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都要开始生产口罩,比如富士康,比亚迪?

一晌贪欢听梦语


增加口置供给,是抗击疫情的刚性需求。

不仅仅是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就连央企中国石化也受委托,要加入加紧生产口罩的战团。举个例子,富士康导入口罩生产线,一是满足集团员工防疫需求,二是还将视情况对外支援输出。

口罩确实比较缺的,不要说老百姓的使用,一线的医院有时也缺。最近,复工复产的事情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其中复工复产要具备防疫条件,特别是口罩等防疫装备。所以,对于工厂或公司而言,能否顺利复工复产,口罩应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关于口罩,有几个方面需要明了。

其一,口罩的紧缺只是暂时。

随着中国石化、比亚迪、富士康等一些大企业的介入,以及原有生产企业在春节后逐步释放产能,囯产的口罩产逐步跃升。据官方的初步统计,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

其二,企业即使产能过剩也不用过于担心。

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也会有一轰而上产能过剩怎么办的疑虑。官方对此的表态是,政府将收储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

其三,中国口罩产量全球最大。

中国纺织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各类口罩产量45.4亿只。与14亿多的人口数量平均下,当然不多,也要考虑到,这不是常用品,非常时期才会有庞大用量。

而生产口罩要用的无纺布,国内也有四个省份比较有生产实力,它们分别是:广东、浙江、湖北、福建。这些省份,有的受疫情冲击严重,有的则是情况较好,综合起来,还是能快速组织无纺布生产的。

其四,之所以有企业加入口罩生产,一是有需求,二是原料足。

有需求这不用讲。原料方面,中国石化产业发达,2019年丙烯产能为5200万吨,以10万吨聚丙烯纤维料可生产250亿口罩计,原材料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这些加入生产的企业,当然也要获得生产资质才能实现真正的量产。


波士财经


富士康、比亚迪等开始生产口罩,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产经营工作。

今年春节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全国口罩出现“一罩难求”的局面,我从春节后到现在,已经整整18天,所有药店都买不了口罩。只有春节前买的几个口罩,平时都不敢出门了。每天早上可以从当地市场监督局预约,但实际上一预约基本上就是预约已结束。

很多企业春节休假,但是需要开始复工了,复工就会造成人员聚集,很多人是根本买不到口罩的,那么这些工人没有口罩,他们怎么返工,无法返工,企业也会遭受损失。从药店基本上是买不到口罩的,这个时候大企业投资生产口罩,就是为了保障自己企业的员工可以使用口罩。

疫情会持续多久暂时没有人知道,但是企业复工后,员工每天都要戴口罩,这是刚需,很多大型企业投产口罩后,可以保障自己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而且对于大企业来说,口罩并不是什么高新尖的技术,大企业资源丰富,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投产口罩。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没这么容易了,投资生产口罩需要时间,需要成本,需要衡量是否划算,但是员工没有口罩确实又无法复工,这是一个难题。希望疫情感快结束,大家都可以正常的恢复生产工作吧,天佑中华,天估武汉,大家一起加油!


财经宋建文


从春节过后,我就到处打听买口罩,2月7日终于从一个药店群里预约上了,但是只有三个,而且还要等着,2月9日通知我去买,过期作废,于是我开车跑了6公里,去买了三个口罩。

我去的时候很犹豫,总共3只口罩,我这次去买还要用一只存量口罩,相当于只买了两个,感觉有点不划算,但是想了想,如果将来周围有病历出现了,没有口罩是不行的,就是一只也要去买。



(药店排队的人)

我到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下班时间,排队的人相对少了点,但是仍然有二十几个人在排队,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是可以看出来,有些人的口罩是普通口罩,也有人戴的口罩是多次使用过的。

虽然只有区区三只口罩,每支价格1.6元,但是大家都在排队等候,药店的服务员说,今天他们这个小店,客流量已经超过410人了,来的都是预定了口罩的。

现在正处在疫情防护的关键时刻,马上就开始复工生产,要做好个人防护,口罩是不可缺少的,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型企业,有几十万员工,每人每天用两只口罩,这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现在这种形势下,他们到哪里去买这么多口罩呢?

