳于衍,此时的皇后也慌了,告诉了霍光。霍光利用自己的权势将这件事压了下去。此时的汉宣帝依然韬光养晦,不敢轻举妄动,生怕霍光再来一次废立。霍光死后,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汉宣帝先是慢慢打压霍家的势力,霍家人被逼无奈,主动起来造反,但是还没行动,计划就被泄露,霍家于是被满门抄斩,但是汉宣帝毕竟仁慈,没有杀了霍显君,而只是废了她的皇后之位。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第三、继续第一点。我们不得不提唐朝名臣郭子仪。史书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奸臣杞来拜访他,他当时正和一堆歌姬喝酒玩乐。一听说卢杞来了,就马上让所有的女眷和家人退到屏风后面去,正色威武的接见了卢杞。等卢杞走后,所有人都问郭子仪,您平时接待客人,都谈谈笑笑,饮酒作乐,为啥见卢杞要我们回避呢?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此人,很有才华、很能干,但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况且此人长的很难看,万一你们看到他这个丑的相貌,一定会笑出来,他对这个笑肯定会记恨在心,一旦以后此人做了宰相,我们会全家倒霉的。果然,郭子仪死后没多久,卢杞就当了宰相,和他有过节的人几乎都被杀死,唯有郭子仪一家得以保全。这就是郭子仪的自处之道,就是老子说的: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不管做事成功或者失败,而没有后患的,只有有大德的人才能做到。



所谓的这些自处之道,也不是什么权谋,现代人还说是厚黑学,其实都是误读,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礼的精神之一:自卑而尊人。也是老子的以弱小胜刚强的道理。


刘忙观点


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为什么对霍光一家灭门呢?对于这个问题,个人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霍光被杀之后,由于霍家的后代造反,汉宣帝不得已才灭了霍家一门。其实也有很多其它的野史记载了霍光并不是被汉宣帝杀死的,是因为霍光征战沙场多年,落下了很多伤病,由于旧伤复发感染而去世的,汉宣帝对霍光的死也是非常悲痛的,所以汉宣帝用皇家的标准来安葬了霍光,并让霍光陪陵茂陵,这是对霍光极大的尊敬。

至于后来为什么灭了霍光一门,那就是因为霍家的后代有造反的意图,这其实和霍光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霍光生前根本没有造反意图,他对汉宣帝非常推崇,毕竟汉宣帝能够上位,霍光功不可没,所以霍光根本不会造反,而霍光死后,他的后代却有了造反之心,那只能说是自己作死了,如果霍光的后代能像他一样,没有造反之心,那么汉宣帝绝对不会对霍家下杀手的,所以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综上所述,对于汉宣帝为什么灭了霍光一门,其实和霍光的关系不大,汉宣帝对霍光绝对是重情重义,极其尊敬的,如果霍光的后代没有谋反之心的话,那么霍光一门肯定不会被灭门。所以说要怪只能怪霍光的后代没有把持住对权力的欲望,自己把自己作死了!汉宣帝绝对是一个好的帝王,并不能单纯的从灭霍光一门来否定汉宣帝的重情重义,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如有不正确请指出批正!







萤谈史学



个人觉得,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之所以对恩人霍光灭门,是因为要清除霍光家族势力,巩固皇权和为妻子报仇。

首先,汉宣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位期间匈奴臣服,扫平周边各方威胁,将西域正式纳入版图,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汉朝繁荣,到汉宣帝为顶盛。


而霍光一直是辅政大臣,虽然生前没有不臣之心,但是其死后,霍光的儿子不知收敛,有谋反的迹象。

而且霍光家族在朝中门生故吏众多,势力根深蒂固,霍光家族对于朝廷是潜在的威胁,所以汉宣帝在霍光死后,为巩固皇权,清除霍光家族势力,会将霍光家族灭门。


其次,汉宣帝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君王,故剑情深的典故就是明证。

而汉宣帝患难与共的许皇后却被霍家谋害,“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和自己情深义重,患难与共的妻子,不管汉宣帝如何感念霍光的功绩,个人觉得汉宣帝一直把对霍家的仇恨埋藏心底。


而霍光家族在霍光去世之后,还不知收敛,肆无忌惮,所以为汉宣帝所不容,所以汉宣帝会在霍光去世之后,对霍光家族灭门。


花开花落缓行客


熟悉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伊霍是一个比较牛逼的代名词,指的是能够左右朝政的重臣。伊指的是商朝的伊尹,而霍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西汉第一权臣霍光。

说起霍光那就必须提起他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英年早逝的霍去病是刘彻心中抹不去的遗憾,爱屋及乌,一生征战的霍去病,就这么一个弟弟,自然得到了武帝的眷顾与垂青,而霍光确实也是个干大事的人!

霍去病去世后,霍光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位,侍奉汉武帝左右,前后出入宫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错误,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并在临终前委以重任。

除了霍光,汉武帝还任命了四位托孤大臣,分别是丞相车千秋、车骑将军驸马都尉金日磾、左将军太仆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

这五个人当中论功桑弘羊居首位,但是身居末位,这说明汉武帝在故意打压桑弘羊。这样车千秋与桑弘羊可以互相牵制,从而减少刘弗陵的威胁。

但是桑弘羊绝非等闲之辈,他跟燕王刘旦以及上官桀父子一起结成了反对霍光同盟,并诬告霍光有不臣之心,刘弗陵其实早已看穿了桑弘羊等人的阴谋,下令彻查此事。

桑弘羊见计划暴露,决定发动政变杀霍光,废黜昭帝,立燕王为帝。但计划泄漏,霍光族灭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加上金日磾早亡,车千秋为人软弱,至此霍光彻底掌握了朝堂的权柄。

汉昭帝去世后,汉武帝的孙子刘贺继位,但是他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最后霍光让已是皇太后的上官凤儿废了刘贺,拥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为皇帝。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霍光让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刘病已,加上当时的太皇太后上官凤儿是自己的外孙女,霍光可谓权倾一时。

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霍光本人功高震主,为后来的全家族灭埋下了祸根。

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立刻找到了霍光妻子毒害皇后许平君的证据,霍家自知在劫难逃,决定起兵造反。叛乱平定后,霍氏一族被灭,皇后霍成君被打入冷宫,12年后上吊自尽。

霍光去世的17年后,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列霍光为第一,但因其死后家族谋反被满门抄斩,故不名霍光全名,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按理说,霍氏一族谋反,霍光绝对不可能成为麒麟阁功臣。但是霍光辅佐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位帝王,三人都堪称千古名君,汉武帝不用说了,他是跟秦始皇齐名的千古一帝,并打出了中国版图的雏形。

而汉昭帝跟汉宣帝休养生息,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朝被合称昭宣中兴,史家认为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

而这一切跟霍光都是密不可分的,他没有周勃那样的功勋地位,也没有后世王莽那样支持自己的班底,皇权的诏命成为他唯一的依托,然而只凭此物,他便能在政坛翻云覆雨,也替皇帝稳定了西汉朝堂,可谓是功不可没。后世的王莽与司马懿,也不过是霍光的追随者。

纵观汉宣帝时期所有的功臣,没有一个能超越霍光,这也是他能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的直接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