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怎么看?

正觉810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出自道教的《太上感应篇》。

这开篇的两句贯穿这个文章的中心思想。

讲的是人的祸福没有门路,完全由自己招来的。

所谓大道至简,人生亦简。

一.先来详解“祸福无门”。

祸端不会无缘无故到来的。

有因必有果。

这原因,有善因,必有福果。

有贪念,有恶因,必有大祸。

不管还是善因恶因,只是早晚到来而已。

二.再来详解“惟人自召”。

修身先修心,纠正别人的错误前,先来修正自己的德行。

能让别人有空子钻,一定是自己有了漏洞。

才有了渡人先渡己之说。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比如学业失利,先要考虑是自己不够努力,及时止损的方法就是,另辟途径,不努力,仍然会失利。

比如爱情失意,一定是两个人不适合,或在一起的时间不对,及时止损的方法就是,不要憎恨,自己反省后再重新投入生活。

比如工作不顺,一定是自己能力有限,方法不对,及时止损的方法就是,随时充电,虚心请教。

比如夫妻不顺,父母不睦,儿女不遂心,一定是自己忽略了什么,及时止损的方法就是,耐心补救,爱心疏解。

这一切的因果都是自己,想要杜绝祸福无常,先要强大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后面还有两句:“善恶之报,如影随行。”

这四句凑到一起就完整了:没有无缘无故的祸福,都是自己招惹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如影随形,随时随地侯在那里等着。

人们也常说,人生无常,也有一些外在原因引起的,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句话来自一个故事:塞翁失马。

讲的是一个老人家里无故跑来一匹马,大家都来给他祝贺。

老人说,好事也未必是好事。

不久,老人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邻人都来安慰老人。

老人却说,祸事也未必是祸事。

不久,皇帝征兵,老人的儿子因为腿断了,免除了兵役,保住了性命。

老人就说出了上面的那句话。

有时候,看着是坏事,也许会演变成好事。

所以,人不能在遇到糟糕的事情时,就一蹶不振,更不该,在成功的时候,得意忘形。

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很多变数。

而唯一能改变这一切的就是自己。


明媚13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所说的意思在自然界中、在人们的身边,“祸”与“福”是与之相随的,是左右着生活的一个见证。

这个“祸与福”有时是隐形的,要看一个人的见识与审势去面对、去把持。例如开车子,一路顺风到达,与家人团聚了,这就是幸福;若是商业运作,肯定拿到了报酬,这也是幸福。若车子在行驶途中出了故障,或出了事故,那就是“闯祸”了,所以有“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之说。

人生何不如此,这人生也犹如驾车,在未成年时是父母给你驾车,给你加油,给你充气,你自己是在学技术,父母投入的越多,呵护的时间越长,你在这个阶段所掌握的技术就越高,更代表着你后来在人生的征途上游刃有余的空间更大。

祸与福在对每个人的人生相遇率是平等的,难怪《增广贤文》里有“天灾横祸人人有,谁家能挂免字牌”。意思是告诫世人:他人的不辛,别辛灾乐祸,要伸手友爱,大家共同幸福。

在人生的前行路上,谁都想“趋古避凶”来寄托理想,由此就显示出每个人的素养与品质。低品质的人唯利是图,明知故犯,惹祸上身,祸及他人;高品质的人看淡名利,清心寡欲,化解怨仇,与人示好;这祸与福就在人的掌握之中了。


文都杨稼


人的心灵寂然平静,是因为道理和欲望还没有形成,自然无吉凶可言。到了想事作事的时候,善念和恶欲就会出现。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不会出现别的结果来。祸福降临,是人自己召来的,本来就没有什么门路可求。古人白天再三自省,黑夜不忘慎思熟虑,警戒谨慎,害怕凶祸来临,在清心寡欲之中,无非是思想着如何迎来福祥,避开凶祸。 



搞笑王三石


中国人都希望"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句话。但现实中也不尽然。因为,祸福一些不是因为人的努力能够左右的,几率使然。比如一些人突然遭到雷暴电击等自然灾害等,祸从天降。“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也许说明了一些问题。当然,不作不死,一些祸福也确实是自己招惹的。现实生活中要辩证看待这一问题。


金山玉月8668


原文,祸福无门,唯人所招。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意思是: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是人造成的。

大白话意思是:古语有句话很对“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有的事源自于生活当中,就看你去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每件事,是福是祸均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万事皆有因果,没有平白无故的爱没有平白无故的恨,对于福祸也是如此,今天你的一切都是你昨天造成的,但昨天就是昨天,你为失去星星而哭泣时,你也快失去月亮了。

灾祸和幸福都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祸和福都不是人能求得的,只是人们自己做了相关福祸的事才会招来福祸的报应。


经商哲学88



王警滨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出自《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号称第一善书。但我认为佛教最难破就是我执和法执。无数高僧可以无我但无法破法执。什么叫福祸,善恶。是外在客观和自己主观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既然没有真正的概念。哪里来的所有一切。所以对外界认知应该:《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对内认知应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是坏人





严富123


福祸不长眼,天下处处存。唯有人自省(醒)。才能少祸根!

不讲太上不太上。单把此意释出。人能自懂,即算懂道了。

人之祸福,皆为自造。好也是自造,呆也是自造。福在于修身,祸在于不俭点。祸福皆为人积作!

福是善化的体现。人要修德善身,立品行正。尊上爱下。孝老亲民。勤字当头,谦虚当心。吃苦在前,见利退后。忠君于事,听上所言。行要主信,为要讲义。以人度己别以己度人。修桥补路眼中活,敬畏自然顺上心,吃亏不亏,正直做人。

祸者多为恶生。害人如害己。破天地之规,违民事之愿,背国宪民法,坏恶之事尽藏于胸中,坑国害民者祸患多生。

在民间,奸诈恶行之人,不务正业之人,说三道四之人,口舌是非之人。见利忘义之人。昧心黑肝之人,无中生有,造谣侮陷之人等多会招祸上身。

出言无忌,行事任意,路不抬头(如走路不看前后左右),诸事不慎。大意麻木。交友不真等都会招揽祸事上身的。一朝一夕福之有,一分一秒祸之临!福祸皆在人之一念之别之中。

福祸不长眼,皆因人而为!


福自福地來wjf


因果报应,分毫不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