我想在他们生产口罩之前,肯定考虑过外购,如果能购买到,他们不可能跨界生产,现在一罩难求的局面下,他们要开工,就必须为员工提供口罩,既然外部供应不足,只好自己生产,自给自足。

(我买到的三只口罩)

好在生产口罩的技术并不复杂,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大公司,一周时间就能够提供产能,问题主要出在生产许可和原材料供应上,如果是自己使用,生产许可可以之后办理,估计原材料供应对他们来说可能会是一个难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他们提供帮助。

为此有人感慨,找工作还是要找大公司,缺什么东西可以自己生产,起码不用为买口罩发愁,现在已经陆续复工了,很多人可能并没有多少口罩储备,这样是很危险的。


互金直通车


口罩生产厂家无疑是今年的大赢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让口罩成为人们居家出门的必需品。

最近,富士康、比亚迪纷纷宣布生产口罩,富士康预计在二月底可以日产200万只口罩,比亚迪到月底可以日产500万只口罩。

一大批企业开始生产口罩,这是一种市场的行为,是利国、利民、更利己的行为。

全中国14亿人,只按7亿人使用量来计算,一天需要消耗的口罩至少是14亿只,这个消耗量是巨大的。

2019年中国大陆口罩产量为50亿,产值102亿,其中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为54%。

按照上述测算的消耗量,全年产量也只够用3.6天,由此可见,此次冠状病毒的爆发,中国目前面临着口罩缺口有多大。

有专家预测,2020年受病毒影响医用口罩产值预计增长率可达28%,整个口罩产业产值将突破130亿元,其实这个预计有点保守。

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投入资金生产口罩,将会提升医用口罩的生产能力,可以大大缓解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口罩产能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口罩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生产线转型方便,其产量与销量巨大,具备薄利多销的优势,也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更为重要的原因,作为劳动密集企业,富士康等企业自身对口罩需求量巨大,富士康有120万员工,比亚迪有22万员工,按每人每天两个口罩计算,富士康每天需要240万只,比亚迪每天需要44万只。

如此大的需要量,想在当今市场上完成采购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无论是从支持全局防疫需要,还是从自身经济利益以及保障企业员工健康,维持稳定生产秩序的需要,富士康等企业生产口罩都是非常正确的投资决策。


财务意识流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空。毫无疑问,当下口罩已经成为最大的风口。


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都开始着手生产口罩,中石化也有意收购设备进行生产。


商人逐利,企业生存也要追逐利益,但是生产口罩则有更多原因。


一、当下口罩需求量巨大,产能严重不足,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复工的最大障碍

之前没有疫情时,口罩需求不大,不用太多企业就可以满足需要。当疫情发生后,不仅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每天更换口罩,广大人民群众外出也需要口罩,尤其是企业逐步复工后,每天的口罩需求量数以亿计。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原来的口罩生产厂商已经不行了。越小的工厂往往设备越落后,产能低,品质差,再加上一些人浑水摸鱼,制造假冒伪劣口罩流入市场,造成安全隐患。大企业有着更严格的管理制度,只要设备到位,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就可以快速形成产能,纾解需求难题。


二、在市场受到影响时,大企业也要考虑生存发展,口罩可以是当下很好的国度项目

口罩的成本很低,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成本不会超过0.3元,但是市场上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价格现在已经动辄超过2元。更不用说N95口罩了,成本不到2元能卖到20元甚至更高。

对于大企业来说,口罩生产技术难度低,利润丰厚,还能帮助国家,此时加入生产行列就非常明智。

乐观看三四个月疫情就会结束,但是也要考虑反复的可能性,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口罩需求量不会减少,半年内需求量能够超过百亿。


三、大企业生产口罩,也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

当下口罩稀缺,很多市民不得不外出时戴的都是缺乏防护作用的口罩。在空旷的场所还好,在人员较多的室内就有很高的风险。

一些商家追逐利益,用毫无防护作用的廉价口罩当作医用口罩出售,从而谋取暴利,让无数人置身风险之下。

大企业生产口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支援一线医护人员,满足前线需求后还可以供应人民群众,为社会增加一份安全保障。


