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离开后,为什么反而有更多的人才投奔曹操了?该怎么理解呢?

骑蜗牛走高速


兴平元年由于边让对曹操大不敬,讥讽嘲笑曹操。建安中有人又告发边让,曹操一气之下借此机会杀了边让。这一举动让兖州的士人大为震恐,边让的好朋友,时为东郡守备的陈宫首先看不下去了,趁着曹操出征陶谦之际,背叛了曹操,加入了张邈、吕布的阵营,并且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让曹操差点死在乱军之中。

按理来说,陈宫的出走,天下士人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但是从记载上来看,这件事之后似乎对曹操的纳才进程没有什么影响,这是耐人寻味的。下面我们就简单的聊一聊这其中的原因。

边让自作孽不可活

边让这个人恃才傲慢,非常瞧不起曹操,还对曹操出言不逊,据说是对曹操的家世轻蔑。如果说他的才华大到可以掩盖傲慢的缺点还是可以让人理解的,但是他的能力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出众,按照孔融所言那就是边让并没有经天纬地的、安邦定国的大才能,他的才能只是比一般人好一些。他的才能主要体现在文学上,而在务实上没有多大的建树。志大才疏,恃才傲慢,而且还是

《边让别传》曰:让才辩俊逸,孔融荐让於武帝曰:"边让为九州之被则不足,为单衣襜褕则有馀。

《抱朴子·外篇·清鉴》曰:孔融边让文学邈俗,而并不达治务,所在败绩

因犯事被别人告发,作为掌权者是可忍,熟不可忍!曹操杀他还是有充分理由的。真正的士人是为国家大事、黎民百姓的生活问题出谋划策的,这种揪着家族身世指指点点的行为实在不应该是那个时期士人干的事。

陈宫离开的方式不对

陈宫的离开是他自己吓唬自己的结果,他怀疑曹操因边让的事连累自己。如果说离开曹操回家乡则已,这样大家会认为他有节气,曹操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他叛主,不但叛主而且还怂恿他人攻打主公,这样的做法就会让其他士人有别的想法,怀疑陈宫的离开目的不纯,掩盖了曹操杀士人的不良影响。所以对曹操后来的招人负面影响也不大。

曹操身边有个“张良”——荀彧

初平二年,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加入了曹操的势力,荀彧的加入不单单是他一个人的加入,

他先后推荐了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的高级人才,而这些人才中也有不少人又向曹操举荐了大批优秀士人。由于荀彧所推荐这些人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陈宫叛逃之后,这也一定程度解释了为何陈宫离开后投靠曹操的士人个增多了。

程昱是兖州士人的定心丸

程昱本身就是兖州东郡东阿人,和边让同出一个州,又与陈宫同是东郡人。初平三年就加入了曹操团队。陈宫叛主反攻时正是他和荀彧守住了曹操的大后方 ,为曹操回防赢得了宝贵时间。

《三国志 程昱传》: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因为此功被曹操任命为东平相,程昱的所作所为以及所受到的奖励都被兖州士人看着眼里,让天下人知道了曹操并没有因为边让、陈宫等人的行为而影响对兖州士人的看法,进而增加了士人对曹操的信任感,这样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后来人加入到了曹操的阵营。

结语

由于边让、陈宫等人的行为也存在过错,不太容易获得其他士人的同情,这对曹操爱才、惜才的形象影响不大。加上荀彧、程昱等人的推荐与以身示范,让天下士人对曹操“明主”的形象又有了信心。再者随着曹操势力的不断扩大,士人们本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原则,一般会趋向于强大的一方,所以陈宫离开后,便有了更多的人才投奔曹操的情况。


哔哔巫


据史料记载,陈宫是最早追随曹操的谋臣之一,陈宫本是东郡东武阳人,公元191年,曹操因在东郡平寇有功而授封东郡太守,曹操上任后便征辟了当地名士陈宫为幕僚,当时二人之间的关系十分要好,后来曹操能顺利入主兖州,其首功之人便是陈宫,故曹操一直视陈宫为心腹。然而这样一个曹操的心腹之人却在曹操入主兖州仅一年后便背叛曹操而去,那么陈宫为何要背叛曹操呢 ?我们先弄清楚这个问题,再来谈该如何理解:“陈宫离开曹操后,为何仍有许多人才投奔曹操。”

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

行“背主”之事历来为世人所不耻,若主上非昏庸无能之人,则行背叛之事者多为奸佞小人。当然这也不是绝对,像陈宫与曹操便是一对特例。曹操并非昏聩之主,而历史上的陈宫是个怎样的人呢?

