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一些十八九岁、二十出差头的小青年、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大学独立生活而直接参加工作的青年,踏上工作岗位后感觉同事关系不好处,有些甚至将人际关系处理的十分紧张,他们就感到很苦恼,有真心改变现状的主观愿望,但却始终找不到症结所在。

其实,现在的80、90后青年,包括现在陆续走上工作岗位的00后青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长辈崇着这一个孩子,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口中怕化了,真是要什么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在家里唯我独尊,从未受过挫折。长期以来,在这些孩子的意识里就养成了锐气十足、自尊心强的特性,到了社会上以后,面对竞争、打击、纠纷等复杂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十分被动。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我作为过来人,因为有乡镇、机关等不同岗位的工作经历,加之年轻时从小秘书到中层干部,又在所谓的领导岗位上干过一段时间,什么样的人和事都经历过,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凡事就很看得开,所以在单位不仅人际关系处得比较融洽,而且工作上往往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一些刚入职的年轻人遇到难事就很愿意找我出出主意,对于工作中的苦恼也愿意向我倾诉。每当这时,我都会用老子《道德经》第四章里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来开导他们,往往会使他们心悦诚服,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那么老子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什么意思?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怎样应用呢?


“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老子为当时头脑发热的诸侯开出的药方,用“道”之伟大隐喻“王”之渺小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这段话很精炼,也是《道德经》八十一章中相对比较短的一章。这一章虽然短小,但却言简意赅,老子仍然是用他独特的说话方式劝诫周天子和诸侯王学习“道”的虚空和包容精神,不要锐气太盛、私欲太重。这一章中,老子所表达的核心观点同前边章节关于“道”的“无”、和后边章节关于”上善若水“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

老子在这一个章节中,用短短的话语表达了三层意思:

  • 一是”道“因为虚空和渊深而伟大。
  • 二是”道“虽然伟大,却从不张扬。
  • 三是”道“因为低调和隐忍而长久。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一)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这句话用白话来表述就是:道,因为虚空才用之于万物,也是因为虚空才不会自满。”道“渊幽广阔、谦虚高深的样子就像是万物的宗主,是至高无上的。

这句话中,老子的用意:一是进一步阐明”道“的概念,因为”道“的”不可道“属性,老子在《道德经》中反复用不同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这句话是承接上一章中”道似玄牝“的比喻,仍旧是为了说明”道“的玄渊幽深;二是借”道“之伟大来劝诫老子所处时代的周天子和各诸侯要对自己有一个适当的定位,他实际是在向周天子和各诸侯发问:作为一代人主,你们再伟大还能同”道“相比吗?

那么,老子为什么要作这样含蓄的劝诫呢?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已经到了”礼坏乐崩“的边缘,各诸侯为了地位、地盘之争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他已经看到了包括封建世袭制在内的”周礼“的危机,他想极力维持春秋时期的”小康“和”大同“,所以,不断地为周天子和各诸侯开出”不尚贤“、”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治世良方。这一章中,他又为君主们开出的”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策略,道理是一样的。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个排比句,“挫锐解纷”是一层意思,“和光同尘”是另一层意思。前者是说:道为了避免同万物纠纷而故意挫掉自己的锐气,以最低的姿态面对万事万物,这就是老子说“道”“渊兮”的具体表现形式;后者是说:道为了同世间凡尘看起来没有差别,故意柔和自己的光芒,让别人看起来“湛兮似或存”。

如果说这个章节第一段说的是“道”的伟大,这一小段则是说“道 的平凡,描述的是“道”放低身价、韬光养晦的具体做法,实际也是在教导周天子和诸侯维持长治久安的治世良方。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三)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句话是老子给”道“下的一个结论,他要表达的意思 是,正是因为伟大的道不居功自傲,不自以为是,而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它才能做到:在世间若有若无、若即若离,也才能永葆长久,比天地更永远。

老子其实是用这句话来告诫那些天子诸侯不要整天锋芒毕露,也不要在左邻右舍的弱小国家挑起纠纷,这样是不会长远的,应该象”道“一样越是强大越要保持低调,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的立于不灭之地。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老子的思想出发点是好的,处在那个时代,他能够想到的治世策略只有虚无空渊、无为不言。但是他老人家的思想观点却是源自周之前的夏商圣人,这是逆社会发展潮流、不切实际的思想观点。老子写《道德经》时所处的时代已经到了诸侯纷争、礼坏乐崩的边缘,各个诸侯不可能按照老子的想法挫其锐、和其光了,此时纠纷已起、甚嚣尘上,战争已经如同拉开的弓没有了回头的可能。


【方圆居文化】结语:老子“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治世方略在战国时期是失效的,但对于现代人修身养性却是不二法宝

