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买东西很纠结,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花瓣儿鱼


买东西很纠结,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手头上紧张。作为大学生,除家人的资助外,还没什么经济来源,有这样的心理也很正常。

如果家里生活还富裕,那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也不要太苛责,只要不奢侈、不浪费就没必要纠结。

如果家中经济情况不怎么好,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其他支出还是要斟酌一下的,同学之间不一定非得物质上的“馈赠”。如果学习尚有余力,也可以做一些兼职,不仅补充菜篮子,还能积累社会经验。




我不是你的小猫咪


传说中,有一条消费鄙视链:女人、小孩、老人、狗,是男人。

一、消费鄙视链,重要吗?

当然,我可以猜下,你80%是女性或有女性气质。


1、小孩、老人是没有消费自主权的。

一般父母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打扮孩子,管你是男娃女娃,麻麻就爱葫芦娃。

老人除了不会消费外,还舍不得花钱,那么子女孝顺的就代为买买买了。不能给老人家钱,他会帮你存着。直接健康的、好吃好穿的帮他们买。


2、男人消费,很少临时起意

男人的消费场景是提前计划,要买几样,什么牌子,路线哪里,都会安排好,到那买了就走。什么优惠券、抵用券、满减,这就难为他了,只能带上老婆。


3、女人消费,不仅仅是消费

重点来了,不管你是大学生、白领、欧巴桑等,只要是女人,购物就不仅仅是购物,购物包括了太多的附加乐趣,这些乐趣甚至盖过了消费品本身。

不信?打开你的鞋柜、衣柜,看看是不是还有标签没有撕掉的,是不是太多的衣服鞋子就穿了一两次。

二、女人买购物除了行为外,还有什么心理机制呢?

就是心理爽感,也就是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仅仅是购物行为后的获得感、逛街的乐趣。还有一个隐形的爽感。


自虐式的决策成就感,这种爽感如何最大化?


购物选择时的纠结感,就像憋了一泡37°的热尿,憋得越久,释放的一瞬间越爽。人的潜意识里,会把这种憋得过程,归因为爽的来源。


同样,纠结感对于你最后得决策成就感,就像憋了一泡尿。

是不是逛街大半天,选了很多家商场,最后成功购物,回到家,感觉一天的累都值得,看着一包包衣服,特有成就感。


假如少了纠结感,像男生一样,到那买了就走,你还会爽吗?


灰嘲的猫


这不算什么心理问题。生活精打细算是好习惯。毛主席讲过,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在学生时代养成这样品质是美德。应该坚持。


凤飞故里


我认为很多人在买东西时都会或多或少的纠结。要么因为心中渴望,要么因为手头紧张,要么因为家人不同意等等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各种因素考虑后然后自己才能决定是否去买。这是正常的理性行为。两种极端的人,要么没有理性,没有纠结,该花时大花特花;要么像“爱5”中的曾小贤一样,虽然很纠结,但迟迟没有下买的决心。


菩提子2000


总而言之还是钱少的问题,亿万富豪买个几十块钱的东西肯定不是会纠结的[抠鼻]


云随风73


你没钱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酷拽][泪奔]


大嘴巴拉拉


不是,没钱买才会纠结


安平114


没钱的时候才纠结,看啥都喜欢,但是要取舍呀。


一旺清泉


买东西纠结,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身性格就是比较纠结的人,有轻微的选择恐惧症,不知道该买哪个,选择哪个;一种是本身的经济情况可能不是太好,对所喜欢的东西存在负担不起的情况。

我个人觉得,买东西之前我们要知道所买的东西是不是我们必需的东西,如果是我们必需的,那就不要纠结,必须要买的。这个时候就要去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不要攀比,不要虚荣,买一个可以用的性价比相对来说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例如:手机人人都需要,功能表不多,不同品牌价位却相差很大,这个时候需要哪种,什么价位就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在资金范围内选择就可以了。

如果买的东西不是必需品,只是说看到了别人有,我也想要。同样的东西,别人用的比自己的好,我也想用这么好的,这种情况也不要纠结。有经济能力,就买,毕竟社会在发展,人们都在追求新的更好的生活,买了无可厚非。如果暂时没有这个能力,那么就不要考虑这个事情,毕竟不是必需的,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在这个时候可以努力去增加自己的收入,进而去买这个东西。

总之,有需要必需买,暂时不需要就根据经济情况决定,能买就买,暂时不能买就先不考虑这东西。买东西不要去纠结,过分纠结是会影响自己的心情、生活和工作的。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可以去干更多有意思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