财智成功


目前包括富士康,比亚迪,中石油等众多企业都积极参与到口罩制造当中,而这些企业之所以把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线,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口罩的供应,支援全国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肺炎疫情导致全社会对于防护物资的需求非常庞大,特别是对口罩的需求比平时增加了100倍以上。



而我国人口众多,当大家都对口罩有需求的时候,按照目前我国的口罩产能是不能满足大家的需要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口罩每天的产能在2000万只左右,但是因为现在是春节假期的特殊时期,所以产能只恢复了80%左右,也就是每天能生产1600万左右,这个产能相对于目前的口罩需求来说是很小的,所以现在大家都通过各种渠道去购买口罩,很多人都只能跑到海外去,结果导致目前全球的口罩都非常紧张。

并且在众多口罩当中,真正能够起到防疫新型冠状病毒的医用口罩和n95口罩相对是比较少的,符合条件的口罩跟全国每天消耗的口罩缺口非常大,单是医疗卫生系统存在的口罩缺口就比较大。

比如武汉目前有6万医护人员,平均每人每天5个口罩,相当于一天就要消耗30万个口罩,而目前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人数大概是1200万人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每人每天消耗两个口罩来计算,但是医疗卫生系统每天对口罩的需求量就达到2400万个。

但是除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医护人员对口罩有需求之外,目前其他参与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以及公共场所的一些人员,包括普通的老百姓对口罩都有需求。特别是在2月10号很多企业正式复工之后,口罩就成为了一个标配,很多政府部门都要求企业必须配备口罩才能正式复工,结果导致这几天市场对口罩的需求非常大,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已经买不到口罩,药店也买不到,很多城市都需要通过预约才能拿到。

而口罩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防御工作的重要物资,也是一种战略物资,它对于新型冠状病毒防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全社会目前都在集中各种力量增加口罩的供应。



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企业都把原来的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线,比如2月6日,富士康宣布为弥补口罩这一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缺口,富士康旗下工业富联在集团深圳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相关产能预计在2月底可达到日产200万只。

2月8日,比亚迪宣布援产口罩和消毒液。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预计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可达5万瓶/天)。



对于富士康和比亚迪先后宣布生产口罩,可能很多网友都表示不理解,富士康是代工企业,平时主要为苹果等一些电子产品企业代工,而比亚迪的主营业务就是汽车和电池,那为什么他们要把生产线改造成口罩生产线呢?

至于富士康和比亚迪为什么要宣布投产口罩,我觉得这里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富士康和比亚迪生产口罩有优势。

生产口罩其实不需要太大的技术含量,只需要把相关的物料采购过来,然后利用人工或者机器进行加工就可以。对于富士康以及比亚迪这种代工企业来说,他们有大量的代工员工,而且生产线也比较先进,所以生产口罩相对来说是比较有优势的,在这种背景之下,富士康和比亚迪先后引进口罩生产线,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售卖口罩增加销量,同时也可以为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防御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第二、可以满足内部员工的防护需求。

当前正是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口罩和消毒液都非常缺,很多企业即便有钱也买不到口罩和消毒液,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只能进行内部生产与满足内部员工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富士康和比亚迪这种员工数量比较多的企业来说,通过内部自己生产满足内部员工对口罩的需求其实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情。

比如目前富士康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厂区,员工数量超过120万个,如果这些员工的口罩都完全依赖于外面提供,那是有点不太现实的,所以为了解决内部员工的口罩问题,富士康就只能改造生产线来生产口罩,如果到2月底能够生产200万只每天,那除了能满足内部员工120万个需求之外,还有部分多余的产能可以提供给社会。

第三、出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调配需要。

目前对于富士康和比亚迪生产口罩,我们不知道是企业自身的行为,还是有政府在主导,我个人推断不排除是有政府在积极跟这些企业沟通,让他们生产口罩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当前正值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其中口罩作为肺炎疫情防控的战略物资,地方政府是可以直接征用企业的生产线进行口罩生产的。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对于比亚迪和富士康这种大型代工企业来说,他们能够进行口罩生产对于我们社会来说是一种好处,一旦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口罩生产当中,那么当前口罩缺口的情况就会得到缓解,这对于全国疫情防控是非常有意义的。


