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馬未都撿漏的賣家,現在聽他講述是什麼感覺?

江南小草2018


撿漏只撿皇家版的材質漏,大師版本的我一般不撿。沉香與紫檀789(紫檀)











TY笑犇


我做了十年文玩老蜜蠟!我來說說這個情況,我見到的太多了!這個沒有什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術業有專攻!有些東西在你手裡不值錢,在我手裡,我就可以賣到高價!這個叫本事!我講個真實的故事,以前有個不錯的朋友,跟風,找到我買老蜜蠟!我就說,你想好,這個東西不當吃,不當喝,就是把玩的玩意,他說要買!那時候蜜蠟進價四百多!零售700多!朋友找我拿了一塊!我也沒掙錢!本錢給的!30多克!一萬多塊錢!還是個很不錯的,我想自己朋友!無所謂!第二天,和他媳婦就來找我,說他和他媳婦吵架了,他媳婦說花一萬多買的什麼東西!然後很不好意思的說不想要了,能不能退!我當時就很生氣!然後我也沒說什麼,直接發了朋友圈,在他買的價格基礎上加了4000元!不到三分鐘,直接有客戶秒了,我直接給他和他老婆看打款,直接打臉,他老婆說,我們在買塊吧,我直接說,給再多錢,不賣,只是想說,在你手裡的東西不值錢,但是我有我的圈子,我的圈子加我的名氣,就價值這個錢,同樣一樣東西,你在地攤買,和在馬未都手裡買,什麼感覺,什麼真實度,什麼可信度,



小辮子哥哥


謝謝悟空問答。這個問題好有趣,看到題目想起了自己撿漏的有趣經歷,幾乎忍俊不住。


我估計老馬是從撿漏開始就樂到了現在,他是撿漏常樂,那被撿漏的人們現在有何感受呢?我就拿自己遇到的事情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收藏第一批古幣,是1980年委託嫂子在老家跟老人們討要蚊帳掛鉤,掛鉤繩子上編串著銅錢,好幾個朝代的,還有日本古代的。當時把自己攢的零花錢給嫂子,讓嫂子買幾個蘋果罐頭去換,嫂子不收錢,也捨不得罐頭,自己拿七八個雞蛋給我換了幾十枚。

再說奇石。我先後從一個玩石七八年左右的老哥手中收了不少石頭,這個老哥在三個市場先後開過五個石館,是先後不是同時,因為他總是開不下去,總是很隨便收購石頭,然後好石差石混放一起,不區分也不整理,更不要說研究了。我多次給他提建議,甚至動手給他分類,根本不聽。他有退休工資,不靠石頭生存,從來也不把他的藏品當寶,根本無所謂的態度。

所以,被老馬撿漏的人,一般有三種人。有的不知道自己的東西是寶;有的知道自己的東西可能會值錢,但當時很無奈,遇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情況;有的則根本無所謂。現在知道情況的話,有的可能會後悔莫及、捶胸頓足甚至呼天喚地;有的開始追隨老馬搞收藏找寶了,但最終可能一無所獲;但更多的人很淡然,無所謂。

老馬撿漏,靠的是知識與見識;被老馬撿漏,一般是因為缺乏知識與見識。知識、見識就是財富,這個話一點也沒錯。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刪除。


青海老李賞石


馬未都是玩出了令人羨慕的人生,馬未都曾經遇見過一次撿漏,店家還以為馬未都是個傻子,然而最終卻因為收穫滿滿。他來到北京的一個古玩店鋪隨便逛逛,發現了角落裡一個不起眼的瓷瓶。這是一個青花梅瓶,馬未都看它質地非常特別,拿過來一看,突然發現這是康熙年的真品梅瓶。,他假裝很淡定的詢問店家價格,店家看著馬未都有點不識貨的樣子,給了個高價,馬未都隨便還了一下價格,將這個瓷瓶買下來了。

​其實,類似於這種瓷瓶,在故宮博物館也有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但是,故宮博物館的那個是雍正年的,而且容量比馬未都這個還要小,因為這樣撿漏的寶貝,真的是難得啊。

估計店家以後知道這件事後,後悔的腸子都悔青。




蘭茶香水


馬未都是一個名人,1955年出生在北京。早年曾經下過鄉,後來回城之後當了幾年的機床工,直到1980年,25歲的馬未都開始創作文學,一年之後《今夜月兒圓》成功發表。在小說發表之後,馬未都又將自己的興趣愛好放在了收藏古董上面,1996年馬未都創辦了我們國家第一傢俬立博物館,也就是觀復博物館。

