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盆景裡的土乾沒乾透?

用戶5324566974992


現在養盆景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會養,只是看著好看拿回來養著玩,最基本的澆水都掌握不好,導致整個植株葉片乾枯脫落。葉片出現脫落的情況,多數是由於澆水所造成的,我們怎麼去判斷盆景裡的土幹了沒幹,怎麼去給它澆水呢?

其實養花澆水是最關鍵的,也是最下功夫的,需要時間去琢磨出來的,很簡單的方法,您不知道,你就不會澆。我們知道盆景有高盆,有矮盆,有大盆,有小盆,根據盆的不同,大盆高盆用竹籤,矮盆小盆用牙籤去判斷,澆水絕對沒有問題,如果您是非常矮的盆兒,比較大,我們在盆裡邊多插幾根牙籤,但是牙籤不要插到盆的底部,不然您澆水以後水都順著牙籤底下的牙籤孔裡邊流出來了,整個盆土就會澆不透。如果大盆栽種的話,就插根竹籤,也是插到快要到底部的地方,不要直接插到底部,什麼時候想澆水不知道乾沒幹,拔出竹籤來看一下,底部沒有溼度了,就是澆透水就行了。

用這個方法是最好用的方法,也是最笨的辦法,絕對管用,掌握不好澆水,用這個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去合理的澆水,合理的判斷盆土的乾溼程度,比你去用什麼測量儀,測溼度的儀器要好用的多,盆裡多插幾根竹籤,別插到底部,直接插到一半以上,這樣就非常好用。

再一個方法,如果您是用陶土盆栽種的,我們澆透水以後它的盆外壁是能夠顯示出溼度來的,什麼時候想澆水了,我們把手放在上面沒有潮溼氣了,基本上盆土就乾透了,或者是端起盆來以後,澆上水很重,記住大體的重量,什麼時候想澆水搬幾盆來掂一下重量是否輕了很多,這就是乾透了。還有最後一個方法,我們可以把盆搬起來,土表幹了,摳下去也幹了,搬起盆來看一下底孔裡邊土壤是否還是溼的?或者是否還有溼度潮溼氣,沒有潮溼氣了,就證明徹底乾透了,我們就可以給它澆水了。

這幾種方法就是你養盆景,養其他的植物,判斷盆土是否乾透的最簡單的方法,給植物澆水,給盆景澆水,給花卉澆水,一定要記住,要麼不澆,澆則交透,切忌澆一半澆不透,根系是在整個盆土裡邊都有的,包括盆土上邊和盆土的底部都是有根系的,如果您只澆一點水,它上邊溼的,底下的土是乾的,一點溼氣都沒有,只會造成底下的根系受損,上邊的根系再好,底下的根系得不到養分,整個植株就會出毛病。養盆景必須要給它澆透水,要麼您不去澆水,看著乾透了,必須給它澆透。

再一個澆水要在通風好的時候去澆,養花配土一定要配置疏鬆透氣又有營養的土壤,儘可能不要用厚重的園土,厚重的園土養上一兩年的時間,盆土必然會板結,澆水澆不透,澆水溼度不能夠均勻的滲透到盆土裡邊去,造成部分根系受損缺水,根系受損就會導致我們養的植物養的盆景出現問題。這是養盆景所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這個最基本的竅門你掌握了,就能夠養好花,養好盆景。


養養養花花花


“養花澆水三年功”養花的澆水基本的方法觀察花土乾溼,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字面理解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就不好玩了。怎麼去判斷土壤乾溼呢?以下用中醫診病的方式“望,聞,切”來進行判斷。

  • “望”通過觀察盆土浮土的顏色變化,顏色變淺發白,則已經花土表面乾燥,在延長上一兩天不澆水,花土基本就乾透。

  • “聞”養花的土壤中,都會放入腐殖土,或者腐葉土,在花土還有微溼的時候,靠近花土聞一下,會有泥土的清新,夾雜腐殖土的酸腐味道,而完全乾透以後,則不會出現味道。

  • “切”用手輕彈花盆的盆壁,“清脆”聲音,證明花土乾燥,以花盆中的透氣性增強了,“聲音渾厚低沉”證明花土中還含有水分,沒有完全乾透。

而最方便快捷的判斷土壤乾溼的方法,在花土中埋上一段的腐爛木頭,顏色灰白的最好。然後通過觀察土壤以木頭連接的位置。木頭吸水有顏色變黑的水線,木頭髮灰無水線,則花土已經完全乾透。

總結:在養花過程中,先經過細心的觀察,實際的操作,掌握自己一套澆水方法,是養花的基本條件。

以上是澆水時,花土是否乾透的判斷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喜愛養護花卉的朋友。交流養花經驗請留言評論區,謝謝大家。


