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是病逝的还是被秘密处死的?

天策元帅


要想搞清楚霍去病到底是病故还是死于阴谋,必须要理清霍去病跟皇室的关系。

霍去病母亲卫少儿跟姨妈卫子夫都是在平阳侯府那里上班,属于私人豢养的歌女。不过卫子夫命好,傍上了汉武帝这个大佬;而卫少儿命苦,被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一个地方基层官员给看中了。而且这个霍仲孺,还是个提起裤子不认账的渣男。因此当时的霍去病连个户口都没有,是个黑户,霍去病少年时,也是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角色。

改变霍去病的命运其实是自己的姨妈卫子夫,姨妈傍上了皇帝,霍去病就管汉武帝叫姨夫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的舅舅卫青最先受到汉武帝的重用,霍去病很快有了出头之日,被召到宫中,谋了一份皇帝侍卫的差事。如果不是这层关系,霍去病还不知道到猴年马月才出头呢。

朝中有人好做官,何况这个人还是皇帝,于是霍去病的人生开始开挂,17岁就做到了骠姚校尉。不过霍去病的晋升也不全是走后门,人家跟舅舅卫青学到了真功夫,还懂兵法,是个称职的军人。

霍去病第一次带兵就首战告捷,带来800骑兵消灭了比自己军队多三倍的匈奴士兵,汉武帝听说喜出望外,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不久,汉武帝命令霍带兵去搞定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造反,他果然没有辜负圣上的希望,马到功成,不仅消灭匈奴几万军队,还俘虏不少匈奴将领,再次受到汉武帝的嘉奖。

汉朝之后,中国历代王朝都被匈奴弄得筋疲力尽,不堪其扰,避之不及。但汉武帝手下的大将卫青、霍去病根本就不怕匈奴,满草原沙漠和沙漠转悠,主动寻找匈奴主力,把匈奴打得服服帖帖。

因为霍去病屡立战功,汉武帝给他修建了豪宅,还准备搭配一群美女,但被霍去病婉言谢绝了,他义正辞严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不但是一名良将,还是一个孝子,很重情义。当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不但没有怨恨那个不认自己的渣男,反而为生父购买了豪宅,把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也一道接了过来。由此可见,霍去病的人品还是不错的。

霍去病这个人按照今天评论公务员的标准,可以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可惜天嫉英才,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将军,却在23岁就因病去世了。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疑惑不解。霍去病是个带兵打仗的军人,习武之人身体自然非常棒,怎么会那么年轻就死了呢?因此,不少人对霍去病的死因也有疑问,认为他不是病死,而是被自己的姨夫汉武帝给谋杀了。

霍去病跟自己的舅舅卫青一样是国家栋梁,为汉武帝江山社稷保驾护航的。霍去病不但军事才能突出,而且品德高尚,跟汉武帝还是亲戚,皇帝怎么会忍心会把他置于死地呢?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阴谋论者的依据就是霍去病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这才引来杀身之祸。

霍去病为什么要杀李广的儿子,这要从李广之死说起。

公元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战役,霍去病跟舅舅卫青当然是主力军。当时飞将军李广却不在出征名单中,因为李广年事已高,汉武帝就告诉他别去了,安心在家养老吧,但李广态度坚决,再三请战,就被批准了。

到了前线,卫青命令李广带兵东去迂回包抄匈奴部队,李广心里不乐意,说我是前锋,怎么让我打边后卫,专业不对口。

但卫青不改变主意,李广只好悻悻带兵去执行包抄任务。李广的部队由于缺少粮草,部队行进缓慢,再加上那时候没有导航,也没有请到向导,半路就迷路了。李广他们在沙漠里干转悠,也没有赶到战场,而卫青的此战的目的也没有得到。

战争结束后,卫青进行战场总结,狠狠批评了李广,还说要把李广迷路的事向上级汇报。李广一听火了,心说我这么大年纪,你让我迂回包抄,本身你的排兵布阵就有问题,现在还要让我当替罪羊,太不公平了。如果闹到皇帝那里,你是皇帝跟前的红人,皇帝也不会听我解释,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士可杀不可辱,于是李广又羞又气拔刀自刎了。

