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收藏品,对你及你的家庭生活有何改变?有何受益?

用户263440581689目及


收藏的初於是收藏自己喜欢的东西,人已类聚,我早期八十年代的知己兄長都是文化人书画家,受圈子的影响,我从喜爱书画作品到收藏书画作品,当然初期因基本知识浅薄,鉴别能力差,刚入门还是吃了一定的药,很快在兄長们的指导下自己掌握了文玩的基本鉴赏知识,我的心得体会是已藏养藏,当然收藏讲究个缘分,也凭自己眼力,这些年收益丰厚,也彻底改善了自己和家庭儿孙的生活条件。











用户羊倌


90年代我结婚,不想让家里负担重,就把过去收藏当中重复的邮票,拿出来,卖掉,记得有T82<西厢记>,T62<猪>等四方联、八方联等,大约4000多元。当时让我吃惊的,不是能卖这么一大笔钱,而是我计算了买进来这些票时花的钱数,区区也只有有数的几十元,这个触动太大了。以至于后来执着的贯彻“以邮养邮”,直至以邮养家。做法也简单,喜欢上哪个邮票的时候,干脆一律多买四套八套,组集的票有了之后,其它多余的,留着日后卖掉。



这样的日子,发生在1981-1988年间。

大约92年以后,可就不得了了,买进来的票,越看越不好看,据说发行量大了之后,设计质量和印刷质量都不如从前,雕刻版也少了许多(雕刻版印刷,有了磨损,不能印刷数量大)。后来发现,邮票变的越来越不好看,其实,是个误会,是发行量大了之后,需求量相对小,价格没上去,才让人感觉不怎么喜欢(高兴)。举例说,T60<留园>比较T96<拙政园>,同是中国四大名园,同是四枚票,后者比前者,印刷同样漂亮,价格却只有10元多,前者已经300多元,这时候,看<留园>比<拙政园>好看,结论是,他们各自的发行量和价格,影响和绑架了收藏者对邮票的主观审美。



由于无数这样的实例存在,长期以来,邮票的收藏,也让许多集邮爱好者恐惑,价格与价值,或多或少影响着自己对集邮目标、集邮方向的兴趣把握,只有例外的是,坚持以研究、组集为目标的人们,能够忽略上述因素,更不会把邮票(升值)当成一回事,因此也就不会和家庭生活改变联系在一块儿,收藏的享受和受益,驻留在心里。


植草牧童


收藏对于我的生活只占小部分,或者说是一个爱好,我只会拿百分之十的钱去玩收藏,在我的理念里这就是底线,超出范围的要么不玩,要么以藏养藏,因为我见过的大玩家很多,玩的不错但是连累家里的也很多,还有玩的东西不怎么样还执迷不悟的更多。所以玩收藏就要玩的像样,那么就要有底线、有计划的玩,不要让自己因为玩收藏把自己玩掉进去,更不要头脑发热,不顾家的玩。我玩了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不少,在收藏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再说跟生意比较的话,我觉得比生意稳定性好,起码比存钱有价值,更比买房子安全。经济有好有坏,好比股市有高有低,谁要能把握着高低点,那你真是个哥。所以生意有好有坏,说的不好听一点,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钱以后是不是一百万只能买个面包?谁知道哪天房子变成白菜价了?这些我认为是太有可能,说没就没,人们常说“活着就是胜利”,可真要到了那天靠什么活?现在社会什么不需要钱?你给后代传承着什么?所以我收藏了这么多年,从不影响生意和家庭,生意上再好我都没有觉得比收藏更有意义和价值。











朴翰雅陶


收藏界有句很流行的一句话:“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其实,从古至今这个行业无论经历多少的风雨洗礼,今天还依然的屹立不倒在市场中,这基于我们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以及我们后人对老祖宗的那份崇敬之心。我从事书画收藏已经十余年了,从小在琉璃厂长大,爷爷在世的时候是我国篆刻界的大家。从小在他身边耳濡目染就接触了书画瓷器之类的老物件儿等,经常在一些当时书画界和艺术领域名家身边玩耍成长。不知不觉的影响了自己的审美观。爷爷离世后,我是误打误撞进入到了自己的收藏领域。为啥要接触书画收藏而不是其他类别,是因为我觉得书画方面是我最拿手的,最有灵性的。接触书画也觉得离爷爷很近,感觉他从未离开过我。当然接触的收藏种类那么多,其中书画也是我最喜欢最热爱的。这么多年走过来,书画对我的影响也很大。首先,就是审美,一个人对美学理解的程度高低在生活中直接起到决定性作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一年家里装修,从室内格局设计到屋内家具的风格设计及软装部分都是我自己一人完成。其次,这些年的收藏让我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内涵。最后,就是经济利益。并没有想过靠着收藏能大富大贵。在这条路上我本来走的还算是顺风顺水,也算是一直理性的从事,这些都要感谢家里。第一,就是出身环境的基础。第二,就是我选择这行业后家里全力以赴的支持。第三,还有自己自身不断努力学习的成果。收藏可以说对于我的人生是丰富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渐渐的,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缺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我热爱书画,热爱收藏。再过N多年,等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见到爷爷的那一刻,可以跟他说我这一生有很多精彩的收藏故事。











