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武松是打虎英雄,石秀是拼命三郎,二者本沒有什麼交集,但二人對女人的態度出奇的一致,簡直可以說是一個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施耐庵的創作傾向。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武松在陽穀縣遇到租房子住的武大郎,武大郎把武松請到家裡,讓他在家居住。石秀路見不平,幫助楊雄打跑一幫潑皮無賴,楊雄和石秀結拜為兄弟,請石秀到家裡居住。武松和武大郎是親兄弟,但長得尤其不像,性格也是大差大離,可能施耐庵構思他們兄弟兩個形象的時候,依據現實中兩個不可能是親兄弟的人,以此作為故事原型,展開情節。石秀和楊雄不是親兄弟,只是結義兄弟,依照現實原型構思起來沒什麼大差大離,也沒什麼親情牽扯,來得痛快。看了石秀和楊雄的故事,倒覺得武松和武大郎的故事有點牽強,感覺他們根本就不是親兄弟,而是施耐庵要依了親情牽扯來為報仇做引子,做線索,讓人感覺是那麼回事,但有全然不是,就好像邏輯推理,前提錯了,結論很可能就是錯的。武松和武大郎不像是親兄弟,強行扯到一處,無非強調親情,強調報仇的合理性,強調女人禍水說,強調英雄膽氣,可是前提有點經不住推敲,即使情節如何真實也難免糊弄不了眼尖的讀者。石秀和楊雄是結義兄弟,兩人的關係並不是靠親情來維繫的,而是靠勝似親情的“義”字來維繫的,讓人覺得合情合理,但又分明感覺石秀的舉動有點過頭。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武松殺姦夫淫婦好像是無可非議的,在那個司法系統黑成一缸醬的狀態下,武松的殺潘金蓮、殺西門慶,帶王婆到官府自首,都是以一己之力報仇雪恨,依照江湖規矩,武松的行為既成全了“孝”又成全了“義”,屬於英雄壯舉。但武松對待女人的態度頗讓人懷疑,他到家住的時候,潘金蓮勾引他,他不上鉤,還曉以禮儀。潘金蓮由愛轉恨,說武松調戲她,陷害武松,武松只能搬出去住。武松真的是鐵石心腸嗎?不一定。他審問潘金蓮的時候,手段可謂下流。武松左手抓住潘金蓮的頭髻,右手劈胸提住,放在靈床上,兩腳踏住,用刀子在潘金蓮臉上蹭兩下,逼她招認。殺潘金蓮的時候,武松用兩腳踏住潘金蓮兩隻胳膊,扯開她的胸脯衣裳,用刀尖在胸脯一剜,嘴裡叼著刀子,用手取出潘金蓮的心肝五臟,供在靈前。對待一個婦人,武松有點不擇手段了,先下流,後血腥,讓人不忍卒讀。他是一個打虎英雄,按照施耐庵的邏輯,是英雄就應該不近女色,近女色就不是英雄好漢。為此,山寨的好色鬼王英被人們看不起,卻被宋江保媒娶了貌美如花的扈三娘,真是賴漢娶好妻,自古紅顏多薄命啊。如果按照施耐庵的邏輯來推理,全天下的人都是英雄好漢,天下人豈不是沒有後代了?他的邏輯不對,武松的報仇對女人來說太不公平。潘金蓮是受王婆蠱惑才毒殺武大郎的,如果他不毒死武大郎,或許還能活命,只是罪魁禍首是王婆以及主動勾引潘金蓮的西門慶。為什麼毒殺親夫的罪過先由潘金蓮來承受?除了報仇,或許裡面含有武松發洩性慾的因素。石秀也是一個好男子,平日裡受楊雄之妻潘巧雲的瘋話撩撥,絲毫不動心。他和潘巧雲的父親潘老兒合開肉鋪,把潘巧雲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他不招惹女色,楊雄也是一個好男子,也不是好色之徒,結果楊雄的妻子潘巧雲是個二婚,借給前夫做超度的時機勾引和尚裴如海,潘巧雲到寺裡燒香,兩個人做成好事。若要以後夜裡想見,兩人就要約定暗號,把敲木魚的頭陀和丫鬟迎兒也捲了進來。石秀給楊雄報告潘巧雲的姦情,不料楊雄酒後失言,被潘巧雲聽了去,反誣告石秀不檢點。楊雄耳根子軟,聽了婦人之言,關了肉鋪。