而在一次偶然的訪談當中,馬未都就提起自己的最難忘的一次撿漏的故事,尤其是一件寶貝的價值,足以讓他驕傲一生,店家覺得自己賺了,他比店家還賺。

馬未都在一家古玩鋪裡就發現了一個很精美的瓷瓶,這是一個青花樣式的梅瓶,馬未都發現它時,它安安靜靜的躺在角落裡,上面沾染了不少灰塵,看起來老闆應該是覺得它並非好貨,不是很重視,馬未都像是一個閒散的閒人一樣拿起瓷瓶來淡淡的掃了幾眼。

作為一個業內的頂尖人士,他一眼就看出此瓶非凡品,而是康熙年間的真品。上面所畫的枯枝花鳥非常精美,當然這種精美是蘊藏在簡樸之中的,很多人看到這簡樸的繪畫風格,可能會將其當作民國時期的贗品。

馬未都拿著這隻梅瓶問店主價格,店主一看馬未都竟然看上這隻瓷瓶,直接以民國時期真品的價格給了馬未都,作為康熙年間的真品,與其真正的價值相比,店長給的價錢實在是不值一提,既然店長將自己當成這個行業的新人,那馬未都也很樂意去當一個演員,假意的和店長討價還價,表示自己很心疼錢,之後終於將梅瓶收入囊中。

回到家中的馬未都依然非常興奮,再次將梅瓶拿出來仔細鑑定一番,確定此瓶就是康熙時期的珍品,像此類梅瓶在故宮博物館裡還有另一隻,但是那一直是雍正年間的,比自己手中的這個梅瓶要小上不少,而且也沒有自己的這個梅瓶精美,這可把馬未都給樂壞了。

我覺得這撿漏也分2種,第一種是時間之漏,簡單來說就是以前不值錢,現在值錢了,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古董根本不值錢,扔大街上都不一定有人撿,還有一種就是知識之漏,這東西當時就值錢,本來值三萬的,你三千買回來,這就算是撿漏了,但這種撿漏是建立在你有一定知識基礎之上,人不能有貪念,你只有付出一定的勞動,才能獲得相應的價值,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想著不勞而獲的人。



王雙理


馬未都江湖人稱馬爺,是當下最為有名氣的收藏家,自然也是一個網紅,粉絲不計其數,馬爺知識淵博,為人謙和,仗義,愛交朋友,個人財富也是非常殷實,他的收藏看似非常隨性,其實是眼睛非常毒辣的表現,被馬爺撿了漏其實也沒什麼可遺憾的,為什麼這麼說是有原因的。

首先:收藏本身就是一種變相的賭博,文物本身沒有所謂的固定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市場行情的跌宕起伏,文物價值也是千變萬化,今年的乾隆年間瓷器,放到明年看是年限長了一年,但價值也不見得能貴多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就沒有所謂的撿漏一說,買賣自由,買定離手,勝負自負。


其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馬爺撿漏了你,別人不一定不會撿漏他,你也不會不能撿漏別人,同為文物收藏愛好者,在這方面應該最有心得,馬爺雖說強大的不行,但也未必沒有比他更厲害的人,文物的價值其實是一種文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自然也有不同的觀點和心裡價位,,文玩沒有固定價格。

最後:馬爺是收藏界名家,也是文化大家,他收藏文物不為賺錢,很多的是為了文化傳承,如果被馬爺撿漏了,也算是給文物給了一個好的歸宿,以後想想也是一種美談


凌煙客棧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梳理一下馬先生購買這些文物收藏品的背景。首先馬先生購買的收藏品時候都是很早期的事情啦!當年這些老物件大多沒被人重視,有很多當垃圾賣了或者隨便換點其他生活用品就行。70-80年代,收藏基本上沒幾個人涉足,70年代大家人們面臨最大問題是吃飯問題,80年代大家最關心是做生意開工廠,找工作等發財致富問題。在這些時期收藏嚴格意義上不屬於撿漏,這些東西在那個年代那些人眼中本來就值這個錢。我記得當年我爸好像用三個銀元換了一部單車,70年代單車就是相當現在的汽車一樣的存在。所以賣了也就賣了,沒有什麼不平衡的。

另外能在那個年代賣這些東西的寶主現在很多也不在了,有些也未必關注這些事情啦!就算關注,其實這些東西也是倒了很多手才到馬先生那裡。所以未必有什麼感受。至於在中間那些中間商,古玩界有的叫鏟地皮的那些人,有一大部分其實並不是很留意自己賣的什麼東西,在他們眼裡,就是一個商品,低買高賣。當然難免有極個別人,還記得當年賣給馬先生的東西現在值大錢啦!保不齊會跑到馬先生的觀復博物館去看看,是不是當年那件寶貝。如果是,我估計會指著那個藏品說,看看啊!這件東西老子當年淘來的,賣給馬先生啦。老子當年也是牛啊!

