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家族三兄弟為什麼被稱為“龍虎狗”?

三哥很好



三國時期,諸葛家族有三位出類拔萃的同輩兄弟,後世稱之為諸葛三傑“龍虎狗”。他們各為其主,分別為蜀漢諸葛亮、東吳諸葛瑾、曹魏諸葛誕。那麼諸葛家族三兄弟,被稱為“龍虎狗”,最早出自哪裡?有什麼寓意?下面依據相關史料,分析如下。

“龍虎狗”出處:

諸葛家族“龍虎狗”的稱謂,最早記載於《世說新語》之中,如下: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龍—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又稱“臥龍先生”,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輔佐根基最差的劉備,建立蜀漢,居功至偉。演義中,他出世以來,新官上任三把火,即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赤壁之戰中,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

尤其是劉備病逝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大廈將傾的蜀漢朝廷治理得井井有條。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上書前後出師表,於五丈原耗盡了最後一滴心血。為蜀漢開創基業立下了如此之多的功勞,配得上“龍”這個稱謂。


虎—諸葛瑾

諸葛瑾,字子瑜,是諸葛亮的胞兄。他早年間曾遊學洛陽,後來黃巾軍大亂,率家人避居江東。後來,經弘諮推薦,諸葛瑾在東吳出仕,成為孫權的幕僚。諸葛瑾一生謹言慎行,兢兢業業,成為孫權的股肱之臣。他的胞弟諸葛亮為蜀漢丞相,這大大地拉近了東吳和蜀漢的關係,鞏固了雙方聯盟。


221年,劉備親率七十五萬大軍伐吳,諸葛瑾為緩和雙方矛盾,曾給劉備寫信勸和,但遭到劉備嚴詞拒絕。當時,蜀漢勢大,有人對孫權說諸葛瑾暗中聯繫劉備,可能叛變。孫權不為所動,對其非常信任,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三國志》中記載:

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這時,諸葛瑾做官達到了巔峰時期。只因由於東吳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人才濟濟,諸葛瑾的功績才不如諸葛亮成就大。其實,諸葛瑾在東吳的幾十年,所立功勞,完全配得上“虎”這個稱號。


狗—諸葛誕

在這裡,“狗”,並不是貶義,是褒義詞,指的是“功狗”,即功勞很大的戰將,就像打獵時追殺兔子的獵狗,而蕭何是指揮獵狗的主帥,即“功人”。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原文如下:

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諸葛誕,字公休,為曹魏重要將領,從御史中丞、尚書,一直升遷到揚州刺史。他常年和東吳交戰,屢立戰功,後揭發毌丘儉與文欽叛亂,輔助司馬師討伐毌丘儉與文欽,因功受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任徵東大將軍。諸葛誕是曹魏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戰功頗多,完全配得上“功狗”的稱號。

眾所周知,“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代表著忠義,如二郎神楊戩的哮天犬。諸葛誕看著司馬師架空曹魏皇帝,權勢濤天,獨斷專行。曹魏官員都知道要變天了,要想高官得坐,只能投身司馬家族門下。

諸葛誕在平定毌丘儉與文欽之亂後,看到好友鄧颺、夏侯玄先後被殺,有一很形象的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使其看清楚了誰才是真正的權臣。他為了曹魏的江山,不顧自己兵微將寡,毫不猶豫地在壽春舉兵。這份忠義之心,自然配得上“忠狗”的稱謂。


除了被稱為“龍虎狗”的諸葛三傑外,三國後期還有第四位琅琊諸葛名將,他是諸葛緒。他的功績一點也不比諸葛誕差,曾擊敗吳國大將軍孫峻,公元263年伐蜀三位主將之一。只是由於鍾會誣陷,將其軍隊收為己有,否則滅蜀必然有諸葛緒的一份功勞。演義中是這樣記載的:

會乃將諸葛緒用檻車載赴洛陽,任晉公發落;隨將緒所領之兵,收在部下調遣。

你們是如何看待諸“龍虎狗”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世說新語》裡面認為諸葛誕是諸葛瑾與諸葛亮的叔伯兄弟,這個說法不見得靠譜。