李广一死,有个人不干了。谁?李广的儿子李敢。

李敢当时在霍去病的部队服役,听说老爸自杀的经过怒不可遏,扬鞭策马去找卫青拼命。卫青是大将,自然不能跟李敢一般见识,何况李广刚死,人家儿子在气头上,就一再忍让,李敢大闹卫青的元帅府,还打伤了卫青。

卫青觉得李敢发火情有可原,也没有向皇上禀报。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敢打伤卫青的事被霍去病知道了。

霍去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就在出去打猎的时候,把李敢"误杀"了。

按照常理,汉武帝是不会除掉霍去病的,因为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第一,李广是汉朝的功臣,李广三个儿子两个都死了,就剩下这个小儿子。为汉武帝当了一辈子马仔,最后被迫自杀,唯一的独苗死于谋杀。

李广父子的死,让军中众将寒心。汉武帝应该给大家一个公道,公道也是皇帝的面子和命根子。最要命的是,皇帝是霍去病的姨夫,汉武帝更要避嫌,更需堵住汹涌民意,做出表率。

第二、李敢是汉武帝亲自封的关内侯,是朝廷命官,不是霍去病的家丁。霍去病竟然可以擅自杀掉,而且还是谋杀。这说明霍去病恃宠而骄,将来是个不安定根源,阴损的“误杀”也说明霍去病是个有城府的人。

有兵权,有威望,有能力,有城府,这几样优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换了哪个皇帝遇到这样的臣子都脊背发凉。因此霍去病的死,被杀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两害相权取其轻,杀了霍去病莫非是让匈奴猖獗一点,如果不杀,则有可能直接葬送自己的江山。

汉武帝当然不会明着杀了霍去病,也不用明着通告全国说是为了李广,因为还要考虑卫青的感受,这才是汉武帝的良苦用心。

史书记载霍去病死因只有短短两个字“病死”,语焉不详,缺乏描述,也给人们的猜测插上了翅膀,阴谋论者的这个结论从理论上说来,也能够成立。


历来现实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载是因病而死的,而司马迁这样写,是根据霍光的上书记载中得来,也就是说司马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确认霍去病的死因。

因此,霍去病之死已经是历史迷案了。按题目的说法,霍去病还有被秘密处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用排除法逐一分析。

这个事件中,关联的历史人物有:汉武帝、卫子夫、霍去病、卫青、平阳公主、李广家族、司马迁、霍光。

那么我们先理一理里面的人物关系。汉武帝就不用说了,卫子夫是汉武帝的老婆;卫青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等于是汉武帝是小舅子。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卫青,所以说卫青也是汉武帝的姐夫,他和汉武帝之间是亲上加亲的关系。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父亲很早就抛妻弃子,和另外一个女人相好,生下了霍光,也就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据记载,霍去病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当年而怨恨,提携了霍光,霍光后来成了辅政大臣,可以说霍去病是霍光的恩人。而霍去病死因,就是出自于霍光的表述。

疾病致死

霍光的说法和司马迁的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是有,但不大,也许霍光对此的说法是要掩盖一些不好的东西。

有人说霍去病,去征战时,因为杀敌太多,碰到了腐烂的尸体,感染病毒而死。这个说法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第一次大漠之战,霍去病带部队回来修生养息都三年了,有什么病毒感染可以三年后发作?

他是死在,即将要奔赴第二次大漠之战前。因此说,如此勇猛的一个年轻人,在修生养息中病死,概率不是很大。

汉武帝处死

有人说,霍去病功高震主,汉武帝怕压制不住,秘密处死了他。

这个可能性更是无从说起,如果说汉武帝晚年干这事,这就很有可能,但汉武帝那时才四十岁左右,正是雄心壮志、自信心爆满的时候,他有足够的魄力和格局,不会干这种事。

前面说到,匈奴治乱还没平息,第二次就要开赴大漠,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不可能这个时候杀霍去病的。

