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離職的時候嗎?


開年後第一個週末過去後,我說知道的是2月10號仍然有部分互聯網企業要開工了。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延遲了開工到17號,產品經理宅在家裡太久,難免會突然想工作。


現在是離職的時候嗎?

從1月份開始社群消息還是個人號朋友圈,用戶的關注點都會在疫情上。如果是往年,每年的春季都會有:“金三銀四”的說法。許多前年離職或打算理智的人都會在這個時間找工作。


馬雲說:“離職,要麼是工資低了,要麼是工作受氣了”這的確是許多互聯網公司的離職實事。尤其是如今的90後95後,更在乎的是工作開不開心、工作的價值自我實現。


可是疫情發生後,2020年的我們該不該離職?什麼時候離職?還有2020年,跳槽最佳時間是應該是什麼時候?


招聘需求量斷崖式下降


隨著線上教育、醫療服務、協同辦公、線下物流配在疫情時期的蓬勃發展後。B端業務的互聯網公司在招聘需求仍佔比較大。因為這類行業中所面臨的使用的系統包含課程系統、醫療軟件服務、和PC場景下。


可是每年是金三銀四的求職高峰,但危機情況下可能會推遲,也可能會被稀釋。


“危”和“機”永遠是一對好兄弟,越危險的情形下,也會生髮出很多機遇


現在是離職的時候嗎?


▲ 假期公司規模與招聘需求


但特殊時期,用戶聚焦在疫情上。影響了普通互聯網公司的產品轉化率會下降。資金流的降低,導致互聯網公司若是以線下業務為主,那減少招聘招聘需求,用於保證資金流。


2019年,是互聯網線上到線下的過程。到下沉城市,尋找下沉用戶才會有新商業變現機會。2019年打開下沉市場的企業,都逐步穩定了業務模型、或系統搭建初步完成。但2020年的開年卻給線下業務以餐飲、旅遊、智慧門店類的產品帶來了斷崖打擊。


有的企業則會因為打擊業務面臨停止,有的能撐下去的企業,業務複用則又需要準備時間,導致擴展延期。


如果疫情在3月前控制住,那麼4月後才會逐漸回暖,則這個時候企業還需要驗證市場的變現能力再做招聘規劃,所以2020年,上半年基本上對這類走進下沉市場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上班都不會展開招聘。


舉個例子,某充電寶的日流水直接在特殊時期縮減了30倍。


產品經理代表著業務的產品支撐。而這類線下企業變少和線下業務變少,產品經理顯然的需求量會變少。


現在離職好不好


隨著中小企業的困難暴露出來,現在國家也出臺了可延期社保、包括薪資調整、免租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


產業在升級,行業在輪動,裸辭未必一定不好,或許也是未知的機會。


所以沒有離職的同學,毫無疑問都會有企業的保護傘。即使停薪,社保也不會斷掉。


如果你是2019年就從事互聯網工作的人一定知道,2019年對大部分企業來說,很難過。


現在是離職的時候嗎?


▲ 2019公司裁員數據


由於2019年的裁員潮低招聘需求,和大量離職員工沉澱,2020年開年註定成為可能會成為最難找工作、競爭最大的一年。


但BAT、垂直業務的人才仍然是難搶,在招聘市場一直有28效應。指的是80%的企業在招聘頭部20%的優秀從業人員


企業要活下去,同樣個人也要保證基本的物質生活。2020年,能不離職就別離職。


確實待不下去怎麼辦


2020年,找工作一定要騎驢找馬。裸辭在這個時候將不具備競爭力。


原因第一:企業更希望員工能馬上開工,經過長期假期的同事難免會需要更多的時間熟悉業務流程


原因二:年後本是求職的“黃金時間”,有一大批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又有尋求新機會的職場人,而由於疫情被延長的假期,讓處於待業期的職場人越來越多,極大地加劇求職的競爭,求職者的被動性大大地加強。


騎驢找馬也要有一些技巧,等待offer發出後再開始提離職。許多新人為了保證離職時間,在面試後感覺談的不錯就提離職了。


但實際上企業在招聘的時候選人才都會選擇最合適的人和性價比的人。可能在會後毀約或取消offer的派發,但面試者由於提了離職,難免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如果勢必競爭很激烈,所以大家還是儘量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吧,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條件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可以自己出來單幹。


好今天的分享就在這,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