備註:圖一、清代紫砂壺;圖二、明清時期哥窯小獅子;圖三、陳家祠陳列石雕藏品;圖四、陳家祠山水微塑藏品;


A神筆A


那應該叫作賣漏了,如果進價低,賣的價格不高,心裡會很不平衡,十分懊惱的。不過也說明這位賣家感覺不錯,看東西比較有一眼因此得到馬先生的認可。前幾年有位年青人拿件粉彩人物小瓶讓我看,雖然有料款"乾隆年制",但也是民國前後的後仿。他可能將信將疑,後來託朋友問過馬先生,結果差不多的。




慎德堂主


漢子一一發現一一古玩界一一不論一一大名氣一一小名氣的一一人一一總一一把一一撿漏一一掛在一一嘴上一一炒在網上一一作為一一炫耀一一有一一眼力的一一一種一一噱頭……

漢子一一行走一一古玩行一一2O多年一一也一一常有一一撿漏的一一卑鄙行為一一久而久之一一需要一一在此一一為一一古玩行一一撿漏一一這個一一說法一一解釋解釋一一界定一一一下:

一,😂花相對小錢,從行家手裡;高人手裡;買出他沒看透不知道的東西,又後來賣出了天價,這叫撿漏。

二,😂在一個老鄉攤上或店裡,花幾百元或幾萬元以上錢,買下了他手裡一件元青花,;他買時就幾十元或幾百幾仟元;他賣至幾百幾仟大幾萬,就心滿意足了。他既便明白,手裡這叫東西就是元青花;他也知道這件東西的確切出處;也知道這件東西的價值遠遠不止這幾個錢兒。但,他沒能力將手裡這個東西賣出應有的天價,翻個本甚至翻幾十百倍,用來交地攤費、店房租金,能糊弄著養家餬口,也就心滿意足了。你從人家這種主兒手裡買這類東西,這不叫撿漏!這叫各得其所!!

所以,在古玩界,老不分青紅皂白;老吆喝著撿漏的人!就是阿Q式的跳樑小醜……😡😡😡











漢子詩人


一個字——暈!哈哈,被馬爺(馬未都先生江湖稱號)撿了漏,還在那講撿了漏,不暈麼?

暈有不同的含義,被馬爺撿漏的賣家,估計有兩種暈法:

一是知道馬爺撿了漏,感覺自己虧大發了,這是一種眩暈的感覺。可不是,那丟的是真金白銀呀,具體丟的是多少,咱不敢想象,因為咱是普通百姓,生活限制了俺的想象(就如年前同學聚會,同學說要在北京買一套房,伸出5個手指頭,我猜首付50萬,同學搖搖頭,我狠了狠心,說是500萬買下來,同學又搖了搖頭,他自己說是5000萬,俺說那得貸多少款,同學說不用貸款,哇,當時我是目瞪口呆)。一想起來,辛辛苦苦的經營,不如人家的一次撿漏,你說鬧不鬧心。放到誰身上也是,那不是割肉嗎?!

另一種暈法是特沒面子,面子在中國人眼裡可是地位高啊。孩子不如鄰居家的鬧心,房子不如別人的鬧心,車子不如別人的鬧心,這些都是愛面子鬧的。被人家撿了漏,在本行業還怎麼混?你說鬧心不鬧心,是不是有一種暈的感覺。馬未都馬爺還在公開場合講,這事鬧的,誰不感覺眩暈,這都是面子鬧的,丟人到家了。

馬未都先生的一檔節目我很喜歡,叫“嘟嘟”,大家沒事時可以看一看。每次桌子上都放著一個古董,節目最後會給觀眾介紹一下。我可不是給馬爺打廣告,看了真的漲知識。

被馬未都撿漏的賣家,現在聽他講述是什麼感覺?暈唄!親,您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