家族暗杀

有人说,霍去病之死是卫青家族干的,理由是霍去病的光芒盖过了卫青,这个说法也是很难成立的。

霍去病有用武之地,离不开以卫子夫为核心的卫氏家族提携。自小,霍去病很敬佩卫青这个舅舅,卫青对这个外甥也是疼爱有加,尤其是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更是给卫氏家族大增光彩。

如果说,是卫青干的,当初李敢打卫青的时候,卫青就不会自己藏着不告诉霍去病了,为的就是大局,卫青一代名将,没那么小格局。

他人仇杀

霍去病,是一个怪才,他的军事才能是属于天分,他的这种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到死时,他才约么23岁,他是一个年轻人,也有着年轻人的张狂,因此他在朝中也得罪过不少人。

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众所周知的。

当年,李广和卫青联合战斗,因为李广的失误,造成匈奴首领逃脱,李广深感羞愧自杀了。李广死后,他儿子李敢受人挑拨离间,在李敢面前说,他父亲李广是因为卫青的原因而自杀的。

李敢便去找卫青理论,并打伤了卫青,卫青自己忍了下来,并没有告诉霍去病,可此事,偏偏就给霍去病得知了。

知道自己敬佩的舅舅被打,霍去病在一次打猎中,箭头一转就射杀了李敢。那时李敢已经被汉武帝因其父亲的功绩,封了侯爵了,霍去病射杀了名将之后,却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惩罚。

站在李广家族,该是怎么样的想法呢?

李广征战一生,三个儿子死了两个,李敢是三儿子,那么这下,死完了。

从正常人的思维和动机,作为李广名将家族的人,会不会要报仇?

所以说,李广家族的人是有暗杀霍去病的可能性的。为什么是暗杀?人家有战功,一家都是皇亲国戚,根本动不了人家!

从后面的历史看,霍去病一死,汉武帝会不会又猜想是李广家族干的呢?非常有可能!

多年后,汉武帝让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很少的兵马,进入匈奴重兵区,结果李陵被俘。李陵被俘,又被小人大报告说投敌了,结果汉武帝借此灭了李广家族。

而司马迁,就是这时出来帮李陵主持公道,而牵连入狱,后来才写下《史记》的。

他就是出于对李广家族的同情,所以在《史记》中对于卫青、霍去病的功绩,都是一笔带过的,对于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个字“卒”。

如题所述,霍去病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而是被仇人暗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霍去病他弟霍光,可能考虑到霍去病英豪一生,不能说被暗杀而死,只能说病死,这样对霍去病来说才是最好的。

(据闻,那时有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毒,蛊毒,死状如病故般)


历史小地主


按照正常的分析,霍去病确实是病逝的!

阴谋论者的观点是,外戚卫氏家族的强大,引起汉武帝的排斥,卫青隐忍,霍去病跋扈,射杀李广之子,所以,除掉霍去病,既能安抚有功之臣,又能遏制卫氏权利!

但是疑问有几点,首先当时的卫氏家族并没有达到权利的鼎盛,卫青成为大将军尚有异议,也就谈不上威胁皇权!

其次,汉武帝正是用人之际,汉军缺少如霍去病般能够率骑兵长途奔袭打击的将领,因为此时汉王朝的战略已经转向更广袤的西北!

最后,汉武帝强势的作风,根本不在意勋贵的感受,否则也不会有盘问李广,使其自尽的情况发生,更将李氏家族因李陵投降而灭族!



虽然霍去病曾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其逝世止并未成婚,但不代表霍去病身边没有女性!

出征劫掠战利品,是霍去病统属部众的方式,按照野史也都由霍去病优先挑选,而女性便是其中的一种!

常年的征战,常年的劳顿,如果有女色与烈酒,常人的身体确实难以承受,因此,既然汉武帝无除去霍去病的必要,霍去病大概率是病逝!