“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典略》

史载陈宫为人正直,刚烈,他的朋友多为当时天下的名士,可见陈宫也绝非奸佞宵小之辈。自古明主难求,陈宫既遇明主又为何叛之呢?对于此事,小说演义中杜撰了一个故事向我们说明了这其中的缘故:演义中写到曹操曾与陈宫结伴逃亡,途中曹操偶遇好友吕伯奢,时吕伯奢好心收留曹操,然曹操却因疑心吕伯奢图谋不轨而将其一家杀害,尽管后来曹操知晓是误杀了好友吕伯奢一家后,但却没有丝毫悔意,而是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彻底让陈宫心寒,自此陈宫与曹操断交。这个故事将曹操的狠毒与自私暴露了出来,而这正是陈宫要离开曹操的原因,这个故事虽说是虚构的,但其背后道出陈宫背离曹操的原因却与真实的历史非常相似。

公元194年,曹操领军东征陶谦,留守在兖州的陈宫与张邈一同引吕布入主兖州,公然反叛曹操。陈宫为何这么做呢?源于曹操先前做下的两件错事——“屠城”和“杀士”。

公元193年,曹操因其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谦手下所杀,故大举兴兵讨伐陶谦。《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本来为报私仇而大举兴兵便是不义之举,且曹操在东征徐州期间为泄私愤又大肆屠戮徐州百姓,则更是行不仁之事。故当时兖州民众对曹操行如此不仁不义之事后多有非议,其中一些兖州当地的名士则更为突出,而当曹操面对这些负面议论时又是如何处理的呢?那便是暴力镇压,据史料记载,当时曹操杀了不少兖州当地的名士,其中便有与孔融齐名的名士边让。“屠城”、“杀士”,这两件事做下来是彻底让陈宫心寒了,一来曹操行如此不得人心之举,二来陈宫自己的不少朋友也被杀,故陈宫萌生了反叛之心。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有人说陈宫如此正直之人都弃曹操而去了,为何后来还是有很多人才投奔曹操呢?个人认为是曹操改变了。有道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从哪里看出曹操改了呢?

其一:善待陈宫家人。在我们看来,陈宫背叛曹操情有可原,但当时对于曹操而言自然是恨透了陈宫,曹操视陈宫为知己,陈宫却趁他出征把他的基业拱手送人,这事得让曹操多寒心啊。然数年之后曹操击败吕布,生擒陈宫时却早已释然了当年陈宫的背叛,时曹操有意劝降陈宫,当然最后陈宫只求一死,但陈宫死后,其家族后人却是曹操一直在照料。这一举动体现了曹操的大度和宽仁。


其二:不再屠戮无辜。曹操征战一生,除昔日征徐州有记载屠戮无辜,造成“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这种惨烈景象,之后的战事则不见有如此记载。可见曹操对当年滥杀无辜,而招致民怨以致丢失兖州是有充分认识的。

曹操本来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有识人之明,当然人无完人,难免会有错,然曹操知错能改,自然能吸引四方有才之人来投,从而成就一番霸业。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陈宫捉放曹到离开曹操是这样写的。曹操自行刺董卓失败后,便只身逃出洛阳,行至中牟县时,被守关将士擒获,押去给县令陈宫发落,而陈宫素有大志,对当前的朝廷之堕落也是痛心疾首,奸臣当权,祸国殃民,而陈宫也是十分佩服曹操刺董之忠义,于是陈宫私下放了曹操,并弃了官位,随曹操一同去了。

途中两人借宿曹操伯父吕伯奢家,而曹操生性多疑,竟将帮助自己的吕伯奢一家杀了,并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陈宫从这件事情看出曹操天性凉薄,便弃曹操而去了。


陈宫是有大才的,唐代杰出的纵横家赵蕤对于吕布大败于曹操曾这样评价过:“当是时,虽诸葛之智、陈宫之谋、吕布之勇、关张之功,无所用矣。”由此可见陈宫是有韬略的,那这么一个有大抱负的人为何要弃曹操而去?

