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和黃帝子孫的來歷是什麼?

問個問題難倒你


黃帝是我國遠古時代的一位人物。四千多年前,中國領域內居住著許多民族和部落。黃帝原是黃河中上游地區一個部族的首領,姓姬號軒轅氏,也稱熊氏。這時期製陶業已有一定發展,人們看到“土”經過炎燒能變成各種陶製品,因此把“土”看得很高貴。

  所說,他正有這種“土德之瑞”;兼之西北高原一帶的泥土為黃色,故稱其為黃帝。  

和黃帝同時,還有兩個較大的以炎帝和蚩尤各自為首領的部族。當炎帝率領部族由我國西部向中部推進時,和最先進入中原地區的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了衝突。

  結果炎帝被打敗。炎帝向黃帝救援,在黃帝的幫助下,擊敗九黎族,殺死了蚩尤。後來,黃帝部族和炎帝部族的聯盟又破裂了,經過惡戰,黃帝取勝。    但此後炎、黃兩族卻逐漸進一步結合,黃帝成了這個聯盟的首領,且勢力擴展到整個中原,各部落聯盟尊黃帝為聯盟主。

  這樣以黃、炎族為主,與夷族、黎族及其他部族又逐漸融合,形成了春秋時代稱為華族、漢朝以後稱為漢族的初步基礎。因此,後世漢民族就把黃帝奉為始祖;漢族人都稱作是黃帝的子孫,或是炎黃的子孫。


翡翠錦集


我們都稱自己為“:炎黃子孫”,大家都知道“炎”

指的是炎帝,“黃”指的是黃帝。那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自己自稱炎黃子孫呢?

春秋時左丘明《國語,晉語》雲:“昔少典娶於有嬌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黃帝在姬水岸邊長大,因而以姬為姓,姬水發源於今陝西麟遊縣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縣匯入渭河。姜水為渭河支流岐水下游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陝西寶雞匯入渭河。也就是說炎黃兩個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區都在渭河的上游地區。

《五帝本紀》中記載:“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黎民,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殘暴,莫能伐。炎帝欲侵凌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黃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可死涿鹿之野,擒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

炎帝和黃帝在阪泉經過三次大戰,炎帝大敗後,與黃帝結成了炎黃聯盟。然後炎黃聯盟又與南方蚩尤的九黎部落展開了戰爭,在涿鹿大敗蚩尤後,確立了炎黃部落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

現在我們知道了,炎黃子孫是從上古統治中原地區的炎黃部落聯盟演化而來的。阪泉之戰促成了兩個部落結盟成為炎黃部落聯盟。並且奠定了炎黃部落稱霸中原地區,繁衍華夏文明的基礎。





龍生書箋


黃帝就是北狄軒轅,血統為O3β。4500年前,北狄從漠北草原,學到了青銅馬車,就等於考上了駕照,頓時成為老司機^_^

5000年前,烏克蘭的雅利安族R血統,發明馬拉戰車,馳騁天下、幾乎無敵。北狄O3β從草原學到馬車,法號軒轅,頓時馳騁中原、百戰百勝。不但降服了西戎神農O3α,而且聯手戰敗了中原蚩尤夸父O3d聯軍。

其實,跟中原古老血統比起來,軒轅血統,是最晚輩的。只不過,戰功最大、戰役最晚,所以後人都攀龍附鳳,一個個往黃帝身上攀扯。其實,按照人口多寡,軒轅O3β的人口,也只屬於中等。

真正人口最多的部族是東夷,伏羲O3*+太昊少昊O3a-002611,佔全國20%。西戎神農O3α佔全國15%。北狄軒轅O3β,反而只佔10%。蚩尤夸父O3d由於戰敗,被驅逐到南蠻成為苗族瑤族畲族,人口當然不多。

怪不得有傳聞說,軒轅雖然在世的時候得天下,但是後來,繼承龍椅的不是他兒子,而是其它部族。比如:帝嚳就是商朝祖先,血統C3s,是《山海經》中的帝俊,佔全國9%。周朝雖然號稱是黃帝后裔,其實只是攀附而已,檢測出來的實際血統,姬周是西戎神農後裔O3α。

古代有個典故,叫攀龍附鳳。說:軒轅皇帝死後,乘龍昇天。一個個臣子,都抓住龍的尾巴,想要攀附上去。這是諷刺後人隨意修改家譜、強行追溯到黃帝名下。


醉哪吒


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首先來說下黃帝的來歷,黃帝是我國遠古時期的一個部落的首領,他並不姓黃,是那時的軒轅氏。

因為部落生活在中國的西北高原一帶,此地的泥土又為黃色,故而稱其為黃帝。至於黃帝的子孫這個就好理解了,他們自然是黃帝之後一代代繁衍下來得了。

要想深入的瞭解,你可以多去看看關於黃帝的文獻,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遣欲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過來的,至於“炎黃子孫”的說法,只是一種寄託罷了。國家為了增強國人的認同感,所以才有此口號。並不是說炎帝和黃帝這兩個部落領袖就是我們第一代中華人。炎帝和黃帝他爹是誰呢?人在哪裡生活啊?有些別有用心的人或省份就用此來做宣傳。他們哪裡就是中國人的祖先,更有甚者說連世界上有些地方的外國人都是他們哪裡過去的,真是愚不可及。我們中國人對外說自己有5000年的歷史,但是國際上不認同。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這5000年曆史中在外人看來有不少水份,不少神話傳說都有。有些可能連自己都不信,對外人說的是津津有道。很愚蠢的表現。現代人類更要講究科學,愛護自己的家鄉和愛護國家才是正確的。吹噓自己省是祖宗的人,只能說明你們省的教育文化還比較落後,跟不上現代人類的發展。和農村裡的潑婦罵街一樣,動不動就說我是你先人。





風之子561


泱泱中華幾千年,沃土四野,水草豐美,文化歷史源遠流長,中華之後總冠以炎黃子孫著稱,無論走遍天涯海角,始終忘不了自己是炎黃子孫,這一民族情結,歷經千年萬代,永不會改變!

所謂炎黃,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兩個部落首領,他們以遊牧鬥獸為生,通過戰爭結為聯盟,成為兩大繁衍體系,後黃帝擊敗了炎帝,到了春秋時代,為華族,把黃帝奉為始祖,把漢人稱為炎黃子孫,為什麼會把炎帝放在前面,據記載,炎帝要比黃帝早,故稱炎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一萌文化雜談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1],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3]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