喧城靜屋園藝館


想要養活盆景,澆水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工作,澆好了活命問題不大,澆不好直接一命嗚呼。所以不管是盆景還是其他盆栽花卉,都要遵循“乾透澆透”的原則。怎樣知道盆景裡的土乾沒乾透?方法有很多種,說說我常用的兩種。

根據植物的狀態判斷盆土的乾溼

只要植物不是新栽種的,生長健康,它的生長狀態能直接反映出盆土的乾溼。盆土如果比較溼,葉子看上去就很精神,即便在光照強的時候葉子有點下垂,當光照減弱時,也會很快恢復正常,變得挺立。盆土如果比較幹,葉子看上去沒有精神,光照強時葉子萎蔫嚴重,甚至直接曬乾,光照減弱依舊無法恢復正常。所以在養護盆景的過程中,要多觀察葉子的變化。

注意點

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態判斷盆土的乾溼雖然很直觀,但乾溼的度要把握好,否則每次都在葉子萎蔫明顯時再澆水,就很容易導致下面的老葉子乾枯,同時會加速健壯葉子老化,不利於整株植物的生長。因為肉眼能看到葉子明顯缺水的時候,對葉子而言缺水程度就已經比較嚴重了,細胞會因為失水嚴重而受損,老葉子就會快速死亡,健壯的葉子就會快速老化。我的經驗是盆景植物的葉子光澤感變淡、光照強度減弱時依舊有輕微萎蔫症狀、恢復速度慢就澆水。也就是葉子一出現缺水症狀就及時澆,而不是過度乾旱細胞受損時再澆。

缺點

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態判斷盆土的乾溼需要一定的經驗,經驗不足判斷就不太準確。另外,如果植物生長不健康,或者栽種時間不久還沒有服盆,這個方法也不靠譜,容易澆錯水。尤其植物的根系出現問題時,不管盆土是乾的還是溼的,葉子都不精神,和缺水時很像,把握不好就容易澆多,增加根部負擔,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根據盆景的輕重判斷盆土的乾溼

不管植物是新栽種的還是栽種已經有段時間,都可以通過掂盆來判斷盆土的乾溼。當盆景比較輕的時候,說明乾的差不多了,需要澆水。當盆景比較重的時候,說明還是溼的,暫時不需要澆水。掂盆也適用於植物生長不健康的情況,所以我覺得掂盆是判斷盆土乾溼最靠譜的方法,任何時候任何植物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也都具有很好的參考性。

注意點

通過掂盆來判斷盆景土壤的乾溼度需要一定的手感,手感不強時,就容易掂不準。所以平時養護要多掂,多總結,找到需要澆水的那種感覺,以後是否需要澆水就都能輕而易舉的判斷出來。

缺點

掂盆判斷土壤的乾溼度只適合小型盆景,對中大型盆景來講就行不通,誰都沒有足夠大的臂力能把所有的盆景拎起來。使用比較重的容器栽種小型植物時,掂盆也容易判斷錯誤。因為容器過重,土壤和植物的重量佔比少,水分蒸發掉一部分整體的重量變化並不明顯,不一定就能掂出來。另外,掂盆存在一定的風險,總是拎來拎去,哪次疏忽大意就可能“雞飛蛋打”。

小結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不管是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態判斷盆土的乾溼,還是通過掂盆判斷盆土的乾溼,都有優點和缺點,判斷並不一定就完全準備。我常用的方法是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看到植物葉子有缺水症狀時,能掂盆就掂一下,發現盆變輕就確定是真的要澆水了。要是葉子有萎蔫症狀,但是盆沒有變輕,就需要其他因素導致的。也就是給判斷盆景盆土乾溼加了一道工序,使判斷結果更加準確。

其他判斷盆土乾溼的方法

1、看土壤的顏色。栽種植物的盆比較淺的時候,土壤表面顏色發白時,就可以認為是需要澆水了。但如果盆比較深,或者盆口比較小、土壤透水透氣性不好時,土壤表面顏色的變化並沒有參考價值。

2、敲擊盆壁。通過敲擊盆壁聽聲音來判斷盆景土壤是否乾透,對深盆比較有效,淺盆不好判斷。另外,這個方法需要一定的經驗,否則判斷不出來。

3、使用盆土溼度檢測器。市場上有專門監測盆土溼度的儀器出售,插入盆土中,就能輕鬆知道盆土的乾溼。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工具。有些花友用竹籤插入盆土中判斷乾溼,和使用上述儀器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是竹籤成本和準確率都比較低而已。

4、挖開盆土表面判斷。在不確定盆景土壤是否乾透時,挖開盆面的土壤,看三四寸的地方是乾的還是溼的,也是花友常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判斷也不一定準確,而且每次都要挖開有點麻煩。