在我看来没有太多原因,因为陈宫知道并且参与了曹操因多疑而杀了吕伯奢,陈宫是不屑与这样的曹操为伍的,特别是在曹操说出自己的那番人生教条后,陈宫更是不耻与曹操为伍。

那又为何在陈宫走后,反而有更多的人才投奔曹操?

在我看来有三点原因:

  1. 这些人不知道曹操与陈宫有这么一段往事;
  2. 当时的陈宫最多也只做过一方县令,并不为世人所知,且陈宫并不能影响到曹操与天下群雄;
  3. 前来投奔曹操的多是同宗同族或者相熟之人。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各路人马投奔曹操一事是这样写的:

一日,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操皆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

其中,夏侯惇与夏侯渊是曹操族弟,曹仁与曹洪二人也是曹操堂弟。而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在陈宫走后,还有如此多人才投奔曹操的原因了。

但这只是曹操的初步势力,至于后面人才来投只是势力大了以后,谋士慕名而来了,也有门下谋士相互举荐的结果。比如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就曾为曹操举荐过很多谋士,其中有名的有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人。

因为势力的强大而引人才来投,而投靠过来的人才推荐更多的人才。正是靠着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使前来投奔曹操的人才越来越多。

结束语

陈宫虽有大才,但陈宫的离去并不会影响到曹操什么,在当时世人的眼中,曹操是敢于刺杀董卓的英雄。而且身处乱世,群雄并起,心中有抱负之人总会去寻一处安身之地,而越来越强大曹操势力就是其中之一。


無古無今


我是阿岱,我来回答。

陈宫离开后,有更多的人才去投奔曹操,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来看看陈宫背叛曹操的历史背景。

曹操东征陶谦,所作所为非常残忍暴虐,史书记载:所过多所残戮。他不仅杀了和孔融齐名的名士边让,还动辄屠城,杀孽甚重。

这就激起了中原士族和百姓的愤怒与反抗。

张邈、陈宫两人俱都是士族领袖,更有着良好德行操守和底线,他们对曹操的行为是憎恶不满的。虽然两人都很受重用,但还是产生了背叛曹操,奉迎吕布的念头和计划。

在他们的影响和操纵下,整个曹操势力所属地盘除了鄄城、范、东阿三县被荀彧、夏侯惇成功坚守,其他全部响应反叛,奉迎吕布为主。

这次反叛使曹操险死还生,差点失去了争霸天下的能力。算是曹操创业初期,遭遇过的最大危机了!

在演义当中,陈宫则是因为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暴露出的不仁和残忍才离开的。究根结底,离开曹操的诱因其实和史实是相同的。

这次事件发生之后,曹操费了很大的气力重新稳定了对兖州的统治,并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为,做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在此后的南征北战中再未犯过此类错误。

在后来的时间里,更多的人才不断投入曹操势力,原因主要有几项:

1、曹操出身贵族。这在讲究门第出身的当时是很大的一个优势。

2、曹操采取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他代表了汉朝政府,具备法理上的正统合法性。

3、曹操求贤若渴,他的求贤令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让许多寒门人才得以施展抱负。

4、随着势力的发展天下局势越发明朗,强者恒强,而曹操就是其中最有望统一天下的强者,得人追随,本是常理。

综合来看,曹操知错能改、出身豪门、占据大义名分、重视人才、实力强大,自然会有更多人才前来投靠了!





阿岱


陈宫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后来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时,陈宫看到的是曹操凶狠忘恩负义的一面。说白了就是曹操人品不好,特别是曹操说的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话时。使陈宫更加看透曹操凶残性暴没有人性的品质和人格。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司徒王允和晓骑校尉曹操等几个忠于汉室的大臣商量怎么铲除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的董卓时,曹操说:*听说司徒大人有七宝刀一口,不知愿意借给我,我利用董卓对我的信任,我找机会刺杀他*。司徒王允大喜,马上就大摆宴席款待曹操,几个人开怀畅饮到深夜。

