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送完了今天的50個快遞,李奎斌騎著三輪車,朝著濟南市歷城區的工北快遞點往回趕。冷,2月的濟南市仍會時不時飄起小雪,送了一天的快遞,此時他的帽簷、身上、口罩都覆著一層薄雪,鼻腔和嘴裡的熱氣兒有節奏地吐出,醫用口罩的藍色又深了幾分。

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手機顯示時間為晚上7點35分,李奎斌的三輪車在鳳凰北路上通行無阻,車身上的蘇寧快遞四個大字,和蘇格拉寧的LOGO顯眼地在街上移動。橙黃色,在冬天的濟南,看著讓人心裡起了一些暖意。在濟南生長了三十多年,看著如今冷清的濟南城,李奎斌開始回憶,這個被疫情侵肆的冬天。

從喜慶到冷清,濟南和濟南人的生活變了樣

“過年的時候給客戶配送快遞,上門都會互致一聲新年好,今年的新年好,要隔著一米遠來問候”。李奎斌對這種改變,顯得有些不能接受,作為土生土長的濟南人,他說他很愛這個城市,從來沒想著出去過。

1月20日之前,濟南的百姓們都熱熱鬧鬧地準備過年,商場、街上全是人,“我配送快遞路過濟廣高速,鄉里人都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回家”,李奎斌說。自從山東出現首例確診病例,濟南街頭就變了樣,大家都待著家裡,面對如今濟南的樣子,他說:“其實我挺懷念以前堵車的時候,我寧願現在每天出門,路上能堵一堵,心裡會比現在好受些”。

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李奎彬一家四口人,除了他以外,家人已經很長時間沒出門了。7歲的女兒還在讀一年級,學校前段時間已經通知延遲開學,假期早就安排好的古箏課也改成通過網上學習後自己在家練。每天配送完快遞,家裡缺啥李奎斌就買回來,一到家門口,他便把工作時穿的衣服都放在門口的竹筐裡,再進家門。回到家,洗手、洗臉,用酒精消毒之後,他才接觸家人。他說:“不管自己怎麼辛苦,都想讓家裡人平平安安的。”

無論何時,被需要的時候就該挺身而出

歷城區工業北路到黃河邊,都是李奎斌的配送範圍,公司送貨的車輛6點半到工北快遞站,李奎斌得5點半就起床。洗漱之後將昨晚準備的早餐熱一下,吃口熱乎的就得趕往站點,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出門的時候家裡人還沒起,但早餐通常會多準備幾份,老婆孩子起來就可以吃上。

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雙十二過後,李奎斌合計著春節可以休幾天假,陪陪家裡人。每年的春節,是他最開心的時候,老濟南人在這座老城裡,從小到大都歷經著“泉城”的洗禮,“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在濟南長大的李奎斌對於傳統節日和老濟南的文化特別喜歡,平時送貨途中,他喜歡聽單田芳老師講的《隋唐英雄傳》。離過年還有十多天,他就張羅著家裡人辦年貨、掃塵、貼年紅。

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但是疫情在全國的蔓延,打破了他的春節計劃。工北快遞站一共六個人,一個站長,五個快遞員,李奎斌的春節休假申請早已通過,本可以在家過年的他,大年初一早上六點二十,還是出現在了工北快遞站門口。穿著蘇寧快遞藍黃相間的工作服,戴上公司配發的口罩,準備卸貨。

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家裡人也反對我回去工作,擔心我,說好好的假期你不在家待著,非要出來擔這風險”。但李奎斌馬上補充道:“幹一行愛一行,這種時候還能為顧客配送快遞,我感覺我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疫情期間,李奎斌平均每天配送五十件快遞,會路過濟廣高速,最北能到黃河邊上。城市、鄉村的顧客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依舊能收到快遞。李奎斌說送到最遠的地方,騎著他的三輪車回來得一個半小時。在路上的時候,他是這個城市許多故事的親歷者,他說他在濟南生活了三十多年,現在濟南有難,山東有難,他雖然沒能做什麼貢獻,但不添堵就感到心安了。

