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分数达线,是不是一定要先找导师?

沙漠风暴一滴水


目前研究生是越来越难考,今年硕士报考更是严峻。

如果过了目标院校的复试线,建议提前联系导师,另外提前熟悉一下导师的研究领域,发表过的文章。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如果表现好的话,可以为你的复试增加保障


一方微笑


提前联系导师,在复试时候有印象分!

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导师是复试的面试官。

研究生导师,很大概率是复试时候的面试官,提前找导师会有印象分。

我是北京一所211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在准备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我提前一天到了学校,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还要提前去办公室找导师谈话,但是听到周围的报考学生和学长说:最好去找一下导师,提前打个招呼!


于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开了一个导师的办公室,结果看到这个导师正在跟一个来打招呼的学生谈话,看到我以后简单的问了几句,最后告诉我:报他的研究生的人已经满了,推荐我报考他课题组另一个老师的。我就去找了他说的那个导师,跟那个导师聊了一会,最后说:欢迎报考。

重点来了:在复试面试的时候,轮到了我,我一进面试的教室,竟然发现我打个招呼的两个导师都是主考官,虽然我抽到的面试题仅仅答对了1/4,但是最后也通过了,并且分数不低。

我很庆幸提前去联系了导师,有很多考研的的学生不知道提前找导师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复试的时候吃亏。

我总结一下,提前找导师有两点好处:

1.能提前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

每个导师都有他的研究方向,也有他的带研究生方式。

这些信息,都是可以通过考研论坛、学校网站、学长学姐等途径打听到的,可以前去跟导师打招呼,预约门生。

像我去找的第一个导师,他的名额就满了,没法再承诺:我考上后,带我研究生了。


2.能给导师印象分,有利于复试成功。

去提前联系导师,导师内心会很高兴,他会觉得“你看的起他”、“很尊重他”,对你的印象会比较好,至少在复试之前跟你见面了,他做主考官的时候,对你有印象分,这种情况我就遇到了。

如果他想录取你,但是名额满了,而他觉得你不错,也会给你推荐别的导师,我也遇到了这种情况。

切记,不可过多的提前联系研究生导师,因为你联系了他,最后有没有选他的话,他心里会有疑惑。

我提前给另一个研究生导师发过邮件,最后考虑到这个导师每年报考都很激烈,就没有选他。结果他做了我研究生班的班主任,有一次碰到聊天的时候,他还提起来:你是不是那个联系我,报考我的那个?整的场面很尴尬!


牵牛花牵牛郎


不少同学看到自己过了线,在犹豫要不要提前联系一下想报的导师,但又怕联系了对方不回复也没有太大意义,或者让老师觉得自己投机取巧,从而对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

那么考研复试前有没有必要提前联系导师呢?

要不要联系导师?

认为当然要联系啦!其实有很多人在初试前就已经联系过导师了,那时只是让导师对你有个初步印象。初试成绩出来之后,就可以进入正式的沟通了。这对你的面试非常有帮助,可以避免老师因不了解你而提出一些超出你能力范围的问题,严重影响复试分数。

大家都知道在招研究生这件事上导师的权力很大。可以说只要考生过了线,导师是有权利决定是否招收该考生的。而且这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每个导师都希望在复试之前把自己心仪的学生确定下来,以免在复试时高水平的学生被其他老师收走,自己只能被分到水平差的学生,这也是做导师的最头痛的。

所以提前联系导师并不是投机取巧和走后门,而是人之常情,对考生和导师都有好处。

怎么联系导师?

本校考研就不用说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总会有办法联系上,如果能面谈是最好的。面见导师时需要注意衣着打扮和礼貌问题,记得带好自己的简历,并且提前了解一下导师的学术成果、性格爱好等,聊天时自然一点就可以,不要冷场。

外校考研的学生可以有三种途径联系到导师,一是利用人脉,通过学长学姐打听情况,如果能找到该导师的学生就最好了。二、实在没有认识的人,也可以通过研究生网站去找到导师的邮箱,发邮件联系。三、也可以去知网等搜索该导师的论文,一般文下的注释或文末也会有作者的联系邮箱。

何种沟通方式?

关于联系导师的方式,大多数人会选择邮件,觉得这样比较礼貌。但邮件联系有一个问题就是导师不一定会回复,即使回复了也大多是官方说辞,看不出他的真实意思,也不好再三发邮件去询问。所以小编建议如果能找到导师的电话,最好直接打电话沟通,这样效率更高,还可以通过老师的语气、措辞等看出他的真实意图。

还有的网友说可以去办公室门口“蹲点”,这样可以直接见到老师沟通,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说不定你的诚意就打动导师了呢。

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编认为不要联系太多导师,毕竟学术的圈子不大,导师们之间都互相认识。如果你联系了太多导师,很容易给人留下心机重的恶劣印象。让导师对你失去信任。建议大家可以在收到上一个导师的否定回复后,再联系下一个导师。

其次就是跟导师沟通过程中既要恭敬礼貌,又要大方得体,并且着重表现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如果沟通过程言之无物,全是空谈,或者溜须谄媚,又或者一上来就送礼的,反而会给老师留下恶劣的印象。

以上就是复试过程中联系导师的重要性了,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可能决定了你的未来,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呀!



