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八大金刚”和小贾的抗疫保卫战

邹平“八大金刚”和小贾的抗疫保卫战

小贾26岁,大学毕业后已在武汉工作两年,从去年8月份回过一次家,就因为工作忙再也没回来过。本想这次回家过年,终于能和父母姐妹们团聚了,却没想到,1月23日,腊月二十九凌晨到家的他,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就出现了发热、咳嗽、胸闷的感觉。常识与直觉告诉他:自己可能感染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了!

他立即戴好口罩,赶紧到邹平市人民医院就诊。

从腊月三十上午10点,小贾进入邹平市人民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小贾这个牵动人心的故事就开始了……

确诊:引发全院联动

中午11点半,64排CT室检查结果反馈,小贾胸部影像符合新冠肺炎肺部病变表现,被确诊为疑似病例。

结果一出来,邹平市人民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反应,不到半个小时就将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病人转移到其它科室,腾空病房;当天下午对病房进行改造,建成具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隔离病房;下午2点,由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强为组长、护士长彭美丽为副组长等8名同志组成的医疗救治小组第一组,立即进驻隔离病房进行各项准备;晚上6点多,医院副院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北京、李守船等领导小组成员,到隔离病房督导检查病房改造与流程设计等工作;晚上10点多,一切就绪,小贾从发热门诊留观室通过专用通道转到隔离病房。

小贾和救治小组的8名医护人员开始了朝夕相处的“亲密模式”,以及牵动全院各级领导、部门与同志的“召唤模式”。

当晚11点多,药剂科主任郭玉峰、病房药房副主任秦玲分别从家中赶往医院,与住院药房值班同志将备好的急用药品送到隔离病房;救治小组以陈强为首、急救中心主治医师李恒、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郭守涛三名医师组成的医疗团队,进驻隔离区后,就紧急讨论病情,上报滨州市专家组会诊,以最快速度快速应用当前最规范最恰当的治疗方案;感染科护士王丛丛、巩晓君、马金苹、刘慧婷4名护士则在彭护士长的带领下,迅速熟悉流程、抢着第一个进隔离区,在病房内守护小贾,密切观察病情,进行相关治疗。

邹平“八大金刚”和小贾的抗疫保卫战

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3点半,医院紧急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题调度会,院长成延忠对救治工作进行全面、详尽的部署与安排,特别强调救治药物与防护物资的储备与保障工作和救治小组与患者的饮食营养与生活保障问题,确保病人与医护人员“双安全”“双稳定”!

1月26日,大年初二,小贾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经滨州市专家组讨论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从院长到同志,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到医务科、护理部、器械科、药剂科、总务科、保卫科、院办、文宣部乃至全院全员……一场没有预演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打响了!

邹平“八大金刚”和小贾的抗疫保卫战
邹平“八大金刚”和小贾的抗疫保卫战邹平“八大金刚”和小贾的抗疫保卫战
邹平“八大金刚”和小贾的抗疫保卫战

救治:过山车般的12天12夜

面对新冠病毒的诸多未知,谁的内心都有恐惧。

年三十这一晚,隔离病房与走廊里都特别安静,小贾与医护之间,医护与医护之间除了工作交流和病情交流,就只剩下因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导致的粗粗的喘气声。

在隔离区走廊值守的护士王丛丛参加工作已经11年了,值过无数个夜班,但这个夜班,却让她也从心里感到害怕,虽然她知道,陈主任和同事们都在外面,只要她呼叫,他们就会有人进来。但是,她也清晰地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疫情来得让整个社会都措手不及,防护用品正极度缺乏,医院领导和各个部门正在尽最大努力筹备物资,她不能因为害怕就无所顾忌,悄悄地在隔离区治疗室窗户的玻璃泥上,写下小小“加油”二个字,给自己打气。后来,彭护士长发现了这行字,就在后面跟着写上“坚持就是胜利”。随后几天,大家也看到了,就都用这种方式给自己,也给队员鼓劲打气。

小贾心里虽然有所准备,但进入隔离病房这个密闭的环境,真正成为病人的角色,他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没底:这个医院的医疗水平行不行?能不能给我耽误病?一个个问题冒出来。通过上网查,和同样隔离观察的姐姐沟通,他向陈强主任提出了转院的想法。

作为救治小组组长,陈强的内心也是忐忑的。隔离病房改造匆忙,甚至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隔离病房:分区间没有自动门,防护物资比较紧缺,怎么保护自己、保护小组每一个人的安全?病房内没有监控设备,病人万一情绪失控怎么办?上级部门的诊疗方案对小贾会不会有效?如果方案里的药医院没有,用什么代替?小贾对医院的治疗不信任,想转院怎么办?一个个问题接二连三冒出来。

怎么办?尽力办!能多少办多少!能办到哪就办到哪!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陈强让自己从繁复的问题中跳出来,把问题和护士长、和团队一一捋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商讨解决办法;想出的办法可行,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分工落实。

没有监控?就用最笨的办法,保证24小时寸步不离在病房门口守着患者,虽然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但这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不讲条件;防控物资紧张?增加每班在隔离区的时间以减少物资损耗;小贾的情绪怎么掌握?除了查房、治疗护理、送饭时的沟通交流、打气鼓劲,8名医护人员人人加上了小贾的微信,确保24小时有人和小贾互动,只要他有任何需要和想法,第一时间有反应,让他不觉得孤独,让他觉得时时都有人在他身旁;诊疗方案没把握?不管多晚,看书、上网查、和省市专家组互动,随时汇报,随时会诊;小贾对治疗不相信?陈强把医院的人员配备、给他用上紧缺药物、其他医院和全国医院救治情况、和专家会诊截图对话,慢慢和小贾说清楚,直到小贾相信,再也没有比在这里更安全……

