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北京老照片:大臣聽戲,東單牌樓古色古香,難得一見的戲園


清末北京地安門大街。這一組老照片記錄了清朝末年北京的街頭景觀,呈現的是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隔著100多年的時光,我們無法置身老北京那個場景,好在這些老照片讓時間靜止,讓不能再現的過往與時間共存。

一個頭麵人物去世辦葬禮,人群擠爆大街。寬闊熱鬧的大街、人頭攢動的戲園、門面考究的店鋪、古色古香的城樓和牌樓……一張張黑白照片再現了我們現在苦苦追尋的老北京的面貌。當這樣的古都呈現在你面前,你願意穿越回去感受一下嗎?再給大家交代一下大背景,當時的清朝風雨飄搖,瀕臨滅亡。

站在前門城樓拍攝前門大街。清朝時期,前門外一帶是相當繁華的集貿市場,各種各樣的店鋪和專業市場雲集於此,有文獻記載道:“凡金銀珠寶以及食貨如山積,酒榭歌樓,歡呼酣飲,恆日暮不休。”一句話說明了繁華程度。到了清末,這裡已有夜市。


前門外東火車站。1901年,前門東西兩側先後建起兩座火車站,東側的叫前門東站,西側的叫前門西站。前門東站是京奉鐵路起點,前門西站是京漢鐵路的起點。這兩座火車站相距僅有百餘米。

崇文門甕城。崇文門是貨物通行的專門通道,所以無比熱鬧。

戲園裡的熱鬧景象,大臣與洋人在聽戲。清末北京戲園演出時間很長,長達10-12個小時,不演夜戲。內城禁止賣戲,戲園都在外城。一開始禁止婦女到戲園聽戲,後來才有女戲迷出現。《清稗類鈔》記載:“京師戲園向無女座。婦女欲聽者,必探得堂會時,另搭女桌,始可一往,然潔身自好者,尚裹足不前也。"

俯拍東交民巷,可見御河、中御河橋和英國使館。

古色古香的東單牌樓。牌樓是老北京城不可或缺的建築元素。東單、西單路口各建有一座牌樓,分別被稱為“東單牌樓”“西單牌樓”。它們的匾額也是相互呼應的。東單牌樓匾額為“就日”,西單牌樓匾額為“瞻雲”,兩詞意在頌揚君主的德行如太陽照臨大地,如雲雨滋潤萬物。

地安門附近的謙祥益綢緞店。這家綢緞店當時名氣很大,分號遍佈大江南北,主要服務達官顯貴。

位於東單路口的克林德碑。1900年庚子事變期間,德國公使克林德被打死。事後,列強迫使清廷立碑紀念他。此碑1903年初建成,採用中國傳統的四柱三間七樓式的牌坊形制,寬約4.7丈,高約2丈,東西橫跨繁華的東單北大街。當時碑坊上面還用拉丁、德、漢3種文字,刻著以光緒皇帝名義頒佈的“惋惜凶事之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