問題總結

判斷盆景土壤是否乾透的方法有很多種,自己喜歡哪種就用哪種,但一定要鑽研透,否則判斷不準確對盆景植物的生長影響很大。我認為最好用的就是植物的生長狀態和盆的輕重結合進行的方法。

關於怎樣判斷盆景土壤是否乾透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覺得有用點個贊,關注我瞭解更多養花知識。(圖片來自網絡)


花草管家妖妖琳


想要了解盆景的土乾沒乾透,其實像我這種養花很多年的,只需要把盆景搬動一下,掂量一下重量就知道是否乾透了。



如果是那種特別特別大的盆景,也就是說搬也搬不動的,那就可以看土面上土粒的乾溼情況,如果看到土面上的圖已經發白了,那肯定是土壤幹很久了,也是需要只是澆透水一次了。



照顧盆景肯定是搭配了合適的土壤,如果是比較小的盆景,那土壤是乾的比較快的,基本上是每天交一次,當然這個也要看天氣的情況。

如果是陰雨天,那土壤乾的就比較慢,不能澆水太頻繁,可以每隔四五天澆透水一次。



如果是在天氣特別晴朗,每天有較多的光照,基本上每天都是要澆透水一次,最好是在早上10點之前給它澆水。

還有一種非常直接的情況,那就是看盆景,枝葉的生長狀況,如果枝葉明顯有發黃、蔫萎的情況,葉子稍微低垂,出現缺水的狀況,那就是土壤完全乾透了,是要及時給它澆透水一次。


養花交流


盆景裡的土是否乾透,可以通過以下幾種現象得知。

一、觀察一下盆景植株:盆土表層覆蓋的苔蘚乾燥枯萎,造型植株出現枯萎狀、葉片幹變得幹蔫、顏色變淺;

二、看一看盆土的表面:盆土顏色變淺、發白、盆土與盆之間出現明顯的間隙;

三、掂量一下盆景重量:雙手端起盆景,可以感覺到整個盆土的重量明顯變輕;

四、觀察一下底部漏水孔:把盆景側翻一下,看一下盆的漏水孔,可以看到四周是乾燥的,附著在漏水孔附近的泥土明顯乾燥;

五、測試一下乾燥程度:用小木棍向下插一下盆土,晃動一下,可以看出土是乾燥的,呈現粉狀,吹一下會有塵土飛起。插的越深,可以直觀看出土質乾燥程度;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觀察可以很方便確定盆土的乾燥程度。

還有一種簡便方法可以很快捷地確認盆土的乾燥程度:在盆景靠近盆沿處插入一根方便筷子,深度最好接近盆底,上頭接近盆土表面,並以土覆蓋,防止影響盆景觀賞。當發現盆土乾燥時,可以取出筷子觀察,如果筷子底部也是乾燥的,就說明盆土真徹底是乾透了。

以上是鑑定盆土乾燥的幾種方法。實際操作中是不能等到盆土徹底乾透才澆水的,因為大多數盆景盆土量很少,水份極易揮發,盆土表層是要種植苔蘚等植物進行保水養護的,如果非要等到苔蘚也幹了再澆水的話,這株盆景只怕早就掛了。


愛早起的蜜蜂


你好,我是小妹。怎麼知道盆景裡的土乾沒乾透?

大火養護植物都知道,平時一定要盆土幹了以後才能給它澆水,但有時候我們僅僅通過觀察,只能看到盆景表面的土壤是不是幹了,想要了解內部的土壤是不是已經乾透,需要補水,這有什麼辦法呢?



1、擠壓法

我們都知道,如果土壤內部依然有水,我們通過擠壓盆景,土壤的表面可以看到下面有水泡,從土壤當中的裂縫滲出來,甚至水分過多的時候還會有水流出來,這時就表明土壤內部還有水,不用這麼著急給它補水。



2、插入法

另外一種方法,我們如果不想把手指弄髒,還可以選擇吸管,筷子等直接插入土壤當中,不過這個過程一定要慢一些,小心弄傷了盆景的根莖喲。拔出來之後看一看筷子的表面是不是還有一些淤泥,如果有,那就說明內部比較溼潤,不用澆水,如果比較乾燥那就需要趕緊補水啦。



3、敲擊法

還有一些養護植物的老手,他們可以通過敲擊花盆表面來聽取其中的聲音,如果聲音比較清脆,那就說明水分不多,可以適當的補充水分,反之比較沉悶,說明水份阻擋了聲音的傳播,這時就可以再等一段時間。


花卉妹妹


我們都會在家中養護許多花卉,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陶冶情操。

在養護花卉中,關於如何判斷花卉土壤乾溼程度,濤子根據自己多年養花經驗,認為可以從看土壤表面乾溼度、用竹籤插土壤法、澆水時間判斷法、用手掂盆法和看植株葉片長勢等判斷土壤乾溼程度。