职场办公秀


作为一个经历考研、复试、调剂然后成功入学毕业的硕士来说,我觉得自己的发言还是很有价值的!

关于你要不要找导师,那么问题来了,找导师的目的是什么?让他帮你入学,还是待你成功入学后加入导师的课题组?但是无论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我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应该找!

如果你是想让他在复试的时候对你产生帮助,那么概率比较低。非亲非故如果你连复试都过不了,我觉得导师没有道理帮你,当然里面的规则很多,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和这个学校是否有名气你参考的专业报录比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你是想加入老师的课题组那么你就更加需要提前找老师,个人认为一个有实力的老师和一个有前途的科研方向对你以后得就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说影响一生也不为过!提前预习老师的科研内容并和老师取得联系,会让老师对你产生印象,当然印象的好坏取决于你的表现!如果你表现良好在你成功入学选择方向时,如果你想去的方向很抢手那么你就具有一定的优先权!当然了,这不是绝对条件,也可能后来老师觉得某个同学比你强,也可能发生提前见不到老师的事情,毕竟老师很忙!

我的意见是你需要找,虽然找不找不能决定你是否成功,但是你还是应该去的!当然不要耍什么小聪明,比如送礼什么的,我觉得硕士导师一般家里都不穷,他们不能要也看不上你送的东西,你更加需要的是准备一下专业课并提前学习一下老师的科研内容,这才是重要的!

学弟学妹们,加油哦!想进一步了解的可以留言!



北漂一小硕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考研过程中,提前沟通意向导师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也有引发不少争议。
相信不少朋友有关注到近2天发生的某高校研究生悲剧,这件事侧面告诉我们:考研远不止是简单录取,3年读研生活中遇到一个好导师非常关键!

给大家讲个这两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情:
这学期,应辅导员邀请,小西有给大四学生做过考研辅导讲座。重点是介绍一些考研初试、复试需要注意的细节。其中,就有提到提前沟通导师,确定其当年的招生指标。
一个报考名校的女生,9月份邮件联系了意向导师,收到的回复是“欢迎报考。等推免结果出来后,看招生名额再定。”。相信不少联系导师的学生也有过类似经历。
之后,她忙着初试复习,和该导师就断了联系。昨天我翻通讯录看到她,和她聊了聊,建议她和导师再沟通下,发一份邮件确定下还有没招生指标。上午导师邮件回复了她,内容是“已招满,今年招了2个推免生”。
这也是为何要提前沟通联系导师的重要原因之一。

和优秀的学生一样(如推免生),好导师也是很多学生抢着选的,往往等不到考研录取之后的“导师-研究生双向选择”阶段。大牛导师每年的硕士生招生指标一样有限制,并非无上限,想招几个就几个。
在导师-研究生的双向选择中,占据主导权的往往是导师,而非硕士生。部分院校是入学半年、一年后确定导师的,导师和研究生间也会提前有接触,相互认可。只是等到选择阶段后确认,走个正常流程。
当然,也不要将能否录取押宝在导师身上,人为放大导师对复试的影响,或者将之认为“走后门”或“托关系”等。相对来说,导师在博士招生中才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有机会招到自己想要的学生。

沟通导师对复试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如前文提到的,有机会选到一个好导师。
比如说,导师的性格好、课题组补助高、研究方向自己感兴趣等。同样读研三年,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努力,更缺不了导师的悉心指导、科研平台支撑。

2. 提前熟悉复试流程和细节,复习事半功倍。
不是所有导师都有机会成为复试专业课的出题人,或者复试的面试考官组。就算是刚好小概率遇到,也不会为一个学生放弃原则,透题或者照顾打分。
更多的是导师可以给你推荐一个课题组的师姐(如研一),重点给你说说考研复试的细节。相比网络上搜集的复习资料,针对性更高。

3. 录取后能提前进入导师团队,开展课题研究。
比如说,我们专业不少导师录取的考研学生,会和她们原来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沟通,将她们的毕业课题调整到录取院校开展(毕业答辩还是回原学校)。
之后,硕士阶段的课题也是这方面的延续,读研期间成果产出会更快。也许,较快的成果产出,就有机会获得高额的奖学金,或者其他奖励呢。

