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每年有1200万游客,它为什么有这么大魅力?

将来游走中国


单从数据上来说1200万人不算多了,想想我们的故宫也不差啊,要说巴黎圣母院还是先从巴黎这个城市说起,巴黎是很多中国男女梦想中的浪漫之都,时尚之都,很多影视作品,时尚发布都能够体现出来,巴黎圣母院都是巴黎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客流当然也会很多。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畔,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现在的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建成。该教堂曾经是全欧洲工匠组织和教育组织集会的地方。因为这些历史渊源,巴黎最著名的索邦大学(Sorbonne),便坐落于此。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教堂的大部分财宝都被破坏或者掠夺,处处可见被移位的雕刻品和砍了头的塑像,唯一的大钟幸免没有被熔毁,此时圣母院已是千疮百孔了。之后教堂改为理性圣殿,后来又变成藏酒仓库,直到1804年拿破仑执政时,才将其还为宗教之用。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在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作过最充满诗意的描绘。这本小说写成于法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代。1831 年书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回响,许多人都希望修建当时残旧不堪的圣母院,并且发起募捐计划。也引起当时的政府当局对圣母院建筑惨状的关注。修复计划于1844年开始,由历史学家兼建筑师奥莱·勒·迪克(Eugene Viollet-le-Duc)主持,重现了圣母院久违的光彩。在1845年,拉素斯(Jean- Baptiste-Antoine Lassus,1807-1857)和维优雷·勒·杜克(Viollet-le-Duc)负责全面整修教堂,工程持续了23年,修缮了尖顶和圣器堂,因此今日我们见到的巴黎圣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们来重新诠释的。

在今日,圣母院依然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并几乎保持了最初的原始风貌。圣母院也展现了哥特式教堂的发展史。

巴黎圣母院历史重大事件

1239年圣路易国王将荆棘花冠放在圣母院。

1302年飞利浦-勒柏尔(Philippe le Bel)在圣母院启开首次皇家国家召集大会。接着各式各样的仪式: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等

1430年年轻的英皇亨利四世的加冕礼

1455年平反圣女贞德诉讼。民族女英雄贞德为法国领兵征战大获全胜,但后来被出卖,遭火刑处死。多年后圣母院教会予以平反昭雪,举行平反仪式,在院内竖立贞德的雕像,从此后人尊称为"圣女贞德"。

1572年瓦卢斯(Valois)的玛格莉特(Margurerite)嫁给那瓦伐(Navarre)的亨利。

1687年举行大公爵的葬礼。

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亲的心愿修改祭坛,以荣耀圣母。

1804年12月2日教皇披耶七世(Pie VII)莅临加冕拿破仑帝王。

1811年罗马帝王在此接受受洗典礼。

1944年8月26日在圣母院里举行巴黎解放纪念典礼。

1945年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

1970年11月12日在此举行戴高乐将军的国葬。

1980年5月31日教宗保罗二世在此举行非凡的祈祷晚会。

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主体建筑发生严重火灾。

火灾事故经过

2019年4月15日傍晚18时许,位于巴黎市中心、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将整座建筑物的后半部分映得通红,滚滚浓烟冲向天空。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围观人群发出惊呼。

造成后果

2019年4月16日凌晨3时30分左右,法国消防部门公布了巴黎圣母院大火救援的最新进展,称火情已“全部得到有效控制,并已部分扑灭”。火灾发生后有几件事是“不幸中的万幸”:其一,大教堂的尖顶和屋顶都倒塌了,但主体结构得以保留;其二,重要文物“荆棘皇冠”和路易九世的一件长袍已被成功救出;其三,目前没有人员死亡,但有一名消防队员在救援中受伤。

宣布重建

2019年4月15日晚,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圣母院火灾现场表示,将重建被大火严重损毁的巴黎圣母院。马克龙说,他计划尽快在全世界发起募捐,呼吁全球有识之士共同参与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工作。

法国亿万富翁弗朗索瓦—亨利·皮诺表示,将出资1亿欧元(约合7.6亿元人民币)帮助重建巴黎圣母院,随后法国及欧洲首富、奢饰品巨头伯纳德·阿诺特承诺,他将和他的LVMH集团(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提供2亿欧元。

5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就重建巴黎圣母院通过一份议案,加速重建工程中的诸多程序,以确保5年内完成重建。新议案随后将送交参议院,预期5月27日诉诸表决。