看土壤表面乾溼度

當發現花卉土壤表面比較幹,土壤有細小裂紋的時候,可以認為土壤已經乾透,是需要澆水的最佳時機。

用竹籤插土壤判斷

把竹籤插入土壤,插入深度大概在5公分左右,然後輕輕拔出竹籤,看竹籤的乾溼度,當竹籤有3公分是乾的,說明土壤乾透了,就可以澆水了。



澆水時間判斷髮

一般夏季由於花盆土壤水分蒸騰快,根據經驗,一般3天澆水一次,冬季土壤水分蒸騰慢,乾溼交替也慢,5天澆水一次,具體根據花卉擺放的位置和溫度等決定。

掂盆法

此法需要有一定的養花經驗,並且經常掂盆,有一定的掂盆經驗,一般乾透的土壤,掂盆時花盆請,而澆透水,或者土壤較溼,花盆較重。

看植株葉片

當花卉的植株葉片有耷拉的情況時,說明花盆土壤乾透了,已經缺水了,就可以澆水。



總結

以上就是濤子根據自己澆水的經驗,從看土壤面層有細小裂紋、用竹籤插土壤達到3公分幹度、根據夏冬溫度,水分蒸騰作用,判斷澆水時間、根據經驗,用手託花盆,通過掂盆判斷澆水以及葉片耷拉的情況下澆水。


濤子說說


謝謝題主在7月21日邀請一木,一木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自己的觀點,看完請點個贊,同時也歡迎更多花友邀請一木答題。


怎麼知道盆景裡的土乾沒乾透?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一共有三種方法。第1種方法在花盆裡面插一根棍子,拔起來,觀察棍子的底部,是否是潮溼的?如果不潮溼則證明花盆徹底乾透。

第2種方法,用手撫摸土壤的表層,並且稍微用力按壓住不動,仔細體會,土壤內部有沒有潮氣傳到手心,如果沒有潮氣傳上來,就證明土壤已經乾透了。第3種方法,用手把花盆搬起來,掂一掂重量,如果重量變得非常輕,就證明花盆已經乾透了。很多時候,這三種方法可以混合使用,來確保花盆100%乾透。



純手打,無複製,以上回答來自一木個人經驗,如有疏漏敬請指正;同時歡迎更多花友邀請一木,如果你覺得一木回答的可以,請幫我點個贊,謝謝!


一木花卉


這些年人們的生活條件都好了起來,不管是在城市的陽臺,還是農村的庭院,常能夠見到一些花卉綠植的擺放,要說,熱愛自然喜歡綠色也是天性,沒有誰會拒絕漂亮的綠植擺放在家中,對我來說,尤其喜歡盆景,欣賞他那獨特的造型。

然而,剛開始的時候,養護技術不行,也會出現動輒就養死的情況,經過不少的學習發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多是因為澆水所致,確實,澆水真是個技術活,根據土壤的不同、溫度的高低不一樣,包括空氣的溼度有區別,還有各個樹木花卉的習性分別,一點也不好掌握,在瞭解的過程中,經常能夠看到一些什麼“不幹不澆、澆則即透、見幹見溼”的原則,說起來就是容易,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就拿“幹”來說,怎麼分辨才對,接下來,咱聊聊我個人的一些見解。

幹實際上還是比較重要的,甭管什麼類型的植物,哪怕是再喜歡溼潤,為了讓盆土更疏鬆一些,有時候偶爾也得讓它乾透那麼幾次,也就是所謂的“見幹見溼”嘛,然而,這個“幹”有時候就愁壞了盆友,土壤又不是僅有表面一層,在底部還有很多是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到底有沒有幹,我哪能確切的知道,然而,一些有經驗的老司機,還是有自己的方法來分辨。

1、觀,也就是看的意思,通過肉眼去觀察,如果出現盆土發白,且盆內壤土有裂痕出現,那麼,這個時候多數是內裡的壤土也已經比較乾燥,是時候可以澆水了,相反,如果土壤的顏色還是深褐色,也沒有明顯的裂縫出現,那麼,不一定不幹,但多是沒有乾透,可根據植物的習性和所處的環境來選擇是否澆水。

2、彈,這個可不是彈弓,興許能說成是彈功,可使用拇指壓主中指,然後爆發彈出敲擊花盆,然後配合傳出的聲音來進行分辨,如果音色清脆,且敲擊時有空殼感,那麼,多半是盆土已幹,能及時澆水,若是傳出的聲音音色渾濁,且手指感受盆內結實,那麼,基本是還未乾透,至於如何澆水,自己抉擇。

以上方法也僅供參考,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不能只憑這兩樣就完全判斷,還需根據壤土情況的不同,和盆體材質的區別來分開對待,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植物的習性進行澆水,最好的方式是在平時養護的過程中多觀察,結合各種情況積累自己的經驗,時間長了自然就有自己的方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