我想说开始联系导师时,肯定觉得没啥说的,没法开口,还有点小羞涩。可是,邮件沟通还不是面谈,没有啥好紧张的。而且,总归得有这样的沟通和学生,提前联系再差,也没什么坏处。

最后,沟通的时候注意好用词和内容,编辑好邮件内容请自己室友帮忙看看。尽量将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导师,毕竟优秀的学生也是给导师的最好礼物,加油!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帅小西De


如果你的分数排名靠前,那你可以提前联系想要跟的导师,一般都是要复试后导师才会答应你的。选导师是门技术活,要去知网看论文,看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你是否喜欢,然后去问学校里这个专业的师兄师姐确认一下你要选的导师平时对学生怎么样,性格怎么样。选导师基本决定了你未来的大致方向,你要读博要拿奖学金就要找研究成果突出的老师,能给你资源和帮助。你只是想拿个研究生文凭,那你就找个放牛的老师,然后你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秋秋生活汇


无论是保研还是考研,都要涉及到联系导师的问题;而且,大部分学校研究生招生名额都是直接分配到导师的手里,也有极小部分学校的研究生名额是分配到课题组,所以,联系导师这一环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是否能去理想的学校和研究方向。

当初第一次参加某C9的保研夏令营的时候,在联系老师这方面没什么经验,只是根据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联系了一个副教授,简称H老师吧。我给H老师发了邮件,附上了自己的简历和盖有公章的成绩单。老师很爽快的说,等我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可以去他实验室面谈,并且给了手机号。等到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因为前两天学校的安排是讲座和参观活动,我就想等讲座完毕再去找老师。等到我去老师实验室的时候,H老师很热情的接待了我。老师说“你介绍一下自己吧”,我当时还是很害羞的而且有点紧张,直接把各种证书和成绩单递给老师,简单用临时想的措辞介绍了自己。简单的聊聊之后,老师告诉我他今年只有一个名额,在我之前已经有同学找了他面谈,所以可能会把名额留给那个同学,推荐我去找其他老师……

后来总结,这次联系老师失败的经历,一个原因是我错失时机,没有及时去找老师面谈;另外一个原因,我本身属于那种内向的人,不太会聊天,而且当时也有点紧张,导致H老师对我不满意,没有把名额给我。后来四个月的时间,我联系的老师有几十个吧,有C9中的六个学校、中科院的一些研究所等,在暑期夏令营和九月面试期间也和其中一部分老师面谈;从第一次联系老师时的害羞紧张,到后来和老师谈笑风生,感觉在这方面进步还是挺大的,也总结了很多经验,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下!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同学!

1.获取导师信息的途径

首先,可以在目标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去找老师的介绍,一般都有老师的办公电话、邮箱、办公地点、研究方向。其次,在老师所在的学院一般有师资介绍,也可以找到老师的信息;部分老师还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主页,上面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另外一个更有效的途经是校友资源,本校读研的学长学姐如果在你想去的学校,可以通过他们去了解,不仅仅会了解到老师的研究方向,还有老师的人品、能力等更多的信息。曾经在九月复试的时候,碰到一个电子科大的同学,他要去的实验室,有好几个他的学长学姐,人家早就了解的门清;其次,面试的时候,要是能碰到从自己学校毕业的老师,事半功倍,所以校友资源还是非常重要的。


茶茶丸925


研究生分数达线,并不表示你就能被录取!这个线只是个调档线,线下的人一点希望都没有了,而达线的人,还有希望。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看你所报学校、专业的分数线、报考人数、名额人数几方面权衡。所以,你现在还远不到找导师的时候,只有到了你收到学校的面试通知,这个时候你被录取的概率才大了许多,这个时间是找导师的时候!但有些学校也不需要,或者不允许,因为你若被录取,有学校是根据导师的愿望挑选的,学生做不了主。甚至有些学校不分配导师,直到研一课程结束才分配导师。所以,需不需要找导师也要看学校。


京都老客41118


作为一个在职的研究生导师,我可以给你分享一点建议。一般来说,研究生只有在通过研究生考试之后,经历了面试环节,才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去选择导师(有的学校是入学之后才选)。因此很多人说提前选导师没有意义,但实际上来说,如果你在准备阶段就已经联系导师,并且向导师展示了你的优秀之处的话,导师肯定会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在后期的面试以及双向互选中就会对你留意,从而有助于你更好的适应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当然,如果你的条件并不是很出众,也没有自信心,那就可以等等再说。还有就是,在联系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基本的礼仪和技巧,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了。


南京唬爷


中学生中考高考录取纯凭考分。研究生博士生录取前,对过了最低分数线考生进行面试,参考面试答辩能力,了解考生毕业的学校、学习课程等方面,主要看可培养价值。接到过线入围通知后,最好到所报考的导师那沟通一下,彼此先了解一下,以增强面试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