這段經歷,像沾過藥的油旋,苦中有香

“你別動,給你個口罩”。

當時疫情還沒蔓延到山東,濟南許多地方還都是熱鬧場面,李奎斌在給一位顧客送貨的時候,在顧客前幾米處被叫住,並要求將快遞放在地上,接住遞過來的口罩戴上,顧客才簽收。

“當時覺得挺溫暖的,顧客也是為我們著想”。用完那個口罩,李奎斌隨即回到快遞站點,打算跟站長商量,讓公司為大家配備一些口罩。剛進站,就遇見同事段衛剛戴著口罩,騎著三輪車出來。李奎斌一詢問,原來蘇寧濟南大區的同事已經為大家送來了口罩、酒精、消毒水等物資。李奎斌當即回去拿了瓶酒精、幾個口罩,隨後配送剩下的快遞。

“我覺得不止是戴口罩,顧客簽收的時候要用我們的筆在盒上簽名,備一瓶酒精在身上,每位顧客用筆之前我都用酒精擦一下,這樣顧客會放心一些”。細心的李奎斌的這一舉動不僅讓許多顧客感到用心,快遞站的同事們紛紛效仿,配送時備著酒精,讓顧客簽收時更放心。

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隨著疫情的蔓延,許多小區已不讓快遞員進去配送,李奎斌只能聯繫顧客,提醒顧客戴著口罩下來取件。取件時,李奎斌將快遞盒放在三輪車旁,上面放著擦過酒精的中性筆,然後站到三輪車一邊,顧客來了之後,他示意顧客驗貨、簽字,全程與顧客沒有接觸。

李奎斌說:“這是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也是對顧客負責”,他說他經常關注鍾南山老師說的消息,自己和老婆孩子都要做好防範措施,他相信這場疫情會過去。

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配完件的李奎斌回到工北快遞站,在站裡噴了消毒噴霧,然後洗臉、洗手,再用酒精擦拭這些部位。“口罩、酒精這些物資快用完了,公司就派人送過來,所以我們快遞員還好,不用為這些東西發愁”。

被問及疫情期間是否害怕時,李奎斌說起了同事段衛剛的經歷。段衛剛前段時間給濟南三院配送了一單,當時濟南三院已有確診病例。得知這一情況的段衛剛猶豫了一下,但還是硬著頭皮去配送。李奎斌回憶:“他回來之後就說:‘大家先離我遠點哈’,然後就去消毒、洗臉洗手,在衛生間裡面待了很久”。但李奎斌說時至今日,他沒感到過害怕,“我和段哥挺像的,該完成的工作就得完成”。

破濘之日不遠,我仍會奔走在工業北路和黃河邊

李奎斌說:“經歷了這件事,我會更加珍惜生活”。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女兒會給李奎斌演奏今天學的古箏曲子,老婆把晚飯做好等著他,家中的母親每天都要收看新聞聯播,然後把國家大事,給李奎斌說一遍。

從工業北路到黃河邊,疫情期間的每一個包裹我都要準時送到

18年11月6日,李奎斌加入蘇寧,成為蘇寧物流的一名快遞員。這個日期他記得十分清楚,他說做什麼事情,都得有點儀式感。每天清晨,工北快遞站的五個小夥騎著三輪車,由南向北,由城市到鄉村,為顧客配送前一天下單的寶貝。李奎斌說:“大概是在黃河邊長大的原因,這種時候,我們真希望能給國家出份力,但仔細一想,做好自己手裡的工作,不亂逛、不坑別人,就挺好”。

濟南的冬天黑得早,在不算明亮的路燈下,李奎斌開著三路車往工北快遞站趕,今天的工作還沒完,等在站點消完毒,清洗過後擦了酒精,一天的工作才算真正結束。

三輪車行至工業北路,路上車輛稀少,但李奎斌並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