如果去看一下《三國志·魏書》的諸葛誕本傳,裡面提到諸葛誕是諸葛豐之後。諸葛瑾、諸葛亮也是諸葛豐之後,雙方都有同一個祖先,但是沒有證據證明雙方的關係就是叔伯兄弟。但是大概在吳時就已經有類似的傳言,《三國志·吳書·諸葛瑾傳》裴注引《吳書》稱“瑾為大將軍,而弟亮為蜀丞相……族弟誕又顯名於魏”。但是這樣傳言的一個基礎是,諸葛誕當時在魏與夏侯玄齊名,是當時非常被看重的人物,並不排除諸葛恪一系要去跟人家拉一下關係。

如果不是陳壽在《諸葛亮傳》裡面明確記載了諸葛亮和諸葛瑾的關係的話,其實諸葛亮和諸葛瑾之間也挺怪的。比如《諸葛亮傳》裡面提到了諸葛亮很小的時候就喪父,由叔叔諸葛玄把他和弟弟諸葛均帶到豫章撫養,這裡面沒有諸葛瑾什麼事。而且古人兄弟之間名與字往往有點相關性,但是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字孔明,看不出什麼聯繫。當然,我們不知道諸葛均的字是什麼,所以也不好說他們家名、字都是怎麼起的。大概就是諸葛瑾的年歲跟諸葛亮有點差距,所以兩個人很長時間都沒有在一起生活。幸好陳壽明確記載了諸葛亮早先無子,從諸葛瑾那邊過繼來了諸葛喬,諸葛喬又生諸葛攀,在諸葛亮生諸葛瞻之後,以諸葛攀繼諸葛恪之後。這也就充分證明了諸葛亮和諸葛瑾的確是親兄弟的關係。

至於龍虎狗,別理解的太實。狗不是一個看不起人的說法,並不能認為就遠不及龍虎。這方面餘嘉錫先生在《世說新語箋疏》裡面辨析很充分,在這就不用贅述了。


pku小動物


諸葛亮事蜀漢,諸葛瑾事吳,諸葛誕事魏,三人並稱諸葛家龍虎狗,這句話最初是來自於『世說新語』: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龍虎都是褒義詞,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什麼諸葛誕是狗,其實狗也是褒義詞。根據『爾雅.釋獸』的說法:

熊,虎醜。其子狗,絕有力麙

醜是類的意思,這就是說,熊虎之類猛獸的幼子也稱之為『狗』,大約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崽』的意思。郭璞說:

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

一隻老虎可以賣3000錢,而老虎的“狗”只有1500,這足以說明這裡的狗其實是幼虎的意思。

諸葛亮沒什麼好說的,臥龍的鼎鼎大名,自古以來都廣為認知。

而諸葛瑾性格雍容大度,弘緩不失。孫權亦非常敬重他,每有大事都會諮詢。而諸葛謹對孫權的勸諫也非常有藝術,每次都是恰到好處,從來不犯顏直諫,點到為止。比如:

孫權要降罪校尉殷模,很多人都為他求情,但是孫權更生氣了,只有諸葛瑾不說話,孫權就奇怪,問諸葛瑾為什麼不說話,諸葛瑾說:”我和殷模一樣是逃難來到江東,全靠大王成全。現在我們不能互相監督,砥礪自己,來報答大王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負了大王的恩惠,自己犯下這樣的罪過。我認罪還來不及,實在不敢說什麼。“

這一席話,反而讓孫權非常的感慨,就赦免了殷模。

諸葛瑾的做事風格,大抵如此,讓人如春風拂面。後來諸葛瑾在吳國也是位極人臣,做到了太傅和大將軍,稱為諸葛家之虎也是實至名歸。

而諸葛誕,則是和夏侯玄相提並論的『四聰八達』之一,而夏侯玄可是『朗朗如日月之入懷』,風采令人神往的大名士,故而諸葛誕風度和氣質必然也是一時之選。

後來因為司馬氏架空了皇帝,派賈充來探諸葛誕的口風:

賈充與誕相見,談說時事,因謂誕曰:“洛中諸賢,皆願禪代,君所知也。君以為云何?”誕厲色曰:“卿非賈豫州子?世受魏恩,如何負國,欲以魏室輸人乎?非吾所忍聞。若洛中有難,吾當死之。”充默然。

諸葛誕慨然說:難道你不是賈逵的兒子嗎?世代都受魏國恩典,怎麼能背叛國家呢?這不是我能聽到的。如果洛陽有難,我必當以死赴難!