多臻贵


做为历史爱好者,我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霍去病绝不是病死的,但也不是被汉武帝处死的。

霍去病死时只有24岁,正是风华正茂时,官方说法是霍去病死于去封地的路上,病因是远征漠北时喝了有毒的水因而感染了瘟疫,可仔细分析不可能的,且不说霍去病做为大军统帅口渴了部下能不能让他趴地下喝埋汰水,就算条件艰苦他真的喝了,那么大军统帅都喝污染过的水了,那么普通士兵不更得喝了吗,如果这样日后死于瘟疫的肯定不能霍去病一个人,会成批的可是史料没有记载,所以霍去病死于瘟疫之说肯定不成立。

说霍去病被处死更不可能,当时霍去病正是当打之年,被汉武帝寄予厚望,汉武帝当时也不算老,同时匈奴之患还没完全解决,所以还没到狡兔死走狗烹的程度,汉武帝还需要霍去病镇守边关,从这方面说汉武帝没有处死霍去病的理由。

那么霍去病死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死于暗杀,漠北大战对卫青霍去病来说上无上光荣,可对于李广一家却是悲剧,李广被逼自杀,儿子李敢因为击伤卫青被霍去病报复射杀,在这件事上汉武帝在处理上有失公允,没有处罚霍去病,要知道李敢也在漠北大战立下战功也被封侯的,可是却被霍去病公开射杀,这样李氏家族怎么能咽下这口气,李广族弟李蔡当时也是朝廷重臣,我个人看法是李蔡派人暗杀了霍去病,这事当然也瞒不了汉武帝,后来汉武帝也找借口除了李蔡。

最后说,霍去病之死是非常可惜的,要知道霍去病不死,匈奴不敢犯境,而且有霍去病在,后来肯定就没有李广利的事了,这样一来汉朝历史可能会改写,当然了这都是假设了。


天宇的文史情怀


(1 )卫霍一体。因为李敢刺杀卫青未遂,霍去病直接把李敢干掉了。李敢是名门宿将李广之子,漠北之战随霍去病有功封关内侯,李广自杀后刘彻让李敢接替了李广的郎中令一职(九卿)。之后霍去病又建议刘彻给儿子封王(即赶出京城)来巩固太子地位。

(2) 霍去病很重要。漠北之战后,“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于是汉久不北击胡”(《史记·匈奴列传》)。不管是刘彻不想让卫青继续带大军出征还是卫青身体不好,损失了霍去病后刘彻长期无力继续对匈奴军事行动是事实。

(3) 卫青的地位很稳固。第一,尚公主的时间,按《史记》对阳信公主的记载,卫青是阳信公主第三任丈夫,成婚时间在元鼎二年第二任夏侯颇自杀之后,霍去病去世(元狩六年)有两年了 (褚少孙补传记载阳信公主挑丈夫时手下称卫青三子为侯,即在元鼎五年酎金失侯事件之前)。霍去病去世后卫青也继续当着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掌日常军务,代太尉职;大将军除掌全国军事外还是内朝统领。基本上就是内政和军事第二人)。卫青去世前后对外战绩的反差也挺显著。

(4) 死因那就靠猜了,史书没记载嘛。第一,霍去病叫“去病”,可能本身身体不好;第二,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也不到50就去世;第三,元光六年到元朔六年共七年之中卫青以统帅身份作战七次,之后卫青四年未出征;第四,霍去病在元朔六年到元狩四年短短5年之中六次出征,四次以统帅身份出征;第五,霍去病的作战手段,用班固的话说就是“长驱六举电击雷霆”,看诏书那就是高强度高机动连续作战;第六,卫霍时期是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的时期。综上,推测霍去病本身身体不是很好,高密度高强度作战加剧身体损耗,因无先例可循对将士的健康保障也不如后世完善,所以早夭。卫青身体可能好些,打法相对霍去病平和点(虽然也很浪),所以活得久些,但也不长寿。



门窗科普朱先生


个人认为,霍去病自杀身亡的可能性很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病死说及被汉武帝秘密处死说都有疑点。

病死说的出处来源于《史记》补记。(霍)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这是有关霍去病病死的唯一记载。

疑点在哪呢?霍去病死时仅仅23岁,正是血气方刚之年。考虑到他经常率军出塞外大漠,应该身强力健才对,加之他还经常在作战之于锻炼身体,没事就踢踢足球,“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身体条件应该非常不错。