第二天,曹操到丞相府拜见董卓,董卓问:*今日孟德怎么来得这么晚*?曹操说:*我的马年龄太大了,走路脚力不行*,董卓对吕布说:*我从西凉带来几匹宝马,你去选一匹给孟德*,吕布就出去选马去了。董卓非常的肥胖不能久做,就把脸向墙躺在床上了。曹操一看机会来了,就把宝刀抽了出来。董卓从墙上的境子里看到了这一切,就急忙的坐了起来,对曹操说:*孟德要干什么*?这时吕布牵着马也来到了阁楼门外。曹操马上就跪下用双手把宝刀举过头顶,说:*我有一口宝刀,献给恩相*,董卓接过一看,宝刀一尺多长,七宝嵌饰,刀刃锋利。果然是口难得的宝刀,就顺手递给了吕布。曹操领着曹操走出阁楼来看马,曹操心里忐忑不安的围着马转了一圈,然后对董卓说:*恩相,我能否试着骑一会儿*?董卓没有反应过来就说:*你骑吧,遛一遛*。曹操飞身上马,是一溜烟的跑了。这时吕布对董卓说:*我刚才看曹操持刀时,他的姿势好像有行刺的嫌疑*?这时董卓才反应过来,马上说:*全城辑拿曹操。*于是京城里都张贴辑拿曹操的画像。

曹操骑快马跑出京城后,往谯州方向跑,路过中牟县时,被官兵们抓起来。后来,中牟县的县令陈宫在审问曹操的过程中,知道曹操是个除暴安良的英雄,就私自把他给放了还和曹操一起逃跑了。

两个人跑了三天,跑到一个满山都是树木叫成皋的地方。这时天已经黑了,曹操领着陈宫来投奔他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的家里,吕伯奢说你们休息一会,我去买点酒菜。两个人休息了一会,这时曹操听到了磨刀声。曹操现在是草木皆兵,他怀疑吕伯奢去报告官府去了,于是就把吕伯奢的儿子和家人都给杀了。等曹操和陈宫来到热气腾腾的厨房时,看到地下躺着一头被捆绑起来的大肥猪时,才知道误杀了。两个人,匆匆忙忙的跑了出来,半路上遇到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是一不做二不休,一剑也把吕伯奢给砍死了。

陈宫指着曹操说:*刚才是误会,怎么知道事情的真相时,还是把恩人给杀了*?曹操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陈宫愣了半天,气的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天刚亮陈宫就不辞而别。

二,曹操在逃跑的路上遇到了他的近亲夏侯惇,夏侯惇率领两千的人马。后来,曹仁、曹洪各带领一千多人的兵马来投奔他们的哥哥曹操而来,于是曹操打着诛杀贼臣董卓,兴复汉室的大旗,他的军队是逐步的扩大。

后来,曹操率大军攻打徐州,扬言:*抓住陶谦,给他的家人们报仇*。陶谦吓得派人请陈宫帮忙,陈宫于是找到曹操,说:*陶谦并是杀害你父亲和家人的凶手*,不应该枉杀无辜的徐州人。曹操没有给陈宫的面子,陈宫和吕布联合起来,偷袭了曹操的后方兖州。使吕布和曹操在濮阳地区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大战。最后,吕布占领了徐州。

三,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徐州。吕布没有听从陈宫的计谋,使徐州各个城区陷落。最后曹操大军攻下邳城,吕布被几个叛乱的部下捆绑起来,先把他的方天画戟扔下城来,然后也把他押到曹营。陈宫和高顺也被曹操的大军活捉,吕布和高顺都被曹操给杀了,陈宫是就是不投降,只求一死。曹操是念旧情不想杀陈宫的,可是也没有办法,只得把他杀了。

曹操打败吕布后,来投奔他的文臣武将就更多了。因为曹操爱惜人才肯放下面子,更主要的是曹操打着兴复汉室的大旗,挟*天子以令诸侯*来号召天下的各路豪杰。曹操的大谋士荀彧就是看中曹操*匡扶汉室*而来投奔他的,后来曹操的势力大了,就自称*魏王*。荀彧就感觉被曹操欺骗了,自己看错了人,于是就自杀了,不再被曹操利用。


隐者康司马


为什么陈宫离开后,反而有更多的人才投奔曹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出身士族

曹操出身于宦官世家,父亲曹嵩曾官至太尉,历侍四帝,名望很高。曹操自己年轻时就机智过人,应变能力强,并且到处拜谒名流,桥玄就曾称赞曹操为乱世安国之人。

正是因为曹操的出身比较高贵,所以他所接触的圈子都是当时的读书人,像河北的袁绍也是他年轻时的好友。后来曹操立业后,凭借着出身和知名度,自然很多人才望风来投。

知人善任

大量人才投奔曹操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曹操能够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人才在他手下不仅得到了极高的礼遇,而且能够给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