贷款教授


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是越来越难买了,现在是一罩难求的局面。多数地区要求企业可以在2月10日复工,可是必须要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疫工作。人人戴口罩就成了必备的要求。

按照现在一次性医用口罩一天8小时工作换两次的规模,一个3000人的工厂,至少要准备6000个口罩。现在平价的口罩基本买不着,即使是青岛市政务App预约的口罩都两元钱一个了。这样,一个3000人的企业,相当于一天增加了1.2万元的成本。如果是在中国有66万职工的富士康一天需要132万口罩,一天的成本价是264万,一个月可就近亿了。更何况,这么庞大数量的口罩你能备齐吗?

据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月2日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2月3日左右,大约恢复了1480万只的产能。但是,能够供给一线医务人员的N95口罩产能仅有11.6万只,其他医用口罩998万只,普通口罩471万只。

现在不少地区都发布通告,表示普通人并没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戴N95口罩。青岛市出台置换政策,表示一个N95口罩可以置换10个普通医用口罩,用于支援抗疫前线。

央视采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的视频中,刘敬桢表示,中国生产口罩的速度已经很快,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产出来之后,还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天到半个月。“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目前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数量仍然快速增多,每天都会新增三四千。现在的情况下能人们复工复产,必须需要大量的口罩产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口罩生产的过程中来了。2月6日,中国石化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公司有原料熔喷布,亟需口罩机增产口罩抗击疫情。工业富联已经开始导入口罩生产线,2月5日顺利实现了试产,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相关产能可能在2月底达到日产200万只。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已经开始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



企业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也是跟国家的支持离不开的。2月6日黑龙江宣布对列入国家和省确定的省内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生产口罩等紧缺物资的企业,1月1日以来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5%贴息支持。一年贷款利息才有多少?而且黑龙江还对对新增生产设备投资额给予50%补助等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工信部一直在新闻发布会呼吁,国家将对口罩产能采取兜底政策,疫情过去之后,将对企业多余产能进行收储。企业可以完全放心扩大生产。

另外,进口口罩成了最主要的口罩来源。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疯狂扫货支援我国抗疫行动。2月5日,海关总署综合司司长金海介绍,1月24日以来,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3.77亿件。其中,进口防护用品3.67亿件,包括口罩3.28亿只、防护服385.4万件、护目镜62万副、医疗器械共45.3万件。现在问在日本的朋友,表示他们在周围的药店都买不到口罩了。

现在企业组织进行口罩生产有三大好处。第一,满足自己员工的需要,比如富士康,一天口罩需求量要达到100万以上的话,除了自己生产,别人几乎无法解决。第二,为了社会责任。每日2000万的口罩产能即使全部恢复,也不够全国14亿人使用的。一些必须要上班出门的人员,没有口罩是不行的。如果真能做到一次性,一天口罩需求量肯定要达到数以亿计。人们带多次重复使用的口罩,也实在是不健康,多生产口罩也确实是为了社会责任。第三,追求利润。过去,一只普通医用口罩的生产成本不足三毛钱,现在至少价格两元。一只N95的医用口罩,生产成本也就两元钱左右,现在供不应求。短时间内,口罩的价格不会降下来,而且国家已经明确要进行产能兜底,相信这种不亏本的买卖人人都愿意做。

所以,未来我们的口罩产能肯定要成倍的增加才能够满足需要。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加到口罩生产中来的。


暖心人社


其实不仅是富士康,比亚迪,很多大型的国企也接到任务,尽快生产口罩,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为什么这么做?