石秀自知沒趣,捲鋪蓋捲走人。他在楊雄家附近租房子住,夜裡殺了敲木魚的頭陀和前來相會的和尚裴如海,剝下他們的衣服做個見證。事情鬧大了,楊雄知道錯怪石秀,和石秀見面。石秀和他約定在翠屏山問清緣由,並要他帶著丫鬟迎兒和潘巧雲前來。到了翠屏山沒人的地方,楊雄和石秀審問迎兒和潘巧雲,得知姦情,楊雄一刀把迎兒砍為兩段,又把潘巧雲舌頭割了,一刀從心窩裡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樹上,手段不可謂不殘忍,讓人覺得痛快之餘,不覺冷汗直冒。潘巧雲只是偷和尚,並沒有害人,只是誣陷石秀不檢點,其他的沒什麼罪過。而對於好漢石秀來說,名聲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在男盜女娼這些事情上更是不能有半個汙點。為了那句誣陷的話,石秀殺死兩條人命,再慫恿楊雄殺死兩條人命。石秀不忍心楊雄戴綠帽子,楊雄當然要手刃賊淫婦,去掉頭上的綠帽子,做個偉丈夫。那麼這些殺人放火之輩,對待女人是不是太殘酷了?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當然殘酷。英雄好漢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除非性功能不行。宋江殺閻婆惜根由其實是性功能不足,他和閻婆惜老少配,他滿足不了比他小很多歲小媳婦閻婆惜的慾望,就不去她那裡。閻婆惜耐不住寂寞,才和張文遠偷情。施耐庵為了給宋江開脫,就說他是個喜歡槍棒的好漢,哪裡只能顧及兒女情事。楊雄為衙門公差整天不回家,恐怕也是喜歡槍棒的好男子,不近女色吧。拼命三郎石秀更是不近女色,對女人沒有感覺,只會生出對那些淫婦的仇恨。武松更是大大的英雄,他是衙門裡的都頭,對女人沒感覺,也是視男女道德如性命,不會在這方面留下什麼汙點。如此一來,就很讓人懷疑施耐庵的創作傾向了。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按照行動元和角色的概念來分析,武松殺西門慶和石秀殺頭陀、殺裴如海是一樣的行動元,只是角色不同;武松殺嫂和石秀慫恿楊雄殺妻也是一樣的行動元,只不過行刑的人不同,結果都是一樣的,角色也是不同的。潘金蓮調戲不成反而誣陷武松和潘巧雲調戲石秀不成反而誣陷石秀也是一樣的行動元,只是角色不同。裴如海和西門慶的行動元也是一致的,丫鬟迎兒和王婆的行動元也是一致的,都是促成姦情,只是王婆更壞,更主動。楊雄在對待女人問題上和武大郎是一致的,都是不行,只是楊雄沒被毒死,還親手殺了潘巧雲,他擔當了武松的一部分行動元成分。由此可以推斷,武松殺嫂、鬥殺西門慶的故事和石秀殺頭陀、裴如海,慫恿楊雄殺潘巧雲的故事如出一轍,或者是一個故事的兩個變種。兩個故事本是同根生,有一個現實原型和模板,兩個人的故事原型很可能是一個人,施耐庵在此基礎上加工改造,弄成了兩個故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施耐庵創作的侷限性。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水滸傳》中的武松與石秀本是一個人

武松和石秀都是英雄好漢,都是殺人不眨眼的狂徒,他們對待女人也都是一樣的態度,可見他們不是沒有七情六慾,而是可以壓制,以至於性無能,壓制的性慾終於成為殺人放火的原動力,爆發出來,一發而不可收拾。施耐庵創作這兩個如同一個人的藝術形象,可能就是讓他們來收拾那些姦夫淫婦的,也可以猜測,施耐庵痛恨姦夫淫婦,他一輩子也沒遇到好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