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怎麼看?

正覺810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出自道教的《太上感應篇》。

這開篇的兩句貫穿這個文章的中心思想。

講的是人的禍福沒有門路,完全由自己招來的。

所謂大道至簡,人生亦簡。

一.先來詳解“禍福無門”。

禍端不會無緣無故到來的。

有因必有果。

這原因,有善因,必有福果。

有貪念,有惡因,必有大禍。

不管還是善因惡因,只是早晚到來而已。

二.再來詳解“惟人自召”。

修身先修心,糾正別人的錯誤前,先來修正自己的德行。

能讓別人有空子鑽,一定是自己有了漏洞。

才有了渡人先渡己之說。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比如學業失利,先要考慮是自己不夠努力,及時止損的方法就是,另闢途徑,不努力,仍然會失利。

比如愛情失意,一定是兩個人不適合,或在一起的時間不對,及時止損的方法就是,不要憎恨,自己反省後再重新投入生活。

比如工作不順,一定是自己能力有限,方法不對,及時止損的方法就是,隨時充電,虛心請教。

比如夫妻不順,父母不睦,兒女不遂心,一定是自己忽略了什麼,及時止損的方法就是,耐心補救,愛心疏解。

這一切的因果都是自己,想要杜絕禍福無常,先要強大自己,端正自己的態度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後面還有兩句:“善惡之報,如影隨行。”

這四句湊到一起就完整了:沒有無緣無故的禍福,都是自己招惹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如影隨形,隨時隨地侯在那裡等著。

人們也常說,人生無常,也有一些外在原因引起的,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這句話來自一個故事:塞翁失馬。

講的是一個老人家裡無故跑來一匹馬,大家都來給他祝賀。

老人說,好事也未必是好事。

不久,老人的兒子騎馬摔斷了腿,鄰人都來安慰老人。

老人卻說,禍事也未必是禍事。

不久,皇帝徵兵,老人的兒子因為腿斷了,免除了兵役,保住了性命。

老人就說出了上面的那句話。

有時候,看著是壞事,也許會演變成好事。

所以,人不能在遇到糟糕的事情時,就一蹶不振,更不該,在成功的時候,得意忘形。

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很多變數。

而唯一能改變這一切的就是自己。


明媚13


“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所說的意思在自然界中、在人們的身邊,“禍”與“福”是與之相隨的,是左右著生活的一個見證。

這個“禍與福”有時是隱形的,要看一個人的見識與審勢去面對、去把持。例如開車子,一路順風到達,與家人團聚了,這就是幸福;若是商業運作,肯定拿到了報酬,這也是幸福。若車子在行駛途中出了故障,或出了事故,那就是“闖禍”了,所以有“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之說。

人生何不如此,這人生也猶如駕車,在未成年時是父母給你駕車,給你加油,給你充氣,你自己是在學技術,父母投入的越多,呵護的時間越長,你在這個階段所掌握的技術就越高,更代表著你後來在人生的征途上游刃有餘的空間更大。

禍與福在對每個人的人生相遇率是平等的,難怪《增廣賢文》裡有“天災橫禍人人有,誰家能掛免字牌”。意思是告誡世人:他人的不辛,別辛災樂禍,要伸手友愛,大家共同幸福。

在人生的前行路上,誰都想“趨古避兇”來寄託理想,由此就顯示出每個人的素養與品質。低品質的人唯利是圖,明知故犯,惹禍上身,禍及他人;高品質的人看淡名利,清心寡慾,化解怨仇,與人示好;這禍與福就在人的掌握之中了。


文都楊稼


人的心靈寂然平靜,是因為道理和慾望還沒有形成,自然無吉凶可言。到了想事作事的時候,善念和惡欲就會出現。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不會出現別的結果來。禍福降臨,是人自己召來的,本來就沒有什麼門路可求。古人白天再三自省,黑夜不忘慎思熟慮,警戒謹慎,害怕兇禍來臨,在清心寡慾之中,無非是思想著如何迎來福祥,避開兇禍。 



搞笑王三石


中國人都希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句話。但現實中也不盡然。因為,禍福一些不是因為人的努力能夠左右的,幾率使然。比如一些人突然遭到雷暴電擊等自然災害等,禍從天降。“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也許說明了一些問題。當然,不作不死,一些禍福也確實是自己招惹的。現實生活中要辯證看待這一問題。


金山玉月8668


原文,禍福無門,唯人所招。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意思是:災禍和幸福不是註定,是人造成的。

大白話意思是:古語有句話很對“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有的事源自於生活當中,就看你去如何對待生命中的每件事,是福是禍均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萬事皆有因果,沒有平白無故的愛沒有平白無故的恨,對於福禍也是如此,今天你的一切都是你昨天造成的,但昨天就是昨天,你為失去星星而哭泣時,你也快失去月亮了。

災禍和幸福都不是註定的,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

禍和福都不是人能求得的,只是人們自己做了相關福禍的事才會招來福禍的報應。


經商哲學88



王警濱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句話出自《太上感應篇》,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號稱第一善書。但我認為佛教最難破就是我執和法執。無數高僧可以無我但無法破法執。什麼叫福禍,善惡。是外在客觀和自己主觀認知共同作用的結果。既然沒有真正的概念。哪裡來的所有一切。所以對外界認知應該:《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對內認知應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是壞人





嚴富123


福禍不長眼,天下處處存。唯有人自省(醒)。才能少禍根!

不講太上不太上。單把此意釋出。人能自懂,即算懂道了。

人之禍福,皆為自造。好也是自造,呆也是自造。福在於修身,禍在於不儉點。禍福皆為人積作!

福是善化的體現。人要修德善身,立品行正。尊上愛下。孝老親民。勤字當頭,謙虛當心。吃苦在前,見利退後。忠君於事,聽上所言。行要主信,為要講義。以人度己別以己度人。修橋補路眼中活,敬畏自然順上心,吃虧不虧,正直做人。

禍者多為惡生。害人如害己。破天地之規,違民事之願,背國憲民法,壞惡之事盡藏於胸中,坑國害民者禍患多生。

在民間,奸詐惡行之人,不務正業之人,說三道四之人,口舌是非之人。見利忘義之人。昧心黑肝之人,無中生有,造謠侮陷之人等多會招禍上身。

出言無忌,行事任意,路不抬頭(如走路不看前後左右),諸事不慎。大意麻木。交友不真等都會招攬禍事上身的。一朝一夕福之有,一分一秒禍之臨!福禍皆在人之一念之別之中。

福禍不長眼,皆因人而為!


福自福地來wjf


因果報應,分毫不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