再者,封狼居胥之后才两三年,“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霍去病之死来的也太突然了点。

以他大司马、骠骑将军的显赫身份,染上什么重病的话不至于一点也不记载,对比司马迁对霍去病葬礼及墓葬的极力渲染,病死说疑点很大。

另外,通过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母亲卫少儿、同父异母弟弟霍光都活了不少年纪来看,霍去病理应也不是因为家族遗传病而过早离世的。

秘密处死说更经不起推敲。

漠北之战后,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都被加官为大司马,秩禄虽然完全一样,但实际上汉武帝尊霍抑卫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

也就是说,卫霍这对所谓的“帝国双壁”,已经被汉武帝削成了“独璧”。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不可能再秘密处死霍去病。毕竟,他还要依靠霍去病震慑、打击败而未灭的匈奴呢。

因此,关于霍去病的病死说、赐死说可能都不太成立。

那么,就剩下一种可能了,霍去病主动自杀而死了。

霍去病为什么要自杀?

虽然历史中记载的卫青“为人仁善退让”,但也不意味着他就能摆脱人性的弱点。

一生建功无数的卫大将军,突然有一天被年轻很多的、自己带出来的外甥霍去病取代了,想必内心还是非常失落的,也许还会对这个外甥心存不满甚至敌意。

卫青对霍去病的态度,还等于为以卫青为核心的“刘据党”定下了大基调。如此以来,整个刘据党可能也都会对霍去病敬而远之,这都会让自小就缺乏家庭关爱的私生子霍去病十分没有安全感。

所以,霍去病一定很想通过做点什么,来重新让卫青等人接受于他。

于是,为替卫青出头,霍去病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了曾对卫青拳打脚踢的李敢;

于是,在死前不久,霍去病才两度“冒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请立其他三位皇子为王,外放到封地就国,以减轻对太子刘据的威胁。

到了这里,事情可能就会超出了霍去病的控制范围。或许他以为,替卫青出头,替太子刘据出头,就会换来他们对自己的重新接纳。

但是,或许一方面卫青等人对霍去病的努力示好无动于衷,另一方面,极力想拉拢霍去病脱离卫青-太子集团的汉武帝,发现霍去病还是倾向于前者,也对他很失望。

也就是说,霍去病的努力,换来的只是里外不是人,两方不讨好。极度绝望、悲观之下,一贯行事利索的霍去病,只好通过自杀以明心志。

霍去病死后,无论是汉武帝一方,还是卫青-太子集团,都不方便将霍去病之死的真相公布与众。或许这就是史料对霍去病之死语焉不详的原因,同时也是汉武帝将霍去病风光厚葬的解释吧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司马砸光


霍去病的死一直都是一个历史之谜,最为主要的是,他去世的时候司马迁还在。当时,司马迁在记录他的事迹的时候,并没有写他是如何死的。

这真的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事情。

要知道司马迁这样的人,他连一千年前的事情都知道,连刘邦是流氓都敢写。霍去病和他同时代的人,还是死在了他的前面,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既然司马迁不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不敢写。

司马迁最怕的人就是汉武帝,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宦官。他之所以成为了宦官就是因为得罪了汉武帝。

司马迁实在是不想得罪汉武帝了,所以,很有可能霍去病的死是和汉武帝有关。

很多人说霍去病是死于疾病。也就是在他打匈奴的时候,引用了带病毒的水,然后回来发作去世了。

这个肯定是无稽之谈,因为霍去病打匈奴不是一个人去打,他是带着士兵去打的。既然要喝水,大家都得喝。

为什么只有霍去病一个人死了呢?

