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大明由盛转衰标志

土木堡之变的介绍: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正统十四年六月,明朝的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

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

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


土木堡之变--大明由盛转衰标志

明英宗朱祁镇本人也被也先俘虏,成为大明唯一一个被生俘的皇帝,大明也由朱元璋、朱棣对外围王朝的攻式转为守式,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从此大明王朝再无力对北方的少数民族采取高压态势,采取较为柔和的怀柔政策,客观上也造成了满族崛起及满蒙和姻,为日后的灭亡打下伏笔。(当然是两百多年后的事情)

土木堡今生

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坐落于居庸关至大同长城一线的内侧,是长城防御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天土木堡遗址位于怀来县城沙城的东10公里,是一船形城堡,堡城南北长约五百米,东西长有1000米左右,城墙高6、7米左右。堡墙现存的只有南墙和西墙。原为土筑砖包,现只剩土墙。


土木堡之变--大明由盛转衰标志

土木堡之变影响

1、危机京师,影响国本

京城是什么!是天下根本!

《明史·于谦传》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北宋与西夏可以反复拉锯,这次不行下次再来过就是了。

但是靖康之变,京城开封城破,只要一次,就是亡国!

北京,不仅仅是京城!还是支撑整个幽燕防线的重心!

若是北京有失,可以说就是整个幽燕防线的崩溃!

此前,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梦魇,折磨了汉人整整四百年!

《读史方舆纪要》
“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卫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幽燕形胜,实甲天下。”

土木堡之变--大明由盛转衰标志

在土木堡的二十余万明军溃败后,作为幽燕防线重心的北京,确实已经是危如累卵:

《明史·于谦传》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阳和败,大同总督军务西宁侯宋瑛总兵官武进伯朱冕阵亡。

鹞儿岭败,成国公朱勇恭顺侯吴克忠阵亡。

至土木堡败,五十余名文武官员死难,皇帝被俘!

整个宣大防线基本上可以说是被打残了。

这一连串的大败下,大同崩了,宣府崩了,整个华北平原北部屏障只剩下了北京,若北京有失,长江以北将无险可守。

2、大明管理中枢的一锅端

土木堡之变本身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式上的一个笑话,20万明朝精锐,被2万瓦剌人杀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完全呈现出一边倒的屠杀状态,如同切瓜砍菜一般。

那么土木堡之战到底惨到什么程度?以至于此后百年大明对蒙古无还手之力?

第一,三大营被全歼。

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那可是明军的精锐啊。在朱元璋夺取天下,朱棣造反成功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无敌军队,是明朝军队的核心,因此当时无论装备水平还是军队素质那都是遥遥领先的。

所谓三大营究竟是由那三大营组成呢?三大营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人数在二十万左右,三大营中作战的主体是五军营,主体是步兵,辅以一些轻骑兵,分为中军、左军、左掖军、右掖军、右哨军,五军营是集明军所有部队的精英组建起来的,类似于今天的特种兵选拔,兵员在地方部队选拔。五军营的运作结构:大营设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大营坐营官一人,把总二人。各军营设坐营官一人,马、步军队把总各一人。


土木堡之变--大明由盛转衰标志

三千营是听到这个名字很容易被误解,以为这支军队只有三千人。实际上三千营不止三千人,因为起初是由三千蒙古骑兵组成,即“靖难”时朱棣雇佣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所以就叫三千营了。三千营全部由骑兵组成,作为明军的机动兵力和突击力量,是对坑和追击蒙古骑兵的主要力量,毕竟蒙古人跑起来也是贼快的,步兵带着辎重是追不上的,三千营里面也分为轻骑兵和重装骑兵。

神机营是一个新兵种,在明军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装备的不是刀、枪、弓箭等冷兵器,而是全员装备热兵器,主要是火枪、火铳、火炮。神机营人数在五千人左右分带火铳的步兵3600名,骑兵1000人,炮兵400人组成。是世界史上第一支现代武器部队。

明军三大营是一个庞大的作战群体,三大营之间必须设置合理的战术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尤其是新兵种神机营的使用,神机营自身的战术是首先火炮齐射,齐射结束后,就是火器兵上前准备射击,火器兵的射击战术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最简单的齐射,但齐射会造成火力不能够持续输出,因为当时遂发步枪还没发明出来,都是需要前填装的。所以明军又发明了“三段击”战术,即将士兵分为三组,第一组射击,第二组准备射击,第三组装弹,如此循环,这种布置可以使明军始终有稳定的火力输出。朱棣给神机营设置的战术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三大营是蒙古草原民族的噩梦,可不曾想竟然在土木堡没发一枪一炮,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全军覆没。

第二,六部九卿死绝了。

当时明英宗在王振带领下御驾亲征,为了显示威风,基本上将朝廷文武大臣都带去了。六部里面,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还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等朝廷当时的中流砥柱,主要的大臣,全带去了。

最后为何于谦能够振臂一呼,坚持守城。其实也是老大们都死光了,就剩下一些小官了。而于谦的官位还相对高点,这基本上将大明朝廷一锅端了。

土木堡之变--大明由盛转衰标志


第三,名将全部被杀。

在朱棣死后留下来很多的名将,到朱祁镇的时候还都活着,如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等几十位大明能征惯战的名将,全被带上战场。因为王振怕武将夺了功劳,压根没让他们指挥。以至于,蒙古军队来了,将这些名将全给杀了。最可惜的是张辅,那真的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啊,当年越南就是他带人打下来的,重新设立了郡县。张辅那是在马下,混乱中被杀,死的太可惜了。

此战之后,大明前期培养的精锐名将损失殆尽。由此带来的最严重问题是,大明再也没有精锐的军队和名将可以主动打击蒙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