官渡之战时,许攸来投,曹操高兴得连鞋子都顾不上穿,赤脚走出帐门去迎接他。而许攸献计,让曹操先攻乌巢,最终以少胜多,打赢了官渡之战。

曹操不仅对士族礼遇极高,对待下品寒门同样尊重。这在当时,无疑是给寒门一个出头的机会。所以吸引了大量人才投奔。

名正言顺

董卓造逆后,汉天子献帝蒙难,曹操迎接天子到许昌,自己名义就是奉天子之命讨伐贼寇。

古代兴兵都讲究名正言顺,出师无名的话首先在舆论上就站不住脚。曹操此举,不仅可以兴有名之兵,而且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汉朝的擎天保驾之臣)。

有此背景,以忠君爱国为宗旨的读书人自然会投靠曹操,因为投靠他就是投靠朝廷,报效祖国。

势力影响

曹操背后站着曹家与夏侯家两大家族的势力,开始立业时,实力就比较雄厚。而人才也是在一步步的征战中积累下来的。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人才投奔曹操也是因为看好他这支股。随着曹操实力的增强,地盘的扩大,很多人认为曹操有很大概率会一统天下,所以便尽早来投。以便在新国家建立后,按功受爵,光宗耀祖。他们的投奔实际上是因为曹操势力的原因,为的是自己的利益。



若木语

陈宫的离去只能说是和曹操“道不同不相为谋”,他看不惯的是曹操杀伐过于残忍,但这并不代表天下人才的都是这么想的。曹操确实有自己的能力和权谋,能够吸引和驾驭众多人才。



若木小记


曹操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家族力量曹氏曹仁曹洪,夏侯氏夏侯惇夏侯渊聚兵起家。曹操积极网络人才,求贤若渴。曹操除性格残忍狡诈以外,年青的曹操还是积极向上,有目的地努力奋进。在讨伐董卓时有勇有谋,声名在外。特别在迎接献帝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图取中原。天下有识之士,忠于大汉之臣,希望仰仗曹操之力,能为大汉效忠,都凝聚到曹操身边。只是后来时局变了,事情的本质变了,也没有人左右得了曹操。。。曹操行刺董卓乃英雄所为,出逃后在中牟县被衙役所俘,报县令陈宫得知,陈宫为人正直,足智多谋,深恨国贼董卓,愿为国出力,只是孤掌难鸣。今有热血青年,何不救他一起共事,陈宫挂印辞官,私放曹操,一起出逃。来到曹操父亲曹嵩好友吕伯奢庄上,吕老热情招待,还亲自出外沽酒,曹操听吕家人说要绑要杀,疑似害己,杀了吕氏一家,后发现厨房绑了一猪,误会。与陈宫离开,在路上遇到沽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老吕杀掉,免得走漏风声。。。多疑,残忍,连猪狗不如,陈宫在心里是这样对曹操说的,是我陈官看走了眼,陈宫借故其它事情与曹操分手,也不能明说,怕曹操加害,二人各奔东西,曹操直接回老家,以家族势力拉起人马。陈宫碾转投靠吕布,做了吕布的军师,得到了吕布的尊重。陈宫不耻曹操的为人,教吕布与曹操为敌,就是在下郅战败被擒,也誓死不降曹操。。。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只有陈宫见证,陈宫是正派之人,不揭他人之短,况且说来也无人相信。陈宫离开后,与曹操发展力量,凝聚人才是毫无关系,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在西,招纳人才在东,不能东拉西扯。曹操的凝聚人才和力量的发展,在于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手段。





刘坤忠120


因为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尤其是寒门中的人才。

东汉末期,各军阀相互争战,本质上是对人口与人才的争夺。

有人才有实力,比如袁术地盘不大,但是人口稠密,于是兵强马壮,悍然称帝。

有了人才便有了一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曹操深知人口与人才的重要性,积极招揽人才与流民。人才按其能力授官,流民则分给其土地与耕牛,让其耕种。