11月6日,中法双方在中国签署《关于落实双方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联合声明》,根据联合声明,中法双方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和中方专家人选,尽早选派中国专家与法国团队参与现场修复工作。


愤怒的小猪


巴黎圣母院作为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通过隐喻手法对社会进行更激进的审判,写作难度相当大。首先作者要有对社会问题基本正确的认识才能有资格审判,不然就成了胡说八道了,然后要构造精巧、复杂的隐喻体系,才能把要批判的各种社会元素生动(包括社会元素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映射到作品中来,然后还要把这些东西粉饰成一个看起来合情合理的故事,而且最后大多数读者基本自己无法看懂作者在说什么。比如卡西莫多的外貌、性格、身世都不是简单作者设定,而是对当时工业生产者的思想状态非常完整的隐喻, 克罗格是隐喻天主教宗教思想的(前面回答中提到对克罗格的心理描写就是作者对天主教文化的分析),爱斯梅拉达是用来隐喻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博爱思想的, 而且几乎可以肯定,其它大多数角色甚至环境描写都是有具体隐喻目标的,而对角色性格和结局的描写对其所隐喻的社会元素来说,已经不只是批判,而是揭露和宣判。

当然,巴黎圣母院的另一个伟大之处在于作者最后把故事处理到读者没看懂具体隐喻也可以激起相当强烈的情感体验。


Changhui671


巴黎圣母院之所以有这么大魅力吸引无数的游客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就是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让巴黎圣母院更加的闻名于世,使得许多游客都想要去看看小说里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莫卡西多生活的巴黎圣母院究竟长什么样子,久而久之大家也都跟风来到法国随大流到那里去逛逛了。

所以说文学作品的力量有时候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原本籍籍无名无人问津的地方变成一个蜚声中外大家都非常向往的地方,更何况巴黎圣母院就算没有雨果的宣传也非常有名,于是乎巴黎圣母院最终成为了法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了。

然后第二点就是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天主教的宗教中心有厚重的法国历史文化底蕴,我们知道法国大部分人都信奉天主教,因此巴黎圣母院也可以说是法国的宗教中心和圣地,甚至还可以说是世界天主教徒们的圣地,因此自然吸引无法天主教徒前来观光朝圣。

再有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历史上许多重要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比如圣女贞德就是在这里得到平反获得崇高荣誉的,法国拿破仑也是在这里加冕称帝的,这些都赋予了巴黎圣母院深刻的历史内涵,再加上巴黎圣母院被诸多精美的建筑和文物,自然也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这里观光了解法国文化了。

最后第三点就是巴黎圣母院处在法国首都最大的城市巴黎比较方便人们参观,大部分人来法国第一站很看可能都是来巴黎,因为法国号称是浪漫之都和世界奢侈品中心,因此人们自然更愿意从巴黎入境法国了,而作为法国最大城市的巴黎交通便利也方便了人们前来。

到了巴黎人们自然就会尽可能去巴黎的标志性景点巴黎圣母院,这就好比外国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第一次来北京只要有时间基本都会其参观故宫一样,因此自然而然的巴黎圣母院就游人如织非常热闹了,要是巴黎圣母院在穷乡僻壤去的人肯定也就没有这么多了。


执斧谈史说事


不是什么大吸引力,因为地方小,不去那里就没地方去了。要么去看铁塔。要么去香榭丽舍大路散步。


天意1311628


美丽的巴黎圣母院,教堂为哥特式风格,精美的雕琢,展现宗教的风采,让信徒们心生敬畏。 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充满着历史的韵味,这里是历史的见证造型奇特的屋子,看起来很好看,有种童话的色彩。






GW相伴


烧了好!不知有多少国人高兴?反正爷快活!!!


鹿191573652


历史的见证,还有就是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巴黎又是首都,很多情侣去那里享受浪漫的时光


苦逼奋斗的年轻人


因为大文豪雨果 因为法国在欧洲的历史 从不光彩的拿破仑到现在的影响力 反正我没有去过


猪也是有理想的噢


巴黎圣母院及其中的文物,的确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在文化方面上有着极大的价值,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胃的温饱,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扩大,部分人不满足于国内历史文明与艺术,更想了解国外的国际的文化与艺术,这便催生了大量游客去异国他乡欣赏的行为


评论能发图的部分用户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及里面的物件都是文物,是文化传承的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