賈充被頂的說不出話來。後來,司馬昭召他入朝,他知道去無好事,於是在淮南奮然起兵反抗司馬昭,後來雖然失敗了,但是忠義之氣依然千古讓人敬仰。稱之為諸葛家之幼熊、幼虎,也是非常合適的。

以上就是諸葛家龍虎狗的來歷。無獨有偶,在千年之後的中國,北洋軍閥政權也有三位將領,也是一時之雄,被稱為北洋龍虎狗,王士珍為北洋之龍,段祺瑞為北洋之虎,而馮國璋為北洋之狗。當然,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經史通義


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騙了世人幾千年。《三國演義》的讀者大多以為諸葛亮年輕時真的是“草民”,其實人家家底不要太好——這麼說吧,比起“四世五公”的汝南袁氏(袁紹他們家)和弘農楊氏(楊修他們家),諸葛亮家可能要略遜一籌,但比起一般的世家大族,諸葛家可以分分鐘做到秒殺。

諸葛亮名門之後,到了諸葛亮之父諸葛珪這一輩只做了一個郡丞,看似沒什麼背景,但之後精彩的來了:諸葛亮跟著叔父諸葛玄去荊州,那是因為諸葛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荊州牧相當於如今的“荊州省”的一把手,你“有舊”一個看看?

到了荊州,諸葛家的背景顯示出來了。當時荊州一共幾大望族:蒯、蔡、黃、龐,而諸葛亮兩個姐姐分別嫁到了蒯家與龐家,黃老爺子甚至直接找諸葛亮提親:我女兒月英(當然歷史上不叫這個名字)嫁給你可好?要知道,三國時期門閥政治色彩極濃,士大夫結姻是要門當戶對的。諸葛亮的姐姐能嫁誰,諸葛亮能娶誰,就意味他們本就是誰。

諸葛亮的哥哥沒去荊州,一個人到了江東,很快就被孫權的姐夫弘諮引薦給了孫權。孫權在事實上也相當於江東一把手,就算你有才華,有本身讓省一把手的姐夫介紹一下認識?這背後都是身份。

諸葛誕與前十個諸葛亮關係略遠,只是同族,他的發跡自成一派,只是恰好與兩諸葛同時代了。這裡要說的是,諸葛誕看似不如兩諸葛,而且最後因為反司馬懿而被誅三族,但他的曾外孫最終成為了東晉的開國君主——沒錯就是晉元帝司馬睿,他身上流著諸葛家的血。

所以為什麼諸葛家族三兄弟能被稱為“龍虎狗”(注意“狗”也是尊稱)?因為諸葛家有這個家底。出了三個人才,分仕於當時的三家“公司”,太正常了。“臣本布衣”?如果諸葛亮是布衣,那天下草民真要低到地心了。


切割地球


諸葛家族“龍虎狗”三人分別指的是諸葛亮、諸葛瑾和諸葛誕兄弟三人。《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諸葛亮被評為“龍”很好理解。諸葛亮還在隆中時就號稱“臥龍”,有管仲、樂毅之才,鬼神莫測之機。兄弟三人中也以諸葛亮的成就最高,力挽狂瀾,輔佐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既有臥龍之資,也有扶龍之功。

諸葛瑾被評為“虎”,但他的性格和猛虎不搭邊。諸葛瑾避禍江東時被孫權賞識,諸葛瑾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得孫權信賴,而且和孫權很有默契,孫權稱之為“神交”之友。諸葛瑾在東吳雖然沒有非常突出的功績,但以其溫厚純良的品德對東吳政局有著巨大的穩定作用,孫權稱帝后封諸葛瑾為大將軍。諸葛瑾被評為“虎”,不在於他的性格,而在於他的功績。諸葛瑾之於東吳和諸葛亮之於蜀漢相比,略遜一籌,卻比諸葛誕強。 “恰如猛虎臥江東”,諸葛瑾在江東是臥虎,雖然不發威,卻有威懾作用。

