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電氣被訴背後 業績下滑、轉型不利 破局方向在哪?

2月6日,萬和電氣發佈涉及訴訟公告:公司存在未能達到最低採購數量及不正當註冊商標的違約行為被原告起訴,涉訴金額合計1012.54萬歐元,根據2019年10月31日人民幣兌歐元匯率中間價7.8676:1換算,摺合人民幣為7966.28萬元。

公告顯示,此次訴訟案件原告為“UNICAL AG S.P.A.”。原告與被告於2015年8月25日,就被告使用原告“Schuster”商標在中國經銷、製造和銷售原告供暖鍋爐及配件,簽訂了獨家經銷協議和商標許可協議。

然而,萬和電氣在履行協議過程中,存在未能達到最低採購數量及不正當註冊商標的違約行為。UNICALAGS.P.A.據此向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承當相應的違約責任。

萬和電氣被訴背後 業績下滑、轉型不利 破局方向在哪?

業績下滑

消息一出,受到廣泛關注。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和近幾年萬和電氣的業績低迷、急迫高端轉型脫不了干係。

萬和電氣2019年三季報顯示,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2.42億元,同比下降18.64%。這已是萬和電氣連續第三個季度主業下滑。令人唏噓的是,2013年萬和電氣曾提出營收過百億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浪潮席捲,萬和電氣也在尋求擴大高端市場份額,包括推出高端自主品牌、與國外高端廚衛巨頭合作等。而業務轉型不利,或是導致其業績不佳的主因。

萬和電氣近年逐漸走高端路線,藉著互聯網“東風”,萬和梅賽思品牌在2015年就誕生了。因其產品高端定位,一度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遺憾的是,從創立起,梅賽思屢處虧損狀態。2015年虧損近21萬元,2016前10個月虧損近14萬元。2018年,梅賽思虧損達到340萬,2019年上半年,虧損又擴大到1310萬。

陷入發展困境

公開信息顯示,萬和電氣最早為同在廣東順德的熱水器企業萬家樂做配件,經過十多年發展,在2011年上市時,萬和已在燃氣熱水器領域奪得六年零售市場份額全國第一。

上市以後的萬和電氣繼續積極擴張,圍繞廚房與熱水器領域廣泛佈局。截止到2018年,萬和熱水器產品佔據公司營收佔比約43%,廚房電器收入佔比接近半數。

此外,萬和電氣還進入了一些新家電領域。2016 年 10 月,萬和電氣通過設立子公司進入淨水器、空氣淨化器領域。由於在這些領域的佈局較晚,目前相關業務進展緩慢,相關產品收入在公司總營收中佔比10%左右。

細觀萬和電氣的業務發展,其橫向擴張基本圍繞主業進行,但由於其品牌力相對較弱、市場發力較晚,公司許多產品在細分領域競爭力不夠,導致市場份額方面表現不甚理想,產品力總體"多"而不強。

從傳統廚電業務看,萬和電氣目前產品表現也差強人意,尤其在毛利率方面。老闆電器的毛利率常年維持在53%以上 ,而萬和電氣的毛利率只能維持在30%上下。

種種跡象表明,萬和電氣已陷入發展困境,離廚衛行業一線陣營有漸遠趨勢。

萬和電氣被訴背後 業績下滑、轉型不利 破局方向在哪?

缺乏核心人才團隊

何以至此呢?

從創立萬和起,一直到上市,“盧家三兄弟”盧礎其、盧楚隆、盧楚鵬一直握有萬和大半股權。

這種控股局面,也讓萬和電氣帶上了家族基因。

值得強調的是,家族企業並不是落後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代名詞,也不是現代公司治理體系的對立面。家庭成員在血緣和心理上的天然聯繫,具有管理成本低、決策效率高等先天優勢。

然而,家族企業也有不少經營管理的短板弊病,尤其是隨著企業規模及升級腳步的加快,如何搭建核心人才團隊及現代企業經管制度、創新發展理念顯得尤為關鍵。

從現實情況看,萬和電氣目前還沒有大量將職業經理人引入公司核心崗位,僅包括梅賽思在內的幾個子公司實施了外部合夥人制度。

而近兩年,廚衛市場低迷,隨著綜合家電龍頭企業的細分擴張,萬和電氣可謂壓力重重。加之高端市場推進不利及本次訴訟影響,企業後續發展難言樂觀。

顯然,作為燃氣熱水器領域的領軍企業,萬和電氣亦或盧家三兄弟必須要做出更精準、更高效的破局改變,如何表現,銠財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