老子所撰《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其中的道理大多是“为王者师”之论。阴差阳错的是,老子先生苦口婆心地劝说周天子和众诸侯以道为法,虚空弱欲,但却因为这些治世良策都是逆时而为、对牛弹琴,基本没有产生他老人家预期的效果,老子以后的历朝历代皇帝也没有将其当作基本国策,不能不说是枉费了老先生一片苦心。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无心插柳柳成荫。《道德经》里的智慧却却成为后世人修身养性的葵花宝典,尤其这“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观点更成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处世箴言。

(一)挫其锐,解其纷,就是要年轻人磨平棱角,避免锋芒毕露而与人冲突

年轻人心比天高,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一种进步的力量,也是很多有作为的成功人士的个性特点。但凡事都要有度,在竞争时代的职场里,实际上处处有陷井,过于心高气傲往往容易折戟沉沙。尤其那些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狂妄者,很容易因为锋芒毕露、耍小聪明过头而碰得头破血流,永无东山再起的机会。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三国演义》里曹操杀杨修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曹操因诸葛亮智取汉中而兵退于斜谷,将“鸡肋”定为军中夜间行动的口令,杨修以此看破了曹操退兵后撤的想法,便在军中散布了他的猜测,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一怒之下以散布谣言、涣散军心为由将其斩首。作为一代奸雄,曹操是忌讳手下人猜透他的心思的,杨修却屡次耍小聪明揭露曹操精心布下的“哑谜”,如果说他看见曹操在桃酥盒上写的“一合酥”就一人一口吃掉、看见曹操在门上写的“活”便猜出“阔”字,还是一些小事,不会坏曹操的大事。但他为曹植出谋划策,猜出曹操的心思,就涉及曹操确定接班人大计,属于串通曹植欺骗他的行为了,这不仅害了曹植,其实从这个时候起已经为自己埋下了祸根。如果那个时候杨修能够“挫其锐”,也许曹操还不舍得动杀心,但在曹操兵败烦恼之时看透了他的心思又散布于军中、造成不良影响,曹操就不能不杀他了。

杨修的死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是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在现代的职场上怎样处理同领导、同事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修养和态度,不能过于耍小聪明,尤其不能居高自傲,一定要避免锋芒毕露。凡事要多向老同事虚心学习,对于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领导更要放下身价、恭敬对待,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专长,也要事事留有余地,不能让其他同事难堪。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挫其锐”还与其“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相同的含义。在职场上,年轻人往往看不惯一些人的小伎俩,因为心高气傲便会毫不掩饰的点破,这就会使那些人尴尬过后心生不满。如果遇到修养好一点的,他当面不会发作,但可能会怀恨在心,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反戈一击。如果遇到修养不好的,可能当场就会发生冲突。所以,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要学会含蓄和深沉,凡事看透却不点破,这是处世的智慧,也是做人的修养,更是职场的谋略。

(二)和其光,同其尘,就要年轻人韬光养晦,同自己所在的团队高度融合,打成一片

三十年前,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的基层单位工作。当时单位的同事大多没有多少文化,无论是穿戴、还是言谈举止都与我们这些”天之骄子“反差很大,同我一起分配到单位的另一位同事就属于那种孤傲超群的人,他看不起那些土包子同事,在语言上、行为上就有厌恶与轻视的表现,因此他的人际关系就比较紧张,不仅各项评比没有好的结果,而且他还屡屡被那些”老谋深算“的同事设套捉弄,也常常使他苦不堪言。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接受这位同事的教训,我在哪个单位都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包括后来长期在乡镇工作,每每同那些”土得掉渣“但朴实得可爱的村庄干部打交道,都能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文质彬彬的我甚至还学会了农村干部的”粗话“,结果就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在乡镇工作的那段时间虽然很艰苦,却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所以,我常常对身边的年轻同事讲以前的工作经历,用”和光同尘“来劝导他们放低身段,自觉把自己同所有同事摆在一个高度,要学习单位里独特的文化,用本单位特有的方式说话和办事,这样才能同大家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建立起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湛兮似或存,是做人的智慧,既要让人感觉离不开,又不要处处”刷存在感“

道德经文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老子治世良方原来却是修身宝典

”湛兮似或存“,其实是”挫锐解纷“和”和光同尘“之后的结果,老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层层递进,一脉相承的。一个人在单位无论多么重要,都不要时时处处表白自己,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刷存在感,时间长了就会让人生厌。

在职场上混,最高的智慧就是让别人感觉离不开他,但在不需要的时候大家又总看不到他的身影,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试想一下,在我们的单位里大家是不是都喜欢这样颇有能力但默默无闻的”乖孩子“。

湛兮似或存,对于老年人也很有启示意义,对于自己的子女千万不要多管闲事,同已经成年孩子相处,最好的原则就是若即若离、若隐若现。这是老子做人智慧,也是我的经验之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