諸葛誕被評為“狗”不是貶義,而是“功狗”的意思,褒義。諸葛誕不像諸葛亮和諸葛瑾,一開始就被主公賞識,諸葛誕在魏國是從底層做起的,靠著功勞才一步步爬升到徵東大將軍的位置。諸葛誕在魏國的功勞都是實打實的軍功,先後參與過王凌、毋丘儉叛亂的平叛之戰,表現出色,戰功彪炳,因此才被史家稱為“功狗”。


古今之言


我認為狗並不是貶義。

漢高祖劉邦時曾和將軍們有一次著名的辨論會,關於狗和獵人。將軍們不滿蕭何的爵位在自己之上,理由是蕭何沒有上過戰場,只是躲在幕後發號施令。劉邦替蕭何正名,他把將軍們比作獵狗,把蕭何比作獵人,獵狗聽憑獵人指揮才能獲取獵物,建立功勞,蕭何功勞固然是大的,但是劉邦把將軍們比作狗,也並沒有看不起他們的意思,不是貶義。


狗的忠誠是狗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諸葛誕無疑是魏國的死忠之臣。當時,司馬氏掌握曹魏的大權,想要取代曹魏的野心已經開始顯露出來了。當時的大臣不是和司馬氏狼狽為奸,就是隨波逐流,卑躬屈膝,坐視曹魏大權旁落司馬氏之手。諸葛誕起兵反對司馬氏家族,明之不可為,而為之。對於曹魏,他是盡了力的,雖然最後兵敗身死,仍然不失為曹魏的忠臣,就是像狗守護主人,他的主人當然是曹魏而非司馬氏。相比於其他受到曹魏厚恩,非但不想辦法報答,反而助司馬氏為虐,甘為爪牙的人來說,諸葛誕也算是異數了。


鬧市俠影


對於“龍虎狗”,首先得明確一點,諸葛三兄弟的這個稱呼並不是一種諷刺。

諸葛氏家族在三國時期可謂是人才倍出,而且各自侍奉的主公也不相同。而後來所說的諸葛氏“龍虎狗”,其實說的是蜀漢軍師諸葛亮、孫吳謀士諸葛瑾和曹魏將領諸葛誕。

在《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中有這樣的記載: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臥龍”——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的第一名人,無論是熟悉《三國演義》還是不太瞭解的人,對這個名字都不會覺得陌生。

自從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以來,天下大勢就如同諸葛亮在《隆中對》裡描繪的走勢一樣,不僅幫助漂泊不定的劉備尋到了安所之所,還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從陳壽的《三國志》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諸葛亮一直被神化,被人們當作是智慧的化身。

“智虎”——諸葛瑾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親哥哥,當時為躲避戰亂逃到江東。後來由魯子敬推薦,為孫權所用。他為人正直,心胸寬廣,待人和善,孫權很是欣賞他。


諸葛瑾在謀略上雖然比不過他的兄弟諸葛孔明,但也是很有謀略的將領。因為他的存在,蜀國和吳國之間的關係也緩和了不少。東吳孫權稱帝后,諸葛瑾被任命為大將軍,可見諸葛瑾在江東的地位有多高。

“功虎”——諸葛誕

說到諸葛誕,很多人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他是諸葛亮的堂弟,是漢代名醫諸葛豐的後人。

諸葛誕是三國後期魏國的重要將領。他曾跟隨司馬懿討伐吳國,平定過王凌的叛亂,後來又跟隨司馬師東征西戰,積累了很多的戰功,被封為徵東大將軍。

他也很有智慧,與夏侯玄、鄧颺、田疇一起被當時的人稱為“四聰”。

之所以有史學家把他們三人稱為“龍虎狗”,我認為首先是他們都是諸葛氏家族裡赫赫有名的人物,並且都處在三國時期。

其次,他們分別效力於魏蜀吳三國,而且都分別是各自國家的棟樑之材,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國家貢獻了很大的功績,官階地位都很高。


最後,“龍虎狗”的稱呼已經給他們三人能力進行了排序,諸葛亮的能力最大,諸葛瑾次之,諸葛誕不論從能力還是名氣或者影響力上都不及前面二人,所以排在末尾。

對於這個話題,各位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提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討論。看完別忘了點個贊呀!