至少没有资料报道有很多士兵因引用有病毒的水死亡的事件,再说了若是霍去病真的是这样死的,肯定司马迁肯定也会写的,这个是没有任何忌讳的。

那么,我们再说另一种可能,若是霍去病的死和汉武帝有关的话,那他又是如何死的呢?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是很喜欢霍去病的,他没有理由害霍去病呀。

是的,汉武帝不可能害霍去病,但是不代表别人不敢害。

要知道汉武帝之所以喜欢霍去病,主要是为了打压卫青。卫青和霍去病本来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

汉武帝从中作梗,让霍去病压制卫青,就挑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汉武帝让他们一起去打匈奴,每次都是霍去病挑选最好的战马和士兵。打了胜仗霍去病极其他的部下,就会封官加爵。

但是,卫青只能是挑选霍去病剩下的士兵战马,卫青即使打了胜仗,也是不封赏不处罚,他的部下也是。次数多了,卫青的部下就不干了。

所以,卫青的很多部下,觉得待遇不公,就弃卫青而去,投奔霍去病去了。霍去病恰恰是一个很高调的人,他很享受汉武帝对自己的这种爱。

在这种情况下,想想卫青是何种感受。卫青的部下都受不了了,更何况是大将军卫青。

要知道卫青的妻子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自己的丈夫若是被人打压了,她会怎么办?

她是不是要给自己的丈夫出气呢,很有可能。

有可能霍去病就是被卫青的利益集团给除掉了,毕竟只要霍去病在卫青集团都是利益损失者。

但是,霍去病死了,就不一样了。再说了若是汉武帝的姐姐杀了霍去病,他也只能是无话可说。很大程度上霍去病是死于皇室里的内斗。恰恰也只有这种内斗是司马迁不敢写的。


汉史趣闻


我是逐梦,我们一起从古籍中找答案。

一、死亡时间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史记》
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汉书》

两本记载当时历史的书籍都记载寥寥,只说了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去世,却没交代是如何死亡的。

二、死亡原因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褚少孙

在分析霍去病死亡原因之前,先介绍一个人--褚少孙。他是西汉中后期的博士、经学家。他做了一件事,就是补充《史记》在流传过程中散失的篇章,因为他的身份和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补充也是为历代所认可的。关于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史学界流传下来的记载,只有褚少孙所补充的。

当时霍光(霍去病的弟弟)在世时上书给皇帝,在其中提到了霍去病的死亡原因--病死。

三、霍去病死后

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史记》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做了4件事。1、很是伤心。2、给了他臣子所能等到的最高荣誉--陪葬茂陵。3、专门调来玄甲军,从长安一直护送霍去病到茂陵。4、将霍去病的陵墓修成祁连山的样子。5、给霍去病的谥号,将勇武和开疆拓土并立为一个--景桓侯。6、爱屋及乌的宠信他的儿子。由此可见,霍去病是正常病死的,汉武帝对他的死亡很是伤心,汉武帝也没理由杀他,对他爱都来不及。


带志逐梦


霍去病之死,确实是比较蹊跷!一位23岁的将军,年富力强,身体健壮,事先没有任何的征兆就突然死亡,确实是会引起世人的纷纷猜测。

猜测中最为离谱的是一个是:霍去病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霍去病功大难赏将来不好控制,所以才杀死了霍去病。对于此种猜测,笔者认为根本不值得一哂。

对于霍去病之死的原因,主要有这两种可能:

其一、受到瘟疫传染而死

元狩四年漠北之战时,匈奴为了阻挡汉军北上,把死去腐烂的牛羊埋藏在水源中,造成水质污染,霍去病因此得病死去。不过,漠北之战发生在元狩四年,霍去病死在元狩六年,这期间过了接近两年的时间,也没有史书记载霍去病得过受到瘟疫感染。即使这种瘟疫有潜伏期,恐怕也不能潜伏接近两年吧。而且,如果霍去病得了瘟疫,那么随行的几万将士得瘟疫的恐怕也不在少数,可是,在史籍中,从来没有发现漠北之战后汉军曾经发生过瘟疫的记载。因此,此说笔者认为不能成立。