办法总比困难多,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陈强的心慢慢静下来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病情的分析研究和团队的业务培训与学习上。

护士长彭美丽是整个隔离区的大管家,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陈主任在诊疗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彭美丽把团队的吃喝用度,各项管理几乎都揽了过来,用她的话说:一项新工作,就面临着新制度、新流程、新模式的制定与落实,更何况要面对随时被感染的精神压力和长时间穿防护服、在密闭空间工作对队员情绪影响的调整,还有吃喝冷热这些保证队员和患者饮食营养与身体健康的问题……七头八绪,用她的话说:“头三天,几乎就没睡着过,直到三天后,一切工作都理顺了,小贾的情绪也稳定下来,加上过了三天,家里两岁的女儿也有点适应妈妈不在家抱着她睡觉的现实,不再每晚哭了,才感觉到吃到嘴里的饭菜是什么滋味。”

刚入院三四天内,小贾每天晚上一出现发烧,他内心就紧张,医护人员也紧张,但都通过各种方式安慰他,甚至给他上起了“医学专业课”:发热是机体免疫细胞对抗病毒的表现,是正常身体反应。用小贾的话说:“这些安慰总是来得及时、频繁且鼓舞人心”。

虽然是这么安慰小贾,但这三四天,救治小组却是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不但准备好了呼吸机,还反复演练万一抢救时,大家的分工、站位、配合;抢救药品的规格、剂量、用法背的滚瓜烂熟,为最坏的情况做了最充足的准备。

功夫不负有心人,守得云开见日月。

邹平“八大金刚”和小贾的抗疫保卫战

1月30日,正月初六,小贾入院第六天,早上七点的体温正常!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征得小贾同意后,反复测量了好几次,确定是正常!而且这一天体温都正常!这晚,小贾激动得几乎无法入睡。彭美拿出护士长的严厉,对小贾说:“专家要求一定要保证休息,才能增强抵抗力,再不好好睡觉,就没收手机!”小贾这才乖乖放下手机,侧身睡去。

接下来的第七天、第八天,小贾的体温都在正常范围内,大家的脸上终于见到了笑容,隔离病房终于有了笑声!护士们每晚都想方设法“哄”着小贾不要过于兴奋,保证休息。用彭美丽的话说:“我们真的像照顾一个大宝宝一样,每时每刻想的都是小贾。”

1月31日,大年初七,按原计划,是陈强所带领的第一小组换班的日子。此时,小贾病情情绪稳定,体温已经正常两天。换班,新的治疗团队进驻,会不会对小贾的治疗与情绪产生影响?这一点萦绕在了领导小组组长、院长成延忠的脑海中,考虑再三,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让第一救治小组不换班,直到小贾出院,要避免哪怕一点点影响诊疗的因素。

这一决定传达到陈强时,陈强也打了一个愣。但转念一想,领导的决定确实有道理:邹平第一例确诊患者救治成功的快与慢,对患者本人、对整个邹平疫情防控的士气导向都会有很大影响。而且作为党员,作为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必须有这种觉悟,必须有这种担当。

当把医院决定和这项决定的意义和全体队员说明的时候,整整有十几分钟,大家都是安静的,没人说话。确实,这有些意外。他们8个人中,除了两个年轻护士,其他人都有三岁二岁的孩子,李恒的二宝刚刚满月。不想回家看看家人孩子,是假的。

但也就仅仅十几分钟,所有人都抬起了头,甚至有的人眼里还含着泪。对着陈主任,他们说:“听医院的,听陈主任的,小贾一定会很快出院的!我们和小贾一起‘出院’!”

第二天早上,给小贾抽血的彭美丽告诉他,陈主任带领团队不换班了,要一直待到他出院时,早知道团队换班的小贾长吁了一口气,才告诉她:自己其实很担心新团队进来,在治疗上会不会有偏差,沟通上会不会有障碍。这下子更有信心能早点治愈出院了,并对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接下来的第9天,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第11天,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同样阴性;医院领导小组上报专家组,专家组确认,明天出院。

于是,12天12夜坚守相守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出院:所有的苦累都值得

2月5日上午9点,经专家组确认,完全符合临床出院标准的小贾要出院回家了。

陈强、彭美丽和救治小组团队的其他6名同志,手捧一束鲜红的康乃馨在患者通道出口等着他,向他表示祝贺,和他一起合影留念,一直把他送到医院专门为他准备的车上,挥手告别。

小贾说,感谢医院和医护人员对他的专业救治和周到的关心照顾,让他能够这么快就战胜疾病,康复出院。也告诉广大病友和群众,疫情不可怕,可防可控,只要大家相信政府,相信医院,相信医生,做好隔离,及时就医,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战役。

而对这8名同志来说,看到院领导向他们祝贺,向他们挥手,他们的脸上有成功后的喜悦,更有经历后的感慨。

他们说,在小贾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的那一刻,在小贾康复出院的这一刻,所有的苦与累,所有的惊与怕,都值了!

想想8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朝夕相处、相亲相敬相爱、亲如兄弟姐妹的12个日日夜夜,想想共同面对困难一起扛、面对辛苦苦中作乐的每个细节,想想丛丛为团队起的“八大金刚”的名字,想想“八大金刚”拆也拆不散、化也化不开的战斗友谊,想想因为疫情和小贾能够相识、相信、相久的友谊……所有的苦与累,所有的惊与怕,都值了!

故事似乎是结束了,其实,小贾和“八大金刚”的故事还在继续……

邹平与武汉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