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孔雀東南飛》裡的婆婆焦母那麼討厭劉蘭芝

《孔雀東南飛》是我們中學時學過的一篇課文,講的是東漢末年廬江太守衙門裡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劉蘭芝被焦仲卿的母親趕回孃家,她(回孃家後)發誓不再嫁人。她的孃家逼迫她改嫁,便有了

“我命絕今日,魂去屍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的悲劇。而焦仲卿聽知後“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當時的人哀悼他們,寫下這首詩記述這件事。而文中焦母為何這樣討厭劉蘭芝,我們來分析一下,先從劉蘭芝說起,文中如此介紹: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為何《孔雀東南飛》裡的婆婆焦母那麼討厭劉蘭芝

看樣子她是一個家教嚴謹,多才多藝而又知書達禮的閨閣少女,別說古代放在今天,這種“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優秀女性,絕對是值得炫耀的,那為何焦母會如此厭煩呢?

焦家家庭結構簡單,丈夫之外只有守寡多年的老母和一位小姑子,作為小吏的焦仲卿也算是當地的小康之家。劉蘭芝嫁到焦家以後,起早睡晚,辛勤操持家務:提水、燒飯、洗衣、織布,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把一個四口之家打理得有條不紊。焦仲卿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工作餘暇便暗在妻子身邊,喁喁低語,情話綿綿,偶爾也彈箏奏樂,輕聲合唱一曲,伉儷情深,其樂融融,鄰里之間對這對郎才女貌的小夫妻,莫不十分羨慕,然而焦母心中卻非常不是滋味。文曰:“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焦母則蠻不講理地加重媳婦的工作量,繼而百般挑剔媳婦的不是,終於完全喪失理性,認為媳婦簡直就是破壞焦家和諧氣氛的狐狸精,強迫兒子非把劉蘭芝休回孃家不可。

為何《孔雀東南飛》裡的婆婆焦母那麼討厭劉蘭芝

而焦母如此的厭煩劉蘭芝有這麼幾個說法

其一,是戀子情節,劉蘭芝把焦仲卿從焦母身邊搶走,但是焦母后面也想把羅敷介紹給焦仲卿,顯然這一點有待推敲。

其二,是門不當戶不對,焦家也算是官宦人家文中說是“仕宦於臺閣”,劉蘭芝只是鄉村家庭,雖說劉父經商家境殷實,但是地位地下,焦家逐漸沒落之下劉蘭芝在仕途上幫助不了焦仲卿。

其三,無子之說,劉蘭芝婚後三年不孕,要知道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古代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古時男女結婚普遍偏早,十幾歲結婚二十幾歲懷孕也比較正常。

綜上所述,也就是第二點在仕途上無法幫助焦仲卿相對靠譜一點,而還有一點就是自古以來的婆媳矛盾,而且文中劉蘭芝是比較優秀的,而羅敷是從焦母嘴裡說出來的,但是沒有明確的對比說是羅敷一定比劉蘭芝要好,那是不是有可能是焦母嫉妒這麼好的兒媳婦呢。劉蘭芝被遣回家之後劉母問時也是慚愧難言“兒實無罪過

。”而焦母的理由是“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其實這就很好的說明了就是一場婆媳之間看著不順眼的戰爭。而且文中有說劉蘭芝“心中常苦悶”始終日夜操勞,但是也並無發作,而這種事情過於忍讓就只會造成後面的悲劇。而且就算被休回家,也是有縣令兒子來提親的,官二代高富帥追求者不斷,想來劉蘭芝不管是名聲還是做派都不會差的。

為何《孔雀東南飛》裡的婆婆焦母那麼討厭劉蘭芝

所以最後看來,完成這種悲劇的只有兩種,一種是舊社會時代的悲哀,另一種也是最重要的一種,焦仲卿作為中間人並沒有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以至於造成了後面的“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的悲劇,所以也有了作者後面的“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