我是譯鑑,一個專注於優質文學創作的人。


譯鑑


天下大亂的東漢末年各色各樣人物粉墨登場擁兵自重,或以小圖大稱霸一方,或揭竿而起救民於倒懸。你徵我伐,經過大浪淘沙也湧現出不少亂世英雄,其中有父子或兄弟聯袂,風雲際會於歷史舞臺,揚名傳世成就一段段佳話。

諸如曹操和他的堂兄弟們,夏侯氏父子弟兄,又有孫堅和孫策、孫權父子,更有諸葛亮、諸葛謹、諸葛誕三位堂兄弟分別各事其主蜀、吳、魏,出人頭地傳為美談。


最為人熟悉而津津樂道的當然是“臥龍”諸葛亮,青年時代避亂世於隆中,才高八斗洞察天下,欲扶漢室於危局待機而出。後投身求才若渴的劉備,開啟了諸葛亮龍驤虎視包納四海,跨陵邊疆震盪宇內的宏偉抱負。

助劉備東聯孫吳抗拒曹操,諫策劉備西入益州擊敗劉璋,奠定三國鼎立之勢。其治國有方,道不拾遺風氣肅然,懷先主遺志北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封建時代一代名相,萬世瞻仰的人臣楷模。


諸葛亮的同胞長兄諸葛瑾,被認為才幹雖然不及諸葛亮,但其德望絲毫不比諸葛亮遜色。孫權稱帝,拜諸葛瑾為大將軍,任以軍國大事,視為左膀右臂,善始善終。三國時代孫吳史學家所編本國的歷史典籍《吳書》就認是以上觀點(當然有自誇本陣營的嫌疑)。

不過諸葛瑾對文武大臣總是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凡是同僚中有得罪孫權的,他都疏解上意,盡力挽救。在諸葛瑾身邊沒有異己之說,看不到幫派之爭,任何事都不添油加醋或落井下石。例如大臣虞翻因狂妄被流放,周瑜的兒子周胤被降為庶民,諸葛瑾都盡力在孫權面前上疏勸解,力爭得到一個相對好的結果。


他們兩人的同祖堂弟諸葛誕,年輕時極負盛名,任職吏部舉賢任能,嚴明公正深受好評,官至御史中臣、尚書、徵東大將軍。後與夏侯玄等結交,不滿司馬氏專權,在夏侯玄被處死後自感不保,私養死士發動叛亂。後兵敗被殺誅滅三族,只有一子當時在東吳倖免。

同族三諸葛,同為三國棟樑,但結局各異,所以史學界論及諸葛三兄弟,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犬”。前兩者名副其實,而諸葛誕被喻為“犬”,這和現代的理解有些差異,其中並不是包含貶義。按諸葛誕所作所為,他不肯承認司馬氏篡魏而死守壽春,論起來他還是曹魏的“忠犬”。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晉襄陽令郭頒《世語》“諸葛亮兄瑾弟誕,並有令名,各在一國,人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前年,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對把諸葛誕稱為狗而不是犬就感到疑惑。經過我的研究和了解,搞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今天恰好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曾與司馬師平定毋丘儉、文欽的叛亂。後來因為一些事,司馬氏又誅殺了夏侯玄、鄧颺等人,而這兩人與諸葛誕平時交情較厚。且當諸葛誕又見到為魏國建功不少的毋丘儉、王凌等人被司馬氏所滅,開始心不自安,於是在257年聯合東吳,以忠於曹魏反對司馬氏的名義起兵造反,但是於次年被鎮壓,諸葛誕被胡奮斬殺,並夷三族,其麾下數百名將士,拒絕投降,被一個一個殺死(壯士們列隊,被一個一個的問是否投降,誰不投降就殺死誰,就這樣也沒有一個投降的,皆被殺死),堪稱有田橫伍佰壯士之忠義。就諸葛誕的品行人格魅力而言能養這麼一批死士,著實讓人感嘆。陳壽評價諸葛誕“誕嚴毅威重,與鍾會皆有顯名,到諸葛誕掌權,心大志迂,不慮禍難。”顯然陳壽對諸葛誕的評價是不高的,同時他的名氣和官職都在他兩個哥哥之下。並且他在252年,跟著司馬氏討伐過東吳,在255年又討伐了毋丘儉等人。顯然,這兩次出兵,諸葛誕的身份就像獵狗跟隨主人狩獵一樣,替司馬氏賣命。