其二、因长年战争劳累而死

霍去病十八岁从军,数次领军出征,长时间处于劳累的状态,已经使身体处于极限。作为手下不设置领军将帅的霍去病,他所付出的劳累要远超卫青。兼之常年的作战,又始终处于战争的第一线,霍去病不可能没有受过伤,劳累加上伤病,最终拖垮了霍去病的身体。如果汉朝与匈奴始终处于战争状态,在随时可能出击的状态下,霍去病还有可能多活几年。可是,随着漠北之战后,匈奴远遁漠北,汉匈之间除了小范围的骚扰战之外,基本上处于停战状态,霍去病的精神也随之松弛下来。人的精神状态一松弛,伤病就容易找上来。而且,霍去病生性娇贵,没有怎么受过气,可是在射杀李敢一事上,受到了汉武帝严厉的指责,使得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心火极度旺盛,更加激发了他的病症。所以说,霍去病之死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劳累、伤病和心火交织在一起,最终不治。

除了这两种原因之外,还有两种说法,在舆论界也很有市场,一是霍去病是被李氏家族暗杀的;二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的。

霍去病是被李氏家族暗杀之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此事为真,那么,以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重视,那李氏一门早就被屠戮殆尽了,哪还能剩下李陵在朝中继续为汉朝效力?

霍去病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

至于霍去病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试为诸君言之。

霍去病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的这种说法就是典型的阴谋论和所谓的帝王心术中政治力量平衡了。虽然卫霍两家势力很大,容易出现军权旁落的情况,但是卫青很低调,也有意识的远离政治争斗的漩涡,汉武帝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太子刘据是卫皇后所生,有卫霍两家保驾护航,基本上可以确定将来会平安接班。霍去病虽然骄狂了一些,曾经为了替卫青出气,杀害了李敢,惹得汉武帝大怒,但也不至于就此要杀他。此时的汉武帝不过才4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对政权的掌控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时期,他是不会担心在此时会出现外戚专权的。

总结

综上所述,霍去病应该就是病死的,而且,在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中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据记载: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至于说汉武帝杀了霍去病,纯粹就是阴谋论者的猜测,理由不能成立。


万事之始


霍去病是病死的,这个毫无疑问。

褚少孙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这是历代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

只不过他病死的原因,一方面是染上了疫病,主要还是因为贸然杀死李敢,被武帝责罚,元胡朔方,长路漫漫,心情抑郁,这才导致身体偏弱,以致外邪入侵而染病身死。

从间接关联来看,霍去病的死汉武帝确实也有一定的责任,这也是霍去病去世后武帝悲伤不已的原因。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卒,年仅24岁(虚岁)。陪葬茂陵。谥封“景桓侯“。取义“并武与广地“,彰显其克敌服远,英勇作战,扩充疆土之意。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他调来铁甲军,列成阵沿长安一直排到茂陵东的霍去病墓。他还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霍去病一直是武帝最为宠信的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十八岁即为天子侍中,即为天子左右之人,实际上武帝是把霍去病带在身边亲自培养的。

霍去病从被封为嫖姚校尉开始,一直也不辜负武帝期望,在草原大漠,横冲直闯,每战必胜,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少年将军旷古绝今的战争传奇。其时武帝已经对卫青成为汉朝唯一武力保障已经有所忌惮,刻意培养霍去病,有让霍去病分权卫青之意,以确保兵权平衡牵制,所以武帝没有任何理由和可能处死他。

霍去病也非常争气,一出世就建立了赫赫军功,武帝也可以破格封赏,在霍去病22岁之际就已经官至大将军、大司马,与征战一生,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卫青并列。好在卫青不重虚名,没有因此去嫉恨这个亲外甥。

霍去病也特别尊重这个舅舅,在霍去病帐下将军李广之子李敢因为李广战死而迁怒卫青,私自杀伤卫青后,霍去病一怒之下射死李敢,惹下了大祸,武帝虽然有心庇护,但是李广毕竟是世族宿将,在朝廷影响甚广,而霍去病的做法也严重违反了汉朝法度,以致于武帝为保霍去病周全,不得不令他到朔方驻守,暂避风头。

霍去病就死在了去朔方的路上。之所以说他是因心情抑郁导致外邪入侵,因为霍去病一直身体健壮,能够叱咤漠北,一般的小病是放不倒他的。如果说仅仅是因为匈奴在河水中投入的动物尸体产生的病毒害死了他,那么与他同行的士卒为什么都没有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