由于曹操的祖父是太监,因此深为士族所不耻,于是曹操主要招揽寒门人才。

由于寒门人才在东汉末年普遍不受重视,而曹操却视若珍宝,故寒门人才多投曹操门下,使得曹操手下人才济济。

区区一个陈宫走了,还有千万名人才赶来投奔。



当代曹植


这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当时,陈宫是东牟县的县令。一天,他的手下衙役抓来一个人。这人中等个子,胡须浓黑,很魁梧,穿一身普通衣裳,自称是商人,姓皇甫。陈宫认得此人,乃是朝中典军校尉曹操,本在丞相董卓手下当差。因为刺杀董卓未遂逃跑,,现正在全国通缉。心生疑感,教人下先押下去,至夜里,令亲随带曹操来,问:"我听说丞相待你不薄,为什么自取其祸?”曹操说:"燕雀怎知鸿鹄之志?你抓到我,去领赏便了,何必多问。"陈宫叫旁边人退下,向曹操表明同情之意。曹操于是说:"我祖宗世世食汉禄,怎能与董卓同流合污。我所做为是要为国除害。”陈宫问曹操有何打算。曹操说要回乡去招兵买马,号召诸侯共同讨伐董卓。陈宫表示願弃官随曹操同去。曹操大喜,于是二人带剑乘马奔曹操故乡而来。

三日后,到成皋地方,天色见晚,曹操引陈宫到他父亲的一个结义兄弟名叫吕伯奢家投宿。吕伯奢热情接待,将曹操二人安排坐下歇息,自己骑毛驴去邻村买好酒。过了一段时间,听见后院有“霍霍”的磨刀声,曹操产生疑心,与陈宫二人出外偷看,听见那边有人说:"捆好了再杀。”曹操以为是要杀自己,便与陈宫将家中八口人全部杀死。杀完,才见厨下缚着一头肥猪。二人情知杀错,匆忙逃走,途中恰遇吕伯奢风尘仆仆地买酒回来。曹操挥剑,又将其杀死。陈宫不解,问:"已知杀错了人,为何又再杀吕老伯?”曹操说:"不杀他,他回头叫人来追我们,就走不脱了。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陈宫以为曹操是个狠心之人,夜里住店趁曹操熟睡时,悄悄离开曹操独自走了。从此二人分道扬镳,至死没有再合作。

曹操回乡后,果然卖掉家产,招兵买马,号召诸侯,树起了讨伐董卓的大旗。许多人才纷纷来投奔曹操,他的势力越来越大。

为什么陈宫走后,很多人投奔曹操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曹操的思想行为符合了时代的发展方向,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代表了民众的意願。曹操有很多缺点错误,但他在本质上是积极进步的;他有过错杀人,但他扫平诸侯,统一北方,又给广大北方人民造了福。这是曹操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很多人才追随他的根本原因。

陈宫是个善良正直的人,但胸怀和见识比较有限。这是他捉放曹操又离开曹操的原因,也是他的最终成就不及曹操的原因。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答:杀了边让之后,让陈宫、张邈看到了曹操残忍狡诈的一面!

对于陈宫背叛曹操的动机,据史学家考证的可能性是,曹操曾经下令处死兖州数名名士,缘由是因为那些名士批议曹操本身宦官亲缘出身背景,而陈宫素来与兖州名士们有友好往来的情谊,被曹操下令处死的名士中可能有几位是陈宫的朋友。

(边让)

史学家考证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就是这个原因。

东汉末年,代表中央政权的曹操有不少压制豪族名门浮华风气的举动。曹操并非名门,其祖父是与名士对立的宦官集团中的一员。不少名士很瞧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因此曹操必须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如:破坏朋党交游便是其一举措。

(崔琰)

但在战乱时期,曹氏政权还须依靠地方名士,因为他们在乡里有较高的声望,完全废除乡里评议是不可能的。曹氏政权所能做到的,只是把清议纳入政权轨道,使名士与政权合作。

这样以设立中正官专门执掌品第人物以备仕进参考的方式,代表“国家利益”的政权便对地方名士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地方名士的清议也便合法化,从而为其发展势力创造了条件。

(孔融)

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才有了陈宫背叛曹操,而曹操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手段,使得大量的地方名士都可以接受,于是他们开始纷纷向曹操抛出了橄榄枝!这其中就有司马懿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