书画傻叔儿


收藏目前只能说是小白一个,从没刻意去收藏,也没专门去投资,生活中遇到喜欢的就留下,碰见有点意思的不管值不值得藏只要自已喜欢就收入家中,记得我还在矿上上班时,八十年代人们对收藏意识淡薄,銀行每年发行的各种纪念币都不愿意要,谁手中有都会第一时间到商店兑出去,商店再流通也很难,当时的面值大都是几毛的,最大面值也就一元的,当时出于玩的心态就兑换了几个回去收藏,后来商场和商店以及菜店粮店都找我兑换,出于面子我是来者不拒,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九十年代,随着电视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我有好东西,北京亚运会那年,我带先进生产工作者进京观光,在亚运村又兑换了十几枚纪念币和以前的各种纪念币有一百多枚一块保管,在我们上班期间家被贼盗了,什么也没损失,单单纪念币和现金全被洗劫。对我造成很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收藏的心情。淘到的可能是宝,但这宝不一定主人是谁,退休后进城居住,这两年年岭大了闲的荒,先后又开始了邮票收集,近两年搁不住诱惑又开始购买小量纪念币,但只是喜欢,没有大投入,所以也没经济损失,对生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北望怀川


前些年玩过崖柏,核桃,水桃核,还购置了简单工具,但自从爱上捡石头,便一发而不可收,如今家里到处都是石头,为此挨骂不少,虽然精品很少,但乐此不疲。现在家里人也接受了,甚至有时也会主动夸赞某一方石头,明显感觉因为捡石,自己的心态更好了,性格更好了,身体更好了,发现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提升了。

如今,捡石,赏石,玩石,打理石头,和石友交流等,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计划在家里装个“石屋”,等老弱无法捡石之时,就在家孤芳自赏。











火箭917


我因为含心,见什么也往回收,甚至举债也把心爱之物留到身边!认为古人留下的艺术作品迟早会被人认同的;看着满屋子的大小藏品心里有一种喜悦,对老物件有了情感,留恋!但到过节,年根人们来要帐时,又觉得压力,恐慌,才感觉收藏的不易!再好的藏品都不是一夜能暴富的!象马未都、刘亦谦这些大家名人毕竟少数,他们掌握的运筹帷幄的方法,也许我们普通人积一生之功都学不来,因为不具备那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先觉条件!我也收藏了价值不菲的宋、元、明、清很多品种的瓷器,自以为是,能与国家馆藏品一比高下!但是,上网络一比画,便成了众矢之的,不到代,国宝帮,批评随之而来,可想而知,跑遍北上广各地,想通过拍卖市场出个一件二件,可遇上得多伴是坑,辛苦半生挣点钱大多都牺牲在玩古上了!至于对家庭生活带来的是不少的负担;大小家人都反对,一提古董的事老婆就翻脸!简直成了过街老鼠,谁让自己爱大米,爱好收藏!挨打受吗在所难免。这就是我最大的收益,还有满屋子存储着自己希望的藏品。


東山草堂珍玩


无论你收藏什么,千万别想发财。看看屯邮票,收石头,收古董,收茶叶,收酒,收藏獒,太多了。不能见好就收,及时出手。他们的下场,惨不惨?万元猴票就是例子,六元包邮,还没人要。粮票,布票,四五十年了,那时一家三口才几张。现在反而成捆的出来了,这就是现实。大批购买了,能发财吗?用对生活有帮助吗?好好想想?











傻老头想开窍


本人收藏的奇石、崖柏、瓷器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出货,尤其是奇石和崖柏给我带来不少收益,而且精品都是自己留下,因出货较多进货也不会少,就这样由一开始自己在家玩发展到现在开了一间100平方左右的工艺品店









古-月-誌


本人从小喜欢收藏,从邮票,火花,彩票到杂件,字画,瓷器。家里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纯粹自娱自乐,自我欣赏陶醉,既没有因收藏发财,也没有因收藏穷困潦倒,但也经常为遇到好藏品而因手头拘佶而烦恼,但更多的是因得到好藏品而高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