一是当前口罩需求量巨大。

中国的口罩产能每天是2000万个。但是我们14亿人,假设只有2亿人用口罩,频率是两天用一个口罩。这样的话,每天的需求量还要有1亿个,而且没有算医院和患者这些口罩用量特别大的人。

所以现在的产能远远够不上使用。而且病毒可能还要持续两个月,在这个两个月里都会有如此高的需求。不管是出于战略性考虑还是经济性考虑。现在开始生产口罩都是可以的。

虽然经济性方面可能稍差些,如果生产口罩盲目扩大产能,也许刚开始生产时,病毒就已经被消灭了,肯定会承担一些经济损失。

但是这样做不亏,因为还要有战略考虑。我们不能不做出最坏的打算,就是病毒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与人民的健康相比,一些口罩机器的损失根本算不得什么。

二是战略性考虑。

假设战争发生,拖拉机厂可能就被变成制造坦克的兵工厂了。而当前的对抗病毒其实和战争时期区别不太大,有条件生产应对病毒的口罩和防护用品等的企业,就要做好准备开工。

很多国企,比如中石化,已经开始采购这方面的生产机器。和平时期搞经济,有这种类似于战争的时期,当然以保证国家的物资供应为重。

打赢这场对抗病毒的战役和一场真实的战争相比,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层面和战场不同而已,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需要很多企业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莫水宏观经济


因为这些代工巨头,如果它自己不去生产口罩,光靠买来解决问题,那恐怕今年上半年,都别想正常开工了!

目前全国范围内,口罩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这一状况,一时半刻间,是缓解不下来了。所以与其求人,不如求己!

毕竟口罩的生产,也并非得有多少高深的技术要求。之前产能上不来,说到底还是有形之手在制约,以免打起价格战,或是假冒伪劣满天飞。

眼下可不一样了,在疫情未去的大环境下,企业要复工,就必须做好防护的工作了。而口罩,就是首要的关键物资,不准备充足可不行。偏偏一个代工大厂,动辄上万人起步,每天消耗的口罩数量,又岂能小到哪去?总不能反复用不是?

所以,何不干脆自产自销,好过到处求人。早一点开工,早一点挣钱啊!


蛰冬至


哈喽,大家好,我是生活中的金融,关注我,不迷路,投资理财来领路。

近日很多企业纷纷开始生产口罩,富士康、比亚迪都参与其中,其实,不止富士康、比亚迪,还有中国石化,上汽通用五菱也纷纷参与进来,他们生产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满足自需,另外,还可以支援疫情。面对灾难,我们往往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以这些大企业也都知道顺势而为。

中国石化: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

中国石化2月6日发布一篇微博,“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内容的大概意思是:我手里有很多生产口罩的原料,为了协调生产、增产口罩,迫切需要口罩机,当然,我们也可以给你原料,用来生产口罩,生产的口罩都会被收购,用来支持抗疫一线,以及企业所在当地。

这样的企业,无疑是企业的榜样,在战疫期间,中国石化,免费加油,免费提供消毒液,甚至到后面的不惜余力去生产口罩,无疑是一个有担当,有爱国情怀的好企业。

富士康官方微信:2月5日试产,试产日产10万只,预计二月底可达日产200万只

同样,在2月7号,工业富联发布公告,说公司生产的口罩,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未来“视情况”对外输出。所以说,富士康生产口罩是为了自用,如果有多余,才会对外输出。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因为富士康自用,而去诋毁这个企业,毕竟富士康养活了我们很多人。试想想,如果富士康不生产口罩,那些在富士康上班的人能上的了班吗,这不仅是企业的损失,更是工人的损失。所以从这方面看,富士康是为了保障广大工人的收入从而进行生产的。

比亚迪:2月17日即可量产出货,2月底产能将达到日均500万

面对疫情,比亚迪也通过官方微信宣布,将会协调资源,也加入了生产大军,为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面对疫情,没有哪个企业会坐视不管,每个企业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实,不止这些企业,多家企业都在“出手”

根据证券时报消息,据数据宝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2家上市公司转产防疫物资。


总结

富士康、比亚迪等众多企业都开始生产口罩,其实是为了共同打赢这场战“疫”,使我们尽早脱离疫情影响,尽快让我们过上正常生活。


最后,关注我,不迷路,投资理财来领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