我又查了查“犬與狗”在古代的異同。發現除了個別情況,犬的寓意大多是中性的,狗的寓意大多是不好的。例如:犬馬之勞、鬥雞走犬、鷹犬之才、犬牙交錯等多中性,狗尾續貂、蠅營狗苟、狗仗人勢、狼心狗肺等多貶義。除了“馬有垂韁之意,狗有溼草之恩”這個是褒義的。狗的寓意恰配諸葛誕一生之為人。

綜上所述,不管是從諸葛誕本人的品行人格上看還是為官之道上看,皆不及他的兩個哥哥諸葛亮和諸葛瑾,最後古人借龍虎狗形象的比喻了他們三位兄弟的才能和在歷史上的地位。謝謝!


讀史思辨


方圓論壇觀點!

漢朝世家大族林立,可以說漢朝就是建立在世家大族之上。而維繫劉氏統治漢朝的就是各世家大族。而東漢末年漢室衰微,世家大族見狀也感覺機會來了。所以開始為家族佈局爭取更大的利益。我們可以看到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的時候,很多世家大族都是多方面佈局的。他們並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荀彧叔侄分別效力於曹操和袁紹。而四世三公的袁家也一分為二。扶持了袁術和袁紹兩股勢力。這就是表明各大家族都在廣撒棋子,不管哪一個家族子弟成功了。到最後家族都依舊存在。至於個人利益對於家族來說根本就無足輕重。



而諸葛亮家族也不能免俗。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三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三國效力。從這一點上看,你就不得不佩服諸葛家族。他們的眼光確實非同凡響,東漢末年數十路諸侯大浪淘沙剩下的三個最大的勢力都有諸葛家族的子弟。這也就保證了後來不管這三家勢力誰奪得天下,諸葛家族都會一直存在。宋代《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記載,諸葛瑾和弟弟諸葛亮以及弟弟諸葛誕頗具盛名並且各自效力於魏蜀吳三國。且三人並稱為“龍虎狗”。蜀得龍,吳的虎,魏得狗。當然了此處的“狗”並不是侮辱人的詞彙。這裡的“狗”,指有功的戰將。



諸葛三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長兄諸葛瑾效力於東吳,深得孫權信任。孫權對於諸葛瑾的感情並不比劉備對諸葛亮的感情差。孫權曾說,他和諸葛瑾的感情恩同骨肉,他和諸葛瑾有著過命的交情,並且兩人相越,互相絕不辜負對方的信任。孫權稱帝后,諸葛瑾被任命為大將軍,領豫州牧。諸葛瑾死後他的兒子諸葛恪依然深受重用。可謂是恩寵不絕。


諸葛亮就不用多說了,效力於蜀漢。諸葛亮在蜀漢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劉備死後諸葛亮又成了一個十足的權臣。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把持蜀漢朝政,事無鉅細都要親自處理。蜀漢後主劉禪稱呼諸葛亮為“相父”。以父親的禮儀對待諸葛亮。臣子能做到諸葛亮這個份上也算是極致了。

最後諸葛誕,諸葛誕投奔曹丕之後深受重用,而且諸葛誕也十分有本事,數次立下戰功。並且諸葛誕十分忠誠於曹魏。諸葛誕曾經在司馬師的率領下攻打吳國,而且還和他的侄子諸葛恪發生過大戰。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東興之戰”。但後來因為司馬師的緣故導致曹魏戰敗。



後來由於諸葛三兄弟分別效力魏蜀吳,並且各自都乾的十分出色也頗具威名。後來就傳出了“龍虎狗”的說法。也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蜀漢來說並沒有大家一直以來認為的那麼忠心不二。諸葛亮心中家族利益是第一位的。否則為什麼諸葛誕出仕後不招攬他來蜀漢呢?要知道諸葛誕出仕很晚。曹丕繼位之後諸葛誕才出仕。如果諸葛亮心中蜀漢第一位的話,那麼肯定會把弟弟招到蜀漢效力。之所以弟弟會效力於曹魏正是因為諸葛亮家族利益優先的觀念。因為最後得天下的肯定是魏蜀吳三國。蜀漢和東吳都有自己人,那麼曹魏就必須得安排人過去。所以也就充分證明了諸葛亮並不是所謂的心中只有蜀漢的大忠臣。實際上諸葛亮私心也很重。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